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diol J020271:178-H3.30Anhersson HB,PeXeuex F,EngsU0m T,t al.Long-term survival anh causes of death in patiex-s with ST-eleva/on acute counau syp-drome withon-ohsPuctive counau aUeu disease〔J〕.Eur Heai J, 20—;37(2)702-17.31Johnston N, Jdnelin B,Chastersson C,et al.Effect of-6x01-op pa-tiex-s with ST-eleva/on anh noh-ST-emva/on myocaraial infarction withon-cWstucPve counau artea disease〔J〕.Am J Caraiol,20—;1—(12)7961-0.32PolonsUl L,Gasior M,Gierlotja M,e al.A comparison of ST elevation veaus non-ST elevahon myocaraial infarction outcomes in a larac uaistu database:are non-ST myocaraial infarctions associated with worse long-term proanoscs[J.?Int J Caraiol,2011;132(1-: 70-0.33Mwmlwcot G,Da/ongeville J,Van Belle E,e al.STEMI anh NSTEMI:are they sc^060x1?1yeas outcomes in acute myocaraial infarction as de/ned by the ESC/ACC de/nition(Pc OPERA regis)34NorUexsUjold AM,Layeruvist B,Baron T,e al.Reinfaution kt pa-tiex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ncwohstucyve coronau aUedcs (MINOCA):eoronau finhings anh puynosisJ〕.Am J MeP,2019;—2:335Q0.35De Ferrari GM,Fox KA,White JA,e al.Outcomes among ncw-ST-seymext eleva/cw acute coronau synhumes patiexts with no angio-Cuphica/y ohstuctive coronau aUeu disease:ohseuations from57, 171patients〔J〕.Eur Head J Acute CarUiovase Cau,2014;3(1-: 57Q5.36Pasupathy S,Tave/a R,Beltrame JF.The what, when:who, why:how anh where of myocarUial infarction with noh-ohstuctive coronau vs-tedcs(MINOCA)〔J〕.CPo T2017;80(—:116.37Cesyon Feuanheh M,Rapcxeius-RcwUin S,Abu-Assi E,et al.P889CarUiovascyl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MINOCA anh puanos-Pc elect of statin Ueatmexp J/OL〕.https://2oi.ory/17.J095/exu heaaj/edz747.S477.〔2O20QOQ8修回〕Pa)L J〕-Eur Head J,2007;48(12)7469Q7.(编辑张艳利)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E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朱学灿02路永刚2马倩2马相书2谭鹤2帖彦清2(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7700;2河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 u同源酪氨酸磷酸酶(SHP)E;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PTP)N1);信号转导〔中图分类号〕R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5-9202(2021)07O564-0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1.07.061细胞进行各项代谢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这些信号转导的过程大多是通过各种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src 同源结构域 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src 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酶,其主要功能是去除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
它们通过水解磷酸酯键,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定位点上去除磷酸基团,从而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
在细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主要起到负调控的作用,与酪氨酸激酶共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命过程。
src同源结构域是一种常见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结构域,src同源结构域最早是在src酪氨酸激酶中发现的,后来在许多其他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中也被发现。
src同源结构域由约25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高度保守性和结构稳定性。
src同源结构域通过与底物结合,使底物蛋白质上的酪氨酸残基暴露在酶活中心,从而催化磷酸酯键的水解反应。
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细胞迁移等过程。
例如,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可以通过去除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抑制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此外,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还能够调节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如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的凋亡过程。
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多种癌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
因此,src 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成为了重要的药物靶点。
