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合集下载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莫小春;周玮;董吉顺【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43)7【摘要】目的探讨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CSHAs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18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病灶呈“球状”、“分叶状”或“葫芦状”跨蝶鞍生长,体积较大,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为稍高密度灶,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8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DSA表现为静脉期于蝶鞍旁可见淡染色团块,而动脉期及毛细血管期均未见异常染色.结论 CSHA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总页数】5页(P140-144)【作者】莫小春;周玮;董吉顺【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相关文献】1.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刘世忠;冀宾;庄楠;郑则钦;吴雄娟2.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与手术治疗 [J], 王万笔;樊建中;刘汉东;张青松;徐廷伟;胥莉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理与影像的关系及显微外科治疗(附7例报道) [J], 钟兵;冯文峰;黄理金;黄炳龙;文军;黄伟佳;漆松涛;张晓斌;康晓雨4.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研究 [J], 班允超;景治涛;李婷;韩圣;王明昊;李坪;刘佳;崔润;王运杰5.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观察 [J], 张铭;孙振伟;王亮亮;樊跃飞;王成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介绍:脑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内血管病变,它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临床的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及相关辅助检查。

一、影像学表现:1·CT表现:●平扫表现:脑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呈高密度,有时可出现钙化灶。

有些病例在平扫时可见富血管纹理。

●强化扫描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强化,强化程度因病变的不同而异。

2·MRI表现:●T1WI表现: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呈等或略低信号。

富血管纹理可形成“蜘蛛网状”或“星芒状”。

●T2WI表现: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呈等或略高信号。

伴有富血管纹理的病变可呈混杂信号或高信号。

●强化扫描表现: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因病变的不同而异。

3·DSA表现:●血管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和血管结构,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血管解剖。

二、鉴别诊断:1·脑动静脉畸形(AVM):与脑海绵状血管瘤鉴别的主要依据是AVM的有明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病变直接相连,而脑海绵状血管瘤的供血和引流血管是通过脉络丛与病变相连。

2·脑血管瘤:脑血管瘤多数呈均匀强化,且有时可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而脑海绵状血管瘤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强化不均匀,无明确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三、辅助检查:1·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和血管结构。

2·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3·MR灌注成像(MRP):评估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情况,对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4·钳夹试验:通过夹紧供血动脉,观察病灶是否消退,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脑海绵状血管瘤:由局部脑血管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性脑血管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局限性脑血管扩张,形成了许多血管蜂窝状瘤窝,内充满血液成分。

[颅脑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颅脑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颅脑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1.要点(Key concepts)■海绵状血管瘤(WHO I级)是一生长缓慢、边界清楚,发生于成人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

■几乎100%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

“爆米花”征(Popcorn ball)及周围完整的含铁血黄素环是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上的主要特点和最佳诊断征象。

急性较大的出血可能掩盖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特征。

■病灶形态及信号富于变化,反复出血后病灶范围可扩大。

■常伴有其他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

2.概述(Brief introduction)■传统意义的海绵状血管瘤包括发生于脑外的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和发生于脑内的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前者又称为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隐匿性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高峰年龄是40岁,常见于女性;海绵状血管畸形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但儿童也可发病,家族遗传性发病年龄较早,且较容易发生出血和产生新病灶,无性别差异。

■好发部位:鞍旁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和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畸形)。

3.影像表现(Imaging findings)■ MRI平扫:①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常表现为鞍旁椭圆形或哑铃状肿块影,直径通常比较大,平均直径接近5cm,边界清楚,无瘤周水肿。

②海绵状血管畸形常表现为散在于脑内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较小,境界清楚,分叶状,核心呈网状,常无周围水肿,病灶短期内增大可出现占位征象。

③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T1WI常呈稍低或低信号强度,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T2WI呈高信号强度;海绵状血管畸形T1WI及T2WI多有“爆米花”征,“爆米花”征是指中心高低混杂信号。

周边有完整的含铁血黄素环,有液平的血窦,T1WI和T2WI低信号表现较少见(图1,图2)。

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临床价值及其影像表现分析

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临床价值及其影像表现分析

同一姿势,也就是卧位,其姿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导致姿势异常的主要因素是不稳定性。

正常运动期间,肌肉收缩防线以支持点为主,从而进行姿势转移,但是对于高危儿来讲,运动期间,无法正常转化肌肉收缩方向,Vojta 疗法的压迫刺激能够及早实现肌肉收缩方向的转换,实现异常移动运动模式的改善。

Vojta 疗法治疗期间,其将重点集中在辅助诱发带和主诱发带方面,主诱发带的刺激指的是刺激肌肉伸张和骨膜的固有感受器;辅助诱发带刺激指的是刺激直接诱发结构,联合两种刺激能够形成反射性移动。

