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介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精神,进一步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更好地承担国家使命,实现加快自身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打造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目标,杨凌示范区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要继续围绕“农”字做文章,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带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涉农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集聚优势,着力发展壮大一批带动性强、联系紧密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示范区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为此,特编制杨凌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一)总体情况杨凌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于1997年7月,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辖县级杨陵区,4乡1镇1个街道办事处,87个行政村。
2009年,总人口19.7万,城市人口8万;生产总值39.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25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5:51.5:41.0;工业总产值4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7亿元,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进出口总额8768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4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372元。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依托农业科技教育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示范,大力发展涉农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环保农资、农牧良种为主的特色工业不断壮大,以会展、物流、旅游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为示范区加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截止2009年底,示范区实现农业产值4.8亿元,初步形成了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种苗、生猪、奶肉牛、花卉、食用菌等主导产业。
食品加工、生物产业和环保农资三大涉农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6亿元。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典范,其发展历程、经验与启示不仅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宝贵财富,也对全球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杨凌示范区:现状 潜力 评价

杨凌作为未来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发展带的次核心城市,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机遇面前,杨凌示范区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抢抓大机遇,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现在,杨凌作为中国未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技术源头,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杨凌人设想的未来目标是:科技领先的农科城、经济发达的产业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文明开放的旅游城,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生物产业基地、食品工业之都。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在该阶段具有决定性意义。开辟新高地,凝聚新资源,抓大不放小,全民共努力是其发展壮大之根本。
5、现代农业基础与示范推广优势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理念与目标,杨凌示范区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等八个专业园区。先后有美国、以色列、荷兰和台湾等国际著名的农业公司入驻园区。园区投入7亿多元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已进入农业部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序列。
陕西台商产业园:依托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优势,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陕西省级台商产业承接园,由陕西省商务厅与杨凌示范区共建。已引进了台湾美庭、今日花卉、康泉奶山羊等一批台资企业入园。
杨凌示范区粮油物流园:依托477货运专线和300万吨货运站,由陕西省粮食局与杨凌示范区共同规划建设了粮油物流园区,现已成为陕西省三大粮油物流园区之一,不久将建成国家级粮油物流园。目前已有福锦米业、来富油脂、金荞实业等粮油企业入园。
杨凌示范区地势北高南低,坡度平缓,海拔516.4~540.1米。地貌类型分为漫滩、阶地和黄土台原, 由南向北依次为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和黄土台原。渭河漫滩呈带状,沿渭河北侧东西向分布,地势平坦,宽度900~1500m,高程433~437m。渭河一级阶地呈东西向分布,阶面平坦,宽1000~2000m,阶面高程在435~450m之间;渭河二级阶地呈东西向分布,阶地宽度1700~3000m,阶面高程440—470m;三级阶地呈东西向分布于西卜村-农校-上川口一带,阶地宽度500~1500m,阶面高程460~490m。黄土台原分布于五泉乡-大寨乡-杨村乡一带,台原面较为平坦,微有起伏,地面高程510~550m。台原面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坡度约3‰左右。良好的地形与地势,为农业科研的实验与示范,提供了比较优越的条件,这也许是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选址的重要理由之一。
