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居环境建设

合集下载

人居环境内容梳理

人居环境内容梳理

人居环境内容梳理
人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垃圾治理: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推广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2. 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建立健全厕所维护管理机制,提高农村厕所卫生水平。

3. 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

4. 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 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

7. 社会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8.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农村落地生根,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总之,人居环境整治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通过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通过
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措施,提升农村整体形象;通过加强社会建设、绿色发展等措施,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精品】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论文

【精品】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论文

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论文小城镇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此进程中,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令人担忧,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保护生态环境、人文古迹,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既有利于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又将有利于小城镇的经济发展。

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这样定义:“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一个城市、城镇或乡村的体形,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是人类生存,从事生产,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对于小城镇而言,“人居环境”就是指小城镇管辖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总和。

我国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急需投入更多目光来关注的问题。

一、小城镇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了不同的人居环境发展政策,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上的巨大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特别是作为城乡结点的小城镇,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由于独有的空间区位关系,社会历史背景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一般城市,也不同于乡村的发展道路。

在我国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地域特色的人居环境的建设。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镇的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生态结构日趋单一;城镇空间形态呈无序蔓延状态,土地利用分散,效益低下;人口密度过大,居住空间间隔不合理,住宅外部环境恶劣;城镇用地比例结构失衡,空间布局混乱;基础设施分布和发展不均衡,公共设施人均指标偏低,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会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民俗传统和文化特色保护不利等。

二、切实改善与提高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策略1.注重城镇空间环境的整治,重塑有序的城镇空间形态城镇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同时也是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聚集场所,是空间秩序的核心。

人居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人居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人居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人居环境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居环境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市作为调研对象,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随机选择了5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并请他们对当地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和反馈意见。

三、调研结果1. 居民对人居环境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仍有不足之处。

大部分居民认为当地的空气质量、绿化率和交通便利度都比较好,但仍有一部分居民对噪音污染、水质和垃圾处理等问题表示不满意。

2. 居民普遍认为人居环境建设需要改善的方面包括:加强噪音污染治理、提高水质安全、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加大绿化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等。

3. 调查结果还显示,居民对人居环境建设的满意度与其收入、年龄和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

高收入、年龄较大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更加关注人居环境质量,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问题分析1. 噪音污染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中的噪音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地区。

政府需要加大噪音治理的力度,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 水质安全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质仍然不稳定,居民对自来水的安全性不放心。

政府需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确保居民可以安全使用水资源。

3. 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垃圾处理不规范,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4. 绿化和环保意识问题。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绿化满意,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居民对环保意识的宣传仍然存在一定的盲区。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五、建议和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噪音污染治理。

加大对交通噪音的治理力度,采取措施减少车辆噪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工作中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改善质量

农村工作中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改善质量

农村工作中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改善质量一、农村人居环境的意义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居民生活的空间环境,包括农户的住宅、院落、道路、水源、厕所等。

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也是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和农村封闭传统,农村人居环境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农村住房条件差,房屋老旧、简陋,缺乏安全保护设施。

其次,农村道路狭窄、泥泞,交通不便,影响了农民出行和农村经济交流。

再次,农村缺乏安全的饮水源和卫生设施,导致环境卫生差,易发生疾病和污染。

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基础,可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再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可以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包括多个方面:住房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源设施建设、卫生设施建设等。

其中,住房建设是重点,要鼓励农民新建现代化的住宅,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条件。

同时,道路交通建设要加强,保障农民的出行需要。

另外,建立规范的水源设施和卫生设施,解决农民的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问题。

五、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其次,农民要提高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注重个人和家庭的环境卫生。

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形式与特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需要考虑农村的地域特点和民俗习惯,因地制宜,注重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居环境建设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居环境建设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居环境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从2008年开始,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正式提出,这是指有质量、有特色、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路线。

新型城镇化的目的是要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人居环境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住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一、住宅建设住宅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中的重点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强调建设人性化、环保型的住宅,这种住宅建设需要从材料、设计和施工质量等方面保障居民的居住品质。

在材料选择方面,要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

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始采用新型住宅建设技术,例如木结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等,这些材料及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

在设计方面,要注意小区和居民楼的布局,使住宅环境更具人性化、生态化和艺术感。

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因素,例如在地震易发区,住宅建筑要注意耐震设计。

在施工质量方面,要严格执行建筑规范,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保证住宅的建筑物质。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优质的交通、供电、供水、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是城市保证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新型城镇化要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体系,包括扩大公共交通比例、优化交通网络、加大环保型交通工具建设的投入等方面。

优化交通结构,减少车辆污染和交通拥堵,建设便利的公共交通换乘设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

