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性学宝典《十问》
马王堆汉简养生方之十问探讨

马王堆汉简养生方之十问探讨作者:徐蕾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4年第6期徐蕾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市201203【摘要】上世纪70 年代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1 号墓保存完好的女尸辛追夫人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同时也向世界证实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卫生保健水平。
而3 号墓出土的海量帛书竹简,更是一个古代文化的大宝库,为现代人对两汉时期乃至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的了解打开了一扇门。
【关键词】马王堆养生学医学方法3 号墓主人是长沙国丞相利苍与夫人辛追之子,去世时年龄约为30 多岁,年龄因素决定了他的随葬品中有许多研究房中术进而研讨养生学的帛书和竹简。
资料显示出土的竹简有两百支,放置于椁箱中一黑色长漆盒的一格内,旁边一格防置的为导引图。
考古学家们根据内容将竹简分为甲乙两编,定名养生方,养生方内的内容又被分成《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和《杂禁方》四个部分。
《合阴阳方》是指导夫妻生活的操作手册,而《天下至道谈》是探讨性学问题理论的,《天下至道谈》里具体提及了七损八益的内容,为黄帝内经做了补充,这是竹简养生方文献考究意义之一。
《合阴阳方》与《天下至道谈》对性学的描述注重女性体验,对男性生理问题也有研究,一是体现了当时社会稳定富足之后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追求,二则反映出至少在西汉前后女性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
《杂禁方》内容不多,是关于一些符咒祝由方法的记述。
由于《合阴阳方》与《天下至道谈》的大部分内容是房中术,于是考古学家们在给《十问》释义时,往往会先考虑男女阴阳交合之事。
但是通读《十问》会发现,《十问》主要探讨的是摄生长寿之道,注重了饮食、睡眠对寿命的影响,更多的篇幅是在探讨接阴食气的方法,用现代话说就是气功,结合同一漆盒的另一格内放置的导引图,还有同一墓葬群内出土的战国行气铭玉杖首,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战国至西汉时代,对于宇宙气运的研究探讨和人们自身修炼气功,都是很普遍的事情。
下面尝试以此思路对《十问》进行一下释义。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

马王堆出土的《十问》王堆出土中国古代原味养颜房术宝典《十问》原文及翻译马王堆出土书籍1973年,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遗址的三号墓穴中,发现十五部医学著作。
根据考古学家论证,这些简书和帛书是在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68年下葬的,是先秦或者西汉初期形成的著作。
其中以性学为主要内容的三部竹简书《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都是秦汉时期的作品,是我国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古代性学著作。
另外还有帛书《养生方》和木简书《杂禁方》,也涉及到性学方面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著录,汉代流传的性学著作中的九家:即《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二十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现已散失。
