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专题26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题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生物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课标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生物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人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根据保护的内容,就地保护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2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截至2021年,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 750个,其中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8%;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46个,其中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97%。

2.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要保护的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水族馆、海洋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或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及其基因实施人工辅助的保护。

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挽救式的,但易地保护利用的是人工模拟环境,自然生存能力、自然竞争等在这里无法形成。

我国最早的植物园是202130年代建立的庐山植物园,主要保护裸子植物和高山植物。

1949年以后,我国相继建设了北京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昆明植物园、武汉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较有影响的植物园。

另外,我国也建立了一批专门保护某一濒危物种的保护中心,如在北京大兴、甘肃张掖、安徽铜陵先后建立了麋鹿苑、蓝马鸡繁殖场和白鳍豚养护场;在杭州、南京、九江、郑州、沈阳、昆明等地建立了地区性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存中心。

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知识点0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0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影响,依据生态学原理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1.概述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2.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直接价值:科研价值:仿生学、动植物品种的改良都需要野生生物。

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能为人类提供重要的药材。

工业原料:食品、医药、化工及制造等许多工业都要以生物为原料。

美学价值:色彩纷呈的花木及神态各异的动物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

注意: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潜在价值:对大量的野生生物,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它们的使用价值,但是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知识点03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导致遗传多样性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丧失。

知识点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知识点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法律保障: 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利用: “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实质: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考点01 生物多样性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指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课件: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课件: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气温升高、海平面 上升 污染可引起酸雨, 危害植物生长 赤潮,海洋生物大 量死亡
【典例示范1】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 无关的是 (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 B.①⑤⑧ C.②③⑦ D.④⑧
【答案】 D
【答案】 C
【问题导析】 (1)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的结果,而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没有 ________就不会出现新物种。 (2)群落演替使群落中________更加丰富,群落更加________,生态系统也 更________。 (3)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________也高,适应________的能力更强。
(3)
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 措施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协调好人与________的关系。 (5)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________地开发利 用,而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倡________。
2.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 是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学前要点预览
知识要点图解
晨背关键词语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是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 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三个方面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②易地保护;③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濒危物 种;④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

高中生物 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中图版高中必修2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4.2.1-2 生物多样性简介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含解析)中图版高中必修2生物试题

生物多样性简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物种种类丰富程度、分布特征来衡量B.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C.一个物种种群越大,其遗传多样性越大D.一个物种种群增加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多样性答案 D解析物种多样性是用一个区域的物种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特征来衡量的。

一般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是,一些物种种群的增加,可能导致其他物种种群的衰退,从而使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减少。

2.下列有关环境与生物进化关系的说明,正确的是()A.环境在进化中的作用表现在对变异的定向选择和积累B.环境决定生物的进化C.环境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D.环境的变化对生物的进化没有影响答案 A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并且总是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个体,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基本相同的两个物种,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一个物种绝灭了,另一个物种进化为一个新的物种,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A.个体的大小B.遗传的多样性C.迁移的能力D.种群的大小答案 B解析遗传的多样性可使同一物种形成很多表现型的个体,这样就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些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一个新物种。

遗传多样性少的物种往往被淘汰。

4.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潜在的最危险的结果是()A.丧失遗传的多样性B.有害基因的频率将增大C.进一步导致生殖隔离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 A解析这个小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生活条件更加充裕,所以种内斗争不会加剧。

这种变化对生殖隔离和有害基因频率的变化也不会有直接的影响。

而种群数量减少,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则很容易灭绝,从而丧失遗传的多样性。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生物多样性是培育生物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D.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答案 B6.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A.鸟类和青蛙B.马和驴杂交的后代不育C.东北虎和华南虎D.山羊和绵羊杂交后杂种不活答案 C解析所谓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生出可育后代的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5: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1.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A.CO2、SO2、氮氧化物B.SO2、CO2、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CO2、SO2D.CO2、氮氧化物、SO2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3.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

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

臭氧层耗损引起的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①海洋浮游生物增多②人类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加③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④农作物减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5.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7.下列属于野生生物资源价值的是()①工业原料②科学研究③美学④间接使用价值⑤潜在使用价值⑥药用价值⑦野生生物数量太多,不利于生态平衡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8.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3: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3: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六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学习目标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学习重点概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学习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预习导航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______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__________,三是对人类有食用、_________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________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4.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5.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______________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6.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______________的关系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协调的发展互动课堂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概念1.含义: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2.内容: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价值1.___________: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2.间接价值:主要指对生态系统起到的调节功能3.直接价值:包括食用、_________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________(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 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______________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3.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___________;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___________等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等(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措施1.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3.合理利用资源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条件:在不牺牲__________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2.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协调的发展3.措施:人类是“地球村”成员之一,人类必须与其他成员之间相互关联、依存、制约,保护_________,保护环境和资源,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间的协调与平衡练习巩固1.(2015·汕头检测)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中,科学合理的是()A.只有禁止开发利用才能做到真正的保护B.引入新物种以抑制珍稀生物的天敌是有效的保护措施C.保护具有特殊性状的野生水稻就保护了基因多样性D.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是进行人工圈养2.(多选)下列关于广东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广东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国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广东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3.(多选)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绝灭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4.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5:6.2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对点训练]题组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新闻,你会经常看到世界各地自然灾害的频发,探究缘由,很多都是因为人类自身生产活动引起的。

在下列各组选项中,三者之间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答案] D[解析]寒潮可引起霜冻,但土壤盐碱化与前两项无关;泥石流是洪涝灾害的一种结果,导致大量水土流失,与地震无关;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两种生态环境问题,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引起杀伤性紫外线照射到地面的量增加;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