移动期间,每种刺激均可能诱发其他刺激,包括抬起动作和肌肉收缩等,将会进一步整合中枢神经系统并传入,然后产生运动反应,经过反复循环产生正反馈通路,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正确的运动模式[9]。

所以需要对诱导反射性翻身和反射性俯爬进行明确,而不是针对翻身和俯爬运动自身,原因是此类全身性运动模式主要发生在全身和轴器官,是步行和立位必须拥有的一种运动模式[10]。

总而言之,将Vojta 疗法应用高危儿早期干预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患儿身体症状,确保患儿运动发育正常,同时有助于避免脑瘫疾病的发生,促进其身体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领域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参考文献:[1]张德祥,吉林,唐宇轩.神经节苷脂高压氧运动统合疗法治疗脑瘫高危儿120例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27-28.[2]赵志霞.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73-74.[3]马艳丽,吴丽,班会会,等.PDM S-2运动训练方案在54例高危儿家庭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0):1077-1078.[4]蒋蓓.早期感知觉训练疗法对高危儿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J ].华夏医学,2017,30(4):70-73.[5]杨善浦,吴月超,刘红艳,等.0~6月龄脑损伤高危儿20项神经运动筛查与干预效果评估[J ].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5):21-22.[6]杨杰,程琳,谢丽冰,等.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综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7,38(1):96-97.[7]杜菲,刘依竞,刘,等.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结合Vojta7项姿势反射对高危儿脑性瘫痪的预测研究[J ].重庆医学,2016,45(30):4233-4236.[8]杨宁,侯新芳.头皮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61例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4):20-22.[9]张璞,侯江红,单海军.针刺联合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研究[J ].重庆医学,2017,46(27):3832-3834.[10]王纯花,冯娇梅.推拿疗法早期干预运动发育迟缓高危儿的临床观察[J ].系统医学,2017,2(15):121-123.(收稿日期:2018-11-15)·临床研究·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临床价值及其影像表现分析张罡桂明坤于泊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 脑外型的鉴别诊断 • 与脑膜瘤相鉴别: 前者在T2WI上表现为显著的高信号。而脑膜 瘤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 前者强化程度高于脑膜瘤,与同层血管影相近 前者边界更光滑,周围无水肿征象。
• 与神经鞘瘤相鉴别:后者信号更混杂,多囊变
动静脉畸形(AVM)
• AVM由畸形血管团、1支或多支供血动脉和引流 静脉组成,畸形血管团是由一团迂曲的动静脉和 不同管径的血管结构组成,10%病例畸形血管团 之间有正常脑组织,周围常有胶质增生和含铁血 黄素沉积,钙化也较见。MR典型表现为较大的供 血动脉、引流静脉和一团紧凑的蜂窝状无或低信 号区。
SWI序列的应用
• SWI较常规MR序列可以显示更多脑血管畸形,能 更好地显示引流静脉,应作为脑血管畸形尤其慢 流速血管畸形诊断的常规序列应用于临床。但是 SWI的缺陷在于难于鉴别小静脉结构、小出血、 栓子,因为它们信号特点相似。分析注射对比剂 前后的SWI或分析相位图像可以有助与区别上述 不同,结合其他序列可对脑血管畸形提供更全面、 准确的信息。
影像学表现
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两种: 脑内型 多较小,好发于幕上,占70%,且以颞叶居多, 常位于皮质下。幕下可发生在小脑或四脑室内。 CT表现: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无近期出血时 往往无占位效应。可伴钙化,30%~50%平扫无 阳性发现。增强多呈为不均匀性轻或中度强化, 当有血栓形成时,病灶也可以不增强。 MRI表现:T1WI、T2WI上多呈混杂信号,周边 有完整的含铁血黄素环,“爆米花”征、“盐和胡椒” 征,一般无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
?t2wi示混杂的流空信号灶大体标本箭头示扩张的动静脉?前后位观和侧位观示大脑后动脉供血小箭病灶箭头引流静脉至上失状窦曲箭头静脉畸形?大体观察静脉畸形由扩张的髓质静脉汇人一支粗大的穿皮质引流静脉构成亦可汇入硬脑膜窦或室管膜下静脉镜下可见由扩张的薄壁静脉组成静脉间夹有正常脑组织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标准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肝脏和脑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
者是否患有海绵状血管瘤。

以下是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诊断的一些标准:
1. 血流动力学特征,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具有多个血管腔和错综
复杂的血管结构。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瘤内的血流动态,包括动脉和
静脉的血流方向和速度。

2. 形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多个囊状或海
绵状的结构,具有高度回声和不规则的形态。

