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河南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河南省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对外贸 易的长期稳 定发展 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
【 关键词 】 对外 贸易; 产业结构 ; 系; 关 河南省
而且 初 改 革开放 以后 , 国的 经济 一直处 于 持续 、 我 快速 的增长 , 世 界 导 地位 , 一 直保持 稳定 增长 , 级产 品在 出 口总 额中 的 比 例逐 与 经济 的 联系 也越 来越 密 切 , 同时 受 世 界 经 济 的 影 响 也 越 来 越 明 渐 减少 ,07 仅为 12 。 但 20 年 .% 显 。对于 中 国中部 重要 的地 区河 南 省而 言 , 目前 的情 况 来 看 , 从 河 二 、 业结构 现状 产 产业结 构 是指 各产业 部 门在 整 个国 民 经济 体 系 中的 相 互 比例 南 省的 经济 发展 虽然 很快 , 外 贸 易也 得 到 了飞 速 发 展 , 出口 商 对 进 品结构 也趋 于合 理 。但是 , 业 结构 还 不 够 完善 , 产 虽然 第 一 产业 所 关 系以及 它们 内部构 成 的比例 关 系。 河南 省 的产 业 结构 不 断优 化升 级 , 一产 业 比重 持续 下 降 , 第 第 占比重降低 ,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 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因 第 伴 经济 此, 如何通过对外贸易充分利用省内外及国际资源的有效配置来升 二产业 稳 中有 升 , 三产业 稳步 上升 , 随产业 结构调 整 , 持续 三次 级 河南 省的 产业 结构 成为发 展 河 南 省 国 民经 济 的一 个 十 分 重要 的 快速 增长 , 产业 结构 演变 日趋合 理化 。但产 业结构 仍 以工 业 为 主, 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 占 G P的比重 5 % 一 D 0 发 展战 略 。 河南 省的对 外 贸易现 状 6 %相 比还太 低 , 待于 进 一步 提 高 , 实现 一 、 、 0 有 以 二 三产 业 结 构 向 对外 贸易 也称之 为 进出 口贸 易 , 称 “ 贸 ” 是 指一 个 国 家 或 更 合理 的比例 转移 。 简 外 , 19 99—2 1 0 0年 河 南 省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比 重 变 化 者地 区与 另一个 国家 或 地 区之 间 的 商 品 、 务 和 技 术 等 的 交换 活 劳 动。这 种贸 易活 动分 为进 口和 出 口两个 部分 , 购入 商 品或者 劳务 的 国家 或地 区就是 进 口 , 输出 商品 或劳务 的 国家 或地 区就是 出 口。 而 3 0多年 的改 革开 放 , 河南省 的进 出 口 贸易 取得 了巨 大 的成 就 。 从 19 的 14 34万元 , 2 1 进 出 口总 额 1040 99年 4 96 到 00年 240 3万元 , 增长 了 73倍 , . 其中 : 口总量从 19 出 99年的 9 .7 元 增加 到 2 1 34 亿 00 年的 7 3 1 亿 元 , 了 7 。进 口总 量从 19 的 5 .6亿 元 1.3 增长 倍 99年 14 增加 到 2 1 的 4 12 亿 元 , 了 9 。2 1 年 一 般贸 易 进 出 00年 9 .6 增长 倍 00 数 据 来源 : 据《 根 河南省 统计年 鉴》 关各 期数据 整 理得 出 相 口 1959万美 元 , 396 比上 年 增长 了 3 . % ; 电产 品 出 口 2.7亿 53 机 57 河 南省产 业结 构呈 现出 工业化 中后 期特点 。根 据库 兹 涅茨 、 钱 美元 , 增长 2 .% ; 新技 术产 品出 口 6 1 亿 美 元 , 长 4 .% 。 84 高 .4 增 5O 纳 里 、 姆斯 等人 的研 究成 果。 当第一 产 业 所 占比重 高 于 2% , 西 0 第 河 南省 经济发 展对 进 口和 出 口依 存 度不 断 提 高 。对外 贸 易 依 二产业 所 占比重 相对 较低 时 , 工业 化 水 平处 于 初 期 阶段 ; 第 一产 当 存度 是 指一 个国 家或 地区 的国 民经济 对对 外贸 易 的依赖 程度 , 常 业 所 占比重 低于 2 % , 通 0 第二产 业 所占 比重 超 出第 三产 业 , 业 化水 工 用本 国 的对外 贸 易额在 本 国的 G P中 所 占的 比重 表 示。 具体 地 又 平 处于 中期 阶段 ; 一产 业所 占 比重 低于 1% , 产 业 所 占 比 D 当第 0 第二 可分 为 出口依 存度 和进 口依 存度 。 重 达到 最高 水平 , 产业 所 占 比重 又不 断 上 升 , 第三 工业 化 水 平处 于 后 期阶 段 ; 表 中可 以看 出 , 19 从 从 99年到 2 1 河 南 省 产业 结 构 00年 变化 情况 看 , 一产 业 占 G P的 比重 从 2% 下 降到 1% , 二产 第 D 4 4 第 业所 占 比重 从 4 %上 升到 5 % , 三 产业 所 占比重 从 3% 下 降到 3 7 第 1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纷纷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对外开放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加大市场竞争力对外开放意味着面临外国企业的竞争,在国际市场中抢占更大的份额。

