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衬套对汽车悬架系统NVH性能影响研究_李欣冉
橡胶衬套对汽车悬架系统NVH性能影响研究

橡胶衬套对汽车悬架系统NVH性能影响研究
李欣冉;陈晓新;王家恩;汪明磊
【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5)005
【摘要】文章研究了悬架系统在不同路面激励下的NVH性能,将工况分为路面随机激励和脉冲激励2类,根据路面形状,脉冲激励又分为三角形凸块和正弦形凹坑脉冲激励(考虑刹车作用)2种.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NVH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其特性.参考有关资料选定对悬架NVH性能影响较敏感的衬套,建立了考虑其影响的半车模型,对比不同模型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衬套有效改善了悬架的NVH性能.将模型仿真结果与道路模拟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总页数】5页(P581-584,643)
【作者】李欣冉;陈晓新;王家恩;汪明磊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7.493
【相关文献】
1.轿车悬架橡胶衬套对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研究 [J], 陈宝;张勇;雷刚
2.减振器支柱总成衬套对整车NVH性能影响的研究 [J], 徐劲力;郭园园;褚金丽
3.橡胶衬套动态力学特性对平顺性的影响研究 [J], 吴利广;李广;景立新
4.某MPV车型橡胶衬套对悬架系统的影响研究 [J], 姜宏霞
5.一种自润滑橡胶衬套及汽车悬架系统导向装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橡胶衬套对悬架弹性运动与整车转向特性影响的研究

橡胶衬套对悬架弹性运动与整车转向特性影响的研究发表时间:2017-10-12T11:24:39.920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9期作者:王湾湾于保硕宋坤昊[导读] 装配合适的橡胶衬套有助于车身灵敏度的提高、车身靭性的加强、车身异响的消弱等,即对整车性能综合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800 摘要:橡胶衬套的防振性能主耍和装配出现松矿、自身破裂老化等有关,非正常的橡胶衬套将直接导致错误的轮胎定位,致使异常的轮胎磨损,甚至在某些位置与车架直接接触后引起异响,装配合适的橡胶衬套有助于车身灵敏度的提高、车身靭性的加强、车身异响的消弱等,即对整车性能综合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橡胶衬套;悬架弹性;整车转向特性;影响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橡胶工业从1839年美国人-固特异发明硫化法至今已170多年,期间,英国人邓禄普在1887年发明了充气橡胶轮胎,成为推动橡胶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⑴;相应的其它橡胶部件也陆续被大量应用到了机械工业产品中,尤其是各种交通工具如航空器、轨道车辆、及地面车辆等,主要应用目的是防振。工业上的防振檢胶最早出现在1932年,金屈与橡胶的粘结强度和可靠度在当吋已达到非常成功的水准。以1937年以后的F丨本为例,防振橡胶首先被应)H到了螺旋菜飞机的发动机支架上,之后随着在战期积絮起来的橡胶防振技术,于1946年、1947年分别被应用到了卡车、公共汽车上,1951年以后又被应用到机车车辆的转向架上,1955年以后日本轿车工业步入正轨后,防振橡胶真正被得到极大应用[2]。我国的橡胶工业在1949年后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橡胶部件的产量已步入世界生产大国之列。 2车用防振橡胶部件的构成与应用防振的本质是减少或消除源振动,但又不可能完全消除,必须考虑采用其他振动控制措施,即使用各种防振部件,特别是防振橡胶部件,包括NR天然胶以及PUR聚氨酷等弹性材料都可作为车用的防振橡胶。其选用原则一般是:发动机悬置或悬架衬套等使用天然胶、顺丁或丁苯胶;耐油性零部件如油管支架等使用丁腈胶;耐候性零部件如球销衬套等使用氯丁胶;有耐热性要求的排气消声管吊耳等使用三元乙丙胶;阻尼性要求大的使用丁基胶;减震器支架等一般使用聚氨醋。车用防振橡胶部件在实际使用时通常是带有刚性圈的零件,起到连接与支撑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防振檢胶的减振性能。对于车用防振檢胶中的刚性圈,使用的主要材料有 招合金、合金钢或工程塑料等。以工程塑料为例,其材料特点是:一定的聚合特性、强度与硬度低、密度小、温度依赖性较强,相应原材料在使用吋一般需加入固化物和填充材料,例如将20%¯40%的玻璃纤维加到常用的PA66塑料中,主要用在如悬架衬套和副车架支撑等的外刚性圈上,本文将要研究的麦弗逊悬架舒适性橡胶衬套使用的正是此种材料。具有较小密度的铅合金在车辆中使用广泛,常用结构为热乱或冷乳类的冲压板材、冷拔管材、铸造或锻压件等。 3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运动学特性的影响运用ADAMS/CAR分析不同衬套刚度的悬架运动学特性,可知:当水平或垂直衬套刚度增加到两倍,或同时增加到两倍时,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当水平或者垂直衬套刚度增加到5倍,或者同时增加到5倍时,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的变化仍然很小。
悬架舒适性橡胶衬套静-动态特性研究