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src同源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剂,以期能够通过干扰其功能,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总结起来,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是一类重要的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的酶。
它们通过去除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迁移等生命过程。
src同源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人类疾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成为了重要的药物靶点。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吴狄;邓祥;王坤;黄小梅【摘要】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是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控,在调控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生理功能与诸多人类疾病有密切关系,例如癌症、糖尿病和免疫紊乱等。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已经成为治疗上述疾病的靶标。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s) family was an important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factor, which involved in many regulating cell function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rol of the action of cell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TPs was related with human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diabetes and immune disorder. PTPs became a key pharmaceutical target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The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PTPs were review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2(040)009【总页数】3页(P11-12,37)【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信号转导;靶标【作者】吴狄;邓祥;王坤;黄小梅【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四川省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达州635000;四川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四川省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达州635000;四川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四川省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达州635000;四川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四川省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四川达州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是细胞用来调控信号传导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在细胞内,酪氨酸磷酸化是同一个动力学可逆的过程,并且该磷酸化过程可以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的活性(图1).PTKs是用来催化酪氨酸磷酸化,而PTPs控制着去磷酸化过程.因此,PTKs、PTPs及它们相应的底物都属于可调节信号传导网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体内的细胞生长、分化、代谢、细胞周期、细胞间通讯、细胞迁移等这些基本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信号传导调节作用.这一信号转导网的缺陷和不适当则会导致酪氨酸磷酸化的异常,进而引发许多人类疾病如癌症和糖尿病等[1].虽然PTPs是构成信号传导通路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它们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直到近二十年来才受到足够的重视.基于对PTKs的观察,PTP活性的失调是许多人类疾病的致病机理[2].因此,PTPs在发展临床试剂中代表着一类新的分子目标物,下面我们首先介绍下PTPs结构和机理特性,之后我们将综述下PTPs在信号传导和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特异性的PTP抑制剂的临床意义.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近年来小分子PTP抑制剂方面的发展进程,讨论基于有选择性的PTP抑制剂临床疗效技术的发展.最初的人类基因序列分析揭示了112种PTPs化合物[3].与蛋白激酶不同,PTPs的氨基酸序列和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是不相关的.PTPs也可以被划分为三大类,即特异性酪氨酸PTPs (tyro-,sine-specific)、双重特异性PTPs(dual-specific)和低分子量的PTPs(图2).特异性酪氨酸PTPs和低分子量的PTPs目标物必须是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而双重特异性的PTPs目标物既可以是含有酪氨酸的蛋白,也可以是含有丝氨酸和苏氨酸的蛋白.一些双重特异性的PTPs 也可以水解底物而不是水解磷酸蛋白.双重特异性的PTPs包括MAP磷酸酶激酶(MKPs),细胞循环调节器Cdc25磷酸酶和肿瘤干扰抑制器PTEN.几十种PTPs的晶体结构已经被确认.虽然氨基酸序列具有多样性和底物具有特异性,双重特异性的PTPs和低分子量的PTPs的晶体仍显示出与特异性酪氨酸PTPs 的结构相似性.并且,对催化器重要作用的核心晶体结构部分如PTP活性位点的环状部位,H/V)C(X)R(S/T的序列模式在三类PTPs化合物中均得到了保留.对Yersinia PTP,PTP1B,VHR和小分子PTPs的机理研究表明所有的PTPs都有类似的催化机理,利用活性位点部位的半胱氨酸作为亲核试剂形成一个具有硫代磷酰共价结构的酶中间体,保持不变的精氨酸残基则起着稳定调控状态和保持底物配位亲和功能的作用.磷酸酶中间体第二步则是水解过程,它可以催化天冬氨酸残基.许多疾病都与信号传导有障碍有关,其特征就是酪氨酸磷酸化过度或者不能正常实现磷酸化(表1).例如,SHP-1的突变可以引发人类免疫系统紊乱,导致老鼠中moth-eaten显性因子增多.SHP-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负调控因子,失去SHP1将会导致酪氨酸不断地磷酸化,继而导致细胞繁殖增生不断增强.这种调控模式增加了有丝分裂,导致了细胞转化.一些PTPs已经与人类疾病联系在一起.例如:PTEN肿瘤抑制基因突变能够导致很多关键部位的癌症,如脑癌、胸癌和前列腺癌等[4].