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记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业看杨凌” 目标。 的 按照 “ 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 安
全” 的要求, 以集聚国内外农业新品种、 新技术, 探索
现 代 农 业 新 模 式 、 机 制 为 重 点 , 划 建 设了 面 积 为 新 规
范 、 示 、 产 和物 流 的 功能 。 展 生
技合作的 重要平台、 支撑 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 区现代
农 业 发 展的 重 要力量 。 杨 凌 已经 制 订 了农 村 科 技创 业 推 广 服务 体 系建 设 等8 个实施 方 案 , 批重 点项 目已开始 实施 。 一
从今年起, 杨凌还将在西安市长安区、 榆林定靖高
产 栽 培 技 术 使 玉 米 单 产 达 到 1 2 公 斤, 新 了全 国纪 36 刷
录。
务是 , 怎么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 把科技优势迅速
转 化 为产 业优 势 , 靠 科 技示 范 和产 业带 动 , 动 我 国 依 推
干旱 、 半干旱地 区农 业实现 可持续 发展 。
19 年9 , 国务院批 准 , 99 月 经 区内1家 农业 科研 教学 0
点 建设 现 代农 业 科 技 园、 国际 科技 合作 园、 现代 农业 企
要载体、 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 国际农业科
业孵化园、 种苗产业园、 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科技探 索
园、 产 品加 工 园、 流 园等 8 农 物 个功 能 园, 呈现 出科技 化 支 撑 、 模 化 推 进 、 业 链 运 行 、 准 化 生 产、 态 循 规 产 标 生 环 等5 特点 。 个 目前 已完 成 投 资7 元 , 亿 引进 国 内 ̄3 多 '0 b 家 企业 和 科 研 机 构 的新 优 品 种4 0 个, 步形 成 了示 7多 初
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凌示范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段,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5.5万人,建成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以教学和科研单位为主。
陇海铁路、西安宝鸡高速公路在区内穿过。
该地区是古代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
目前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七大科研院所、及相关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级学会。
在小麦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
拥有各类农业科教人员6100多名。
国务院于1997年7月批准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
国家期望杨凌示范区通过发挥其农科教基地的作用,依靠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广来探讨解决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粮食问题的途径。
探讨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器、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科学技术有效转化的机制和体制。
探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的农业高新技术。
规划构思力求充分体现国家设立示范区的目的,突出“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四大功能,把杨凌建成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产业城。
功能结构按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为特征和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不同功能园区的用地范围。
用地布局规划中充分考虑不同地段的自然生态条件,追求人工建设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空间布局以“绿心”——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为中心,按照网络状的农业作物、林地和水网体系,将几个功能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分为以下子园区:一、现代农业及乡村建设示范园区:重点展示区内各类农科技术、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改良、现代化乡村改造与建设成果。
二、农业科学园区:综合性的科研、实验、教学和信息中心。
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安排各类农业科技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四、农业综合园区:栽培和展示各类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的基地。
五、农业中试园区:旱地农业节水灌溉、生物工程、遗传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的试验场所。
六、生活服务园区:综合性多功能的城市中心,建设居住小区和公园。
七、农业观光及休闲带:沿渭河北岸建设农业观光及休闲带。
富平县县情及产业优势介绍(1)

富平县产业优势(一)、农业产业优势富平是农业大县,是全国著名的柿子之乡、中国奶山羊之乡、中国早中熟苹果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全国特色农业十佳县等。
全县现已形成了柿果、奶畜、瓜菜和粮食四大主导产业。
极晚熟苹果粉红女士出口国外、供不应求;“合儿柿饼”久负盛名,曾为皇室贡品;奶山羊及奶牛存栏分别达到31.8万只和1.8万头,奶类总产13.8万吨;全县瓜菜总面积12.7万亩,是陕西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全省确定建设的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之一、省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一个以设施蔬菜为主,兼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畜牧养殖、产品交易等农业元素在内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综合性示范基地。