同时还要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提高城市步行和自行车道的比例。

新型城镇化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运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保障,既要保证供应量,也要保证供水、供电、供气的水质、供电质量、燃气安全等要求。

三、公共服务建设公共服务是城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要求建设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生活的需要。

人居环境治理发言稿范文

人居环境治理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共同努力,打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让我们明确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居环境治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在此,我代表全体工作人员,就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人居环境治理的看法: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居环境治理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中来。

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在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政策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大市政设施投入,完善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

三、强化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人居环境治理需要各方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实现绿色发展。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要积极参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要携手共进,共同为改善人居环境贡献力量。

总之,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论文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论文

08制造团队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走向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人居环境前言城市是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的人居环境类型,而对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状,环境友好的压力就更为严峻。

本文研究将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来理解,并展开研究,将环境友好视为本研究的基本导向,分析环境友好理念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起点。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人居环境研究的发展历程(结合PPT展示),总结了国内外人居环境建设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了面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提出了包含实体物质环境子系统、社会文化环境子系统和基础设施支撑子系统等的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结构,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本质特征。

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公共管理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主要包括公共物品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和公众选择理论。

另一方面,是来源于城市人居环境特征的理论创新,本文提出了人居环境区位论,作为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础理论支撑。

现代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现代生态文明分为四个层次: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产业文明。

论文对于生态意思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进行了专门阐述,而将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产业文明的原则和精髓运用到后续的相关研究之中。

环境友好型城市的人居环境规划与管理政策是环境友好型城市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论文对于环境友好型城市人居环境政策体系的重点领域如城市发展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城市环境政策、城市交通政策和城市福利政策分别进行了阐述,而对于作为特俗政策形式的法律体系进行了专门研究。

论文对于城市人居环境三个子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创新的研究源于特征,各有侧重。

对于实体物质环境子系统的研究重规划体系的创新与整合: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入手,提出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的远期目标和近期设想,对于环境友好导向的城市规划体系创新作了重点论述,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的转型,以及环境友好导向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人居环境改善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

人居环境改善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

人居环境改善规划与建设方案研究一、引言人居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空间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居环境的改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居环境改善的规划与建设方案,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人居环境的现状与问题当前,许多城市的人居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导致城市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的浪费。

其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困扰。

此外,城市垃圾处理不当、空气污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人居环境改善的目标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首先,我们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此外,我们还应该改善垃圾处理和空气质量,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四、人居环境改善的规划与建设方案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

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城市的生态建设,增加绿地和公园的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

2. 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

我们应该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运营效率。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非机动交通,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减少汽车的使用。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措施减少空气污染,如限制工业排放和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4. 社区建设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五、人居环境改善的挑战与对策改善人居环境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和技术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人居环境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浅谈张家口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更趋复杂化,城市规划也由形体规划或物质规划发展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规划。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生态问题也日益明显,不良生态和人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亟需解决,如何打造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人居环境,城镇,可持续发展,生态宜居,文化特色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ized advancement aggravat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he city modernization level enhances, the city function unceasingly hastens the complication, the urban planning also by the physique plan or the material plan development the unified plan which for the society, the econom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ifies.But is following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 ecology question day by day is also obvious, not the good ecology and the human occupy the environment, has restricted the whole city economy and society's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The environment question must solve urgently, how makes the city good people to occupy the environment also more and more to receive people's attention. 【Key words】 Human settlement,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logic,characteristic culture