遗传学和生化研究表明一些PTPs可以发展为有效的靶向药物,如PTP1B、LAR和PTPα等[5].PTP活性的的增加或许是造成Ⅱ型糖尿病的一个因素,Ⅱ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就是胰岛素信号受阻或削弱胰岛素受体的信号传导.PTP1B在胰岛素信号中的负调控作用已被老鼠实验研究证实,可以推测,特异性的PTP1B抑制剂或许能够增加胰岛素的灵敏性,发展成为一种治疗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受阻和肥胖症的有效方法.PTPα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肿瘤激酶的活性.Cdc25磷酸酶可以从控制细胞循环的激酶中的酪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脱去磷酸化,因此在调控细胞循环中起着很重的作用,有证据表明Cdc25A和Cdc25B可能都是致癌基因[6].抗癌药物就是针对抑制Cdc25磷酸酶的活性发展的.综上所述,一些人类疾病的致病机理可归因于PTP活性紊乱,其中包括癌症、糖尿病和免疫紊乱等疾病.PTPs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上的重要性已经使它们成为研究药物靶点的焦点.因此,PTPs抑制剂也被预测有很好的治疗研究价值.酪氨酸磷酸酯(pTyr)模拟化合物的设计是发现PTPs抑制剂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在早期,pTyr模拟化合物的设计主要是针对PTPs的催化活性区域,通常用磷酸、乙酸、丙二酸、磺酸和草酸等来取代磷酸酯基,因为所有的PTPs都拥有相同的磷酸化的酪氨酸活性位点,所以设计单一的,选择性的PTPs的抑制剂存在着不小的挑战.幸运的是,PTPs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单独的酪氨酸磷酸酯(pTyr)对没有足够的亲和力,与pTyr相连接的残基对PTPs的识别作用很重要.经证明,靠近PTPs活性位点的残基最有可能发展为抑制剂的靶点.这些研究对控制PTP抑制剂的能力和特异性提供了分子基础,也暗示了一种发展有效的特异性强的PTP抑制剂的范例,即发展能同时与活性位点和相邻近的外部位点(有强亲和力的二齿配体),因此独特的与PTP活性位点相临近的部位能够作为靶点增强抑制剂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基于此原理人们已经发展了几种有效的选择性好的PTPs抑制剂,在下文中我们将做讨论.研究发现,Zn2+、Ni2+和钒酸盐具有抑制PTPs的活性作用,其中钒酸盐的抑制效果最显著,钒酸根在结构上类似于酶的天然底物的磷酸根.最早发现的一类可逆的非特异性PTPs抑制剂是钒酸盐和过氧钒酸盐.其中钒酸盐能竞争性抑制活性位点中的半胧氨酸残基.在矾酸盐与PTP1B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中,矾原子与活性位点中的硫醇非常靠近,并与酶形成三角双锥形的过渡态结构,类似于磷酞基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硫代磷酸盐过渡态.PTPs包含一个具有催化功能的半胱氨酸残基,因此一些碱性试剂和氧化试剂可能成为潜在的PTPs抑制剂.过氧矾酸盐则为一种强氧化试剂,它使活性位点中的半胱氨酸残基氧化成为磺酸,因此它对PTPs的选择性要强于矾酸盐;其它的无机类PTP抑制剂还有一氧化氮和苯胂化氧;这些无机化合物除了可以抑制PTPs外,还有其它的酶抑制活性,正是这种非专一性限制了其作为药物的可能性. 含有磷酸化酪氨酸残基(pTyr)的肽类底物与PTPs有较高的亲和性,保留pTyr而得到的肽类似物与酶有较高的亲和性,但事实上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因为肽类化合物容易受到体内蛋白酶的降解作用,并且不易通过生物膜,故而肽类化合物一般不是优良的药物先导.正是由于肽类抑制剂代谢快,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差,使得人们寻找一些小分子.S W Ham等发现许多PTPs抑制剂具有醌的结构,猜测其机理可能是醌类化合物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PTPs活性位点中的半胱氨酸.从而形成了共价结合物,达到抑制酶活性的作用.噻二唑烷酮类是一类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新药,该类药物通过增加靶器官内的胰岛素敏感性来改善血糖控制.该类化合物是酪氨酸磷酸酯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磷酸酯中的两个氧原子与砜基上的氧配适,而磷酸酯中的第3个氧原子与2位氮原子重叠.由于1位砜基和3位羰基均为吸电子基团,2位氮上的质子具有弱酸性,可以模拟磷酸酯与催化活性区的碱性氨基酸形成静电作用,增加与酶的亲和力.噻二唑烷酮类抑制剂的开发为pTyr模拟物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有望成为高活性、高选择性、药学性质适合的新药物.经研究表明磷酸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一直作为PTPs抑制剂设计的重点.在磷酸的α位引入负电性的卤原子后,降低了磷酸根的pKa值,增强了磷酸与PTPs催化活性区域的静电作用及氢键相互作用.拥有两个DFMP结构单元抑制剂分别与催化活性区及第二结合位点作用,其活性是单DFMP化合物的450倍,并且对PTP1B有一定的选择性.为了构建分子多样性的化合物库,采用平行合成技术,以不同的肽模拟物片段连接两个二氟亚甲基磷酸结构单元,筛选得到的化合物对PTP1B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总体来说,目前PTP1B抑制剂的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抑制剂与酶之间的作用机制也不是很明确,并且PTP1B的另一个芳基磷酸盐结合位点的发现也有助于高专一性、高选择的PTPIB抑制剂的设计与研究.有关PTP1B及其抑制剂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不仅有助于阐明胰岛素的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而且在抗糖尿病新药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相关文献】[1] T.Hunter.Signaling-2000 and Beyond[J].Cell,2000,100: 113-127.[2] L.Li,J.E.Dixon.Form,function,and regula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and their involvement in human diseases[J].Semin.Immunol,2000,12:75-84.[3] nder,L.M.Linton,B.Birren,et al.Initial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genome[J].Nature,2001,409:860-921.[4] C.A.Di,P.P.Pandolfi.The multiple roles of PTEN in tumorsuppression[J].Cell,2000,100:387-390.[5] N.P.H.Moller,L.Iversen,H.S.Andersen,et al.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as drug targets:inhibitors of PTP1B for the treatment ofdiabetes[J].Curr.Opin.Drug.Discov.Dev.,2000(3): 527-540.[6] K.Galaktionov,A.K.Lee,J.Eckstein,et al.Cdc25 phosphatases as potential human oncogenes[J].Science,1995,269:1575-1577.