从内容上来看,《十问》《合阴阳》和《天下至道谈》等,应该是后者的源头。
《十问》与《合阴阳》同为简书,而且合成一卷,《十问》在内,《合阴阳》在外。
根据《十问》以对话体为主,并且涉及的内容比较杂乱、人物更换频繁的特点看来,《十问》应该是比《合阴阳》更早的性学著作。
一、天师:食神气原文黄帝问于天师曰:万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地之情,阴阳为正,万物失之而不继,得之而赢。
食阴拟阳,稽于神明。
食阴之道,虚而五藏,广而三咎,若弗能出朴。
食之贵静而神风,距而两峙,参筑而毋遂,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翕吸毋过五,致之口,枚之心,四辅所贵,玄尊乃至。
饮毋过五,口必甘味,至之五藏,形乃极退。
搏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溅彼阳勃,坚蹇不死;饮食宾体,此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
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译文黄帝问天师说:世界上的事物为什么能够运动变化?花草树木为什么能够生长?太阳和月亮为什么能够发光?人怎么样才能使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呢?天师回答说:只要您仔细地观察一下世界上的事物运动变化,或者有生命的事物生长和衰退的情形,就很容易发现,它们都是以阴柔之气和阳刚之气的交合感应而发生运动变化为的。
关于孩子性教育的尴尬10问

关于孩子性教育的尴尬10问“阴茎进到阴道是什么感觉?”男孩问。
“儿子,拿起你的食指,放进嘴巴里含着。
就这种感觉。
”爸爸这样回答。
这是友缘基金会执行长廖清碧儿子在国小五年级发生的事,这个男孩现在已经二十八岁。
就算是两、三岁小孩,也可能对性充满好奇,“我们都直截了当,就像一般知识回答他,”廖清碧说。
但是当孩子更大,他需要的可能不只是“性知识”,父母回答孩子“性”问题的态度与技巧,更传递了关于性的价值。
聪明的父母不但不会回避孩子的问题,还能够从问题出发,给他健康的性教育。
这厢整理出父母最常遇到关于性教育的十个情境,让你和孩子谈“性”不脸红。
■幼儿、小学阶段□ 当孩子问爸妈,我是怎么来的?对于三、四岁的小孩,只要告诉他“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就够了。
如果他年纪大一点,想知道更多,告诉他,爸爸妈妈相爱所以结婚。
这时候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会结合,然后就在妈妈的身体里面长大,那就是你,等你在妈妈肚子里长到够大后,就出来了。
□孩子对性器官好奇,甚至会玩自己的性器官,怎么办?四岁前的性教育着重在认识身体。
告诉孩子男女身体的差异,就像介绍耳朵、鼻子一样,教他认识自己的性器官;女生至少知道阴部和阴道,男生则应该学会阴茎和睪丸。
如果他玩弄性器官,跟他分享:“那摸起来很舒服,大家都会这样。
”他反而不会瞎担心,也不会将此举视为罪恶。
六岁以下孩子摸自己的性器官是很正常的行为,原因可能是无聊或寻求愉悦。
此时父母不需要大惊小怪或制止,忽略这个行为或陪他玩游戏转移注意力是比较好的方式,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
但是当家里发生重大事件、父母感情不睦、被成人恶狠狠对待、有压力、紧张,孩子也会频繁玩弄性器官。
要改善行为,就必须消除孩子的压力来源。
如果这个行为是在公开场合发生,可能要想一想那场合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孩子?他因为很无聊,所以想吸引大人注意。
这时也不要教训他,带孩子出去走走,或想个有趣的游戏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看到电视或电影上的亲密行为画面,怎么办?此时父母不需要转台或闪躲。
男女进补 十问武国忠

:
或许您讲得太深奥.或许是我的理解出现了
偏 差.怎么听起来感觉男女进补是没有差异性的?都以 肾为补的出发点不就可以了?
:
我对进补是持 肯定 态度 的。至于说到为什么要
乙癸同源 是 中医学 的一个理论 .主要用于
