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完美版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文学概论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 •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 文学哲学 • 文学社会学 • 文学心理学 • 文学符号学 • 文学价值学 • 文学信息学 • 文学文化学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七章 文学创作过程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 象的理想形态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 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
说、“物感”说、 “妙悟”说、“童心”说、“性 灵”说、“神韵”说、 “出入”说、“象外”说、 “意境”说
•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说、“无
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投射”说、“心理 距离”说、“直觉”说
• “比兴”说
• “滋味”说
➢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是 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尤 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 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 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 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 所乏耳。”
文学接受论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任务
•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文学概论贰(完美版)

文学概论贰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根据这个定义,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
它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
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2.康德认为【审美活动】有哪些特点何为审美——A、审美是感性的;B、审美是无功利的;C、审美的对象是纯粹的表像与形式。
康德认为:“为了分辩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不是把表像通过知性联系着客体来认识,而是通过想象力(也许是与知性结合着的)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
所以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我们把这种判断理解为其规定根据只能是主观的。
”“要说一个物件是美的并证明我有品味,这取决于我怎样评价自己心中的这个表像,而不是取决于我在哪方面依赖于该对象的实存。
”康德认为审美无功利。
康德认为:“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
”“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康德的这一审美无功利说诚然存在忽视审美的某种功利性的偏颇,但毕竟有其合理的一面: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
由于是无功利的(即无利害的),文学才能是审美的。
换言之,审美正是无功利的。
康德认为:“既然问题在于某物是否美,那么我们并不想知道这件事的实存对我们或对任何人是否有什么重要性,哪怕只是可能有什么重要性;而只想知道我们在单纯的观赏中(在直观或反思中)如何评判它。
”3.审美意识形态分析:英雄赞歌以《英雄儿女》赞歌为例,其特点是1将自然景物包含其中,歌词中就描写了青山青天还有大海。
2极力刻画敌我双方形象的落差。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对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批评既属于文学接受范畴,又超越了接受范畴。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文学概论pdf

文论十讲提纲文学概论一、文学的定义与特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语言和语境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它以文字为媒介,以作品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文学的特性包括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象征性等。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文学作品由主题、情节、角色、语言、结构和背景等元素构成。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情节是角色行动的发展过程;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段;结构是作品的布局;背景是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三、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包括修辞、句式、意象和表现手法等。
文学流派则是特定时期内一批作家的集体风格或特色。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四、文学创作过程与技巧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构思、立意、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写作和修改等阶段。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和反讽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
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规律的学科,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文学作品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
七、文学的功能与影响文学具有审美教育、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等功能。
它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文学作品还能传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
八、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小说、诗歌和戏剧,文学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时,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融合。
九、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和电影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完整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见解题( 10 分,每题 2 分)1.文学:2.艺术真实:3.文学性:4.表达频率:5.文学花销:二、填空题( 20 分,每题 1 分)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本源的三位贤人是、、。
2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模拟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流传的三个阶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 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境地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见解有、、、。
10.文学责怪的多种形态包括、、、、。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种类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文学希望视野的三个层次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有的责怪文体包括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责怪标准是、。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要素包括、、。
三、选择题( 20 分,每题 2 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色是: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响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假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①现实议论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感情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色是: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详尽话语情境包括: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立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色包括: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感情性⑤创立性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表现在:①反响对象②反响方式③作用特色④资料本源⑤思想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真谛诗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①希望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感情丰富⑤见仁见智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见解有:①文学性②陌生化③本体论④细读法⑤主体论10.作者中心论重申的主要方面是:①主体心灵②作家经历③个性气质④读者反响⑤艺术天才四、简答题( 30 分,每题 10 分)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要素的详尽限制关系。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探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LLL1- irirr- l」r rrf —」r f L」=R R—LL r f clj- f lll Er rn rr _r~ rn r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探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了、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探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cb0fd304a1b0717fd5dd50.png)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选择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2、德国美学家(姚斯)提出期待视野。
3、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4、文学风格的特征:(独立性—最突出)、(稳定性)、(多样性)、(主导性)。
5、构成期待视野的要素:a、世界观、人生观b、文化基础、思想水平c、特定的生理机制6、审美意象的艺术特征:a、哲理性—文学意象的本质特征b、象征性—文学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c、荒诞性—文学意象的形象特征d、求解性—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7、德国——伊瑟尔——“召唤结构”德国——伽达默尔——“对话”英国——罗曼英伽登——“填空”8、集体无意识——荣格。
个体无意识——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医生).9、文学话语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语境)、(文本)、(沟通)。
