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的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畜牧养殖场中常见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畜牧养殖场中常见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畜牧养殖场中常见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畜牧养殖场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健康管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环境、饲料、饮水以及动物本身的原因,常常会出现疫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畜牧养殖场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以帮助养殖场管理者更好地应对疫病威胁。

一、禽畜养殖场常见的疫病1. 猪瘟猪瘟是一种猪类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其症状包括高热、厌食、呕吐、呼吸急促、皮肤发绀等。

诊断方法包括观察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病理分析等。

预防猪瘟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确保种猪来源的健康、强化病毒灭活疫苗的接种等。

2.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染给人类的疾病,主要通过接触禽类粪便或鼻涕传播。

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嗓子疼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预防禽流感的方法包括密切监测禽类的病情、及时隔离病症动物、加强饲料、水源和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接种疫苗等。

3. 灭鼠疫灭鼠疫是一种由尘肺型鼠疫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

其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预防灭鼠疫的方法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鼠害防治措施、做好饲料与饮水的储存与使用等。

二、畜牧养殖场常见疫病的诊断方法1. 观察症状畜牧养殖场管理者需要密切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症状,包括食欲、精神、呼吸、消化、排泄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观察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实验室检测在疫病的诊断过程中,实验室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采集动物的体液、粪便或组织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可以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的类型,并判断感染的程度。

3. 病理分析病理分析是通过对死亡动物或组织的解剖、组织切片等方法,观察病理变化及病原体的分布情况,进而确定疾病的病理特征。

病理分析为更深入的了解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畜牧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治方法1. 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养殖场应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清理粪便、杂草,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害虫数量。

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
黄瓜疫病的防治方法:一是轮作换茬。

发病较重的地块,实行与非瓜类作物4年以上轮作换茬。

二是种子消毒。

用40%甲醛(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浸种催芽;或用种子重量0.3%的58%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拌种。

三是土壤处理。

每平方米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克,与少量土拌匀撒在苗床上,或定植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地面。

四是嫁接防病。

用黑籽南瓜或南砧1号作砧木对黄瓜进行嫁接,不仅能防治枯萎病,也可防治疫病。

五是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垄栽培,地膜覆盖。

整平地面,防止积水。

合理浇水,切忌大水漫灌。

及时通风,降低温室内湿度。

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料。

及时清除病叶、病瓜,防止蔓延。

六是药物防治。

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至10天喷一次,连续2至3次。

- 1 -。

疫病的防治方法

疫病的防治方法

疫病是农作物常见的一种病害,疫病的发生,会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破坏,如果不及时防治,会给农民或者经销商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疫病刻不容缓。

一、对作物疫病的介绍:疫病从时间上讲可分为早疫病和晚疫病,早疫病发病较早,一般在一茬果前,晚疫病较晚一般在中后期,两者都是由疫霉真菌引发的病害。

疫霉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疫病可导致对植物的严重伤害,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高温、高湿地区尤其猖獗。

在中国对农业威胁较大的疫病主要有辣椒疫病,黄瓜疫病,晚疫病,西红柿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等。

二、疫病的发病症状:(1)早疫病的发病症状为: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

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

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

(2)晚疫病的发病症状为: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键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和果实,也可侵染茎部。

幼苗受害,近叶柄处呈黑褐色腐烂,蔓延至茎,造成幼苗萎蔫倒伏。

叶片上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形状不规则,呈暗绿色水渍状,后逐渐变成褐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上无轮纹。

茎部病斑呈暗褐色,形状不规则,稍凹陷,边缘有明显的白色霉状物。

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绿果的一侧,边缘不明显,常以云纹状向外扩展,初为暗褐色油渍状病斑,后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色,病斑占果面的三分之一,被害部分深达果肉内部,果实质地硬实而不软腐,潮湿时,患病部可长出白色霉状物。

三、作物疫病防治方法:防治作物疫病,需要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作物疫病!农业防治1.培育壮苗:要调节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在苗子长到两叶一心时进行分苗,谨防苗子徒长。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预防方法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预防方法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预防方法养殖场是生产动物产品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容易出现疫病问题。

为了确保养殖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预防疫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列出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预防方法,帮助养殖场主保持动物的健康。

1. 合理的环境管理- 维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疫病的首要步骤。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动物舍、饲养设备和场地,以降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 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生长环境。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造成动物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疫病。

- 养殖场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传染源。

2. 严格的动物检疫- 引进新动物时应进行严格的检疫程序。

检疫期间,动物应被隔离,并进行完整的疫苗接种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 精确记录动物的购入来源和健康状况,及时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处理。

3. 营养均衡的饲料-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确保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

应根据动物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喂方案。

- 定期检测饲料质量,确保饲料没有受到霉变或其他污染,从而避免食物源性疫病。

4. 预防接种和免疫措施- 根据不同动物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对动物进行预防接种。

