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百普力

合集下载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035-02食管癌病人术前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肿瘤消耗等原因,常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而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后一段时间的禁食更加剧了病人的营养障碍。

手术后进行良好的营养支持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食管癌术后常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具有符合生理、价格便宜、安全方便的优点。

食管癌手术后患者病情重,常需留置多种治疗管道,这就使临床护理操作增加了风险。

我科从2010年起对食管癌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杜绝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现将2010年5月~2012年12月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的安全管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全组100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

术后营养管留置时间为10~14天。

1.2方法我科选用的营养管为紐迪西亚公司制造的复而凯营养管,全长130cm,管道外经约3.33mm。

我科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途径主要有鼻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管两种。

选用的营养液的种类有百普力、能全力、瑞素、瑞代、维沃等。

2 安全管理措施2.1标准的肠内营养输注系统:肠内营养泵+泵管+加温器。

肠内营养泵配套相应的泵管能提供稳定的、持续的灌注率,符合肠蠕动的节律,避免快速灌注或灌注速度不均匀引起的胃肠道并发症。

2.2肠内营养的标准固定流程我科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制定了各种管道的标准固定流程,并在全院推广实施。

我科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途径主要有鼻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两种。

两种途径的营养管固定方法分别如下。

2.2.1鼻肠营养管的固定选用长7cm,宽2.5cm3M加压高强胶带1条,延纵向正中剪开4cm,修边至美观。

用未剪开的3cm (此长度可根据病人鼻的外形而定)的胶布纵向固定于整个鼻部。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食管癌患者均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和癌肿本身原因,表现为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加上手术本身带来的严重创伤,过强的应激反应,使术后营养不良加重,因此术后早期开始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预防感染和吻合口瘘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显示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有着其特有的优越性,尤其是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有意义[1]。

现就食管癌术后EEN的应用时机、途径与给予方式的监测与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标签:食管癌肠内营养管护理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0岁,术后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

1.2方法营养管采用我科12F硅胶鼻饲管(手术中置放),术后第一天营养管缓慢滴入糖盐水500ml,使患者对即将开始的肠内营养有一逐步适应的过程,术后第2天开始营养液维持滴注。

滴速为30-40ml/h,以后逐渐增加滴速至患者所能耐受量,达到营养需要量,最快速度不超过125ml/h,全天500-1000ml持续滴注。

2护理2.1心理护理大多数病人对放置鼻肠营养管存在惧怕心理,尤其是一侧鼻孔留置2条管道,病人会感觉不适;营养液滴注时间过长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做好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十分重要。

①向病人讲解疾病、手术相关知识;②告知病人术前、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应用营养液的种类、灌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③告知病人留置胃管及空肠营养管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增加病人的认同感,有利于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

2.2营养管护理①妥善固定营养管,防止滑脱:采用双重固定法,每天更换胶布1次,在鼻肠管尾部贴好标签,加强巡视,经常检查鼻肠管外露长度,注意有无滑脱、移动、扭曲。

②保持营养管通畅:每次输注前常规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回抽胃肠液,了解胃肠残留量;每次营养液输注前后,用30-50ml温开水冲洗导管,连续输注过程中,常规每4-6h冲洗一次,发现阻力大,随时冲洗;注射药物应碾碎并充分溶解后注入,注药后用温开水20ml冲洗管腔,以预防药物和营养液在管腔内凝结成块,造成堵塞。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_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_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补充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

创伤后2~3天内开始行肠内营养,可减少肠道细菌群易位,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肯定疗效。

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更有意义。

对于需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支持[1~2]的观点已成为共识。

现将我科126例行食管癌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7月~2007年11月,在我科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26例,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32~81岁,平均45.6岁,术后均使用经鼻胃管注入营养物质,管道留置时间7~20天,留置期间患者耐受良好,无不适及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实施顺利,无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及反流、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