肾属北方 .在天干配属上,肝属乙术 .肾属癸水 一同时 车 胎扎了。要裁 一小块皮子,磨薄了补上,.反之,一 因为肝和胆,肾和膀胱是分 别相表里的脏腑 .而在天干 大块皮予直接贴上,倒是不漏气 了,但骑起来肯定颇簸 。 配属上.胆属 甲,膀胱属壬,所以有 “ 肝属东方甲乙术, 因此说 ,尤其像鹿茸、人参这类所谓的补 品.症状减轻 肾属北方壬癸水 。由此,中医习惯上称 乙癸同源 。 或者缓解 了就要停用。不能一味地蛮补,那样反而会破
我 们 讲 . 任 何 事物 要 看 它 的 体质。中医讲五行是一个动态的
平衡 ,我 习惯用阴阳五行来区分体质 但要说起来就是
长篇大论了。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是自己去找规律。
一
你像现在这 个季节 . 萝 上市了, 民谚讲 “ 萝 上市,
种补品,不要别人说好 j自己也跟着吃。你可 先试 药铺关张 .是有一定道理 的。萝 l - 、 是干什么的?通气。
候 .进补时宜吃些温性的东西,但又不能太热 .太热台 据 的 产 物造 成 的 。
造 成 出 血过 多 , 凉 又会 经 血 不 畅 . 太 很难 拿 捏 。 以我 说 . 所 据 我所 知 .英 国 前 首 相 撤 切 尔 夫 人 ,没 事 就 掏 一把
但我前些日子看新闻, 发现她脸上那皱纹 , 有条件的话,进补时也最好咨询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后进 维生素舍嘴里。
性教育十问

目前,国内的性教育主要是性生理知识和性道德,国外还增加避孕知识和安全套的使用等内容。
对性活动的深入原理和方法,则很少涉及。
本“十问”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一些不足。
自古以来,大家认为,男女之间的性生活都是无师自通。
当您阅读了有关“务实性学”的一系列文章后,再看看您、是“无师自通”还是“无师乱通”。
性教育十问:一为何皇帝单瘦和寿命短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清末(1909年)的2115年中,我国共有天子大约217人。
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32人,占17%。
其中超过70岁的仅仅6人(占2.8%)。
阳寿在16至59岁的,共计163人,占75%;其中死于16~45岁的,就有117名,占54%。
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皇帝死于16~59岁之间,一半多在16~45岁丧命。
按照生活条件,帝王们是最好的。
从饮食、住房到医疗,都是顶级水平;为什么都活的不长,群臣每天三呼万岁也没用呢?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性生活开始的时间过早在过去,男孩第一次排精(遗精)的时间是多大年龄,无法考究,但现在的平均年龄是13.7岁。
睾丸开始合成睾酮的年龄在大约十岁之后,一旦每天的睾酮合成量达到0.6毫克,便会出现心神不宁,想异性或者思春。
当每天睾酮的合成量达到1~10毫克,即进入性成年人的水平。
即每月主动排精的次数多于一次,或者阴毛较多较粗,或者长出黑胡须等等时,说明已经性成年。
一般年龄在十六岁之后。
皇帝从什么年龄开始干风雨之事,难以了解准确,因为这是皇帝老子的隐私,实难查探清楚。
从“红楼梦”小说中可以看出,普遍都比较早。
贾宝玉第一次遗精是大约12岁左右。
他在遗精后,接着便与比他大两岁的丫鬟袭人性交。
有许多宫女伺候的太子,性交的年龄都很早。
一旦每月排精的次数多于一次,体内的激素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生长激素已经停止了大量分泌,血液里的主导激素变成雄性激素(主要是睾酮)。
这时,内脏、身高、骨壁不再明显生长。
因为男青少年的身高、骨架和内脏等器官发育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生长激素、促黄体素、促滤泡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等分泌的数量和大量分泌的终止年龄。
马王堆竹简《十问》“接阴”试探

马王堆竹简《十问》“接阴”试探
张继刚
