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小品中语用预设研究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吐槽大会》是一档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节目,其所蕴含的言语幽默更是其核心所在。
本文将从语用预设的视角出发,对《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探讨其中隐含的幽默机制及其词语表达的特点。
要明确语用预设在言语幽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用预设是指在对话中,说话人通过词语搭配和语境引发听话者对特定信息的预设,使得所说的话语在话语交际过程中得以成立。
在《吐槽大会》中,主持人和嘉宾们通过精准的词语搭配和恰到好处的语境营造,巧妙地引发了观众们的语用预设,从而达到了幽默的目的。
言语幽默在《吐槽大会》中表现为隐喻、讽刺和夸张等多种形式。
在语用预设的视角下,这些幽默表达均是通过对特定语境的引导和预设的打破而实现的。
有一期节目中,某位嘉宾在吐槽一个明星的时候称其为“圈里的脑残粉”,这种语言表达就是通过对圈内人士的共同预设(即所谓粉丝是明星的忠实追随者和支持者)进行打破,从而带来了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再有嘉宾吐槽某综艺节目是“把一个脑洞大开的团队和一群脑壳被开的选手聚在一起”,这里的“脑洞大开”和“脑壳被开”就是通过夸张和隐喻的手法,让观众在预设被打破的同时产生出幽默感。
《吐槽大会》中的幽默表达还经常运用了反讽技巧。
在语用预设的视角下,这种幽默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扭曲已有的说话模式和表达方式,并以此来达到说话人本身的反讽和嘲讽目的。
某位嘉宾在吐槽时说某综艺节目的导演“用手摇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这里的“用手摇的方式”就是对导演内心焦虑的一种反讽和嘲讽,通过营造出一种戏谑和讽刺的语境来表达出幽默感。
而在言语幽默中,夸张也是一个常见的表现手法。
在《吐槽大会》中,夸张善于通过对特定事物或情况的过度渲染,来引发观众对于某种情境的预设打破和词义的转换,从而使得幽默感得以产生。
某位嘉宾吐槽某明星的情感表达是“表情像刚参加完黑社会的追杀游戏”,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打破了对明星这一形象的传统预设,从而在观众中引发了一阵阵的笑声。
喜剧小品中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

赵本山: 昨天 , 家准备 一 宿 ; 天 , 这 儿 来 在 今 上 了; 天 , 明 回去 , 谢!挺 简单 。 谢 崔 永元 : 不是 , 大叔 , 不 是 让 您说 这 个 昨天 , 我 我是 让 您往前 说 。 宋丹 丹 :前 天 , 天俺 们 俩 得 到 的 乡里 通 知 , 前
崔永 元 : 大叔 大妈 呀 , 说 的这 个 昨天 、 天 、 我 今
明天 呀 , 是 昨天 、 天 、 天 , 不 今 明 赵 本 山 : 后 天? 是
崔永元 : 是后 天 。 不
宋丹 丹 : 是 哪 一天 呢? 那
崔永元 : 不是 哪 一天 。 我说 的这 个 意思就 是 咱 , 这个一 回忆 一 下过 去 . 评说 一 下现 在 . 展 望 一 再 再 下未来 您听 明 白 了吗? 赵本山: , 啊 那是 过去 、 现在 和 将来 ! 宋丹 丹 : 那也 不是 昨天今 天和 明天 呐! 在这 个 例子 里 , 永 元 所 说 的 “ 天 ・ 天 ・ 崔 昨 今 明
听 话 人 却 将 话 语 的 理 解 停 留在 词 汇 的 常 规 意 义 上 , 其 具体化 。这是 一种 误解 。 把
、
解 ,即 听话 人所 理 解 的 意义 与 说话 人 在 话 语 中所 寄寓( 所希 望 理 解) 意义 不一 致 , 一种 无 意 中的 的 是
刻 意 曲解 指 的是 会 话 一 方在 正 确 理 解 另一 方 话 语 意 义 的同时有 意违 反 同一律 , 利用 某种 特殊 的 语境 和 对 方话 语 中含 糊 、 确 定 的表 达 方 式 , 意 不 故 偷 换 话 题概 念 , 离 或改 变 语 境 , 移话 题 重 点 或 脱 转 曲解话 语 约定俗 成 的意 义来歪 曲对方 的话语 意 图 . 以便 达到 自己的交 际 目的 。何 自然 , 申智奇 认为 刻 意 曲解 有 以下 特性 : 一 , 意 曲解 是在 正 确 理解 第 刻 对 方话 语 的基础 上进 行 的 。第 二 , 刻意 曲解 强调 了 说 话 人 的意 向性 , , 话人 在 充 分 理解 对 方 话 语 即 说 基 础 上 , 意歪 曲对方 的意 思 。 说话 人 对 语 言 调 故 是 控 的过 程 。第 三 , 说话 人 以刻 意 曲解作 为一 种交 际 策略. 达到某 个交 际 目的。请 看下 面这一 个例 子 : 巩 汉林 : 这 算什 么行业 呀? 你 不就是 个修 理 你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分析《吐槽大会》是一档以言语幽默为主要特点的节目,在语用预设视角下,《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对《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语用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表达时依赖于对话语方面的先验认知和心理期待。
而在《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往往通过打破或者超越语用预设来达到效果。