这包括常见的牛瘟、猪瘟、禽流感等疫苗接种。

- 定期开展免疫程序,确保动物持续具备免疫抗体。

5. 定期健康检查- 养殖场主应定期雇请兽医进行养殖场动物的健康检查。

这包括体温、体重、呼吸、消化系统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问题。

6. 有效的防治措施- 当发现疫病症状时,养殖场主应立即隔离患病动物,避免疫病传播。

同时,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 对患病动物的粪便、尸体等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疫病通过环境传播。

7. 教育培训- 养殖场主应与兽医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疫病预防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防治能力。

- 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疫病预防培训,教育他们正确的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避免疫病传播。

植物疫病防控方案及措施

植物疫病防控方案及措施

植物疫病防控方案及措施植物疫病是植物健康与生产稳定的重要威胁。

为了保护我国的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免受疫病的侵害,制定有效的植物疫病防控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疫病防控方法和策略,以期帮助管理者和农民更好地应对植物疫病问题。

一、病害监测和预警病害监测和预警是植物疫病防控的基础。

通过定期巡视、病虫害调查和信息收集,及时获取疫病发生的信息,并结合气象数据和环境因素,进行病害预测和预警工作。

这样可以帮助管理者和农民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疫病的损失。

二、疫病防治策略1. 良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的良种植物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

研发和推广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2. 土壤管理:健康的土壤是健康植物的基础。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同时避免积水和过湿,有助于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生存和繁殖。

3. 农艺措施: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作制度,调整灌溉和施肥方式,适时修剪和清除病叶和病株,并及时清除和处理病害部分,有助于减少疫病传播。

4. 生物防治:应用生物防治剂,如好菌、真菌等,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疫病防控策略,对植物和人类健康都没有危害。

5.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疫病防治。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和产生抗药性。

6. 移栽和轮作:通过定期改变农作物种植区域,有助于打破疫病生命周期和破坏病原菌的生境,从而减少疫病的发生。

三、信息共享和培训信息共享和培训是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的信息交流网络和培训机制,可以提高管理者和农民对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发布防控指南等活动,加强技术指导和知识普及,提高植物疫病防控水平。

结语植物疫病给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植物疫病防控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病害监测和预警、疫病防治策略和信息共享培训等手段,加强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植物的健康和生产的稳定。

规模化养殖鹌鹑的疫病防治

规模化养殖鹌鹑的疫病防治

规模化养殖鹌鹑的疫病防治1. 引言鹌鹑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家禽,近年来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鹌鹑疫病的防治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规模化养殖鹌鹑的疫病防治措施,帮助养殖户有效预防和控制鹌鹑疫病,提高养殖效益。

2. 主要疫病及其防治方法2.1 鹌鹑禽流感2.1.1 病原介绍鹌鹑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

流感病毒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眼结膜等途径传播。

2.1.2 防治方法•隔离:新购入的鹌鹑要进行充分隔离观察,确保没有患病情况。

•清洁消毒:定期对养殖场的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比如洗刷、喷洒消毒液等方式。

•免疫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定期对鹌鹑进行疫苗接种,确保免疫力的提高。

2.2 鹌鹑白血病2.2.1 病原介绍鹌鹑白血病是鹌鹑淋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的血液系统疾病,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2.2.2 防治方法•严格检疫:鹌鹑的新成员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没有患病情况。

•控制传染源:对感染的鹌鹑进行隔离,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加强保健:鹌鹑的养殖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观察鹌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3 鹌鹑新城疫2.3.1 病原介绍鹌鹑新城疫是由鹌鹑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易通过呼吸道、食物和污染物接触传播。

2.3.2 防治方法•废弃鸟粪:定期清理和处理鹌鹑的粪便,避免病毒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消毒饮水:定期更换饮水容器,并添加消毒剂对饮水进行消毒处理。

•提高饲养标准:合理调配饲料配方,确保鹌鹑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其抵抗病毒的能力。

3. 养殖环境管理3.1 温度控制合理控制鹌鹑的饲养环境温度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根据鹌鹑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气候变化,调整饲养环境的温度,确保鹌鹑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3.2 空气流通保持鹌鹑饲养场的良好通风状态对于预防疫病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设置通风设施,保证饲养场内空气的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家禽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家禽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家禽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措施在家禽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合理科学地制定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家禽的健康生长。

下面将就家禽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讨论。

一、加强日常管理1.严格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家禽舍内的粪便,保持通风、干燥,消除霉菌和病毒的滋生环境。

2.饲料卫生:使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饲料,避免使用变质或发霉的饲料。

3.定期消毒:定期对家禽舍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在环境中滋生。

4.控制饮水:保证家禽的饮水清洁新鲜,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二、加强疫苗接种1.根据家禽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特点,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2.选择适合的疫苗种类,并在疫苗有效期内进行接种。

3.做好接种记录,及时观察家禽的接种反应,并在需要时调整接种方案。

三、定期健康检查1.定期请兽医对家禽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家禽。

2.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隔离患病家禽,避免病原菌传播。

四、加强疾病监测1.定期对家禽进行疫病监测,及时了解疫病的流行状况,制定防控策略。

2.建立家禽疫病监测档案,记录家禽的健康状况和监测结果,为疫病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五、加强员工培训1.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家禽疫病预防与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防止疫病通过工作人员传播。

