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中学两周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检测试题(南郑中学双周一测)
第一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
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2、调查某草原田鼠的数量时,在设置1k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
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在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
其中有和上次标记的个体10只。请问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 只。
A、30 B、32 C、64 D、96
3、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某池塘草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
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
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
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
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性生殖能力下降
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8、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
正确的是(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率 0.66 1.24 2.81 3.67 2.94 1.65 0.95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种内斗争最激烈
9、生活在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道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将饿死;植物
中的菟丝子要缠绕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的好。以上生物的中间关系分
别为( )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10、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1、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
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1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的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13、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青蛙3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是水稻,乙是螟虫,丙是青蛙
B、从第1年到第5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C、第6年,由于大量捕捉青蛙,3种生物的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
的变化
D、假如第7年适量喷洒农药,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稻减产
14、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
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1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的过程
16、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假如能量传递
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重1kg,约消耗植物( )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
17、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18、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照才能萌发,这些事实说明( )
A、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生物种群的繁衍完全依赖信息的传递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中间关系
D、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9、下列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中,哪一项最合适( )
A、合理增加物种的种类数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D、限制群落的演替过程
20、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
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比多吃素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注意:务必将选择题答案填于下表,否则按零分计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二卷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计40分)
21、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
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
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
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
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左图)。图中显示,
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J 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
可能是在 b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
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K2 。
22、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防入大草
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
况如下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 捕食 关系,
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 竞争 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枯草杆菌 和
双小核草履虫 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双小核草履虫与
大草履虫共同竞争食物,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
势。 。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大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大草履虫大量繁殖,枯草杆菌数量
减少 。
(5)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A图
与B图所示。
(1)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竞争 。
(2)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
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此起彼落相(图略)
23、下表是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Pg Pn R
甲
15.9 2.8 13.1
乙
870.7 369.4 501.3
丙
0.9 0.3 0.6
丁
141.0 61.9 79.1
戊
211.5 20.1 191.4
注: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戊是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
物储存的能量。
(1)表中R表示 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1.3% (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2)下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生产者是 A (用字母表示)。如果E取食A
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 1.5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
数点后一位)。
(3)CO2库是 C ,图中共含 2 条食物链。
(4)图中的全部成分构成了 生态系统 ,碳在其中的流动是以 CO2 和
有机物 的形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