在节目中,经常出现的“反差萌”、“跑题”、“颠倒黑白”等手法,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挑战和颠覆,从而产生出幽默效果。
在《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谐音梗、冷笑话、段子等,这些形式的幽默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
谐音梗往往利用词语的音近形近来制造笑点,而冷笑话则是通过一些冷冷的触发点来让人产生出欢乐的效果。
这些言语幽默的形式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打破了人们的认知预设和语言习惯,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在《吐槽大会》中,言语幽默的表现还常常依赖于关于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通过对各种各样的话题进行幽默化的处理,不仅能够让人发笑,还能够让人思考。
对于一些时事新闻和热点事件的幽默解读,往往需要对社会现实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话语的敏感性,这种言语幽默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来进行的言语幽默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还常常依赖于对情境的把握和对话语的巧妙运用。
通过精心编排和拉扯,对情境的刻画和对话语的运用,常常能够制造出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片段。
这些片段往往都是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语境的把握和对语言的运用来制造幽默效果,进而给观众带来欢乐。
需要指出的是,《吐槽大会》中的言语幽默在语用预设的基础上呈现出了一种社交性的特征。
通过对话语的重构和打破常规,言语幽默成为了一种社交互动的手段,成为了人们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语用预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幽默则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技巧和交际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乐趣。
预设理论与小品《今天的幸福2》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

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预设理论与小品《今天的幸福2》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杨淑敏(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摘要:预设作为语用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被广泛用于各种语言现象的研究中。
但是很少人将其理论用于中国现代喜剧小品之中。
该文就以2013年蛇年春晚优秀喜剧小品《今天的幸福2》为语料,将从预设的双关预设、虚假预设、故意曲解预设来探索《今天的幸福2》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希望为喜剧小品的台词创造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设理论;幽默;小品中国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3-0233-021引言据调查显示,现在每年春节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人越来越少,其原因有三:1)大家可能认为过年是一家人团聚难得的机会,如果这时候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互动的电视上,觉得可惜了;2)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姿多彩,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吸引力;3)现当代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如今的春晚节目已经不再那么迎合人们的口味。
鉴于第三点,本文就简要谈谈曾经风生水起的小品,为什么现在陷入云淡风轻的境地呢?到底是人们的笑点高了还是小品的笑果低了?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小品在春节的影响力出发,谈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叔本华认为‘在每一个事例中,笑的原因不过是突然感觉到一个概念和借助这一概念表现的现实事物之间的不和谐,而笑本身正是这一不和谐的表现’(李海英,2003),通过对预设理论在实例中应用的分析发现,预设为言语交际中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预设作为语用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被广泛用于各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当中。