2 护理2.1 导管的护理2.1.1 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嘱患者勿自行拔除管道,在导管穿刺皮肤处用3M敷贴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定期观察该标记的位置变化,及早发现导管移位,及时调整,以不影响患者活动为宜。

2.1.2 定时冲洗,防止堵塞:大多数导管阻塞是继发于凝固或喂饲后不及时冲洗所造成的,其他引起导管阻塞的原因是由于药物的碎片堵塞、导管的扭曲和药物之间的不相容所致的沉淀及放置的持续时间有关,一旦堵塞可先用轻度压力的温水冲洗和吸引交替的方法可以解决大多数阻塞,注意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冲破导管。

每次滴注结束时,注入20~30 ml生理盐水或温开水,然后将管口封好。

冲洗不能复通时,可用导丝疏通,大多数都能够恢复通畅。

2.2 输入速度及温度的选择:食管癌术后患者供给肠内营养都要经过一段适应期,原则是先少量、低浓度逐渐增加至全量。

灌注液的温度以37~40 ℃为宜,温度过低,可造成肠黏膜微血管收缩,肠蠕动加强引起腹痛、腹泻。

可将输注管通过热水瓶加温或用加温器加温。

温度过高可烫伤肠黏膜,甚至引起黏膜溃疡,如溃疡面侵及血管时,可造成便血,因此温度的选择至关重要。

食道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食道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食道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作者:徐芳芳褚文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食管癌、胃癌术后患者,通过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从心理护理、导管护理及并发症护理三方面观察安全性及护理要点。

结果:48例均痊愈出院,仅4例出现腹痛、腹胀。

结论: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食道癌;胃癌;肠内营养;空肠营养管;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81-01食道癌、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前常伴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

由于手术创伤大、手术创伤诱导急性炎症反应、术后禁食等,更易引起和加重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导致手术后并发症的增加,患者恢复慢。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黏膜屏障与细菌移位研究的深入,肠内营养(EN)在食道癌、胃癌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1]。

术后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和功能的完整性.支持肠道黏膜屏障,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对48例食管癌、胃癌患者实施早期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住的食道癌、胃癌病人48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41~78岁,平均63岁。

其中食道癌13例,胃癌35例。

1.2 方法1.2.1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吻合口远侧20-30cm处置入空肠营养管30-40cm并妥善固定。

1.2.2肠内营养方法:术后24h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先给予5%葡萄糖盐水500ml/次,1次/d,使肠道适应;术后48h给予500~1000ml百普力或能全力,术后72h给予1000~1500ml,营养差者逐渐加量至2000ml/d;另外静脉输液补充生理需要量。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护理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护理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的方法。

方法:190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次全切除加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术中行鼻肠管留置,术后24 h起予EN制剂百普力,并行相应护理。

分别于术后EN前及EN的第5、9天检测患者的血生化及营养指标,观察患者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常规操作置入鼻肠管,未发生因导管留置引起的任何并发症;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EN,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EN后营养评定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较EN前有显著差异(P<0.05),体重、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予EN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规范化护理措施是保障EN顺利完成的关键,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食管肿瘤;肠内营养;护理[Key words]esophageal neoplasm;enteral nutrition;nursing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引起的高分解代谢,因此早期营养支持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遵循指南“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就尽早使用肠内营养(EN)”的原则[1],我科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对190例食管癌行食管次全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患者,均在术后24 h起按照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EN,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190例食管癌行食管次全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的患者,男122例,女68例,年龄45~79岁,中位年龄58.7岁,排除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经右胸行食管次全切除及胃-食管颈部吻合术。

术后病理TNM分期Ⅰb期26例,Ⅱ期67例,Ⅲ期85例,Ⅳ期12例。

术后均在24 h内经鼻肠管实施EN。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对12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给予十二指肠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加强营养护理及个人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病例7~20 d均及时纠正营养不良,痊愈出院。