张家口市是一座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北方名城,自古就有“塞外明珠”的称号。张家口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地处京、晋、蒙交界处,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草原、南接华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内陆,是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中西部资源产区与东部经济带的重要纽带。自古即为兵防重镇和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的陆路商埠。随着共和国不断走向文明、繁荣和富强,古老的张垣大地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巨变。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不良生态和人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中的外围基础学科之一,其研究重点更多地注重于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关于人类及其住所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研究,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中动植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自然演进过程的科学。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及景观生态系统的成员,认识自然演进的要素与过程是尊重自然理解自然的开始,也是人居环境与自然达成协调的必要前提。所以说,生态学的研究是人居环境规划的内在基础,人居环境科学五大系统中自然系统是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张家口市在生态角度的人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众环境意识普遍不高、开发者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部分建设生态城市的计划,很难得到较好的实现。 2、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由于张家口三面环山,形成了严重的沙尘暴。坝上地区海拔比北京高一千三百米以上,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长期过度开垦和放牧,目前该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近一千三百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近七成,成为居高临下威胁北京的沙源地。 3、水资源短缺,张家口地区除沙漠化外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和极其短缺。 4、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在洋河、桑干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工业密布,的确存在较严重的污染。整个张家口地区大气污染指数为175、首要污染物TSP、空气质量级别为 Ⅲ 级,和北京地区的污染程度相差无几。 5、工业发展迅速,但很多工厂的许多标准都未达标,乱排污现象严重。 6、最终一个限制原因便是全民环保意识稍低,认识层次不够。生活垃圾多,没有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无疑是建筑良好人居环境最好的解决办法。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和谐性--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高效性――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整体性――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区域性。 综上所诉生态城市的特点,结合张家口市的现状,可以得目前出张家口建设生态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制定明确而具体目标,西方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目标的设计。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态问题,这些目标的设计者并没有好高骛远地想要一下子改变一切,提出诸如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经常提出的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等宏大而空洞的目标,而是从细微处入手,非常具体和贴近现实,能够直接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而且还要评估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容量、自然生态景观、水文地理环境、力求将城市人工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从实际情况入手分别在不同的方面改善张家口市的生态状况。 1、对工业的调整,构建生态产业链。在生态城市中,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因此,城市产业规划要构建上台产业链。企业的循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循环的基本构成单元,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构成的企业群落好比城市肌体的各个器官,履行各种复杂的不同功能,物资、能量、信息在城市的动脉和静脉中流淌、循环,将城市与腹地、城市与郊区、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又如单个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功能。城市内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最终构成自我循环、自我调节、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样既可以有利于生产,也可以减少工业废物向城市的排放,与利于对城市工业污染的解决。在对城市工业废物的处理这个问题上,政府也给与了充分的重视,2006年2月在宣化地区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意义重大。 2、是对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其中要注意到的是城市居住取得合理选址问题。注意居住区与城市工业用地的关系。还应确定城市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不是指城市最大容量,而是指在满足人们健康发育及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人口的最大限量。既要考虑人口未来增长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满足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规模合理性;既要考虑固定静态人口的分布规律,又要考虑周期性往返于城市——乡村——城市之间和城市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动态人口分布和涨落规律。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避免造成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住空间拥挤,进而造成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的发生。 三、解决城市沙尘暴的问题。据调查大部分市民认为相应的绿化植树或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政府组织的太少了,而同时就算有人想为环境保护间接出力如捐钱等也不知该把钱往何处寄,这也许是政府需要反思的另一个问题。政府有义务成立相应的基金来接纳热心环保事业的当地群众以及企事业单位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行政手段来领导群众搞好环境治理工作。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这是解决张家口地区水土流失的有效的方法。 四、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公众环境意识普遍不高、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还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大部分建设生态城市的计划,很难得到较好的实现。所以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是相当重要的。这一点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实现,加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中小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各类环保公益性活动等。众所周知,媒体已经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还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媒介宣传和舆论导向,开辟生态环境保护专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面临新世纪、新时代,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愈复杂,愈要更加关注环境的质量,而不是放弃努力。良好环境的取得是一切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人们的共同职责。“美好的建筑环境与美好的社会同时缔造”,那种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心情、混淆视听的奇谈怪论(例如宣扬以为“混乱”是现代的“标志”和美学的“准则”等等),令人无所适从,意味着放弃应有的职责、都是不能苟同的。 做为一名城市规划人员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而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3

1、要扩大人居环境科学与艺术理论 2、要培植一个地方的特殊之点(特色所在),使这个城市有个性、有特色,能发挥原有的特色创造典型环境。这就要求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都有个性,有追求,有创造。环境的整体性建立在设计者的整体的环境观念之基础上。 3、人居环境的经营请别忘了人是环境的主人,美好的环境、“场所意境”、“场所精神”等都是由人来创造,让人来理解欣赏的,应该让人们在这舞台上演出一篇幕有声有色揭示时代的戏剧。而没有人活动其中的环境,则是空虚的。 上述特色的发掘、个性的创造等,归根结底都有赖于此。 4、规划设计既要理性的追求(即设计中的逻辑性思维),又要有丰富的想象与激情(即形象的思维)。设计者杰出的直觉和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往往是方案具有魅力和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5、“设计无所不在”。时代变化万干,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缜密的思考、丰富的想象,遵循客观规律,注重复杂体系中的过程问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动态的观点与方法规划、设计、经营好我们变化中的家园。 如果我们逐步实现了思想的转变、意识提高、观念更新、理论深化、标准统一,就有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再通过实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协调监控、推进市尝公众参与、营造风尚、城区合作等有力措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将会稳健有序的进行。尽管任重而道远,面对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个繁荣和谐“塞外明珠”将会在中国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