有学者们从消费者的心理接受角度来分析预设在广告语言中的作用(陈新仁,1998);也有学者通过预设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推理能力来研究预设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作用(曹军,2005)。
康家珑(1994)、池昌海(1996)、蔡晓丽(2005)等学者们研究预设在言语幽默中的作用或预设与言语幽默产生的关系。
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任苗苗【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Humor is colorful,and its manifestations and forms are various.Verbal humo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mor. Due to its significant role in social interaction,it has attracted many scholars to study in many fields.Verb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 is an interesting language phenomenon worth researching.Taking Friends for example,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verbal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幽默丰富多彩,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言语幽默是幽默的重要成分,多个领域的专家已经对此展开了研究。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
本篇文章以《老友记》为例,旨在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言语幽默。
【总页数】2页(P159-160)【作者】任苗苗【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 [J], 张维;李曼娜2.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研究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J], 解宁;3.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研究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J], 解宁4.从语用预设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J], 庞黎5.从语用预设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J], 庞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用预设在小品言语幽默中的运用——以小品《老伴》为例

具 体 分 析 脍 炙人 口的 小 品语 言是 如 何 产 生 幽默 性 。
[关 键 词 ]语 用预 设 ;小 品 ;言 语 幽 默
[中 图分 类 号 ]I20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1—5918(2018)05—018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05.083
二 、语用预设特点与小品《老伴》的幽默 (一 )语 用预 设 的 主 观 性 生成 幽默 语 言 预设 的主 观 性 是 指 交 际 双 方 对 同 一 个 话 题 表 现 出不 同 的态 度 以 及 两 者 对 话 题 的认 知 具 有 主 观 能 动 性 。 小 品 《老 伴 》中有 些 言 语 幽 默 正 是 利 用 了语 用 预 设 的 主 观 性 特 征 ,致 使 交 际 双 方 对 同一 话 题 说 出毫 不相 关 的 语 言 ,从 而 营 造 一 种 幽 默 氛 围 ,让 观 众 捧 腹 大笑 。 例 1: 院 长 :“您 快 别 练 了 ,咱敬 老 院 出 大事 了 !” 蔡 阿 姨 :“怎 么 了?” 院 长 :“有 一 个 老 头 啊 ,失 忆 了 !” 蔡阿姨 :“哎,多大点 事儿啊 !我年 轻的时候 ,很 多男人 见 着 我 都 失 忆 !,' 例 (1)的 幽默 性 的来 源 于 对 “失 忆 ”的不 同 理 解 ,存 院 长 认 知 范 围内 ,他 所 谓 的 “失 忆 ”预 设 一 种记 忆 混 乱 的疾 病 。他 急 切 地 告 诉 蔡 阿姨 敬 老 院里 有 个 老 头 “失 忆 ”了 并 觉 得 蔡 阿 姨 应 该 能 够 理解 这一 点 ,但是 蔡 阿 姨 主观 地 曲 解 院 长 口 中 的 “失 忆 ”, 并 回答 见 过她 的多 数 男 人 都 会 “失 忆 ”。 蔡 阿 姨 口中 的 “失 忆 ” 蕴 含 言 外 之 意 即 “她 颜 值 非 常 高 以 至 于 让 所 有 男 人 都 忘 乎 所 以 ,遗 忘 一 切 ”,让 观 众 哈 哈 大 笑 。该 例子 通 过 双 方 不 同 的 主 观 认 知 和 态 度 形 成 了 巨大 的 反 差 ,再 利 用 语 言 预 设 的 主 观 性 ,给 观众展现答非所 问的对话 ,从而营造了幽默的氛同。 (二 )语 用预 设 的 共 知 性 生成 幽默 语 用 预 设 的共 知 性 是指 交 际 双方 早 已 知 道 的常 识 ,与 交 际 的语 境 相 联 系 。交 际双 方 之 问 会 因 为 缺 乏 共 有 的 知 识 背 景 或
