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在中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歌剧在中国的发展
学 院:音乐学院
专 业:音乐学
学 号: 201012200082
201012200090
201012200084
201012200086
201012200064
200812200065
姓 名:陈广平
钟美妮
陈颖煜
李丹凤
石承昌
黄吕政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中国歌剧的探索阶段……………………………
二、中国歌剧奠基阶段………………………………
三、中国歌剧深入探索阶段…………………………
四、中国歌剧其实发展现状…………………………
五、结语………………………………………………
六、注释………………………………………………
七、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源于意大利的歌剧通常指西方歌剧,西方歌剧
是欧洲发展起来的,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19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传入中国,新文
化思潮的影响,使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的本民族文化不断交
融,中国音乐家们收受了西方音乐文化的概念也同时做出了
大胆的尝试,逐渐产生了“中西合并”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
新型歌剧——中国新歌剧。
关键词:歌剧;中国新歌剧;发展现状;反思;
前言
随着“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新思潮影响,使传统音
乐地位不断下降,新音乐不断兴起。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自
己的本民族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使中国人民思潮异常活跃
扩大了音乐视野。中国音乐家们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概念的
同时,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探索,逐渐产生了“中西
合并”式的中国新歌剧艺术。
中国新歌剧虽然是从歌剧中发展出来的,但是音乐上有
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且有着民族语言的特异性和演唱方式上
的个性特征,形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艺术门类。中国歌剧的
萌芽和发展主要是由受社会变迁和人民群众被压迫的现实
生活需要以及当时的国情多方面影响下孕育而产生的,从萌
芽法阵至今已历经百年岁月。
一、
中国歌剧的探索阶段
20世纪初(1919-1944),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瓜分活动
日益加剧,记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高潮,更是打出“救亡图
存”的口号。受“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和为了适应反对
帝国主义的爱国斗争的需要的双方面的影响下,引进了国外
的“学堂乐歌”,将欧美的、日本的学校所唱歌曲的旋律填
上新编的歌词,在新兴的学堂中让学生集体唱,病逐渐扩展
到社会上,一时尉为风气。[1]
因受学堂乐歌时代的沈心工等音乐家的写作经验启发,并
直接继承了学堂乐歌的表现思想内容,作品立意崇尚科学民
主,反对封建愚昧,提倡文明和勇敢智慧的精神的音乐家黎
锦晖萌生了推行“平民音乐”的念头并努力将音乐和戏剧相
结合。[2]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急剧动乱的年代,在整个30年代中,
中国人民一面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强权掠夺和耻辱,同时承
受着国内封建地主阶级的残忍剥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号
召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鼓舞了各阶层人民。在民
族解放的旗帜下,抗日战争爆发,也因此进入了中国歌剧一
个新的阶段。由于左翼音乐、电影、戏剧等被当时社会迫切
需要,左翼音乐运动兴起。这事的作品都反应了广大人民群
众被压迫的苦难生活,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
志,为抗日歌咏运动的兴起也打下了一个基础,抗日救亡歌
咏运动很快开始兴起。1934年左翼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聂耳
和田汉合作,创作了出对上海码头工人抗日斗争的歌剧《扬
子江暴风雨》。
二、
中国歌剧的奠基阶段
20世纪40年代(1944-1955)王洛宾的《沙漠之歌》和黄
源洛的《秋子》,陈歌辛的《西施》还有阿甫夏洛穆夫的歌
舞剧《孟姜女》等,这些作品参照西方歌剧形式进行音乐结
构并加入中国民族风格,具有反封建反专制思想,一经上演,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响,成为了较为成功的歌剧的奠基。
194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