【期刊名称】《古代文明(中英文)》
【年(卷),期】2024(18)1
【摘要】本文结合传统文献考察马王堆竹简《十问》,认为“阴”即精、气,是与形体相对的概念,是一种维持生命活力的气。
“接阴之道”是体系性的健身养生理论。
接阴的方法主要有运动、导引、按摩、治气、食阴、心态平静、大脑松弛、睡眠等,其目的是通过导引、治气以达到强身、长寿,具体目标包括身体强壮、皮肤光泽、
耳目聪明等。
“导之以志”中的“志”,指的是心态平静以及保持这种状态的意志力。
精气神是古人对生命机能的认知,而“阴”则是健身养生理论的概念。
《十问》是一部以“接阴”为核心,从形体(身)与精气(阴)关系的角度来论述的健身养生的理论著作。
【总页数】9页(P78-85)
【作者】张继刚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
【相关文献】
1.简论马王堆医书《十问》“审夫阴阳”生命观及现世价值
2.马王堆简书《十问》中的食韭养生法
3.养生课堂·《马王堆汉墓医简·养生方》12说【第八课】欲求寿
长,须懂接阴治气之道4.银雀山汉墓竹简兵法佚文·十问5.马王堆三号墓竹简《十问》注释补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十问歌

中医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
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中医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贝蒌半敛芨攻乌。
遂戟藻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元参、细辛、芍药。
)中医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箬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
中医常用治疗方法一、辛温解表1、用途:用于外感风寒之表证。
2、症状: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苔薄白。
(即风寒表实证)3、方剂:麻黄汤,葱豉汤(有汗之风寒表虚证脉浮缓用“桂枝汤”)二、辛凉解表1、用途:用于外感发热或温燥之邪的表证。
2、症状:身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口渴咽痛,咳嗽,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
3、方剂:桑菊饮,银翘散。
三、表里双解1、用途:用于表里同病。
2、症状:头痛身热,鼻塞流涕,胸脘灼热,腹满而痛,大便秘结或下痢,舌苔黄,脉滑数。
3、方剂:防风通胜丸,葛根黄芩黄连汤。
四、荡涤攻下1、用途:用于阳明腑实热证。
2、症状:潮热谵语,腹满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苔黄,舌起芒刺,脉数实。
3、方剂:大承气汤五、增水行舟1、用途:用于阳明热实。
2、症状:津液枯燥,阴虚而大便难下,或下之不通等证。
3、方剂:增液承气汤。
六、清热解毒1、用途:用于瘟疫,疮疡肿毒。
2、症状:身热发颐,咽喉肿痛,甚而烦躁狂乱,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3、方剂:普济消毒饮,消痈饮(原名仙方活命饮)七、清热利湿1、用途:用于湿热两盛或湿从热化,以及湿热下注。
2、症状:身热肢楚,胸闷腹胀,无汗心烦,或有汗而热不退,头痛身重,霍乱吐利,下部湿疮,尿赤涩痛,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数。
文摘自

文摘自《中国性科学》2007年第1期,作者:陈学文,原题:《“房中”史话》“房中”又称“房中术”,归属于古代房中医学。
后者今人称之为性中医学,房中属于性行为学和性医学的范畴。
远在黄帝时代,古人就认识到人类的性行为不仅仅是生殖行为的需要,还十分在意房室生活——思想如何借助性行为来保全真气以养生,产生了独具东方特色的房中术,以此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房中术作为人类“文化进化”的一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影响。