用语用预设解读《好运查理》中的言语幽默

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用语用预设解读《好运查理》中的言语幽默杨柳(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言语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和手段。
《好运查理》中的人物会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语用预设的合适性、主观性、共知性、隐蔽性和可撤销性这五大特点进行交际,因而制造出幽默的效果,在对刻画人物形象、化解尴尬、活跃气氛、保护面子、促进和谐交往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用预设;言语幽默;《好运查理》;合适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3-0231-021引言《好运查理》是由美国迪士尼频道播出的家庭题材的情景喜剧,共有四季,讲述的是Duncan 一家七口所发生的故事。
Charlie 的姐姐Teddy 为了让Charlie 长大后可以回味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每天都会用摄像机记录家里发生的各种趣事。
该剧因极具幽默特质的人物、搞笑无厘头的语言、频繁的喜剧冲突,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幽默是人们友好往来时不可或缺的东西,能使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促使幽默的所有技巧中,语用预设作为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幽默的言语效果也是预设的直接结果。
因此,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密切相关。
国内已有学者对《好运查理》做过研究,如张建敏(2014)用礼貌理论分析《好运查理》中的会话含义,马莉&卢琴(2016)通过分析《好运查理》中的语音歧义探析美式幽默,此外还有章艾霞(2011)、孙庆艳(2015)、于静文(2015)分别用概念合成理论、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对《好运查理》中的幽默进行研究。
语用预设在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用其对《好运查理》进行研究的不多。
本文选取第四季作为语料,从语用预设视角探讨《好运查理》中的言语幽默的产生机制,希望为语用预设在情景喜剧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例证,为语言节目产生幽默的技巧提供一些借鉴。
幽默小品文的语用分析

幽默小品文的语用分析
语用分析是指从语言的使用角度,对语言的特殊功能、特殊结构、特殊效果等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在幽默小品文中,语用分析可以探讨语言的特殊功能。
语言的特殊功能是指语言能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
在幽默小品文中,语言的特殊功能主要是起到幽默的作用,使读者除了得到文字的意义之外,还能够得到另外一种新的、有趣的意义。
此外,语用分析还可以探讨语言的特殊结构。
在幽默小品文中,语言的特殊结构主要是指语言的句法结构,如反语、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等。
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可以让读者在理解文字的意义的同时,也能够理解文字表达的幽默意味。
最后,语用分析还可以探讨语言的特殊效果。
在幽默小品文中,语言的特殊效果主要是指文字能够起到的幽默效果,使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意义和幽默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剧小品中的语用预设研究 摘要喜剧小品是中国大众雅俗共赏的一种文艺形式,而语用预设则是语用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喜剧小品幽默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从语用预设的单向性、共知性、隐蔽性等角度分析了喜剧小品中幽默的产生。 关键词:喜剧小品 语用预设 幽默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喜剧小品是一种以日常生活的琐事为题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的文艺形式。喜剧小品从小处着眼,以小的素材渗透社会因素,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再加上演员们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众所周知,小品总是预期达到一种幽默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幽默已经成为了小品的特质,似乎没有幽默就成就不了小品。 