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其
他肿瘤进行区分。

3. 血流灌注特征,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瘤内的血流灌注情况,
包括动脉和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形态。

4. 血管壁特征,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壁通常不规则,超声检查
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厚度,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5. 血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易发生血栓形成,超声检查可以帮
助发现瘤内的血栓,并评估其对血流的影响。

总的来说,超声检查是一种快速、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于海绵
状血管瘤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
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与不典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与不典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与不典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01 概述概述 02 典型海绵状血管瘤概述 03 不典型海绵状血管瘤05 小结04 鉴别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概述Ø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84%。

Ø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4-6;30-60岁多见。

Ø生长缓慢,病程长达数年以上;90%为单发,10%多发。

Ø直径从2mm-20cm不等,超过5cm称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Ø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多为偶然在体检中发现,巨大肿瘤可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肿瘤破裂可引起出血。

Ø肝动脉供血;门静脉和肝静脉周围支引流。

组织病理学分型u 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的血管内皮细胞, 血窦间由纤维组织不完全分隔形成海绵状结构,血管间隔大,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少,典型小于3cm。

u毛细血管瘤(16%):血管间隔小,纤维结缔组织多,常小于1cm。

u硬化性血管瘤(少见):病变中心血管腔闭塞,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系肝血管瘤退变的结果,也被称为血栓形成或玻璃化血管瘤,平均3.7cm。

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影像表现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影像表现ØCT:边界清楚,等/低密度,类似血管。

ØMRI:长T1长T2,类似脑脊液,且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T2信号也随之增高,形成所谓“灯泡征”。

Ø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强化,后期缓慢渐进性向心性填充,延迟期等/稍高信号(与肝实质相比);“早出晚归”。

女,62岁,体检发现肝肿物2年肝血管瘤-不典型影像表现肝血管瘤-不典型影像表现ü Altered morphology or structure :血管瘤伴中央瘢痕;血管瘤伴内部分隔Ø不典型血管瘤占20%-40%。