该基地是引领我县农业发展的风向标,是承接涉农项目的主阵地,也是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特有优势。
(二)、工业产业优势优质的服务,宽松的环境,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客商来富投资兴业。
先后有意大利水泥集团、山东中鲁集团、广西兴宝钢铁、陕西龙钢集团、陕西煤业化工、中国中冶集团等20多户大型企业投资富平,已有陕富和实丰400万吨水泥、兴宝和龙钢150万吨钢铁、陕焦200万吨焦炭和20万吨甲醇、中冶陕压2万吨辊、富民、秦力等50万吨等级面粉、中鲁2.5万吨果蔬汁生产线、华达等7000万平方米陶瓷砖生产线等40多个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在建,使全县工业发展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冶金机械、食品加工和轻工业四大主导产业。
深陕(富平)新兴产业示范园规划总面积53.5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启动区13.26平方公里,发展接续区26.38平方公里,生态服务区13.86平方公里。
园区产业规划按照区域协调战略、规模集聚战略、生态循环战略和动态发展战略,重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同时兼顾发展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北部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区,西北知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关中都市休闲创意文化体验区。
杨陵区情概况

杨陵区情概况加入时间:2012-5-5 0:07:46 访问量:13365 信息编辑:admin发表,查看评论(0)打印本页搜索相关信息政区位置杨陵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东以漆水河与武功县为界,南以渭河与周至县相望,北以河与扶风县毗邻,西与扶风县接壤。
东、西各距西安、宝鸡90公里。
政区沿革上古黄帝时代,本区属岐伯、有邰国。
尧舜时代,是古农师后稷“教民稼穑”的封地。
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57年)县城迁往中亭川(今武功县武功镇),以后隶属武功,随武功变革而变革。
1979年成立杨陵特区。
1982年杨陵区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建制归由宝鸡市管辖,1983年划归咸阳市管辖。
1997年划归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
政区划分区辖三镇(五泉镇、大寨镇、揉谷镇)两办(杨陵街道办事处、李台街道办事处),70个行政村、18个社区。
政区人口面积全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20.2万人,耕地面积9.4万亩。
政区自然特征区内三面环水,宝鸡峡二支渠、渭惠渠、渭高干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
区内地势南低北高,依次形成三道塬坡,海拔435-563米。
境内塬、坡、滩地交错,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年降水量635.1—663.9毫米,年均气温12.9℃,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
经济概况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0.79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32亿元和1.29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和2.9倍,年均增长25.5%和24.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5999元和9110元,是2006年的2.2倍和2.4倍,年均增长17.1%和18.7%。
经济发展方式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五年前的8.3:46.7:45调整到7.9:49.7:42.4。
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参观学习与思考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参观学习与思考史鹏举【摘要】为了不断引进、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的经营理念,提升正宁县农业示范园区生产管理水平,更好的引领和推动正宁县农业及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通过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参观学习,对正宁县示范园区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议。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16【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高新技术;学习;思考【作者】史鹏举【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甘肃正宁74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6.4正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始建于1957年3月,其前身为正宁县宫河良种场,隶属于正宁县农牧局,为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
2010年,正宁县政府决定在原正宁县宫河良种场基础上建办正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原来单一的良种繁育发展为集农牧业良种繁育与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园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名(其中高级1名、中级8名、初级3名),占地面积66.67 hm2,建成了智能温室2座(1 500 m2)、日光温室31座、中小拱棚230座,培训教室29间(560 m2)。
近年来,先后从欧洲荷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河南郑洲、甘肃天水、陇西等地引进瓜菜、粮油、中药材、苹果等农作物新品种6类、112个品种,推广节水灌溉、立体无土栽培、高垄栽培、秸秆反应堆、人工授粉、修枝吊蔓等新技术8项,指导完成了优质果树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区、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区、高原夏菜生产等重大建设项目。