2.上海世博会联手哥本哈根掀起“低碳”浪潮。

下列叙述与“低碳”理念相符的是() 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C.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答案] D[解析]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3.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答案] A[解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产生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以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4.下列有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污染,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答案] B[解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题(含三套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步练习题合格性考试 (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尽管细菌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

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都是异养生物B.仅在有水条件下繁殖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D.生存温度都超过80 ℃2.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决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哪种特性与你的决定无关( )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细胞膜的有无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它们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说明(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些装片可以直接用高倍镜观察B.观察未染色的标本时应使用大光圈C.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D.装片移动方向与视野中物像移动方向相反5.比较蓝细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二者最明显的共性是( )A.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都有线粒体C.都有叶绿体D.都有染色体6.下列是操作显微镜中的几个步骤,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⑤④①③B.③⑤①②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B.蓝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营养方式为自养,后者营养方式为异养C.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蓝细菌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含叶绿体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多样性8.如图为生物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是( )A.a-真核生物、b-真菌、c-霍乱弧菌B.a-真核生物、b-植物、c-颤蓝细菌C.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D.a-原核生物、b-细菌、c-大肠杆菌9.对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①颤蓝细菌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⑤肺炎双球菌⑥HIV ⑦大肠杆菌⑧SARS流感病毒A.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B.具有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C.①⑤⑦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D.①④是自养生物10.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A.病毒、植物、动物、细菌B.植物、动物、细菌、病毒C.细菌、动物、植物、病毒D.动物、植物、细菌、病毒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11.(14分)观察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双基提要]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地球村”第60亿位公民降生。

年,我国将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我国的人口和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水平的国家行列。

2、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呈型。

3、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人将在较长时期内。

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控制在亿以内;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亿)以后,将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和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的资源、资源、资源以及能源等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5、我国在控制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和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防治;监控、治理;加强和,以及推进等。

[课堂反馈]1、我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关键()A、资源B、环境C、人口D、资源和环境2.当前中国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A.人口增长过快 B.粮食匮乏c.环境污染严重 D.能源危机3(2001年广东卷)下列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图1 图2 图3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204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3 第八单元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配套课时作业

配套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进行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内环境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Na+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答案 C解析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离体时,可以刺激神经纤维中间的一个点,产生的兴奋向两个方向传导,A错误;静息电位主要由K+产生和维持,内环境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B错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即在Na+通道的协助下进入突触后膜内,C正确;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组织液而不进入血液,D错误。

2.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答案 D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判断④是感受器,③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A错误;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只能由B传到A,不能由B传到C,B错误;Ⅰ处是突触前膜,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Ⅱ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其上的突触后膜有相应的神经递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3.(2018·湖南株洲一模)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D.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答案 B解析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食物引起味觉的过程是食物刺激→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味觉,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两个反射弧不同,C正确;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出现了听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的现象,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系(突触),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2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采猎及买卖
2.下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B: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3.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

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4.下列关于“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的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5.下列各项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6.下列有关叙述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①适时有计划采伐森林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②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③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④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⑤工业生产大量排放SO2、CO2有利于植物生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7.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8.华南虎有个让中国人自豪的名字—“中国虎”,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

华南虎和大熊猫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该信息来源于
(3)下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

那么,B、D依次表示华南虎的、。

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
(4)大熊猫对人类有观赏、科学研究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近几十年来,人类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该措施属于
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微专题2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解析:选D。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A 错误;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会干扰生物的正常生存,B错误;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又叫迁地保护,C错误;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要禁止一切形式的采猎及买卖,D正确。

2.解析:选D。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因为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所以A 正确;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家园则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然选择,所以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作用而直接价值是指人类可以能够直接利用的价值,所以C正确;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所以D错误。

3.解析:选A。

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通过保护个体多样性来保护基因的多样性,进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所以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在所在的环境中保持相对稳定,所以B错误;麋鹿所在保护区为自然环境,在其内生活,有捕食者,食物一定,有环境阻力,所以C错误;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各生物亚种群还属于同一物种,之间没有生殖隔离,所以D错误。

4.解析:选C。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A错误;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这是潜在价值,而间接的价值是指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所以B错误;人类活动中的对自然界的过度掠夺和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所以C正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所以D错误。

5.解析:选C。

引种应慎重,不能随意进行,否则会引起生态危机,A错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不利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错误;野生动物园有利于濒危动物的繁育,C正确;引入天敌有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入侵,D错误。

6.解析:选C。

生物入侵不仅加剧了生存斗争,同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生产大量排放SO2、CO2会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不利于植物生长。

7.解析:选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但不管哪种保护措施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或物种自然的生存和进化规律。

一部分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饥饿的威胁,对于幼鹭个体来说是不利的,但是对于整个幼鹭种群的进化是有利的。

所以人们不用给幼鹭提供食物,不干扰幼鹭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优胜劣汰。

8.解析:(1)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大熊猫是位于第二营养级,而华南虎是肉食性动物,位于第三营养级,由此可见大熊猫比华南虎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用尿液或肛腺的分泌物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来源是生物即大熊猫。

(3) A如果代表摄入量,B应是同化量,D是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C是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E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至少消耗的生产者,应该按照最大的传递效率进行计算,B/20%/20% =25B。

(4)大熊猫对人类有观赏、科学研究等重要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因为环境受到破坏严重,生态价值越来越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环境容纳量,这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
(2)化学信息生物(大熊猫)(3)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5B (4)直接间接环境容纳量(K)值就地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