同时,作为性哲学的一部分,对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性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阴阳·房中术·七损八益古人认为宇宙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自然界的大生物圈内,人类以及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阴阳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生生不息”的过程。
正如《内经》所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人类世世代代得于繁衍,生生不息。
男女阴阳交合不仅仅是满足于生殖行为的需求,对于男子来说,它又是唯有通过性交合以吸取女子“阴精”来不断滋补和强化体内“阳精”的一条途径。
依据“天人感应”的理论,在“拟自然化”的情况下,性交合乃是阴阳两种宇宙力量在人类身上的具体展现。
房中研究最早始于何时,尚不十分清楚。
一般来说房中始于黄帝,这也许是后世好事者的一个依托,好比许多别的事物大都追溯到黄帝一样。
如竹简《十问》一开始就借黄帝与天师、大成、容成等相互对答来探讨房中养生的问题,最初研究房中术的大概是容成、彭祖及其随后的素女等几人。
古代医家认为,人类普遍存在不到“天年”就出现生殖机能过早衰退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不待完全发育成熟就肆意行房交合;或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急暴交合;或不知持满,滥施淫欲,致使真精耗竭,乃百半而衰,归根结底是不善于保全“真气”,期望借助房中以养生,采阴补阳以“治精”,操练房中气功导引以“治气”。
所谓阳精得阴精之补,精气化生运于丹田,藏于命门则精壮不虚,精气不亏则真气保全方得于延年益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性学宝典:《十问》黄帝问于天师曰:“万勿(物)何得而行?草木何得而长?日月何得而明?”天师曰:“(尔)察天之请(情),阴阳为正①,万勿失之而不◇(继),得之而羸。
食阴◇阳,稽于神明②。
食阴之道,虚而五臧(脏),广而三咎③,若弗能出握。
食之贵静而神风④,距而两◇,参筑而毋遂⑤,神风乃生,五声乃对。
翕毋过五⑥,至之口,枚之心⑦,四辅所四贵,玄尊乃至。
饮毋过五,口必甘昧(味),至之五臧(脏),刑(形)乃极退。
◇(薄)而肌肤,及夫发末,毛脉乃遂,阴水乃至,浅坡(彼)阳◇,坚蹇不死,饮食宾◇(体),此胃(谓),复奇之方,通于神明。
”天师之食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大成曰:“民何失而◇(颜)色鹿◇◇,黑而苍?民何得而奏(腠)理靡曼,鲜白有光?”大成合(答)曰:“君欲练色鲜白,则察观尺◇(◇)之食方,通于阴阳,食苍则苍,食黄则黄。
唯君所食,以变五色。
君必食阴以为当(常),助以柏实盛良⑧,饮走兽泉英⑨,可以却老复壮,曼泽有光。
◇(接)阴将众,◇(继)以蜚虫⑩,春◇(爵)员骀(11),兴坡(彼)鸣雄,鸣雄有精,诚能服此,玉荚(策)复生。
大(太)上◇遇,◇坡玉窦,盛乃从之,员骀送之,若不◇遇,置之以◇。
诚能服此,可以起死。
”大成之起死食鸟精之道。
黄帝问于曹熬曰:“民何失而死?何得而生?”曹[熬答曰]:□□□□□而取其精(12),侍(待)坡(彼)合气,而微动其刑(形)。
能动其刑(形),以至五声,乃入其精。
虚者可使充盈,壮者可使久荣,老者可使长生。
长生之稽(13)。
侦用玉闭(14),玉闭时辟(15),神明来积。
积必见章,玉闭坚精,必使玉泉毋顷(倾),则百病弗婴。
故能长生。
◇(接)阴之道,必心塞葆(16),刑(形)气相葆,故曰:“壹至勿星(17),耳目葱明;再至勿星,音气高阳(扬);三至勿星,被(皮)革有光;四至勿星,脊◇不◇(伤);五至勿星,尻脾(髀)能方(18);六至勿星,百脉通行;七至勿星,冬(终)身失(无)央(殃);八至勿星,可以寿长;九至勿星,通于神明。
”曹熬之(接)阳治神气之道。