Ø原因:;巨大血管瘤;带蒂血管瘤;血管瘤伴胆管扩张;血管瘤伴钙化;囊性或多 房性血管瘤;血管瘤伴液液平面。

超声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与临床研究

超声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与临床研究
胸部病灶范 围 4 2c . m×82e 颈部病 灶范 围 2 3c 5 1c . m, . m× . m。 按 生长范围分 , 局限型 2 , 3例 弥漫 型 7例 。彩色多普 勒对 确诊大 于 1c m以上海绵状 血管瘤较 易诊 断 , 对小于 1e 以下的病灶容 m
易 漏诊 。
为病变区有不规则的彩色 血流信号 , 呈红 、 蓝点片状 , 彩色血流 充 盈瘤体 的间隙即 网格状或 蜂窝状 暗区 内, 血流很 低 , 色血 流 若 彩
组织信号特点表现上 ,T定性诊断准确 率为 9 % , I 8 % , C 0 MR 为 5
尽管 C T高于 MR , 两组定性诊断无 明显差异 , I但 不具 统计 学意义
法: 与手术及 MR 对照海绵状血 管瘤超 声表现 与病理结果 。结果 :6例 由手 术证 实, 与 MR 证 实。结论 : 色多普勒是 海绵状血 I 2 4例 I 彩
管瘤首 选诊 断工具 , 注意与蔓状 血管瘤及淋 巴瘤鉴 剐。 但
【 关键 词】 彩 色多普勒 ; 海绵状血管瘤 ; 诊 断价值
现将海绵状血管瘤图像特征及规律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定有关 。在检查时可做超声加压试验 , 探头在病 变区逐渐加压过 程 中, 二维超声可见瘤体及 间隙缩小 , 彩色 多普勒 检测 出以蓝 色
为主的彩色血流 , 表示血液 背离探头 , 提示 大量血 流从瘤 体 内溢 出。探 头减压过程 中 , 可见瘤体 及其 腔隙恢复 原状 , 彩色 血流 以 红色为主 , 提示大量血流 回流朝 向探 头。此种 加压试 验 阳性 , 是 诊断海绵状 血管瘤 的特征表现 , 也是 与蔓状血 管瘤 、 巴瘤 的主 淋 要鉴别之处 。彩色多普勒在海 绵状血管瘤 诊断 上应用 占有重 要 的位置 一J 6。在临床 表现 为 四肢 、 干 或颈 面部 出现 柔 软 的肿 躯 块, 穿刺可获红色血液 , 超声检查 肿块部位 出现 网格状 或蜂 窝状 无 回声暗区 , 暗区可见 彩色 血流 , 声加 压试 验 阳性 , 可 明确 超 即 诊断 。 参考文献 [] 1 周永 昌, 郭万学. 超声 医学[ . 京 : 学技 术 文献 出版 社 , M] 北 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泛 应用于临床 的工作中。
【 关键词 】 浅表海绵状 血 瘤 ; 管
膏瘤 ; 超 声检查
S upe fcalCa e no m a i aUlr s ni a no i nd Pa hoo ft ntas r ii v r usHe ngom ta o c Dig ssa t lgy o heCo r tAna y i/ l ssZHA NG -h ng, SONG ng Ai o Pe -
面部 、颈侧及锁骨 区、肩关 节周围各 3例,腰 部 、肘 关节、手指 、臀部 、腹股 沟、手背 、窝区、足背以及会 阴部各 1 ,二维超声多表现为瘤 例
体形态 不规 则,边界欠清 晰,瘤体 内部呈管状 、瘤样或梭 形无回声或低回声,相互交通 呈大小不等 的网络状或蜂 窝样分布。 结论 : 通过使用超 声对 浅表海 绵状 血管瘤 的患者进行检查 ,能够对 大 多血管瘤做 出定性 、定位诊断 ,超声具 有无创 伤、简便 、可重 复、结果快 捷等优 势,可 以
பைடு நூலகம்
f g r hp, gon, b c fteh n , a mpt d ru o o n e ie m. i n in lutao n e e l h t h mso i e, i n ri a ko a d h r i, os m fo t dp rn u 2dme so a lrs u dr v asta e{r fumo r re ulr te f a t t raeir g a , h
c v r o ng o , t d a t g so t a o i a n s s a e i e tfe . e ho : to p c i e a a y i i mp o e o s u y 1 te t o a e a e n us a i ma he a v n a e fUl s n c Di g o i r d n ii d M t ds Re r s e tv n l ss s e l y d t t d 8 pa i n s wh r r i e tf y Ul a o i a n ssa d p t o o y a u f rn o s p r ii lc v r o sa g o d n i b t s n c Di g o i n a h l g s s fe i g f m u e fc a a e n u n ima, t e u a o o r p y c a a tr si so h s a i n sa e y r r h hr s n g a h h r c e i t f e ep te t r c t c mpa e nd r c r e Re uls 3 c s s a e i e tf d i h a e,n c n o l r o e a e o r d a e o d d. s t : a e r d n ii n t e f c e e k a d c la b n r a,a d s o d r 1 c s s i e t i d i h it e b w, n h ul e , a e i d n i e n t e wa s , l o f
b r e so o d r f umo r a u . e i t r a a t f u ri a t s a e , n c o o w c o i n i e n a e o t i t e i t r a t u t r fwh c s t ra e v g eTh n e n l r mo sc s — h p d p ot o e h r o e h s i tf d i d n mao d, h n e n l r c u e o i h i l de i s d s rb t d lk e wo k o o e c mb. ncus o T o g h ta o i a n ss o a i n ss f rn o s p r ii lc v r o sa g o , i i u d it i u e en t r rh n y o i Co l i n: hr u h t e Ulr s n c Di g o i f t t uf i g f m u e fca a e n u n i ma t sf n p e e r o t a c t d a d q lt t edi g o i a e ma e Isa v n a e f o - n a ie, e s -t - a d e, r p a a iiy tme s v n a e wi e ya p i d i h t o a e n ua i i a n ssc n b d .t d a t g so n i v sv l av n ay o h n l e e t b l , i — a i gc n b d l p l n t e ciia r ln c l wo k.
ya u n,Z HANG i n g n .e 1/ e ia n v to f i a Ja - a g t . M d c l n o a i no n 。2 1 ,9 1 )0 4 0 5 a/ I Ch 0 2 (8 : 7 — 7
【 btat Obet e hog e o prtes d laoor h hr t ii n a o g f ai tsf r gf m sprc l A src】 jci : ruht m a i t yo ursnga y aa e sc adpt l y t n f i o ef i vT hc av u f t p c c rt s h o o p e s u e n r u ia
医技与 临床 Yi uic u n 《 国 学 新》 卷 第1期( 第28 2 2 f j l h a g 中 医 创 第9 i n y 8 总 2期)0  ̄6 1 l
浅 表海绵状 血管瘤 的超 声诊 断与病理对 照分析
张 爱红① 宋 鹏 远① 张 建 刚① 王 霞①
【 要 】 目的 : 过对患浅表海绵状 血管瘤的患者声像图特征 以及病 理进 行对照分析,从而 了解超声诊 断的优越性 。 摘 通 方法 : 性分析笔 回顾 者所在 医院超 声检查 并经病 理证 实为浅表 海绵状 血管瘤的 1 例 患者资料 ,对患者声像 图特征 以及病理 进行 对照分析并记 录。 8 结果 : 位于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