悬架舒适性橡胶衬套静-动态特性研究雷刚;张泽俊【摘要】By taking a comfort rubber bushings used on Macpherson Suspension control arms as the reaearch ob -ject, Yeoh model is selected, based on a strain energy density function of superelasticity constitutive theory and ex-perimental data ,to describe rubber bushings st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 hyper-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is put forward,by superposing general Maxwell model and superelasticity constitutive model ,to describe rubber bushing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al data of rubber bushings was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get High precision hyper and viscoelastic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matching rubber bush -ings, using Adap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 ARSM) Integrated in HyperStudy and calling ABAQUS solver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and set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ulation curve and experimental curve as optimization goal .Using optimized parameters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to restructur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 -istic of the rubber bushings .%以某车麦弗逊前悬架控制臂舒适性橡胶衬套为对象,依据超弹性本构理论的应变能密度函数与已有的橡胶材料基础试验数据,确定Yeoh本构为该衬套超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衬套静态特性;并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与已有超弹性本构模型叠加方法,提出了超-黏弹性本构模型来描述衬套动态特性;进行衬套静、动态结构试验并获取衬套轴向与径向部分静、动态特性试验信息,将仿真曲线与试验曲线的一致性作为优化目标,利用HyperStudy集成优化算法—自适应响应面法( ARSM)并调用ABAQUS求解器对衬套超弹性与黏弹性材料本构系数进行识别优化,以获取匹配该衬套特性精度较高的超弹性与黏弹性本构参数。
减振器支柱总成衬套对整车NVH性能影响

减振器支柱总成衬套对整车NVH性能影响摘要:悬架总成中的橡胶衬套作为悬架系统各构件的连接元件,对悬架及整车的NVH性能有很大影响。
建立含减振器支柱总成橡胶衬套及不含相应衬套的整车振动系统数学模型,求解得到,橡胶衬套可有效地改善整车的 NVH 性能;基于ADAMS/CAR 建立整车平顺性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基于该数学模型采用灵敏度分析方式研究不同连接处衬套刚度对整车振动响应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衬套刚度可进一步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研究结果对整车NVH性能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橡胶衬套;整车振动数学模型;整车动力学仿真;NVH1 引言汽车悬架作为底盘系统的关键部件,起着衰减路面激励的重要作用,其性能的好坏决定着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及NVH性能。
影响悬架性能的因素很多,橡胶衬套作为悬架系统各构件的连接元件,是影响悬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橡胶衬套主要是用于约束悬架构件间的相对运动、缓冲各构件之间的振动冲击以及弥补装配制造误差等。
因此,研究悬架衬套对整车及悬架性能的影响,对提高车辆的 NVH 性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某款开发中的车型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减振器支柱总成各连接衬套(减振器连接车身衬套、弹簧连接车身衬套、减振器底部衬套)的整车数学理论模型,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相关衬套刚度,提升该车型的 NVH 性能。
2 多自由度整车理论模型的建立与求解2.1 整车数学模型的建立当前,对于橡胶衬套力学特性的研究主要有 Kelvin-Voigt 理论、三参数Maxwell理论,BERG理论、DZIERZEK理论等四种半经验理论。
综合分析各种理论模型的特点,基于其与整车振动分析模型结合的简洁性及有效性,选取刚度、阻尼相并联的Kelvin-Voigt 模型,建立考虑相应连接衬套的整车振动模型。