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维持患者每日营养需要量,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状况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患者乐于接受且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标签:食管癌;肠内营养;护理营养支持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改变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食管癌由于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和癌本身的消耗,加上手术创伤刺激,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对术后恢复及术后放疗、化疗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现将我院120例食管癌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89例,女31例;年龄44~78岁,平均58.4岁;食管上段癌2例,食管中段癌36例,食管下段癌51例,贲门癌14例。

1.2 方法1.2.1置管方法采用术前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与胃管头端固定同时插入胃内,术中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于十二指肠幽门环下15 cm左右,胃管仍留胃内,分别固定胃管及营养管于鼻部并做好标记,并固定牢靠,胃管接负压吸引器,鼻腔营养管末端用无菌纱布包裹,防止两管接错。

1.2.2肠内营养方法术后当日用少量温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以防凝块堵塞,术后24 h即从十二指肠营养管内缓慢滴注生理盐水250 ml,速度30~40滴/min,以刺激肠蠕动并保留胃肠减压管。

术后48 h开始经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并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适时增加肠内营养液的量,次数及输入速度。

每次给完营养液后温开水冲洗管道,保持营养管的清洁及通畅,冲洗完毕后将营养管封闭,术后7 d左右根据病情拔出营养管,逐渐由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普通饮食。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护理进展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护理进展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护理进展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对于帮助患者渡过禁食期,促进切口愈合等起着积极的作用,营养支持也成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常规治疗之一。

本文主要从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与护理方面进行综述。

标签:综述;食管癌;肠内营养;护理食管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仍为其主要治疗方式[1]。

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引起的高分解代谢,因此早期营养支持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2]。

肠内营养(EN)因符合生理状态、应用方便、安全、费用低等优势,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3]。

本文主要从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现状、治疗、护理方面进行综述。

1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现状1.1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优势肠内营养支持被认為是外科患者术后的首选途经[4],具有以下优点:①由于营养物质经门脉系统吸收入肝脏,这对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其它物质的代谢过程的调节更有利;②营养物质经肠道消化吸收,对胃肠道粘膜有直接营养作用,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所致的肠道细菌易位;③肠道营养时可增加门脉血流量,促进肠蠕动及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④在同等热量和氮量水平的治疗下,胃肠内营养时体重的增加和氮平衡均优于肠外营养;⑤肠道营养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护理[5]。

1.2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制剂的药途径也不断增加,从1970年Hunter经鼻胃途径喂养吞咽肌肉麻痹的患者,1978年Surmay施行首例空肠造口,发展到1979年Ponsky和Gauderer首次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gastrostomy,PEG)[6]。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分析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60例食道癌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采取食道癌手术治疗,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食道癌术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缓解患者不良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食道癌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护理;效果分析食管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与日常生活[1],在临床医学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因此采取肠内营养干预可对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患者60例为对象,所有患者中20例患者为女性,40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年龄均值58.7岁。

根据护理方法将60例患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采取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护理:术前对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后通过导管对营养液注入患者体内,营养液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葡萄糖注射液[2]。

观察组则采取肠内营养护理:手术过程中将鼻空场肠管置入,对营养液温度严格控制在37~40摄氏度,根据实际情况对输注速率进行调控[3]。

同时引导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对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科学评估,确保患者按时、按量进食,减轻患者胃肠的负担。

1.3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x2,对比以P小于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缓葡萄糖吸收,改善糖耐量
不溶性膳食纤维
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添加ω -3脂肪酸癿EN制剂对癌症患者无益处
• 关于ω-3脂肪酸,RCTs结果相互矛盾,目前无法得出ω-3脂肪 酸对肿瘤患者有特殊益处的结论。 ω-3脂肪酸不可能延长进展 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ESPEN Guideline 2006
食管癌围手术期营养流程--营养丌良者
新辅助化疗前 置PEG/PRG 至少8周 置营养管
手术
新辅助化疗期间
术前1周
术后1周
术后数月
根据患者 状况决定
管饲
管饲
管饲
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体重丢失>10%)
• • • 新辅助化疗期间,PEG/PRG置管后EN至少8周,直至术前1周(PRG:经皮X线下胃早口术) 术前1周和术后1周,管饲EN制剂 术后数月,根据患者状况决定是否管饲
– – 碳水化合物总量要限制 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加入, 对调节血糖也有积极作用3
血糖过度波动是危重患者 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
1.Crit Care Med. 2007;35(2):416-21 2.Anesthesiology. 2006 Aug;105(2):244-52 3.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84 (2009) 259–266
食管癌围手术期营养流程--营养良好者
至少8周
手术
新辅助化疗期间 口服补充
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体重丢失<10%)
术前1周 口服补充
术后1周
管饲