10、诗歌中的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神话典故)。
11、西方模仿论提出者——柏拉图。
12、索绪尔语言分为:(语言)、(言语)。
13、一字穷理、词语凝练——以少总多14、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第一起点——材料。
15、素材来源——世界16、文学创作的客体——社会生活.(唯一源泉).17、艺术创作能否实现的关键:(创作动机)。
18、艺术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19、衡量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反映测度)、(表现测度)、(心理测度)。
20、文学概论属于(文艺学)。
21、文学活动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艾布拉姆斯)22、典型属于现实主义文本——卢卡契23、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24、文学作品是已经被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
25、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26、(文学话语层)最先呈现给读者。
27、文艺学5个分支——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史。
28、王昌龄作《诗格》提出“意境”的概念。
29、王国维《人间词话》是我国意境论的集大成。
30、康德的“三大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31、共鸣三层次——感动、激动、忘我。
二、名词解释1、期待视野德国美学家姚斯提出,指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或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往往会有一个即成的结构图示。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即成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2、艺术概括艺术概括是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食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3、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4、形而上意蕴层指超越了特定社会历史内容的,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和哲理思考,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和追问。
5、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出现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40年代,最先形成于德国,然后波及英、法、俄等国,代表作家有雨果、雪莱、拜伦等。
6、文学的补偿功能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神游于广阔无垠、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帮助读者实现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欲望和追求,从精神上获得一种替代的满足,这就是文学的补偿功能。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8、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性格比较复杂、立体感强。
这种人物往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性格轴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和层次.这些不同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层次相互交融,构成一个独立自主、气象万千的世界。
9、文学文本的主题文学文本的主题应是与艺术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饱和着作家审美情趣的一种意蕴,亦即为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审美意识。
10、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文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科学认识活动。
11、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知发生飞跃升华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
12、典型环境充分的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三.简答题1.文学风格的特征:a、独创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主导性。
2.文学形象的特点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即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收者的想象和联想才有可能间接的被感知。
3、文学形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4、文学形象的心象性,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活动。
5、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即文学形象虽然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能蕴含着某种理性因素。
6、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7、文学形象具有审美理想性。
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2、典型人物的普遍性在于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3、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a、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现出无穷魅力。
b、典型的艺术魅力来自于它的真实性。
c、典型的无穷魅力在于它合乎理想。
d、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的新颖性。
e、文学典型应具有蕴藉性。
总结: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所创造的,在整体个性的表现中显示了某种社会历史蕴意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4、“诗意的裁判”具体含义1、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主体性“裁判”;“裁判”体现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诚挚性与高尚性。
2、文学对客体对象的“裁判”应该是“诗意”的。
它以审美的视角和艺术的方式,把情感把握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阐发相交融。
5、现实型文学及其基本特征1、现实主义始于16—17世纪,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
司汤达的《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小说的形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2、基本特征:a、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是现实主义的首要特征。
b、真实感,真实性。
c、注重写实白描的艺术手法。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2、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3、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7、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
2、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始因”,而且在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
3、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a、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完全同步。
b、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反作用。
8、艺术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意义1、构造形象体系2、沟通读者与作者,使读者了解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从而激发创作热情。
3、突破直接经验的局限,补充事实链条中的不足,从而创造艺术形象。
4、深化和强化审美情感,将审美对象的情感特征化为自己的心理感受。
9、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1、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2、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3、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独特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往往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个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契合。
4、艺术发现是在自己的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10、灵感思维的特点1、偶发性灵感思维的出现根本无法预计,它不是在人们的刻意寻求中,而是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突然出现的。
2、短暂性灵感思维出现后停留的时间很短。
3、亢奋性灵感思维袭来时,往往伴随着精神的高度兴奋,有时甚至出现一种迷狂状态。
4、创造性灵感思维来时,作家平时苦苦构思而未得的形象、情节等,这是全都出现了。
11、文学话语的特点:1、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应有巨大的容量。
2、形象性文学可以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形象符号传情达意,使那些难以言说和不可言说的情绪、感受获得一种具象化的表现。
3、可以直接利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个特点,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传达那些只有语言才能确切表达的思想认识。
4、音乐性指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效果的特征。
5、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反常的特性。
6、本色化文学语言与人的本来面目相符合的特征。
7、内指性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
有时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中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
不必经过生活的检验。
8、心理蕴涵性文学话语蕴涵的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因而比普通话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
12、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a、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b、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的外在特征)条件:1)艺术情境自身必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内部演进的必然性。
2)符合客体的事理逻辑或主体的情感逻辑。
2、与科学真是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实际的反应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a、主观的真实b、诗艺的真实四.论述(“三选一”、800字以上)1、“红色经典”2、“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理解3、浅谈“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