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百普力
分析肠内营养在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方法

分析肠内营养在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目的:探讨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
方法:随机抽选90例在我院行食道癌术的患者,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5例,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
通过精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后营养指标改变、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13.3%(6/45),与肠外营养组15.6%(7/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白蛋白水平和排气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一定安全性,正确的护理方法能够确保术后患者康复。
标签:食道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护理手术治疗仍为食管癌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创伤以及术中产生的应激反应会影响患者消化和营养吸收。
消化阻碍增加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风险,影响术后康复情况。
选择何种营养方式满足患者术后代谢需求一直为临床面临主要问题[1]。
为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可行性及护理,本文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0例食管癌患者(均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入科)为研究对象,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
患者均经临床病理等结果确诊为食管癌(鳞状细胞癌),且符合食管癌手术指证,行择期手术治疗。
研究对象均经患者本人以及家属知情同意,且均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
观察组患者年龄45~65岁,平均(54.4±2.4)岁,男:女=20:25,术前病程5~12年,平均(8.5±2.8)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46~67岁,平均(55.6±2.7)岁,男:女=22:23,治疗前病程4~12年,平均(8.3±2.3)年,组间资料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并且意识清醒,可主动配合完成研究。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管理分析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管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管理。
方法研究纳入20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病例研究时间自2020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营养状况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
对照组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后护理常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而观察组则加强早期肠内营养与管理,对比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及并发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等疗效观察。
结果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食管癌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并加强管理,有助于促进肠功能快速恢复,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管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纳入20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手术患者,病例研究时间自2020年8月1日-2022年6月31日,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
对照组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57.2±3.6)岁;观察组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57.0±3.9)岁;上述资料中的两组中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营养状况等数据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的治疗方法: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在术中留置一根胃管于胃腔内持续胃肠减压,一根空肠管置于空肠肠腔内,术后第一天开始由营养科医师会诊后由营养科提供的营养液为清流质50mL,Q1d,由空肠管滴注,喂食前观察患者如有腹胀、恶心、呕吐应立即暂停喂食,胃肠减压管持续胃肠减压,严密观察胃肠减压管抽出胃内容物颜色、性质及量,如胃内容物为鼻饲液颜色应立即停止空肠管管饲,充分引流,防止肠内营养液反流入胃内。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食管贲门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术前由于原发病变部位的影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和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手术创伤大,禁食时间长,术后蛋白质及能量消耗多,无疑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死亡率。
因此术后怎样尽快解决营养问题已成为问题的关注焦点。
现将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52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常规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52 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其中食管癌36例,男29 例,女7例;年龄55~83 岁,平均年龄68岁。
贲门癌16例,男13 例,女3例;年龄55~81 岁。
平均年龄69岁,无一例糖尿病患者,全部均进行根治性手术,消化道重建。
1.2十二指肠内营养制剂选择选择能全力辅以牛奶、肉菜汁、果汁为肠内营养液。
我科采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是由酪蛋白、植物脂肪、麦芽糊精及适量大豆膳食纤维素制成的混悬乳化液体,每瓶500ml,其中含蛋白质20g,碳水化合物62.5g。
热量为2111 kj,渗透压250mmol/L,符合生理要求,利于肠道吸收。
1.3置管方法食管胃吻合后,胃残端关闭前,经鼻腔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达屈氏韧带以下15cm空肠内,如置入困难者将十二指肠营养管末端与胃管丝线捆绑,置入上述位置,确定营养管位置无误后,退出营养管导丝,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与胃管分别用3M胶布固定于鼻翼一侧及面颊部待用。