[7] A.Caselli,P.Chiarugi,G.Camici,et al.In vivo inactivation of phosphotyrosine protein phosphatases by nitric oxide[J].FEBS. Lett.,1995,374:249-252.[8] G.Huyer,S.Liu,J.Kelly,et al.Mechanism of inhibi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by vanadate and pervanadate[J].J.Biol. Chem.,1997,272:843-851.[9] zo,K.Nemoto,K.E.Pestell,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potent and selective pharmacophore for Cdc25 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inhibitors[J].Mol.Pharmacol.,2002,61:720-728.[10] E.Black,J.Breed,A.L.Breeze,et al.Structure-based design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1B inhibitors[J].Bioorg.Med.Chem. Lett.,2005,15:2503-2507.[11] T.O.Johnson,J.Ermolieff,M.R.Jirousek.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inhibitions for diabetes[J].Nat.Rev.Drug.Discov., 2002(1):696-709.。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988年Tonks等首次在人的胎盘细胞中分离和纯化了第一个37kDa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B,PTP-1B)。
PTP1B是一种胞内PTP,位于内质网,在人体的各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与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s,PTK)共同维持着酪氨酸蛋白磷酸化的平衡,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
PTP1B属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专一水解芳香族磷酸,如磷酸化酪氨酸(phosphotyrosyl,pTyr)残基上磷酸根的酶,通过对胰岛素受体或其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作用,对胰岛素信号转导进行负调节,组织细胞中PTP-1B过表达都会降低PTK的活性,使胰岛素受体无法与胰岛素结合,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
PTP-1BDNA的启动子上有一个转录因子Y盒结合蛋白-1的结合位点,它的过度表达可使PTP-1B的表达水平增加。
使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减少其表达后,PTP-1B的表达随之降低,呈正相关趋势。
PTP-1B在体内没有自身的特异性受体,而是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与PTP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协同作用,调控蛋白底物中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对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功能进行调节。
1PTP-1B的生理功能目前研究发现PTP-1B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功能:(1)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receptor,IR)、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receptorsubstrate,IRS)等信号蛋白作用,使这些蛋白调节区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进而阻断胰岛素信号级联反应的下传,在胰岛素信号中起着负调控作用。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D通过STAT3途径影响肝癌细胞PD-L1表达的机制研究

262
蒙秋华,等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D通过STAT3途径影响肝癌细胞PD-L1表达的机制研究
carcinoma tissues than in adjacent tissues (P<0.05),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PD-L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TPRD and PD-L1 expression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2=0.275 8, P=0.036 7).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D-L1, STAT3 and p-STAT3 were down-regulated when PTPRD was overexpressed (P<0.05), 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PD-L1was increased in tissues with PTPRD knockdown (P<0.05). Conclusion: PTPRD and PD-L1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TPRD regulates PD-L1 expression through the STAT3 pathway,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target for the immuno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Key words]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delta;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pathwa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及其生理作用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及其生理作用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简称PTP)家族是一类酶,在细胞内调节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状态的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PTP家族包括多种不同的成员,其中最重要的是可逆地去磷酸化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PTP家族在细胞信号传导、生长和分化、细胞黏附、凋亡、代谢调节等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去磷酸化来调节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进而影响细胞命运和功能。