这需要国内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

因此,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就是推动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而促使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使得国内企业在面对外国竞争时,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但另一方面,也会催生新的产业、新的就业机会。

比如,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占据外贸单边,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服务业逐渐崛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意味着国内产业结构将转向服务业,这对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提高贸易依存度对外开放意味着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市场,进口和出口贸易规模都会扩大。

然而,这也带来了贸易依存度的增加。

一旦国际经济出现波动,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很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对外开放的同时,也需要国内企业加强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降低贸易依存度,以应对不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国内企业也将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与国外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这也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机会。

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国内企业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

同时,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助于打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经济的繁荣。

五、提高国家竞争力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最终体现在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国家的竞争力主要由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决定,而对外开放可以促使国内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外开放,国内企业可以与国际市场接轨,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探究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两项重要政策,它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贸易政策主要是国家对外贸易的规定和控制,而产业政策则是国家对内产业的引导和规划。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贸易政策是国家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政策。

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实现国家对外贸易的平衡和持续增长。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外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国家可以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关系,提高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产业政策是国家对内产业进行引导和规划的政策。

它是国家对内经济活动进行引导和调控的政策。

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包括对各个产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业转型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国家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贸易政策可以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国内产业,调节国际贸易关系,提高国家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而产业政策可以对内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划,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

两者的协调配合可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发展。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应该在目标上保持一致。

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实现国家对外贸易的平衡和持续增长。

而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两者的目标都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目标上应该保持一致,以确保两者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应该在政策内容上相互配合。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外汇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该与产业政策相互配合,以保护国内产业,促进产业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

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贸易结构性调整,力图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

本文将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背景出发,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方向及现状,并探讨在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贸易结构性调整。

一、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度国际化,传统贸易中心国家的地位受到挑战。

例如,通过进行跨境产业链分工,不少中等收入国家如泰国和越南成为了全球出口大国。

其次,新型贸易壁垒增多,各国对自身核心产业的保护意识增强。

例如,美国采取加征关税等措施打击中国贸易的做法,加速了全球经济分化趋势的出现。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和高速技术进步,对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

这些变化对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普遍处于下游位置,依赖低端加工和出口,难以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加成。

另一方面,中国面对国际市场的新竞争者和贸易壁垒,必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规则,才能够保持高速发展的较大规模和延续性。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方向及现状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贸易结构性调整,力图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全球贸易结构性调整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和发展数字经济等方式,中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合作,推动贸易发展,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促进贸易自由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贸易的出现,为中国促进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契机。

中国大力推进自贸区的建设,与其他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3、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调整还表现在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

中国采取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研发和创新驱动等方式,逐步提升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领域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首先,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当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时,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需求。

为了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我国需要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例如,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促使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调整。

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往往会引发商品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特点。

例如,当我国逐渐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时,对外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将增加,同时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将减少。

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贸易规则的调整等都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在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时,我国需要适应和把握新的机遇,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以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为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导向。

政府应当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积极拓展对外市场,寻求更多的贸易机会。

可以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拓宽出口市场和贸易渠道,促进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再次,加强国内市场的需求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鼓励国内市场对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最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可以加强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一、前言对外贸易作为中国经济开放的重要一环,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通过列举实际案例,探讨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1.出口导向型产业比重上升我国经济对外贸易的重心主要在加工贸易上,这种模式在开放初期得以发挥其优势。

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且我国务实、勤奋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中国的工人较好的制造技能,因此得以涌进大量的外资,并助力我国出口。