所研车型前悬架为麦弗逊悬架,其减振器、弹簧及连接衬套组成减振器支柱总成,后悬架为多连杆悬架,弹簧独立于减振器安装在H控制臂处。
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摘要:论文通过ADAMS/insight分析了橡胶衬套对定位参数的灵敏度问题,为有针对性的设计衬套和悬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橡胶衬套;悬架;ADAMS/insight在现代汽车的悬架导向机构连接处越来越多的使用了橡胶衬套,并且导向机构本身也采用了柔性较大的弹性体,大量研究表明,由这些构件形成的悬架系统综合力学特性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等均有显著影响。
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弹性运动学规律的影响[1]。
1 灵敏度函数为有效对悬架性能进行分析,需研究悬架系统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敏感度。
参数灵敏度是系统的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程度[1][2][3]。
若系统函数可导,在连续系统中其一阶灵敏度系统函数可表示为:(1)式中:—系统函数;—设计变量,;n—设计变量个数。
2 橡胶衬套参数和灵敏度分析在悬架结构尺寸、轮胎参数确定的条件下,橡胶衬套刚度的变化直接导致车轮定位参数的波动[4]。
论文中试验件为控制臂和橡胶衬套总成4个,分别为前摆臂、后摆臂、上摆臂和纵臂,表4.1给出了各个橡胶衬套的外形尺寸和连接对象,表4.2列出了1~7#橡胶衬套各方向的刚度值。
以试验测得的悬架模型中橡胶衬套1~7#六个方向的刚度为设计变量,通过ADAMS/insight来研究它们对车轮定位参数的影响。
为了方便起见,在灵敏度分析时,我们用衬套刚度的比例因子来代替设计变量。
此处所谓的比例因子,就是把原衬套的刚度值看作“1”,衬套刚度值变化后变为原来的r倍。
各设计变量的灵敏度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a)外倾角影响因素(b) 前束角影响因素图1 灵敏度分析结果图1是衬套对悬架定位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其中Effect指的是某处坐标值变化引起的某参数的变化与该参数原值的比值,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因素认为取其平均值。
Effect的值能很好的表现坐标值在扰动时引起的特性参数变化的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7#、1#、5#衬套对外倾角、前束的影响较大。
汽车悬架与橡胶衬套的设计机理及对于整车性能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悬架与橡胶衬套的设计机理及对于整车性能影响的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汽车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交通工具,而汽车的悬架系统是其重要的部件之一。
悬架系统可以控制汽车车身的振动和姿态,从而保证行驶的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悬
架系统中的橡胶衬套作为悬架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车辆振动和噪声控制的关键部件
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在汽车悬架和橡胶衬套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其中大多数是基于单一方面的研究,缺乏对其综合性能和相互关系的深入探究和研究。
因此,
对于汽车悬架与橡胶衬套的设计机理及对于整车性能影响的研究必须一步步深入。
二、研究目的
1. 分析汽车悬架和橡胶衬套的结构及其特点,了解其工作原理及原理机理;
2. 探究悬架系统及橡胶衬套对于整车性能的影响,包括悬挂、减震、车辆稳定性、舒适性等方面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分析汽车悬架和橡胶衬套的设计机理及其对于整车性能影响,为优化悬架系统和橡胶衬套的设计提供具体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案
1. 汽车悬架结构及橡胶衬套的特点和原理机理的研究;
2. 悬架系统和橡胶衬套对于整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包括悬挂、减震、车辆稳定性、舒适性等方面;
3. 通过实验验证分析汽车悬架和橡胶衬套的设计机理及其对于整车性能影响。
四、预期成果
1. 对于汽车悬架和橡胶衬套的结构和特点、原理机理有深入的理解;
2. 初步掌握悬架系统和橡胶衬套对于整车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悬挂、减震、车辆稳定性、舒适性等方面;
3. 实验验证分析得出汽车悬架和橡胶衬套的优化设计方案。
以上为本研究的开题报告,希望可以得到您的支持,有任何问题请及时沟通。
感谢!。
橡胶衬套及悬架

在疲劳试验机上对橡胶衬套进行循环 疲劳测试,测量其疲劳寿命和疲劳强 度等参数。
弯曲疲劳测试
在弯曲试验机上对橡胶衬套进行弯曲 疲劳测试,测量其弯曲疲劳寿命和弯 曲疲劳强度等参数。
05
橡胶衬套及悬架系统的未来
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