胃管接负压引流器持续胃肠减压,经鼻肠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同时在鼻肠营养管外端做好标记以区分两管,防止接错。
2.护理2.1滴注护理使用能全力术后24 h开始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滴注。
滴注前关闭胃管。
患者取半卧位,以持续滴注法滴注,一般术后第一天先从鼻肠营养管注入温开水30~50ml,患者无不适感给于生理盐水250ml经鼻肠营养管滴注,以30ml/h速度滴入。
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

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与护理食道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选择手术治疗时,术后禁食水时间长,手术创伤等因素会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的状态,因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1]。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我科120例食道癌术后早期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40~84岁。
术后遵医嘱实施肠内营养,保留营养管平均10天,均完成肠内营养。
1.2材料与方法营养管采用佰通鼻肠营养管,由手术者术中放置,管道顶端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甚至空肠起始部,置入深度约70~90 cm。
营养液为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能全力,其含热量高,每毫升供能1 kcal,各种营养成分比例恰当,渗透压250 mosml /L,符合生理,利于吸收,不会引起渗透性腹泻。
本组病例采用输液泵控制全天持续滴注方法,间歇4~6 h。
术后第3天开始行肠内营养,首先由营养管缓慢均匀滴入生理盐水250~500 mL,速度从20~50 mL/h 始,以刺激肠蠕动,使患者对即将开始的肠内营养有一逐步的适应过程,若患者无不适症状,即予以能全力500 mL 缓慢均匀滴注,40-60ml/h,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增加能全力的量至1000~1500ml,速度至100~120 mL/h。
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8~40℃,使用加热器持续加热营养液泵管,使营养液恒温输入胃肠道内[2]。
2结果本组12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均通过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经过护理人员细致周到的护理和患者的良好配合,效果显著,患者肠蠕动恢复迅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10例发生腹胀,15例发生轻度腹泻,通过减慢输注速度、减少输注量或暂停输注及使用止泻剂等方法行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3 护理3.1心理护理病人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且一侧鼻孔放置两根引流管,感觉不舒适,又由于术后不能立即进食,病人心情急躁,因此术前向病人宣教留置营养管的必要性,为留置营养管进行铺垫很有必要。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
2 0 0 7, 6 7( 1 ): 5 9—6 4 .
[ 文章编号] 1 0 0 1 —8 l 4 xl 2 0 1 4 ) O 1 —O 6 1 6 一O 2
食 道 癌 术 后 早 期 肠 内营 养 的 护 理体 会
黄 成霞 ( 江 苏省 靖 江市 人 民医 院心胸 外科
2 护 理体 会
2 . 1给予 肠 内营养前 必须 进 行评 估 评 估 内容 包 括 患者 的营 养状 况 、 医嘱 是否 达 到 病人 的需 要 量 、 病 人 的水 电解 质 平衡情 况 、 胃肠 功 能 、 有 否 胃返 流 及 吸人 性肺 炎 的危险 、 评 估 呼吸 道 情 况 、 患者 体 位 变 换 的情况 。 2 . 2肠 内营养 并发 症 的预 防及护 理 2 . 2 . 1胃肠道 并发 症 的预 防及 护 理 恶 心 、 呕吐 、 腹 痛、 腹泻是 E N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 生 率 可 达 6 0 % 。原 因 与营养 盐 渗透 压 过 高 、 乳糖 酶 缺 乏 、 输 注 速度过 快 、 脂 肪 吸 收不 良、 低 蛋 白血 症 、 污 染 及 温 度过 低有 关 。本 组 胃肠 道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3 1 %。 ( 1 ) 严格 执行无 菌 技术操 作 , 防止 营 养液 及 器 具污 染。( 2 ) 采用输 液 加温器 靠 近管 道 近端 加 温 , 保 持 营养液 输入 温度 为 3 8— 4 0 ℃。( 3 ) 肠 内营养 液输 注 速度 从 2 5 d / 分开 始 , 根 据 患者耐 受情 况 , 逐 步增 加 浓度 , 但 以不 超 过 6 0 d / 分。( 4 ) 腹 胀 时 暂 时减 慢 速度 或停 止 鼻 饲 , 遵 医 嘱 给 予 吗 丁 啉 等 胃肠 动 力 药 鼻饲 , 指 导 并鼓励 早期 下床 活 动 。( 5 ) 出现 腹 泻时适 当减 慢速 度或 暂停 鼻饲 , 腹泻 次数 超 过 4— 5次 时遵 医 嘱给予 复方 苯 乙哌 啶鼻饲 , 并 观察 粪便 的颜 色 、 量、 性质 , 必 要 时 送 检 粪 标 本 行 常 规 检 查 及 粪 培养 。 ( 6 ) 遵 医嘱 予 以 鼻 饲 谷 氨 酰胺 颗 粒 也 能有 效预 防和 治疗 胃肠并 发症 。 2 . 2 . 2返 流 及 误 吸 的 护 理 误 吸 是 最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研究 表 明 , 返 流误 吸 的危 险 因 素是 意 识 改 变 、 体位 不 当 、 胃排空 障碍 、 气管切开、 长期 卧床 、 鼻 饲 管位 置不 正确 、 营 养管 材 质较 硬 、 输 注 鼻饲 液 速 度 过快 等 引起 , 而 体 位 不 当危 险 相 关 性 最 大 。本 组 采用 以下护理 措施 , 仅 出现 例 返流 , 但未 出现 误 吸 现象 的发生 。 ( 1 ) 患 者肠 内 营养 期 间均 采 取 半 卧 位, 床 头抬高 4 5— 6 0 。 。( 2 ) 采 用 柔 软 的硅 胶 鼻 胃 肠管 , 其 柔韧性好 、 口径 小 , 可显著增 加耐 受性。
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探讨

食道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探讨目的:探讨术后给予食道癌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以及食道癌相应护理。
方法:对食道癌2组经肠外营养诊治,对食道癌1组经肠内营养诊治。
结果:食道癌1组的疗效比食道癌2组好,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辅助食道癌者的身体状况的改善,减少并发症、治疗时间,应对早期肠内营养予以医疗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治疗时间;食道癌据报道,早期肠内营养能辅助食道癌者的身体状况的改善。
为了探讨术后给予食道癌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本文抽选2011-01-05到2013-03-05我院收治食道癌者61例为早期肠内营养探讨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病人资料抽选2011-01-05到2013-03-05我院收治食道癌者61例为早期肠内营养探讨对象,男性39例,女性22例,年龄:25岁到72岁,平均:45.50±3.70岁。