小品的幽默引起了很多学者们的兴趣,他们对小品的幽默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一文中,谢旭慧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特点和策略。邓梦兰在《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中阐述了喜剧小品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产生于对语言世界的语音、语义、语法、语体等各种层级结构中的“偏离”手段。谢旭慧、牟玉华在《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语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常见的语音手段。也有学者从会话含义及关联理论等角度解释了小品幽默的产生,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如唐永霞利用关联理论对小品《回家》中的幽默言语进行了阐释;邓梦兰探讨了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幽默的产生与合作原则的密切关系;杨春玲在其硕士论文《中国电视喜剧小品幽默语篇研究》中使用韩礼德的语境理论来研究幽默话语,并通过对喜剧小品幽默话语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促成喜剧小品幽默的语境因素。预设其实也是喜剧小品幽默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将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分析小品幽默的产生。 二 语用预设理论 预设(presupposition)也叫前提、前设或先设,指预先设定或先决的条件。预设最初是哲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弗雷格在1892年提出的。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预设逐渐进入语言学界。最初语言学家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语义关系来研究,随着语用学的兴起又为预设的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预设成为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预设可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本文主要研究语用预设。 对于什么是语用预设,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的说法:第一种理解认为语用预设指的是说话人对言语的语境所作的设想。从这种观点出发,每当说话人在一定语境中使用一句话语进行交际时,他对语境总是持有某些设想;第二种理解把语用预设看作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或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jackendoff认为语用预设是用以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共有的句中的知识。简单来说,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语用预设具有主观单向性、隐蔽性、可撤销性的特点,在交际过程中又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的特点。 三 语用预设和喜剧小品中的幽默 喜剧小品中的幽默和语用预设是分不开的,下文就来分析语用预设的单向性、共知性、可撤销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和喜剧小品中幽默的产生。 1 预设的单向性与幽默 语用预设对语境具有敏感性和依赖性,而且同发话者有关,发话者为保证语段信息流的畅通,根据自己对受话者的组织状态作出无需断言的假设,将受话者已经了解或被认为是已知了解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何玲梅,2004)。语用预设本质上是一个依存于说话人的概念,是说话人的主观假定。关于语用预设的诸多解释都是与说话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预设的单向性是指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的,只相对于说话人而存在。语用预设的单向性决定了说话人的预设并不必然是正确的,往往是说话人单方面认为是共知的信息,而事实上对听话人来说并不存在,只是说话人假定听话人知道的,喜剧小品中有不少幽默对话便是由预设的单向性引发的误解或错位造成的。例如,在小品《送水工》中,有这样的对话: 范伟:我现在已经读博士后了。 高秀敏:儿子,你读博士后了?(对赵本山)哎呀,你咋不吱声呢?儿子都读博士后了! 赵本山:你得往前撵,不能老在后边。 在这组对话中,范伟和高秀敏认为赵本山知道“博士后是比博士更高级别的学位”,而事实上赵本山并不知道“博士后”的真正含义,所以这种预设是单方面的,只相对于范伟和高秀敏而存在。正是由于预设的单向性,赵本山无法与范伟和高秀敏建立正确的双方共有的语用预设,从而造成了误解,给出“你得往前撵,不能老在后边”这样的回答。弄出了笑话,也产生了幽默。 2 预设的共知性与幽默 何兆熊认为,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或说话人假设双方所共知的知识。