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研究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不断重视与加强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对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损失。

1989年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十五大、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99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完善德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时扭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局面。

接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实施和德育考评等方面对《意见》精神作了具体部署。

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思想政治素质,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16号文件”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式等,是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于2005年1月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首次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召开的专门会议,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全新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思想先导。

2011年,我区召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对如何结合我区的实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工作评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相互运作更加和谐,教育效果也明显改善。

在课程体系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得以逐步完善。

十几年以来,“两课”不仅发挥了其巨大的德育功能;同时也实现了其课程体系的日益规范和完善。

1998年4月,中央批准“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98方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走上规范化之路;2005年,“两课”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了以往课程过多,任务繁重的状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随着课程设置的改进与完善,教材建设也不断调整与加强。

很多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内容设置等方面表现了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
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工作评估方面,近些年来中央和地方主管部门对各高校展开了深入的评估检查,高校自己也及时对各院系的德育工作情况加以评估,很多学校将德育评估工作纳入到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中,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既节约了成本,又达到了效果;通过检查反思,督促整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明显提高
为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有关部门和各高校开展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

中央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基地以及增列博士点硕士点、选派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这些专家学者现在已经走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岗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大大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结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历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教育思想、德育理念等方面实现了根本转变。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日益人性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蕴越来越丰富。

关注人、了解人、发展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的价值指南。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贯彻落实相对迟滞
一些高校领导重视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以及SCI论文数、博士点、科研项目、师资队伍、就业情况等硬指标,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软任务,不能主动而自觉地予以关注和相应的物质投入。

因此,在处理德育和智育关系的问题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一些高校对中央提出的先进德育理念片面理解,表面应付,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高校德育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完备,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再加上客观环境使得很多高校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成为他们最先关注和重视解决的问题。

因此,这种认识不到位、配备不齐全、环境不支持的现象必然导致很多先进的德育理念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贯彻落实。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第一,在目前看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里应外合、通力合作,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合力。

消极的社会氛围和不当的家庭教育往往降低甚至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而一些恶劣的社会现象和家庭问题则严重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高校各门课程教师之间共同承担德育职责,发挥德育功能的机制没有形成,师资之间团结合作,系统教育的力量比较薄弱。

第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往往相互分离,不能相互呼应、相辅相成。

公寓、网络、社团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相对落后,不能系统发挥德育功能。

第四,高校“三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体系尚不完备,德育功能发挥尚不充分。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仍不稳定
由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并未全面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半路出家、中途转行现象比较突出;广泛存在思想不稳、用心不专、流动性大、临时观念强等现象,影响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一些高校的德育教师在地位、待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没有切实保障,他们想法顾虑较多,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稳定。

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由于工作量大,见效周期长,待遇低等情况,使得一部分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热情。

一些做的比较好的辅导员又很快被提拔分流至研究或管理工作岗位,而后继队伍的选拔培养没有及时跟上,因而出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断层、弱化、不稳定状态。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
首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能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对一些大学生热衷和关注的新事物、新现象不能给予相应研究和及时指导,难以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的困惑;再加上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欠成熟,分辨能力较差,理性意识缺乏的时期,结果导致学生盲目跟风从众,被外界影响牵制,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趁虚而入,误导甚至贻害了大量学生,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变得脆弱和无力,不能全方位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其次,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忽视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围绕课堂教学问题,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提高教学艺术,如何提高讲课水平等问题的理论探讨成果相对较少,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仍不尽人意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环境以及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化、复杂化,使得教育内容、教育方
式和教学手段以及整体教育体系面临众多挑战,教育目标的实现往往要依赖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教育效果的显现受到的制约性和局限性比较大。

但总体而言,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不强。

三、提高实效性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1. 价值观上的差距。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大学生立足抽象的人的价值, 以个体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 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优先满足, 强调个体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 把个人当作目的, 把社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 更多的注重物质的追求。

部分青年学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导下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满足, 物质或者说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 大部分学生认为“人们努力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2. 行为上的差距。

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认为是一种潇洒, 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竟被视为个性突出的表现。

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校园内与大学生文化修养格格不如的不文明举止时有发生。

在人际交往中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常被一些学生忽视。

在组织纪律性方面,考试舞弊、旷课、逃学等现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发生。

在尊重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学术上, 一些学生也表现出了道德上的缺失, 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进行剽窃等等。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且不能根据学生的这些变化及时地作出反应、提出对策,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

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所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充分展现。

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的, 但是还是有不少大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欠缺, 经不起各种诱惑, 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

高校里盛行的学生兼职、代写硕士论文家教等社会活动让众多高校“兼职一族”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学校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间的反差, 对学校所强调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断层感到困惑, 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以及存在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非正常关系也强化了学生这种失落心理和矛盾心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和美誉度。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稳定性缺乏。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工队伍
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 最能够深入了解学生,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 他们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代写留学生论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并且缺乏稳定性, 这极大地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现行高校体制的问题, 也有历史遗留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构成相对比较复杂, 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 也有许多其他人员。

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常常将辅导员职位作为安排留校教师、行政富余人员、复转军人和高级教师配偶等的岗位。

然而,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要求来看,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是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的调适者, 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教高的思想觉悟, 具备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辅导员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理论性非常强的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 滞后于时代。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主性、竞争性、代写医学论文开放性等特征要求人们必须是具有独立个性的行为主体, 即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平等竞争、讲求实效、开拓创新的精神。

但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内容, 不能适应这一现代人培养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些社会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引发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风气以及党风的思考, 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 或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分析或者口号宣传上,其结果只能是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教育内容还很少, 很容易给学生以故意回避的感觉。

另一方面, 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 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 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友谊等,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尽管当前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已引起高校重视, 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内容仍比较单薄, 尚不足以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

原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向灌输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 敢于直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 单向式灌输方法难以引
起学生心灵上的回应。

另外, 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能恰当地处理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总是把学生当作客体, 主体与客体界限分明, 教育成了特权, 他们单纯为教育而教育, 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学生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说教多于启发, 指责多于疏导,给学生以势压人之感。

由于大学生处于主体意识的成长期,对此有着本能的抵抗心理,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