选取标准:体重于术前已经下降超过20%,且属于营养不良(中重度);未见代谢性病症、较重并发症;病人在自愿的情况下参与。
随机将61例食道癌者分组:食道癌1组(31例)与食道癌2组(30例)。
对食道癌1组经肠外营养诊治,对食道癌2组经肠内营养诊治。
随后,比较食道癌1组与食道癌2组的疗效[1]。
1.2治疗方法对食道癌1组经肠外营养诊治。
食道癌2组经肠内营养诊治,将空肠造瘘管于术中放置,营养液温度应在37℃到40℃之间,输注营养液速率当根据耐受情况调控。
术后第2d,营养液量:500ml,输注速率:20mL/h。
术后第3d,营养液量:500mL到1000mL,输注速率:40 mL/h到60 mL/h。
术后第4d,营养液量:1000mL到1500mL,输注速率:80 mL/h到100 mL/h[2]。
1.3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1)心理护理:告知肠内营养的优点,使患者信心满怀,配合护理、治疗。
2)输注护理。
输注营养液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速度要先缓后快,浓度要先低后高,液量要先少后多。
贲门癌、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体会

贲门癌、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体会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对132例贲门癌、食管癌患者在术中经鼻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给予EN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
结果所有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也明显缩短。
结论贲门癌、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EN,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营养,减少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康复信心,是患者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or cardiac cancer. Methods Nutrient canals were given through the nasal-intestinal tube in 132 cases with esophageal or cardia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Control group of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out enteral nutrition.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nastomotic leakage, lung infection, incisional inf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gastric emptying i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for bowel function recovery was much shorter. Conclusio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an protect the gastro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increase anti-infection ability, improve nutrition, reduce costs,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raise the successful rate of operation,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rehabilitation, is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nutrition supply method after surgery.[Key words] Cardiac cancer; Esophageal cancer; Nutrient canals; Enteral nutrition贲门癌、食管癌手术患者营养状况是手术治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综合护理效果评价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综合护理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我院接收的食管癌患者80例,将入选的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取得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饮食、肠鸣音以及排气功能恢复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机体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管理中,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营养支持效果,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确保患者机体营养指标保持最佳状态。
【关键词】食管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综合护理;效果评价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细胞。
它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食管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其中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食管癌手术后患者常常面临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足的问题,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及时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确保患者机体营养供应充足[1]。
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营养支持效果,我院对其患者治疗期间开展了综合护理干预,并将护理效果在文中进行了阐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筛选为我院接收的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入选时间段为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共包括40例观察组和40例照组。
对照组患者有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均值为(48.00±2.30) 岁;观察组男患者有22例、女患者有18例,平均年龄为(48.50±2.4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达到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综合护理,①风险评估:首先,护士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液检查结果、营养摄入情况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