例如,PTP家族成员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并对肿瘤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某些成员的异常表达或突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相关。
另外,PTP 也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通过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激活和信号传导来影响免疫应答。
此外,PTP家族还参与许多其他生理过程,如血管生成、神经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等。
它们在神经系统中对信号调控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学习、记忆和神经传导。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在细胞内调节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多种生理过程的正常功能。
它们在维持细胞内平衡与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51的研究进展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51的研究进展肖玉霞【摘要】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PTPIP)51是一种进化保守的蛋白质,在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中具有同源性.PTPIP51蛋白表达十分广泛,在不同的组织可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在不同组织中可与相应的细胞因子结合,具有不同的功能;与多种受体复合物结合.触发和启动多种信号通路的级联反应,参与细胞的代谢、增殖和分化以及功能活动、程序性死亡和迁移等过程.本文就PTPIP51的生物学特性、表达及其调节、信号配体和生理功能以及与肿瘤的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Th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nteracting protein 51 (PTPIP51) was a conserved protein whos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human was found sequence homology with several other mammalian species. The expression profile of PTPIP51 protein were widely found in human and there were several different calculated molecular masses of the protein in a tissue-specific manner. The protein interacted with different signaling partners playing variety functions in human tissues. Interacting with its receptor complexes, signaling cascades of different pathways were activated and promoted mediating cells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motility. 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signal ligands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tumors of PTPIP51.【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39)005【总页数】4页(P679-682)【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分化;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转移【作者】肖玉霞【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口腔科,扬州,2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nteracting protein,PTPIP)51既为磷酸酪氨酸磷酸酶(phosphotyrosine phosphatase,PTP)蛋白家族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ell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TCPTP)的结合蛋白[1],亦为序列相似性家族(family of sequence similarity,FAM)82中的成员,被命名为FAM82C或FAM82A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正常值范围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是指人体产生的一种抗体,它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有关。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是一类酶,它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活性异常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及相关疾病的风险。
那么,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呢?以下是一份详细介绍: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检测方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检测一般是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的。
医生会在患者的静脉血中提取血清,然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方法来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含量。
在进行检测前,患者一般需要遵守一定的禁食或禁止饮酒等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正常值范围目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正常值范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正常水平应该是很低的,甚至是无法检出的。
一般来说,如果检测结果小于设备检测下限值,则可以判断为阴性,即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检测结果大于设备检测下限值,则可以判断为阳性,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分析和诊断。
3.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水平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因此它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特别是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险较高的人裙,定期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是非常重要的。