既然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说话人假设双方所共知的知识,它应该具有“共知性”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胡泽洪,1996)。预设隐含在话语中,交际双方可以凭着共有的知识和背景,成功地获取并理解隐含在话语中的预设,使交际过程顺利进行。预设的共知性可以使语言简洁,因为它是一种语用推理,它被当作说话人和听话人已知的共有知识而不必说出,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为避免罗嗦,相应的多余语言就可以省略掉。也正是因为省略掉了多余的语言,才使得如果交际中有一方忽视预设,说出与预设相矛盾的话语,有可能会闹出笑话,而事实上喜剧小品中有不少幽默就是由于交际者一方有意或无意置预设于不顾而造成的。例如,在小品《保姆与小木匠》中: 宋丹丹:你瞧人家王教授,多大岁数了,人家上班下班都亲媳妇一口。能不能亲一口? 黄宏:那我能亲吗? 宋丹丹:咋不能亲呢? 黄宏:王教授媳妇我也不认识,人家也不能让我亲呐! 宋丹丹:啥玩意呀,让你亲我呢! 很显然,宋丹丹的问话“能不能亲一口?”是问黄宏能不能亲她一下,虽然没有很完整地说“人家上班下班都人家亲媳妇一口。你能不能亲我一口?”但作为一个正常的年轻姑娘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问自己的男朋友“能不能亲别人的媳妇一口”,这是黄宏也知道的常识,是说话人宋丹丹和听话人黄宏已知的共有知识,因此宋丹丹就简略成“能不能亲一口”。但黄宏不想那样做,又怕惹宋丹丹生气,就故意忽略这种共有知识,偷偷更换了预设,“王教授每天上班下班都亲他自己媳妇一口,可我不能去亲王教授的媳妇呐。”这样既巧妙地拒绝了宋丹丹,化解了自己的困境,又制造了一种幽默,让观众哈哈大笑。 3 预设的可撤销性与幽默 一个语句中可能会包含能触发预设或标志预设存在的预设触发语,但在具体的语境中,由于某些语言或非语言因素本来应该存在的预设不再存在,这就是预设的可撤销性(王文博,2003)。一句话中虽然存在着能产生预设的前提语,但是由于某种语境的影响,话语原有的预设就会不复存在。导致预设消失的语境因素大致包括两种:一种是语境中的语言因素,即话语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把一句带有前提语的话置于一定的话语环境中,原有的预设就会消失;另一种是非语言因素,即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设想和某一预设矛盾,这种矛盾也会导致预设的消失。简单地说,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就是指话语原来的预设在更换了的语境中可以被取消。例如:“她从来没有后悔过选择了一个农民丈夫”中预设了“她结婚了”,如果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再添加一句“事实上,她根本就没有结婚”,就改变了整个语境,原来的预设也就被取消了。例如,在小品《就差钱》中:
毕福剑:你别说,你也可以,也可以。 刘小光:主要是气质。 毕福剑:你这两下子跟谁学的? 刘小光:跟我爹学的。 赵本山:他那是祖辈儿传。他爹更厉害。他爹是从房上往下翻。 毕福剑:哦! 赵本山:死得老惨了! 在这个对话中,赵本山说“他爹更厉害。他爹是从房上往下翻。”预设了刘小光的爹是更有功夫的。但后来的一句话“死得老惨了!”就取消了原来的预设,因为如果真的有更大的本领,就不会被摔死,这种结果出乎观众的意料,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 应该说利用预设的可撤销性来产生幽默在小品中还是比较多见的。再如,在小品《心病》中: 高秀敏:大夫,你别管几个病,你要能把他病治好了,我多给你钱。 赵本山:哎呀妈呀,别提钱,怎么提什么钱,这么俗呐!啊?不给钱就不看病了,这人都咋的了,张嘴钱儿闭嘴钱儿的,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都给谁说的……能给多少钱呐?” 乍一听,这是一个不贪钱,是把救人治病放在第一位的好医生,但是后面的“能给多少钱”就取消了听话人先前的假设,原来这只是表面现象,说话人只是在唱高调而已,活灵活现地揭示了这个人的本质,幽默也随之产生。 4 预设的隐蔽性和幽默 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预设存在于整个交际语境中,是语境的一部分。从交际的角度来说,预设是一种语用推理,是交际双方已具备的共有知识,或至少是听到话语之后能够根据语境推出来的信息,是一种隐含义。人们经常运用这种隐含义或推理来传递和接受信息,并采用各种语用策略对信息进行处理来达到交际的目的。预设的隐蔽性是指语用预设是话语之外隐含的某种信息,是指说话人没有直接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将预设信息隐含在话语中,它不属于话语的基本信息,而是附加的信息,是言外之意。这种隐含在话语之外的信息作为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虽没有在话语表层明言,通过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语境加以暗示,是能够推断出来的。 言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但由于交际双方对语境的把握不同而产生认识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语用预设。喜剧小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