高性能合成橡胶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高性能合成橡 胶在橡胶衬套及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将 更加广泛,以提高耐久性和性能。
橡胶衬套的应用领域
汽车工业
建筑行业
橡胶衬套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悬挂系统、 转向系统和发动机支撑等部位,提高 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
在建筑领域,橡胶衬套可用于桥梁、 高层建筑等大型结构的减震和隔震, 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机械制造
在机械制造领域,橡胶衬套可用于各 种机械设备中,起到减震、降噪和缓 冲的作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 寿命。
减震器悬架
在螺旋弹簧基础上增加减震器,进一 步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多连杆和空气悬挂悬架
现代高级车型中广泛采用的多连杆和 空气悬挂系统,能够实现更精确的车 轮定位和更好的舒适性。
03
橡胶衬套在悬架系统中的应
用
橡胶衬套在独立悬架中的应用
总结词
提供稳定性、减震效果
详细描述
在独立悬架中,橡胶衬套被广泛用于连接各个车轮与车身,提供稳定性并减少 振动和冲击。它能够吸收路面不平带来的振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悬架系统概述
悬架系统的功能
缓冲作用
稳定作用
导向作用
通过减震器和衬套,吸 收和缓冲来自路面的冲 击,提高乘坐舒适性。
通过控制车轮的运动, 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减少侧倾和摆动。
乘用车橡胶内胎与悬挂系统的动态优化研究

乘用车橡胶内胎与悬挂系统的动态优化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乘用车的安全和舒适性成为人们购买汽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橡胶内胎作为车辆与地面之间的媒介,以及悬挂系统作为整车行驶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因此,对乘用车橡胶内胎与悬挂系统的动态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橡胶内胎承担着承载车辆质量、减震缓冲、保持悬挂系统对地面的接触等多项重要功能。
优化橡胶内胎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将直接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首先,我们可以从材料的选择出发,例如选择合适的橡胶配方和增强材料,以提高内胎的耐磨性和抗爆性能。
同时,制定合理的内胎结构设计,如增加胎冠应力和改善胎床结构,可以提高内胎在不同路况下的抓地力和舒适性。
此外,优化内胎的气压管理,调整不同路况下的气压设置,可通过改变接地面积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这些优化措施将有助于减轻车辆对行驶路面的震动感知,提高操控稳定性,从而提供更安全、舒适的行驶体验。
悬挂系统是乘用车行驶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车辆震动、片面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以及提供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针对悬挂系统的动态优化研究,首先需要从悬挂系统的结构和材料入手。
选取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合理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悬挂系统的质量并提高其刚度。
此外,优化悬挂系统的减震器设计,选择合适的减震器类型和调整减震器的参数,比如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以提供不同路况下的合适减震效果。
此外,通过调整悬挂系统的几何参数,如车高、前后悬挂间距和角度,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在进行动态优化研究时,还需要考虑橡胶内胎与悬挂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影响。
通过合理设计内胎与悬挂系统之间的接触面和传力机构,可以降低动态响应中的能量损耗和振动传递。
此外,对内胎与悬挂系统之间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实现根据不同条件和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实际试验所需的成本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工业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UR NA L O F HE F E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HNO L O G Y
V o l . 3 5N o . 5 M a 2 0 1 2 y
[ ] 1-2