为了不断引进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正宁县农业示范园区生产管理水平,更好的引领和推动正宁县农业及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1.1 杨凌秦岭山现代农业创新园杨凌秦岭山现代农业创新园位于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寨乡,占地面积333.33hm2,是一家集果蔬种植、培育、开发、经营及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高科技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区简介2008 年7 月目录第一部分凌概况1.1概述1.2地理环境1.3地貌1.4地质1.5土壤1.6水资源1.7气候环境1.8生态环境1.9旅游环境1.10交通环境1.10.1 公路1.10.2 铁路1.10.3 航空1.11通信环境1.12商业环境1.13经济环境1.14生活环境1.15教育环境1.16产业发展1.17入区企业服务第—部分基础设施2.1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2.2电力供应:2.3天然气供应2.4热力供应2.5垃圾处理2.6数据通信:2.6.1凌电信2.6.2凌铁通2.6.3广电网络第三部分项目主要支撑服务机构3.1 投资服务局3.2 国土资源局3.3 规划建设土地局3.4 其他1.1概述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市场体系、法制环境、服务意识、人才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不断完善,也为企业在西北地区投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理想的平台。
凌位于省中部,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区,由国家20个部委和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教育、治安环境一流,政府服务高效快捷。
按照省政府规划和示区二次创业的发展规划,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凌将致力于建设成为关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关中——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成国外知名、产业发达、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农科城。
凌,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前挹太白之秀,后负周源之美。
在4000多年前,中国农业师祖后稷在此地教民稼穡、树艺五谷,成功地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使得凌成为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此外,凌还是唐太宗世民出生地及隋文帝坚的栖身之处。
凌,是一座久负盛名的文化历史旅游之城。
区及周边分布着众多的自然景观及名胜古迹,包括中国农业史圣地后稷教稼台、佛教圣地法门寺、道教圣地楼观台、岭主峰太白山及乾陵、茂陵、昭陵、国渠遗址、昭仁寺五陵原、旬邑泰塔、中国原点、大佛寺、彬塔、凤凰台、开元寺塔、北杜铁塔、崇文塔、爷台山、汉甘泉宫遗址等,现已成为关中一线最受欢迎的旅游区域之一。
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农业观光城。
作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点、国家级生态示区和国家卫生区,凌被誉为中国的绿色硅谷。
凌在观光农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限的吸引力,区现有农博园、后稷教稼园、新天地设施农业示园、克隆羊基地、节水灌溉示园以及果蔬肉蛋生产加工基地等多处农业观光旅游设施。
2007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收入2.39亿元。
目前,区共有星级饭店6家,旅行社3家,旅游从业人员3000多人,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娱、购于一体化的综合旅游服务体系。
凌是一座快速发展的现代之城。
她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首批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凌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高等教育与科教研究示基地,还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重要的途经城市之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西部大开发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以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制药)、农牧良种、环保农资为主导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累计入区注册的企业超过850家,GDP技工贸等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1.2 地理环境凌地处“八百里川”的关中平原中部,位于东经108°〜108° 07',北纬34° 12'〜34° 20'之间,南望岭山脉,紧邻渭河之滨。
区域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行政管辖面积94.10平方公里。
东距市中心82公里,西距市中心86公里。
凌的北部的土壤结构为黄土,南部为花岗岩和片麻岩为主的岭山脉,岭植被以森林、灌木为主。
岭是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岭,为凌构成了天然气候屏障。
1.3 地貌凌北靠黄土台塬区,南濒渭河,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端,地貌以渭河冲积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在431——563米之间,西北高而东南低,以落差形成三个阶地和渭河滩地。
①渭河三级阶地。
分布在凌北部,海拔559.0 ―― 511.0米,相对高差48米,坡降1%,其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9%②渭河二级阶地。
分布在凌中部,海拔472.0――452.0米,其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8.5 %;③渭河一级阶地。
分布在凌中南部,海拔445.0 ――431.0米,坡降1.12%,其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13.8 %;④渭河滩地。
分布在凌南部,海拔439.0――431.0米,地势平坦,其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2.5 %。
1.4 地质示区地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端,地貌类别为渭河冲谷平原和河流阶地,地层表面为Q3 —Q4黄土状亚粘土,,地基承载力大于1.5千克/平方厘米,地震烈度为7度。
