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167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情感以及智慧。

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审美和情感表达,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以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为例,进行鉴赏与解读。

一、《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所作,写景描写简洁而形象。

诗中描述了白天的山势和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

而诗末两句“欲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追求进步、发展的主题。

通过登高望远的境界,诗人提醒人们不断前进,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是一首兼具景物描写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二、《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简短而含蓄。

诗中通过明月光影映照下的思绪,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的描写,将内心的孤独和乡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人以深入心灵的体验。

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豪迈之作,写景描写细腻而情感激昂。

全诗通过山岭急风、长江波浪翻滚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难与对时代的无奈。

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写自己多年来艰难的境遇,以及对颓败社会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字里行间表达了杜甫的壮志豪情与坎坷遭遇,并通过借景抒发自身的不满与愤怒。

四、《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之一,以其朴素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脱颖而出。

这首诗以冬日江畔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寂静与荒凉。

其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广袤而与世隔绝的感觉。

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则通过景物描写暗示了人们在寒冷的冬日中坚守孤独的形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庾信①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②楼兰返③,将军疏勒④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⑤战,今年不解围。

【注】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北方,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

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

②都护: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

③楼兰返:西汉昭帝时楼兰反叛,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

④疏勒:汉代西域车师国的一座城池,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域,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

⑤楼船:即高大的战舰;楼船战,这里指北周军队在沌口与南朝陈国水军的一次水战,北周军大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

B.诗的三,四两句借用典故,意在说明这些南征陈国的将军,都是从塞外得胜归来的名将。

C.诗的七,八两句既写边塞荒城的秋景,回应起首二句,又隐喻北周军列阵严整,行动迅捷。

D.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诗人用“闻道”一词,一笔就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把时空分散的北战南征事件连在了一起。

(2)这首诗描写了北周大军时空迥异的“三部曲”,请用小标题概括“三部曲”。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 161-180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 161-180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161-180>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161-180>目录161 诗经·小雅——《出车》162 诗经·小雅——《杕杜》163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164 诗经·小雅——《湛露》165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166 诗经·小雅——《六月》167 诗经·小雅——《车攻》168 诗经·小雅——《鸿雁》169 诗经·小雅——《庭燎》170 诗经·小雅——《沔水》171 诗经·小雅——《鹤鸣》172 诗经·小雅——《白驹》173 诗经·小雅——《黄鸟》174 诗经·小雅——《斯干》175 诗经·小雅——《无羊》176 诗经·小雅——《节南山》177 诗经·小雅——《正月》178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179 诗经·小雅——《小弁》180 诗经·小雅——《巷伯》[配乐] 诗经·小雅·鹤鸣诗歌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艺术团古诗歌曲161 诗经·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禝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注释】:出征猃狁,告捷劳还。

后采以入乐,用以慰劳凯旋将士的乐歌。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10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达摩支曲①(唐)温庭筠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②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③。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注】①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

摩,一作“磨”。

又名《泛兰丛》。

②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

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

③汍(wán)澜:流泪的样子。

(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是一首________诗,而从题材角度看则是一首________诗。

(2)本诗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

请结合全诗分析烘托手法的运用。

【答案】(1)古风(乐府、古体诗);借古讽今(咏史怀古)(2)①用比兴手法烘托,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烘托故国之思。

②用典故烘托,用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烘托爱国热情。

③用景物烘托,用“邺城”衰败的景象,烘托对高纬亡国而老臣终抱亡国之恨的感叹。

全诗层层渲染,借古讽今,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

【解析】【分析】(1)古代诗歌就体裁来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本诗不符合近体诗特点,所以是古体诗。

诗人在这首诗中,颂扬了蔡文姬、苏武二人的爱国热情,斤责了“无愁天子”高纬的误国行径,对有雄心报国的北齐老臣终抱亡国之恨表示叹惋,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2)本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烘托: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表达爱国之情;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

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参考答案:反映了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 ,也表现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态。
望江南① 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 芦花 、孤舟 明月 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 肃杀 、凄寒 的景色。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 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 ,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凭阑人 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 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1)全诗洋溢着一种 “ 乐或乐哉 ” 的气息 。(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 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参考答案: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 :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 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
即事①(4分) 宋·徐侨②
(参2)考阅答读案全:诗抒,发说了说对作好者友在李诗白歌的中挂所念表;达对的李思白想才感情的。赞 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 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1)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所呈现的画面。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三:诗词鉴赏(适配七年级)本专题将介绍诗词鉴赏中的意境型和分析技巧型两种题型,以及答题要求和分析技巧。

一、意境型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在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题型⑴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一般有字数要求或有“加以描绘”“具体描绘”等关键词。

B:概括介绍:没有字数限制,不加具体要求。

⑵分析意境型:A:直接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B:变式型(常见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题要求:1)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有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优美流畅。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

不知___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以结合___和想象,具体描绘诗的前两句呈现的景象: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碧玉装扮而成,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B:概括介绍。

一般用一两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___《声声慢》)、恬静优美(___《鸟鸣涧》)、雄浑壮阔(唐代边塞诗,宋代的豪放词)、萧瑟凄凉(___《天净沙秋思》)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对于元代___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概括为“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2)分析意境型: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可分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步一)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步二)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步三)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___。