4. 检测结果异常时的处理如果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检测结果异常,即阳性,患者需要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分析和诊断。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避免出现相关疾病的加重或并发症。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的正常值范围是很低的,一般来说是无法检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是细胞增殖和信号传导的调节过程中,调节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水平的酶家族。
PTP 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及其各自相应的底物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通过调控蛋白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水平,调节生物体内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过程,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迁移、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过程。
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共有112 种PTPs,依据它们的结构分为酪氨酸特异性、双特异性和低分子量磷酸酶,其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于1988 年由Tonks 等首次在人的胎盘细胞中分离和纯化得到,属于酪氨酸特异性磷酸酶,依据受体结构可分为受体样PTP-1B 和胞内PTP-1B。
PTP-1B 专一水解芳香族磷酸,由43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50ku。
其结构中有一个氨基末端催化区和两个富含脯氨酸的模序。
PTP-1B 在肌肉、心、肝、睾丸、肾、脾、脑和脂肪等组织中广泛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浆的内质网的表面。
PTP-1B 的N 端为包含半胱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的催化中心,朝向胞浆方向;C 端通过35 个特异性氨基酸与内质网相结合,羧基末端水解断裂后从内质网释放出有活性的PTP1B;N 端和C 端之间为两段富含脯氨酸的区域,在PTP1B 与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发挥重要作用。
PTP-1B DNA 的启动子上有一个转录因子Y 盒结合蛋白-1 的结合位点,它的过度表达可使PTP-1B 的表达水平增加。
使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减少其表达后,PTP-1B 的表达随之降低,呈正相关趋势。
PTP-1B 在体内没有自身的特异性受体,而是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与PTP 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以及蛋白酪氨酸激酶协同作用,调控蛋白底物中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进而对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应答等功能进行调节。
1 PTP-1B 的生理功能目前研究发现PTP-1B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功能:(1)与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等信号蛋白作用,使这些蛋白调节区的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进而阻断胰岛素信号级联反应的下传,在胰岛素信号中起着负调控作用。
与II 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
(2)在瘦素信号传导过程中,通过降低转录激活子-3(STAT-3)和Janus 激酶-2(JAK-2)的磷酸化水平,在瘦素信号中起负调控作用。
与肥胖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
(3)PTP-1B 通过与生长因子等底物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生长周期的调节,与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PTP-1B 在催乳素信号传导、血小板凝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2 PTP-1B 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类疾病。
目前已有约 3 亿糖尿病患者,到2030 年,预计患者人数将突破5 亿。
根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I 型糖尿病和II 型糖尿病,其中II 型糖尿病患者超过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0%,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分泌胰岛素的胰腺B 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糖代谢障碍,血糖水平升高。
对PTP-1B 生理功能的研究已经证实,其与胰岛素及瘦素信号传导呈负调节关系,因此PTP-1B 与II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关系密切,是开发II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
2.1 PTP-1B 胰岛素抵抗:代谢过程中,胰岛素可与脂肪、骨骼肌、肝细胞等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胞外亚基结合,进而使受体胞内亚基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自身及其底物磷酸化,从而引起葡萄糖转运、肝和骨骼肌的糖原合成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因此调节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高低即可调节生物体内糖代谢的水平。
PTP-1B 的生理功能之一即是对胰岛素受体在合成期间的酪氨酸进行去磷酸化,阻断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组织细胞中PTP-1B 表达水平的增加还会降低PTK的活性,使胰岛素受体因磷酸化水平降低不能与胰岛素正常结合,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是II 型糖尿病形成的原因之一。
利用剔除了PTP-1B 的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致肥胖饮食喂养,小鼠也没有表现出肥胖或胰岛素抵抗症状,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着增强;而在小鼠肝脏重新表达PTP-1B后,增强的胰岛素敏感性又显着减弱,该实验现象,验证了PTP-1B 与胰岛素介导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磷酸化的关系。