综上所述,家禽疫病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全面综合的管理措施,只有做好日常管理、加强疫苗接种、定期健康检查、加强疾病监测和员工培训等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家禽的健康生长。

希望养禽人士能够认真执行以上措施,共同为家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果树疫病防治技巧合理使用农药与病害防控方法

果树疫病防治技巧合理使用农药与病害防控方法

果树疫病防治技巧合理使用农药与病害防控方法果树疫病的防治是果农们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使用农药和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控方法,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果树疫病防治的技巧,并探讨如何合理使用农药和病害防控方法。

1. 选择抗病品种首先,选择抗病品种是果树疫病防治的基础。

不同品种对于疫病的抵抗力有所不同,因此,在种植果树时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的几率,减少使用农药的需求。

2. 清除病害源果树疫病的发生往往与病害源的存在有关。

及时清除果园内的病害源,如病叶、病果、病残体等,在防治果树疫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除这些病害源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扩散,从而降低果树感染疫病的风险。

3. 保持果园环境卫生果园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着果树疫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果园的环境卫生是果树疫病防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及时清除果树周围的杂草和果树落叶,保持果园的通风良好,可以降低疫病的发生风险。

4. 合理施肥果树的营养状况对其抵抗疫病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果树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疫病的抵抗能力。

果农应根据果树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确保果树获得均衡的营养,减少疫病的发生。

5.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病害防控方法。

通过引入对果树病原菌有天敌作用的生物,如益生菌、真菌等,可以有效控制果树疫病的发生。

果农可以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6. 合理使用农药农药的使用在果树疫病防治中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度使用农药会对果树的生长和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果农应根据果树种植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并在使用农药时遵守使用说明。

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滥用农药。

7. 定期监测病害情况定期监测果树的病害情况是果树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果农可以通过巡视果树、观察果树的叶片、果实等来了解果树的病害情况。

及时发现果树的病害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阻止病害的扩散和进一步危害果树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病是农作物常见的一种病害,疫病的发生,会给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破坏,如果不及时防治,会给农民或者经销商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疫病刻不容缓。

一、对作物疫病的介绍:
疫病从时间上讲可分为早疫病和晚疫病,早疫病发病较早,一般在一茬果前,晚疫病较晚一般在中后期,两者都是由疫霉真菌引发的病害。

疫霉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以及农事操作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传播,病菌生长适温26~28℃,高温高湿发病重。

疫病可导致对植物的严重伤害,在全世界广泛分布,高温、高湿地区尤其猖獗。

在中国对农业威胁较大的疫病主要有辣椒疫病,黄瓜疫病,晚疫病,西红柿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等。

二、疫病的发病症状:
(1)早疫病的发病症状为: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陷,有轮纹。

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

初期叶片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轮纹斑,边缘具有浅绿色或黄色晕环。

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主要症状是病部有(同心)轮纹。

(2)晚疫病的发病症状为: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键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和果实,也可侵染茎部。

幼苗受害,近叶柄处呈黑褐色腐烂,蔓延至茎,造成幼苗萎蔫倒伏。

叶片上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形状不规则,呈暗绿色水渍状,后逐渐变成褐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上无轮纹。

茎部病斑呈暗褐色,形状不规则,稍凹陷,边缘有明显的白色霉状物。

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绿果的一侧,边缘不明显,常以云纹状向外扩展,初为暗褐色油渍状病斑,后渐变为暗褐色至棕色,病斑占果面的三分之一,被害部分深达果肉内部,果实质地硬实而不软腐,潮湿时,患病部可长出白色霉状物。

三、作物疫病防治方法:
防治作物疫病,需要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作物疫病!
农业防治
1.培育壮苗:要调节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在苗子长到两叶一心时进行分苗,谨防苗子徒长。

2.轮作倒茬:作物应实行与非茄科作物三年轮作制;
3.加强田间管理:要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

温室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

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传病的机会;
4.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作物相邻种植;
5.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6.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7.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
1、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采用氟菌霜霉威叶面喷施稀释800-1000倍液,每亩用量50-80毫升。

2、发病较重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等,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

防治作物疫病小编力推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氟菌霜霉威,咪鲜松脂铜,这两种药剂治疗作物疫病效果显著!
氟菌霜霉威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菌剂,对卵菌纲真菌有特效。

霜霉威盐酸盐属于多作用位点的杀菌剂,在植物体内和病菌活体上都表现为高活性。

它能
够强烈抑制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的形成,并抑制病原菌丝生长和增殖扩散,影响病原菌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合成等,对作物疫病效果显著。

咪鲜松脂铜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农药杀菌剂和松脂酸铜为有机铜类广谱性农药杀菌剂。

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使菌体死亡,在植物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

它采用基因诱导技术,激活植物抗病基因,内吸性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真、细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溃疡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斑病、黑腐病、软腐病、幼苗猝倒病或立枯病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以下为南京博士邦农药杀菌剂的详细页面:
氟菌霜霉威:/Products/110525024555.html
咪鲜松脂铜:/Products/110525030129.html 疫病:/News/12031904485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