古典诗歌鉴赏PPT课件


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天……
.
15
秘诀四:语言鉴赏题要答出特色与感情
答题分三步: ⑴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 质朴清新 、口语化、淡雅、词藻华丽等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巴水天边路,啼猿 伤客情。 燕: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杜甫: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 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王之涣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传神,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点拨:按三个步骤组织答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 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 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 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 三)。
杜鹃啼叫声象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 思”。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 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大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
20
4、比兴象征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第二部分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2019高考帮·语文)

【高考帮·语文】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
目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纲原文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4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B.考法帮·题型全突破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
诗歌原文,对诗歌每一句的意思、情感和所用手法等进行理解。B项,“感觉
危险将至的紧张心理”有误,应为“等待猎物的紧张心理”。C项,野雉畏鹰
与“将军不凡的气度”无关。D项,“自负”有误,应该是“自信”。
答案:AE
语文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典例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太山①上作 元好问
C.积累帮·素养大提升 积累1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积累2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积累3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 积累4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积累5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积累6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借代形式 积累7 高考诗歌题材分类
考情精解读
考纲原文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预测
考纲原文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4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总述: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 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鉴赏古代 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 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看,高考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 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或描述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类型多,难度大,考查频率高,因此考生应格外重视,加强 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 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作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 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 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 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 之时。《姜斋诗话》说:“以 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以动衬静
对事物作动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
态和静态的 描写,以动 衬静,更突 出事物的静 态的特点。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 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 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 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 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 疾《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 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 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营 造了怎样的意境。
一、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 现的有: 对偶、对仗(不容赘述),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 夸张、双关、借代、设问、反 问,反语、反复等
[例一]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
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 使读者感受到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 深沉的历史思考。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 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歌运用了衬托手法。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 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 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 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 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古典诗歌鉴赏专 题之
艺术手法篇
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用典) 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 结构技巧 (照应、悬念、铺垫、卒章显 志)
表达技巧的设问方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以动衬静 用事典
用典
用语典
பைடு நூலகம்
对比衬托
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或同一
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个方面来表现 事物,使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 术表达方法。它能使作者要表达的 思想、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明,使所 要描写的气氛更加强烈。
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来衬托,
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 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 动衬静,以哀衬乐,以丑衬美。
“胭脂”和“白雪”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方法 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 。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 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 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问题: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 水” 句 的艺术手法。
参考: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以迢迢不断的春水喻无穷无尽的离愁 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 (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 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3) 。
燕山雪花大如席
这是诗人李白在《北风行》中写的一个 夸张句。《北风行》这首诗,描写了 幽州的一位妇女思念阵亡的丈夫,表 现出极为深沉的悲痛之情。诗人描写 “燕山雪花大如席”,正是用夸张 的手法,来烘托那位妇女的悲哀之情。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风格雄浑豪 放。诗中用浅显的语言,说明了 因愁而生白发,又用夸张的手法 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表 达了诗人深重的愁思。
北风行 ·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 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 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更幽”,这两句诗运 用了以声写静、以动 衬静的手法。在蝉之 噪鸟之鸣中才更显出 周围环境的幽静。这 是是对环境特点的深 刻体察的形象表达。
渲染烘托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 法,一般是在需要强 的传统手法,用水墨 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 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 外面涂抹,使物象明 面更为突出。用于艺 显突出。用在诗文中 术创作,就是对环境、 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 作为陪衬,使所要表 形容,以突出形象, 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加强艺术效果。
诗人抓住眼前“东边日出西边雨” 实景,以“睛”通“情”,谐音双关, 明白如话,又含而不露,描绘出一位 初恋中的女子,忽然听到情郎的恋 歌,产生了乍疑乍喜的内心活动。
如梦令( 李清照) 设问、反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 了。“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对比的修辞 手法。“绿”代指叶子,“红”代指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了这两个色彩对比,强化了 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试说说颔联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颔联的“数峰无语”运 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 人格化,描写分外生动。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说说此联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联(颈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
花开白雪香”描写了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 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 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 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 的心情(1);在结构上,“议” 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 “阴”,颈联写“晴”(2)。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写?)
2.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 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 白描、细节描写等; 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 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 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 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 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 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 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 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 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用事典
想当年,金戈

借用历史故事来 铁马,气吞万 表达作者的思想 里如虎 感情,包括对现 实生活中某些问 借赞扬刘裕,讽刺 题的立场和态度、 南宋王朝主和派屈 个人的意绪和愿 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望等等,属于借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 古抒怀
主张和恢复中原的 决心
用语典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引用或化用前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
人诗句目的是 加深诗词中的 意境,促使人 联想而寻意于 言外。
的诗句,表现往日扬 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况,是虚写;“尽荠 麦青青”,写词人今 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是实写。这两幅对比 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 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诗中写到羊公碑,试分析其作用。 引用典故,从登高所见到读到羊公建立的功业, 慨叹时间飞逝,表达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和愁 苦。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
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 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 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 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乐天《琵琶行》极尽笔墨之能 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 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 音乐的高妙。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的《约 客》
此诗通过对环境、动作的
铺叙渲染,表现了诗人貌 似闲逸。实则无聊的心境。 全诗含蓄隽永,颇有深致。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 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 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 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 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 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 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 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 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 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