2.2 PTP-1B 与胰岛 B 细胞数量的关系:实验发现,小鼠在剔除PTP-1B 后,其胰岛B 细胞区域明显减少,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而同时剔除PTP-1B 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 后,小鼠胰岛B 细胞区域增加,由此可见,PTP-1B 与胰岛B 细胞数量呈现出动态平衡的关系。
2.3 参与瘦素信号传导: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是一种调节人体脂肪含量的激素,与糖尿病及肥胖症的发病具有密切的联系。
研究已经证实,在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瘦素信号传导途径紊乱的现象。
PTP-1B 在信号传导的调节过程中,可使JAK-2 和STAT-3 去磷酸化,进而阻断瘦素信号的传递,抑制PTP-1B 的表达后,STAT-3 磷酸化水平增加,活性明显增强。
而由于PTP-1B 表达增多引起的瘦素信号传递紊乱,会进一步促进或加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3 PTP-1B 抑制剂研究明确了PTP-1B 与II 型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抑制PTP-1B 的活性,可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PTP-1B抑制剂的研究成为开发治疗II 型糖尿病药物的靶点之一。
目前,基于PTP-1B 的三维结构及活性部位,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高通量筛选、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科学家已经获得了大量小分子PTP-1B 抑制剂。
本文根据近年文献报道的PTP-1B 抑制剂的结构,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3.1 非专一性的无机类PTP-1B 抑制剂:该类抑制剂主要包括钒酸盐和过氧钒等。
钒酸盐的抑制作用主要基于钒酸根在结构上类似酶的天然底物的磷酸根;过氧钒对PTP-1B 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将PTPase 活性中心Cys 的巯基进行的不可逆氧化由半胱氨酸氧化成磺酸。
除此之外,一氧化氮和苯胂化氧对PTP-1B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
这些无机类抑制剂虽然对PTP-1B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同时对PTP 家族中的其他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专一性差,因此限制了它们成为药物的可能性。
3.2 磷酸酯类似物:该类抑制剂的设计主要是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利用磷酸、草酸、乙酸、磺酸、丙二酸等结构替代PTP-1B 的催化活性区内的磷酸酯基,从而形成对PTP-1B 的抑制作用。
但整个PTP 家族均具有这个保守的催化活性区,因此单纯对该部位进行结合的抑制剂很难获得针对PTP-1B 的选择性作用。
为增强该类抑制剂的选择性,科学家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同时作用于催化活性区与第二结合位点的PTP-1B 选择性抑制剂,该类抑制剂主要包括二氟亚甲基磷酸盐、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苯氧乙酸类、噻二唑烷酮类等。
a 和b(图1)为含有-二氟-亚甲基磷酸(DFMP)结构的化合物,实验数据表明它们对PTP-1B 均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0.074 和0.20mol/L。
化合物c(图1)不仅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Ki=2.4nM),还展现出较强的抑制选择性。
Wyeth 公司开发了一系列针对糖尿病治疗研究的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苯氧乙酸类PTP-1B 抑制剂。
其中化合物d(图1)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IC50=83nmol/L)和针对PTP-1B 的选择性。
受试肥胖型小鼠连续口服化合物4d 后,血糖显着降低,胰岛素水平明显改善。
Ertiprotafib(图1)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选择性PTP-1B 抑制剂,虽由于多种原因被终止研究,但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为开发PTP-1B 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噻二唑烷酮类PTP-1B 抑制剂(e,见图1)与二氟亚甲基磷酸盐抑制剂相比具有更好的跨膜通透性,同时,它们在与PTP-1B 的结合中,通过取代活性位点中的3 个水分子,展现出比磷酸酯类化合物更强的抑制活性。
迄今为止,酪氨酸磷酸酯类似物仍然是研究最为深入的PTP-1B 抑制剂。
随着对PTP-1B 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除关键性的催化活性区域外,其结构中还含有第二结合位点以及其他与分子识别相关的氨基酸残基,设计能够同时与这些部位及催化活性区域结合的抑制剂在保留抑制活性的同时,明显提高其选择性。
但是,目前该类抑制剂主要问题是其结构中多数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致使其不易透过细胞膜,难以达到作用位点,导致其难以成药。
因此开发具有高一致性、高选择性并兼具良好药代动力学性质的PTP-1B 抑制剂是当前研究的目标。
3.3 苯甲酰磺胺噻唑类变构抑制剂:苯甲酰磺胺噻唑类抑制剂是基于PTP-1B 的结构设计得到的小分子抑制剂,其中化合物f(图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2mol/L,并且具有显着的体内胰岛素增敏作用。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研究化合物 f 分子与PTP-1B 的结合模式发现,其分子中与RL部分相连的苯环嵌入到由Ala189、Leu192 和Phe280 形成的疏水腔内;噻唑环与氨基酸残基Phe280 形成疏水作用;酮羰基中的氧原子与Asn193 形成氢键作用;酰胺键中的氮原子与Glu276 形成氢键作用。
3.4 其他PTP-1B 抑制剂:在对大量天然产物的研究中,人们还发现了很多具有PTP-1B 抑制活性的结构,主要包括香草酸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等。
虽然它们与PTP-1B 的作用位点尚不完全明确,但对它们结构及其类似物的研究,为开发新型PTP-1B 抑制剂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4 小结PTP-1B 作为新的药用靶点的研制是近年来生物学及创新药物研究的热点,对于该类抑制剂的研究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进入临床研究的较少,目前还没有该类抑制剂作为药物上市。
限制其成药的主要原因首先是PTP-1B 与PTP 家族中其他的酶具有相同的催化中心,在抑制PTP-1B 活性的同时提高其针对PTP-1B 的选择性极其重要。
另外,目前发现的很多高效、高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多带有容易电离的基团,导致其不易通过细胞膜,生物利用度难以达到药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