黄帝问于容成曰:“民始蒲淳溜刑(19)。
何得而生,溜刑成◇(体),何失而死?何曳之人也?有恶有好,有夭有寿?俗闻民气赢屈施(弛)张之故(20)。
”容成合(答)曰:“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
天气月尽月盈,故能长生。
地气岁有寒暑,险易相取(21),故地久而不腐。
君必察天地之请(情),而行之以身。
有征可智(知)间虽圣人(22),非其所能,唯道者智(知)之。
天地之至精,生于无征,长于无刑,成于无◇(体),得者长寿,失者夭死。
故善治气◇(搏)精者(23),以无征为积,精神泉益(溢),翕甘潞(露)以为积(24),饮◇(瑶)泉灵尊以为经(25),去恶好俗,神乃溜刑,翕气之道,必致之末,精生而不厥。
尚(上)下皆精,塞(寒)温安生?息心探(而深)而久,新气易守。
宿气为老(26),新气为寿。
故善治气者,使宿气夜散,新气朝最(27),以彻九徼(窍);而实六府。
食气有禁,春辟(避)浊阳,夏辟汤风(28),秋辟霜◇(雾),冬辟凌阴,必去四咎,乃◇(深)息以为寿。
朝息之志,卞(其)出也,◇(务)合于天,卞入也,◇(揆)坡(彼)闺◇(29),如臧(藏)于渊,则陈气日尽,而新气日盈,则刑有云光,以精为充,故能久长。
昼息之志,◇(呼)吸必微,耳目葱(聪)明,阴阳◇气(30),中不荟腐,故身无苛(疴)央(殃)。
莫(暮)息之志,深息长徐,使耳勿闻,且以安侵(寝)。
云云(魂)柏(魄)安刑(形)(31),故能生长。
夜半之息也,觉◇(寤)毋变侵(寝)刑(形),探(深)余(徐)去◇(势)(32),六府皆发,以长为极。
将欲寿神,必以奏(腠)理息。
治气之道,出死入生(33),◇欣咪◇(34),以此充刑(形),此胃(谓)◇(搏)精。
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写(泻),精出必补。
补写(泻)之时,于卧为之。
酒食五味,以志治气。
目明耳葱(聪),被(皮)革有光,百脉充盈,阴乃口生,◇使则可以久立(35),可以远行,故能寿长。
”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
”尧曰:“治生奈何?”舜曰:“审乎阴阳。
”尧曰:“人有九徼(窍)十二节,皆设而居(36),何故而阴与人具(俱)生而先身去(37)?”舜曰:“饮食弗以,谋虑弗使,讳其名而匿其◇(体),卞(其)使甚多,而无宽礼,故兴(与)身俱生而先身死。
”尧曰:“治之奈何?”舜曰:“必爱而喜之,教而谋之,饮而食之,使其题◇坚强而缓事之,必◇之而勿予,必乐矣而勿写(泻),材将积,气将褚,行年百岁,贤于往者。
”舜之◇(接)阴治气之道。
王子巧父问于彭祖曰:“人气何是为精◇(乎)?”彭祖合(答)曰:“人气莫如竣(◇)精(38)。
竣(◇)气苑(菀)闭(39),百脉生疾;竣(◇)气不成,不能繁生,故寿尽在竣(◇),竣(◇)之葆爱,兼予成长左(佐),是故道者发明唾手循辟(臂)(40),靡(摩)腹从阴从阳。
必先吐陈,乃翕竣(◇)气,与竣(◇)通息,与竣(◇)饮食,饮食完竣(◇),如养赤子(41)。
赤子骄悍数起,慎勿出入,以◇美◇,轱白内成(42),何病之有?坡(彼)生有央(殃),必卞(其)阴精◇(漏)泄,百脉宛(◇)废,喜怒不时,不明大道,生气去之。
俗人芒生(43),乃持(恃)巫医,行年◇十,刑(形)必夭◇(埋),颂事白(自)杀,亦◇(伤)哉)。
死生安在,彻土制之,实下闭精,气不◇(漏)泄。
心制死生,孰为之败?慎守勿失,长生◇◇(世)。
◇◇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
坡(彼)生之多,尚(上)察于天,下播于地,能者必神,故能刑(形)解。
明大道者,卞(其)行陵云,上自◇◇,水溜(流)能远,(◇龙)登能高,疾不为倦□□□□□□□巫成◇□□□不死。
巫成◇以四时为辅,天地为经,巫成◇与阴阳皆生。
阴阳不死,巫成◇兴(与)相视,有道之士亦如此。
”帝盘庚问于◇老曰:“闻子◇(接)阴以为强,翕天之精,以为寿长,◇吾将何处而将可行?”◇老合(答)曰:“君必贵夫与身俱生而先身老者,弱者使之强,短者使长,贪者使多量(粮)。
卞(其)事壹虚壹实,治之有节:一曰垂枝(肢),直脊,桡(挠)尻;二曰疏股,动阴◇(缩)州(44),三曰合◇(睫)毋听,翕气以充◇(45);四曰含卞(其)五味,饮夫泉英;五曰群精皆上,翕卞(其)大明(46),至五而止,精神日抬(怡)。
◇老◇(接)阴食福神道。
