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 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机事件》说课稿

高店二中罗太亮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随机事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教学设想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教学程序将是我阐叙的重点。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㈠、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随机事件》是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第二十五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前面学段就已经接触了一些与可能性有关的初步知识,从本章开始将学习更加数学化和抽象化地描述可能性的知识——概率初步知识。它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并用枚举、实验等方法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率”的起始课,它为以后系统学习概率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随机现象,应用随机事件等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以及学生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学生乐于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难点:随机事件概念的形成,理解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突破重点、难点方法: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动手并注意同学间的互相协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循序渐进,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随机现象,但他们对这些随机现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同时,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又充满好奇且敢于质疑,很愿意投入到合作探究的时间活动中去,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学的有关事件可能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到随机事件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达到升华。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充分讨论和交流。逐步加深对随机事件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基础,采用尝试引导法、实验发现法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转化为观察、猜想、实验、论证、表述、归纳的过程。如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形成随机事件概念的初步认识,然后在一系列游戏中进一步完善概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尝试通过从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解决问题——应用拓展完成教学目标。即: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现象的分

析,激发学习热情,加深体验,从而为即将提出的问题作好铺垫,再让学生在各自熟悉的场景中轻松、愉快地活动后,带着成功的喜悦进入新课的学习,在活动中操作、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游戏,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一认识规律。同时,让课堂教学尽量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问题来源于生活,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更好的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抛硬币、抽签等活动轻松地掌握新知识,再通过对摸抽扑克活动的探索归纳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般结论。

2、在游戏中尽量达到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人人肯说的效果。如在投掷骰子活动中两人一组,每人动手投掷十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新知。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投影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掌握理性知识。这样做还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注意力容易集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直观地感受随机事件有关知识,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

四、教学程序(接着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从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反馈练习、探究升级、故事明理、巩固练习、小结与作业等七个环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本课的教学。

㈠、创设情境(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上课时)

老师严肃的走进教师,对同学做告别状:“今天我给大家上最后一节课,下课后我将乘坐飞往美国的班机,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商谈人民币汇率、对台军售等问题,还将接见比尔盖兹……”

设计意图:从出人意料的玩笑入手,既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性上接受“不可能事件”的概念,通过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实际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㈡、自主探究——抽签、掷硬币活动(分两步完成:师生动手抽写有1—6数字的竹签、学生动手掷硬币活动,用实践验证问题,形成对概念的体验)

1、师生动手操作(写有1—6数字的竹签)——抽签活动论证了判断事件的三种结果并归纳出相应的三个概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要求第一次先抽签但不看结果,让学生猜想某同学抽到的号码可能是什么?学生再抽第二次、第三次。(抽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特点: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前后发生的结果不一定相同)抽签完毕后,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抽到的号码小于7吗?给出必然事件的概念;抽到的号码会是0吗?给出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抽到的号码会是1吗?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特点,并让学生感知这种抽签方式公平性,为后面等可能性概率的研究作铺垫。类比两个概念,学生归纳出随机事件的概念。(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抽签实验)。

2、学生动手操作——掷硬币活动进一步理解、巩固这三个概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这两次试验较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即可回答,但我们要的并不只是学生的答案,更注重的是学生是否经历了猜测、检验等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一定要留给学生猜测、检验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