1.5 土壤凌所辖区域土壤共有7个土类70个土种,按其组成用途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土娄土类:包括红油土、黑油土、斑黑油土、土善土等,主要分布在渭河二、三级阶地上,占总土地面积的80%左右;黄土类:包括黄土、白蟮土、游蟮土等,主要分布在塬边、土壕、沟坡及部分河谷地,占总面积15%左右;水稻土类:包括水稻土、沼泽土等,主要分布在渭河、漆水河滩地,占总面积的5%左右。
土壤有机层含量1.1 %,土壤氮磷比例为6.5:1 ,耕层厚度为18厘米左右。
土壤质地大多为壤质、壤质偏粘或壤质偏沙。
示区土质条件好,北部土层深厚,植被好,无水土流失,南部地下水位较浅,适合大型亲水社区建设。
1.6 水资源凌水资源较为丰富。
渭河为示区南界,东界为漆水河,北界为韦水环绕。
渭河为区最大河流,多年平均流量136.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43.06亿立方米,50年一遇洪水流量为71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水为8200立方米/秒,另有关中灌区主干渠(高干渠和渭惠渠)东西方向横贯区。
此外,示区地下水丰富,富存于砂、砂砾石和黄土状结构之中,埋深在 2 —65米。
1.7 气候环境凌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多年平均气温为13C,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8小时,年总辐射量114.8千卡/ 平方厘米;年均降雨量635.1 —663.9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9月份为两个降水高峰期;年均植被蒸发量993.2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13天,最大积雪厚度2 3厘米,最大冻土深度24厘米;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风,最大风速21.7米/秒,干燥度为1.56 %。
1.8 生态环境凌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主体南部边缘,渭河冲积平原上,南依岭山区,渭河东西方向穿过,区及周边水资源极其丰富。
凌示区建区以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6亿多,高标准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机热电厂等,高水平地建设了空气、水质等环境监测系统等。
目前,凌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3%, 拥有湖泊水面66万平方米,凌每年空气质量好于2级的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
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两项环境监测指数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达标率100%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凌已通过了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认证,现已成为全国旅游示区、国家卫生区和国家级生态示区。
1.9 旅游环境凌周边旅游资源星罗棋布,东临一旅游圈,西依佛教圣地法门寺,南靠太白山、楼观台,北有乾陵。
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克隆羊基地,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阳阳”及其家族诞生于此;农业博览园拥有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收藏国外各类昆虫标本100万只,是人们学习了解纷繁多变昆虫世界的最好去处;水上运动中心游乐项目丰富多彩,快艇、越野卡丁车、跑马、射箭、沙滩、浴场、情侣自行车吸引着热爱自然的人们;新天地农业科技示园等基地的无土栽培技术和智能化温室大棚,为现代高科技农业作了生动而形象的定义,展示了现代农业文明的无穷魅力。
凌已成为一个天蓝、地绿、水碧、花红、草木葱茏、空气清新,且具有田园风光的旅游新城,被国家旅游局命名的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点,凌已逐渐成为西部地区假日特色旅游的新亮点。
1.10 交通环境1.10.1公路现有国道主干线G045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东西穿境而过,贯通连接周边十余个省会城市,构成了“一日交通圈”,覆盖6亿人口。
以凌为中心,1小时公路车程可以铺盖包括省会(总人口830万,2020年预计人口1070万)及(总人口486.5万,2020年预计人口610万)、(总人口403万,2020年预计人口432万)在的多个大中城市;2小时车程可覆盖省市、市;3-5小时车程可覆盖省、、、、五个城市及省外的、、庆阳、、、、等地市。
西宝高速(-)公路至凌段将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八车道,工程已于08年初动工建设。
作为中国铁路东西方向主动脉的陇海-兰新线铁路横穿凌,新欧亚大陆桥将凌与西亚、中东、独联体和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输网络。
区现设有三级客运站陵火车站,目前拥有30趟直达特快列车,始发列车3列,经停列车(含4辆动车组)15列,可达 ......... 等地。
正在建设中时速高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西高速铁路(-)延伸至,在凌设立了站点,届时凌乘车到只需20分钟,极大的缩短了凌与华北、华南之间的时空距离。
凌示区与重要省会城市距离1.10.3 航空凌距国际机场仅70公里,约50分钟车程,全程高速相连。
国际机场是全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目前已开通了139条国航线和23条国际航线,辐射11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航空、南方航空、航空等在此设有航空运营基地。
国际航线主要包括至日本(7 个城市)、新加坡、曼谷、首尔、釜山、、澳门、伦敦、巴黎、纽约、法兰克福、旧金山、多伦多、温哥华等。
2007年,旅客吞吐量达1100 万人次。
1.11 通信环境凌电信公司程控已并入本地网,与同网、同号,长途区号029。
使用交换机总容量 5.3 万门,已装机 3.5 万门。
区已建成宽带多媒体的城域网,以 1 千兆的速率与中国公众信息网相联,可提供高速上网、视屏点播、远程教育等宽带数据业务。
其中光纤接入能提供10Mbps 100Mbps 1000Mbps的高速宽带,适用于企业集团用户和智能小区的高速接入internet ,以太网接入方式可以实现千兆宽带到小区、百兆宽带到楼道、十兆宽带到桌面,能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1.12 商业环境凌示区目前商业网点的配置水平已基本达到国中等发达地级市的水平,现有商业网点总量约2600 个左右,从业人员6000 人,单店营业面积超过1000 平方米的大中型商场超市5家,城市商业营业总面积达到10万平米,人均拥有商业面积 1.0 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 5.32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