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显露,由于出口订单是依赖到国外的贸易商,因此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升级难以达成。

2.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品、鞋的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的重点领域,自2005年起,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行业进口的市场份额更是增长到了全球第一。

然而这些行业的发展模式存在普遍问题,例如规模化越来越增长的生产模式再也无法承载工厂向更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压力。

3.国内需求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内需政策不断推进,中国传统出口型产业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如我国家电业、乘用车业以及消费品等行业的市场逐渐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流地位,而出口的比重在逐渐缩小。

4.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的挑战另外一个贸易带来的影响就是资源的排列和消耗效率的提升。

但是与贸易的扩大相对应地,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水、土地等各种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危机成为中国发展的一大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加突出,必须尽快改进生态问题。

同时,技术创新也是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关键。

5.制度创新的压力我国在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时,有必要进行一些注重人民、注重发展,与我国现有制度相冲突的政策或计划等制度的改革。

虽然这些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调整和加强非常痛苦,但是它们是保证我国经济真正持久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融合全球产业链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通过与外部的环节将产品生产的制造工艺进行更新和升级,扩大产业的整体素质。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对外贸易论文: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对外贸易论文: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对外贸易论文: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有关统计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几个方面就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与出口相比进口更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不同的产业结构阶段以上两种促进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协整分析一、引言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日益严峻、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早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中央就已经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当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兴起”。

因此,对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不但显得必要,而且很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关系学术界的研究很多,大致而言可将这些研究分为两类。

一类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贸易条件之间关系,史俊超、黎晓(2007)认为产业结构现状是造成贸易条件现状的主要因素;刘兵权、彭菲娅(2008)指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贸易结构的不合理。

另一类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量之间关系,吴进红(2005),陈学军、黄庆波(2006),黄庆波(2006)及张丝思(2008)等指出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联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对外贸易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促进对外贸易。

上述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但是以往这些研究大都以定性分析或者简单回归分析为主,不能精确的揭示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变参数分析等,更为精确的解释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

04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 联性分析
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出口导向型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出口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国内制造业 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
进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通过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促进国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口的增加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学 习和模仿的机会,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端化。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变动关系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中国贸易结构概述 • 中国产业结构概述 •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
联性分析 •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
的实证研究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
本主题主要探讨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 影响和作用机制。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强政策协调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 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贸易结构与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推动全 球贸易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互利 共赢。
THANKS
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一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呈现出相似的变动趋势。
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是关键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对于提高贸易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建议提
继续优化贸易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首先,本文依据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的理论,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到战略性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理论出发,总结产业演进的规律和理论与产业发展战略,分析了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作用机制,并对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

然后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结构变化的主要特征及趋势。

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与外贸易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贸易结构产业结构China'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theory of the the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r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to the strategic trade policy,and summarizes the theory and the law about the industry evolution and the strategies that facilitat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analys the fun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which also builds up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 of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e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 and tendency of the chang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of foreign tade in our country.at last,we give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de structureKeywords: structure of foreign t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目录一、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研究综述 (4)二、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理论关系 (4)(一)产业结构决定了贸易结构 (4)(二)对外贸易也会反作用于产业结构 (5)三、我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一)产业结构现状 (6)(二)对外贸易结构现状 (7)(三)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间存在的矛盾 (9)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贸易结构关系的政策建议 (9)(一)实行产业倾斜,发展支柱产业 (9)(二)采取务实的产业发展模式 (9)(三)发展规模经济 (10)(四)实行大经贸战略 (11)(五)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11)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2)经历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关于对外贸易的产业发展政策经历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徘徊与抉择;发展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等新贸易理论导向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放部门与国内产业部门的联系随之变得复杂和深刻。

因此,分析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部门与国内自身的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就变得非常的有意义了。

本文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尝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寻找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产业发展有利的启示。

一、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研究综述钱纳里和塞尔昆(1975)对影响一国经济结构的一般因素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个包括用比重表示的经济结构、人均收入、总人口、净资本流入和时间在内的半对数回归方程[1]。

杨全发(1999)用进出口贸易额或分类进出口商品取代净外资流入,以钱纳里的回归方程为一般模型,对改革前后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对外贸易因素进行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1978年前,第一产业比重与进出口贸易额负相关,工业比重与进出口贸易额正相关,第三产业比重与进出口。

