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艽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姚天阳

(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院,201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贵州贵阳 550000)【摘要】目的:研究秦艽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秦艽提取物组3组,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来观察秦艽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秦艽组、阳性对照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或P<0.01) ;结论:秦艽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的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秦艽;抗炎;二甲苯;耳肿胀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Pall.) 、粗茎秦艽( 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Burk.) 、小秦艽( Gentiana dahurica Fisch.) 、麻花秦艽(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的干燥根,其味辛、苦,性平,归胃、肝、胆经,具有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等功效,传统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秦艽具有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2]。二甲苯涂擦小鼠耳廓有明显的致炎作用,可使耳廓肿胀。秦艽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有效成分主要为秦艽碱甲等生物碱。由于生物碱易溶于乙醇,因此利用秦艽水煎醇沉液观察对小鼠二甲苯致肿耳廓的消肿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清洁小鼠,体质量约(18-22)g,雌雄各半,购于贵阳中医学院,动物许可证:XXXXXXX。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

二甲苯(贵阳中医学院提供,批号:xxxxxxx);7 mm 直径打孔器(贵阳中医学院提供);电子分析天平(贵阳中医学院提供);1g/ml秦艽水煎醇沉液(贵阳中医学院提供,自制),0.25%氢化可的松液、二甲苯、生理盐水均为国产分析纯。

2 方法

2.1 分组及给药取小鼠3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秦艽醇提物组、氢化可的松组,每组各10只。给药方法:采用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

盐水,秦艽醇提物组灌胃秦艽醇提物水提液,给药剂量为2ml/(10g),氢化可的松组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给药剂量为1ml/(10g)。间隔2h后重复给药一次。2.2 实验方法

各组小鼠于末次给药 60 min 后在小鼠右耳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 30 μL/只) ,左耳不涂作为对照,30 min后断颈处死,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用直径 7 mm 的打孔器在两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分析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

肿胀度(mg)= 右耳重量 - 左耳重量。

2.3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3 实验结果

秦艽醇提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氢化可的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 1 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结果(χ±s) mg

组别只数肿胀度

对照组10 6.274±1.066

秦艽醇提物组10 2.575±1.332**

氢化可的松组10 2.102±0.762**

注:** 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1。

4 讨论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引起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本实验中使用二甲苯作为致炎因子,它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渗入组织的液体就会增多,涂有二甲苯的小鼠右耳则会出现红肿,重量就会增加,通过与左耳对比即可判断肿胀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小鼠双耳打孔称重过程中,需要迅速进行,防止小鼠耳中水分蒸发影响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在涂抹二甲苯后30min后,小鼠耳廓肿胀明显,而秦艽提取物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我们知道,氢化可的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氢化可的松进入细胞后,激活胞浆受体,变构后进入细胞核,与DNA反应元件结合,引起基因转录的抑制或诱导,使炎症

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抗炎作用。在这次实验中,秦艽提取组液组实验结果和氢化可的松组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证明秦艽提取液也有抗炎作用。秦艽是一种临床应用很广的传统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流感病毒、免疫抑制、降压、保肝、保护脑组织等广泛的药理活性,临床用于风湿病、骨关节病等有较好的疗效。《纲目》有言:“秦艽,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哺潮热骨蒸。”通过本次实验,可证明秦艽确有抗炎作用,其抗炎及镇痛机制可能与增加 PGs 的合成有关。考虑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使用中有不少禁忌症和副作用,中草药抗炎作用日益进入人们的视线,秦艽的抗炎作用已得到广大临床认可,其在临床的应用呈现出广大的应用的前景。不过,对于秦艽的抗炎机制的阐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为其临床运用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 化学工出版社,2010: 253 - 254.[2]蔡秋生,张志红,高慧琴.秦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 6) :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