新辅助化疗期间,口服营养补充(如能全素)至少8周,直至术前1周
术前1周,口服营养补充(如能全素)
Mariette C, et al. Surgery in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at is the Role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your Daily Practice?Ann Surg Oncol, 2012 Feb 10
Mariette C, et al. Surgery in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hat is the Role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your Daily Practice?Ann Surg Oncol, 2012 Feb 10
肠内营养癿用量(以百普力为例)
作为唯一营养来源: 20-125ml/h(30kcal/kg/天) 推荐剂量:3-4瓶/天。 以病人实际热能需要量为准。
作为补充营养来源:推荐剂量1-2瓶/天。
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案(建议)
术后24小时,给予糖盐水 250-500ml 术后24-48小时,给予肠内营养液管饲 首日给予500ml,速度 10-20ml/h 3-5天内增加到1500-2000ml 持续使用1-2周
术后EN开始癿时机
1. 传统观念:肠鸣音恢复、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
2. 早期肠内营养(EEN):
手术后24-48小时,无需等待肠鸣音恢复
早期肠内营养(EEN) 对上消化道肿瘤手术临床结局癿影响
Barlow R, et al. ClinNutri,2011;30:560-566.
一项关于54例食管 癌、38例胃癌、 29例胰腺癌患者 的随机、对照、 多中心研究中, 64例接受EEN (术后12h内给 予EN制剂,其中 胰腺癌患者给予 短肽配方,以 10ml/12h的速度 递增),57例对 照给予术后禁食、 静脉补液,直到 能经口摄食
其他选择: 标准整蛋白配方
• 标准整蛋白配方: 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后 能全力(优质酪蛋白+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专利MF6)
六种膳食纤维优化组合的专利配方。
科学配比的6种特定膳食纤维组合
能全力
益生元
低聚果糖 可溶性膳食纤维 菊粉 阿拉伯胶
抗性淀粉 纤维素 大豆纤维
酵解 短链脂肪酸
(SCFA)
维护肠道屏障 维护菌群平衡
短肽更快提高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
P=0.007
P=0.02 P=0.30
18例创伤患者经鼻肠管随机给予整蛋白(n=9)或短肽配方肠内营养,分别检 测基线和治疗1周后血浆蛋白水平
Meredith JW, et al.. The Journal of Trauma.1990;30(7):825
24
短肽明显改善重症患者癿营养状况
食管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策略
内容提要
• 食管癌患者,需要肠内营养的理由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和选择
食管癌患者,需要肠内营养的理由
饥饿和 瘦弱比 癌症更 可怕!
食管癌患者,需要肠内营养癿理由
围手术期 无法正常进食导致
恶液质——严重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升
术后EN,从短肽型预消化配方开始
80%短肽+15%氨基酸 无需消化直接吸收 快速补充蛋白质 麦芽糖糊精: 简单分解后吸收 快速供能
蛋白质 16%
糖 类, 69 %
Title
脂 肪, 15 %
低脂肪,含MCT50% 有助于减少乳糜胸
百普力供能比
短肽提高氮平衡速度更快
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氮平衡的改善速度(g/day)
仅含有氨基酸,蛋白补充慢;
渗透压过高,不利于肠功能恢复; 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的患者 糖尿病型:适用于高血糖患者
通用型 整蛋白型 疾病特异型
肿瘤型:证据不足受到普遍质疑
食道癌术后,选择EN制剂癿考虑因素
• 术后快速康复的需求