禹问于师癸曰:”明耳目之智,以治天下,上均湛地(47),下因江水,至会稽之山,处水十年矣。
今四枝(肢)不用,家大◇(乱),治之奈何?“师癸合(答)曰:”凡治正之纪,必自身始。
血气宜行而不行,此胃◇央(殃)(48),六极之宗也。
此气血之续也,筋脉之◇也,不可废亡也。
于◇也施,于味也移,道(导)之以志,动之以事。
非味也,无以充卞(其)中而长其节;非志也,无以智(知)其中虚兴(与)实;非事也,无以动其四支(肢)而移去其疾。
故觉侵(寝)而引阴,此胃(谓)练筋;既信(伸)有(又)◇(屈),此胃练骨。
动用必当,精故泉出。
行此道也,何◇(世)不物?“禹于是饮◇(49),以安后姚,家乃复宁,师癸治神气之道。
文执(挚)见齐威王,威王问道焉,曰:◇(寡)人闻子大夫之博于道也, ◇(寡)人已宗庙之祠(50),不◇(暇)其听,欲闻道之要者,二、三言而止。
”文执合曰:“臣为道三百编(篇),而卧最为首。
”威王曰:“子泽(绎)之(51),卧时食何氏(是)有?”文执合曰:“淳酒毒韭。
”威王曰:“子之长韭何邪?”文执(挚)合曰:“后◇(稷)半鞣,草千岁者唯韭,故因而命之。
卞(其)受天气也蚤(早),卞(其)受地气也葆,故辟聂(慑)◇◇(怯)者(52),食之恒张;目不蔡(察)者,食之恒明;耳不闻者,食之恒葱(联);春三月食之,苛(疴)疾不昌,筋骨益强,此胃(谓)百草之王。
”威王曰:“善。
子之长酒何邪?”文执(挚)合(答)曰:“酒者,五谷之精气也。
卞(其)人(入)中散溜(流)卞(其)人(入)理也彻而周,不胥卧而九(究)理(53),故以为百药繇(由)。
”威王曰:“善。
然有不如子言者,夫春◇写人人以韭者,何其不与酒而恒与卵邪?”文执合曰:“亦可。
夫鸡者,阳兽也,发明声葱(聪),信(伸)头羽张者也。
复阳三月(54),与韭俱彻(55),故道者食之。
”威王曰:“善。
子之长卧何邪?”文执(挚)合(答)曰:“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
举凫雁(56)、萧(◇)相(◇)(57),◇檀(◇)(56),鱼◇(鳖)、◇(◇)动之徒(59),胥食而生者(60);食者,胥卧而成者也。
夫卧使食靡宵(消),散药以流刑者也。
辟(臂)卧于食,如火于金(61)。
故一夕不卧,百日不复。
食不化,必如◇鞫(鞠(62),是生甘心密墨(63),◇汤劓惑(64),故道者敬卧。
”威王曰:“善。
◇(寡)人恒善莫(暮)饮而连于夜,苟毋(无)苛(疴)◇(乎)?”文执(挚)合(答)曰:“毋(无)芳(妨)也,辟(臂)如鸣(鸟)兽,蚤(早)卧蚤(早)起,莫(暮)卧莫(暮)起,天者受明,地者受晦,道者九(究)其事而止。
夫食气◇(潜)人(入)而黟(默)移,夜半而□□□□□气,致之六极。
六极坚精,是以内实外平,痤瘘弗处,◇(痈)壹(噎)不生,此道之至也。
”威王曰:“善。
”王期见秦昭王问道焉,曰:“寡人闻客食阴以为动强,翕气以为精明。
(寡)人何处而寿可长?”王期合(答)曰:“必朝日月而吸其精光,食松柏,饮走兽泉英,可以却老复◇(壮),曼泽有光。
夏三月去火,以日◇享(烹)(65),则神慧而葱(聪)明。
◇(接)阴之道,以静为强,平心如水,灵路(露)内臧(藏),◇以玉◇(策),必毋秫(怵)◇(荡),五音进合(答),孰短孰长。
翕其神◇(雾),饮夫天将(浆),致之五臧(藏),欲其深臧(藏),◇息以晨,气刑(形)乃刚,襄□□□,□□近水,精气凌楗(健)久长。
神和内得,云(魂)柏(魄)皇口,五臧(藏)轱白,玉色重光,寿参日月,为天地英。
”昭王曰:“善。
”注释①阴阳为正:犹言以阴阳为准则或规律。
②稽于神明:即通于神明,也就是达到神明的地步。
③广而三咎:三咎疑即三焦,此句意即充实你的三焦。
④食之贵静而神风:食,指食阴。
静,安静,镇静。
神风,指神气或精气。
全句谓服食滋阴之品贵在安神定志,养精蓄锐。
或指行房之前当保持安静,务使你的精气旺盛。
⑤参筑而毋遂:参,三也。
筑,刺也。
全句意交合时多次抽送而不泻精。
⑥翕毋过五:翕,敛也,吸也。
意即行深呼吸而不超过五次,使之合乎天地之中数。
⑦枚之心:枚,收也,即收于心。
⑧柏实盛良:柏实,药名,久食能悦泽美色,耳目聪明,轻身延年。
盛良,犹言甚良。
⑨走兽泉英:一指牛羊乳,又可指走兽精液。
⑩蜚虫:蜚,通飞。
即飞鸟。
(11)春爵员骀(dài殆):指春天的鸟卵之类。
(12)□□□□□而取其精:缺字当为“阴阳之合也,”指两性交合时而取其阴精。
(13)长生之稽:稽,犹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