] 影响 。 文献 [ 研究了轮胎充气压力对悬架组合刚 3 度的影响 , 而悬架的组合刚度会影响悬架的 N VH 性能 ; 建立 了 悬 架 刚 度 和 轮 胎 径 向 刚 度 的 数 学 关 系; 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推导出的悬架刚度数学公 ] 式比较简单 , 忽略了构件的相互影响 。 文献 [ 建 4 立了刚柔耦合 的 驾 驶 室 空 腔 模 型 , 通过改变阻尼 系数 、 弹簧 刚 度 等 参 数 来 分 析 悬 架 对 汽 车 NVH 性能的改善 ; 不足之处在于建模过程复杂 , 不适当 的单元选择和结 构 简 化 会 导 致 仿 真 结 果 不 准 确 ,
5 8 2 并且缺乏必要的试验验证 。
自然科学版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
2 2 2 2 2 2 I λ λ 1λ 2+ 2λ 3+ 3λ 1 2 =λ
第3 5卷 ( ) 2 ( ) 3 ( ) 4
路面垂 向 不 平 激 励 通 过 悬 架 系 统 传 递 到 车 身, 引 起 车 身 的 振 动, 通过板壁 振动, 能量被传递 进入 车 室 , 最 终 影 响 汽 车 的 NVH 性 能 。 汽 车 不 同位置内安装了大量的橡胶元件 , 自2 0 世纪橡胶 其隔振消噪特性 与金属件的黏结 技 术 问 世 以 来 ,
, , , L I X i n r a n N X i a o x i n J i a e n M i n l e i - CHE - WANG - WANG - g
( ,H ,H ) S c h o o l o f M a c h i n e r a n d A u t o m o b i l e E n i n e e r i n e f e i U n i v e r s i t o f T e c h n o l o e f e i 2 3 0 0 0 9, C h i n a y g g y g y
5] , 得到学术界的 重 视 [ 并在汽车工业得到广泛应
I 3 =λ λ λ = 1 M o o n e i v i l i n 模型可表示为 : -R y (1 -3 ) (2 -3 ) W =C +C 1 I 2 I
2 1
2 2
2 3
。对于大多数橡胶 其中 , C 1 和C 2 均为正定常数 / 2 ≈0 而言 , 比率 C 在应变 1 . 1~0 . 2时, 5 0% 以 1 C 内可得到合理的近似 。 M o o n e i v i l i n模型由于 -R y 简单和实用 , 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 . 2 橡胶衬套材料特性有限元分析 由于橡胶材料的不 可 压 缩 性 , 弹性模量 E 与 剪切模量G 关系为 : E=3 G。G、 E 与C1 、 C 2 的关 系为 : / ( ) ( ) G =E 3=2 C 5 1 +C 2 , E =5 . 5 4 MP a 由汽 车 供 应 商 提 供 的 参 数 , / 2 =0 , C . 2,可 得 C . 1 5 3 9 MP a C 1 C 1 =0 2 = 。 本文利 用 有 限 元 软 件 6 MP a MS C. N a s 0 . 7 6 9 - 对橡胶衬套刚度进 t r a n 强大的非线 性 求 解 能 力 , 行分析 。 本文主要研究 橡 胶 衬 套 的 三 个 平 动 刚 度 特 选择前 悬 架 系 统 副 车 架 与 下 摆 臂 连 接 处 橡 性, 采 胶衬套 进 行 分 析。有 限 元 建 模 如 图 1 所 示, 用六面体 单 元 划 分, 分别计算其轴向刚度和径 向刚度, 进 行 非 线 性 求 解。试 验 与 仿 真 结 果 对 对于橡胶衬套 比 如 图2 所 示 。 由 图2 可 以 看 出 , 的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 在较小变形的情况下, 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厂 商 提 供 的 试 验 数 据 较 为 接近, 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
: / . i s s n. 1 0 0 3 D o i 1 0. 3 9 6 9 5 0 6 0. 2 0 1 2. 0 5. 0 0 2 - j
橡胶衬套对汽车悬架系统 NVH 性能影响研究
李欣冉 , 陈晓新 , 王家恩 , 汪明磊
( ) 合肥工业大学 机械与汽车了悬架系统在不同路面激励下的 NVH 性能 , 将工况分为路面随机激励和脉 冲 激 励 2 类 , 根 据路面形状 , 脉冲激励又分为三角形凸块和正弦形凹坑脉冲激励 ( 考虑刹车作用 ) 2种。橡胶衬套刚度对悬架 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其特 性 。 参 考 有 关 资 料 选 定 对 悬 架 NVH 性 能 影 响 较 敏 感 的 NVH 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 衬套 , 建立了考虑其影响的半车模型 , 对 比 不 同 模 型 的 仿 真 结 果 可 以 看 出, 衬 套 有 效 改 善 了 悬 架 的 NVH 性 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 能 。 将模型仿真结果与道路模拟机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 关键词 : 悬架系统 NVH; 半车模型 ; 橡胶衬套 ; 有限元 ( ) 中图分类号 : U 4 6 7. 4 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5 0 6 0 2 0 1 2 0 5 0 5 8 1 0 5 - - -
, 悬架系统作为路面激
励传递到车身的过渡环节 , 起到能缓冲和吸收来自 路面的振动能量的作用 , 因而对 N VH 性能有很大