• 术后早期消化功能的改变
• 并发症的预防:如胸导管损伤 乳糜胸的问题
食道癌术后消化功能下降
低脂肪总量T比例
减少乳糜生成
胸导管
其他选择: 糖尿病配方
糖尿病配方: 减少血糖波动,方便血糖控制 同样需要使用胰岛素
康全力(缓释淀粉+单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
选用糖尿病配方,减少血糖波动
平均血糖水平相同,A图的血糖波动范围大1
• •
营养配方的选择和血糖控制同样重要 给与肠内营养时
• 最新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221例食道癌、胃癌手术后患者:添加ω-3脂肪酸的EN制剂,同 标准制剂相比,在并发症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 死亡率上无显著性区别。
Sultan J,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2;99:346-355.
• 此类制剂脂肪含量过高(供能比50%),不利于心脑血管
0 1 2 3 4 5
短肽
4.4
整蛋白
2.8
游离 氨基酸
0.5
短肽对氮平衡的改善速度
是游离氨基酸制剂的9倍
是整蛋白的1.6倍
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 状态,人和动物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部分 是蛋白质,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含量很少。 Zaloga GP et al, 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1990; 5:231-237.
短肽配方组 0 体重减轻程度kg 整蛋白配方组
-0.5
-1 -1.5 -2 -2.5 -3
-1.3
P<0.05
-2.4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0例需要空肠营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入预消 化短肽配方组(n=15)或整蛋白组(n=15),7天喂养,评价体重减轻、 住院长时间和感染率
Tiengou LE, Gloro R, Pouzoulet J, et al. JPEN 2006; 30:1-5
食管癌患者,需要肠内营养癿理由
增加肠粘膜血流 直接为肠粘膜提供营养物质 刺激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 刺激肠粘膜增殖,促进肠上皮修复 刺激肠蠕动,维护肠道原籍菌
保护
肠粘膜
屏障
肠内营养,维护肠屏障
• EN1周后: 结肠粘膜层结构完整, 肠腺排列紧密, 间质均匀
• TPN1周后: 结肠粘膜层相对变薄, 肠腺排列疏松, 间质稀少
• 解剖结构改变,影响消化功能
• 手术打击 导致胃肠道缺血,消化能力下降 • 管饲喂养 对胰液分泌的刺激减少
空肠喂养,首选预消化配方
Trietz韧带40cm以远空肠喂养
不刺激胰液的分泌
激活回肠制动机制
抑制胰酶的合成和分泌
缺少胰酶的消化作用
×
整蛋白配方
预消化配方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2011 May;35(3):303-7
结 论
术中置管早期肠内营养:
•简单易行 •不增加病人痛苦 •安全、可靠、有利于病人顺利康复 •降低医疗费用 •尤其当发生吻合口瘘时优势凸显
谢谢!
早期肠内营养,缩短住院时间
EEN组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16天,对照组为19天,有显著 性差异(p=0.023)
EEN降低切口和肺部感染、胃排空延迟癿发生率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按照氮源
分型 主要特点
蛋白质构成:短肽+氨基酸 短肽型 预消化型 无需消化,直接吸收 直接营养肠粘膜,保护肠屏障; 双通道氮源吸收,快速补充蛋白质 氨基酸型
食管癌患者,需要肠内营养癿理由
术前肠内营养 提供营养 改善机体状态 纠正术前恶液质 保证各项生命指征稳定 使患者有可能接受手术治疗
食管癌患者,需要肠内营养癿理由
术后禁食时间相对较长
• 常规消化道手术完全禁食时间为5-7天;流 质2-3天;10天以后半流质;3周后普食。 • 特殊情况下可达一月; 吻合口瘘 • 甚至终生 消化道无法重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