贸易额的相关性不显著;(2)1978年后,原料的出口与第一产业比重呈正相关,初级产品出口与工业比重负相关,而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工业比重正相关;(3)1978年后,原料、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与第一产业比重呈负相关,初级产品进口与工业比重呈显著正相关,而工业制成品进口与工业比重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第三产业比重与初级产品进口负相关,而与工业制成品进口正相关[2]。

蓝庆新和田海峰(2002)定义了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将结构变化在总量增长中的效应分离出来,但他们主要是研究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转型的影响,并没有对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理论关系(一)产业结构决定了贸易结构一国的贸易结构是建立在本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了贸易结构层次的高低。

根据钱纳里的研究表明,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遵循由低级向高级化的规律,即由轻工业部门向重工业部门转移,而这与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是相一致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人们的消费偏好都会发生变化,一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着发生改变。

雷勃津斯基定理指出,当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时,较密集使用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扩张,而较密集使用非增长要素的生产部门将收缩。

那么在要素增长的条件下,按照比较优势从事贸易,会使优势产业绝对地扩大,劣势产业绝对地缩小,产业结构发生转变。

其逻辑关系是,因为要素价格,商品价格和技术都不发生变化时,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都会促使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新增要素需要另一种要素相配合,因此可行的方法就是缩减密集使用未增长生产要素的生产以分离出足够多的该要素与新增要素相配合,其结果就必然是密集使用新增要素的产业部门扩张而使另一产业部门缩减[3]。

因此,产业要素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二)对外贸易也会反作用于产业结构根据GDP=C+I+G+NX可知,国际贸易的增长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根据以往的数据,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起飞和走向发达阶段,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

经济发展可以视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换的质和量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由于非均衡发展规律的作用,经济增长带来的经济规模的扩张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的演变。

首先,对外贸易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中开放部门的增长。

对外贸易结构由于各产业的要素贸易依赖程度不等,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各产业的要素供给弹性,使那些受制于国内要素察赋的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样,由于各产业对商品贸易依赖程度不同,而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各产业的产品需求弹性,使受制于国内市场容量的产业得到了规模经济效应。

因此,对外贸易结构从要素的供给弹性和产品需求弹性两方面同时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4]。

然后,对外贸易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系。

对外贸易结构与国内流程的结合,直接改变了产业间的供求关系。

国内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差距,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对外贸易结构的弥补。

对外贸易结构不仅通过产业中间需求,而且通过产品最终需求影响着产业结构的供求关系。

这样,开放程度越高的产业结构,其与别国的产业结构关联程度越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因此,本国产业既有可能利用别国产业弥补自身发展不足,也有可能因依赖外向关联而抑制了本国产业的自身发展。

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必然受到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同时,一国对外贸易结构又是由一国产业结构状况所规定的。

这表现在;(1)一国产业结构通过对外贸易结构获取比较利益。

一国产业在国际交换过程中,往往出口的是国际价值大于国内价值,本国具有比较劳动生产率优势的产业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国际价值小于国内价值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处于劣势产业的商品,在国际分工中形成符合本国比较利益的对外贸易结构。

(2)一国产业结构通过对外贸易结构反映竞争能力。

在国际市场上,产业的竞争实力通过出口额及其比率来表达。

产业的竞争实力越强,其出口结构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越高;而产业的竞争力越弱,其进口结构比例越高,说明本国产业要素转换效率相对较低[5]。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产业竞争能力的变化是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相一致的三、我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结构现状与改革前的1953年—1978年相比较,改革后的1979年—2009年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前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52年的51.0%下降到1978年的28.2%,由20.9%上升到47.9%(其中工业由17.6%上升到44.1%,建筑业由3.2%上升3.8%),由28.2%下降到23.9%。

这些数据表明:这期间,产业结构处于全面极端的失衡状态。

说全面,不仅第一、二产业严重滞后于工业的发展,建筑业虽略有上升,但也大大滞后于工业发展;说极端,不仅农业滞后于工业已经达到顶峰,而且第三产业比重也发生了极不正常的下降。

在后一个时期,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依次由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9年的10.6%,第二产业由47.9%下降到46.8%(其中工业由44.1%下降到40.1%,建筑业由3.8%上升到6.7%),第三产业由23.9%上升到42.6%。

需要说明:这个时期,农业年均增速由前一个时期的2.1%上升到4.6%,其比重下降是由于其增速仍然低于第二、三产业。

但其下降速度趋缓了。

在前一个时期,农业比重年均下降0.88个百分点,后一个时期为0.57个百分点。

至于这个时期工业比重下降以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都没有到位,但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