;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2 0 1 1 0 3 2 8 2 0 1 2 0 4 0 9 - - - - ) ; ) 基金项目 : 国家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6 3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 2 0 0 6 AA 1 1 0 1 0 1 5 1 0 7 5 1 1 2 , 作者简介 : 李欣冉 ( 男, 安徽合肥人 ,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 . 1 9 8 5- )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f r u b b e r b u s h i n o n v e h i c l e s u s e n s i o n N V H e r f o r m a n c e g p p
: , , )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a e r t h e s u s e n s i o n NVH( n o i s e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h a r s h n e s s e r f o r m a n c e u n d e r d i f - p p p p , , f e r e n t r o a d e x c i t a t i o n i s r e s e a r c h e da n d t h e w o r k 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t e si . e . t h e r o a d y p , e x c i t a t i o n a n d e x c i t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t o t h e r o a d s h a e t h e r o a d e x c i r a n d o m u l s e e o m e t r i c a l u l s e - g p p g p ( ) t a t i o n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t r i a n u l a r c o n v e x b l o c k a n d t h e s i n e e x c i t a t i o n w i t h b r a k e . o t h o l e g p b u s h i n s t i f f n e s s h a s a e f f e c t o n t h e s u s e n s i o n NVH a n d i t s a r e R u b b e r r e a t e r f o r m a n c e r o e r t i e s g p g p p p , a n a l z e d b t h e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m e t h o d .B r e f e r r i n t o s o m e l i t e r a t u r e s e v e r a l b u s h i n s w h i c h a r e y y y g g s e n s i t i v e t o t h e s u s e n s i o n NVH e r f o r m a n c e a r e s e l e c t e d f o r e s t a b l i s h i n t h e h a l f v e h i c l e m o d e l w i t h p p g , e f f e c t s c o n s i d e r e d . B c o m a r i n d i f f e r e n t m o d e l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i t c a n b e s e e n t h a t t h e b u s h t h e i r - y p g , e r f o r m a n c e . F i n a l l i n s e f f e c t i v e l i m r o v e t h e s u s e n s i o n NVH b c o m a r i n t h e m o d e l r e s u l t s p y g y p p y p g , w i t h t h e r o a d e x c i t a t i o n m a c h i n e t e s t d a t a t h e a c c u r a c o f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m o d e l i s v a l i d a t e d . y : , ) ; ; ; K e w o r d s s u s e n s i o n N V H( n o i s e v i b r a t i o n a n d h a r s h n e s s h a l f v e h i c l e m o d e l r u b b e r b u s h i n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p g y ) 、 ) 、 振动 ( 声振粗 N o i s e V i b r a t i o n 汽车的噪声 ( ( ) , 糙度 H a r s h n e s s 统称为汽车的 N VH 特性 是衡量 它们是同时出现且 汽车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 , 密不可分的 , 振动是源 , 噪声是结果 , 声振粗糙度是 对前两者的响应 , 通常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 简称 N VH 研究 。 目 前 不 少 学 者 研 究 了 汽 车 不 同 系统对 N VH 性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