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中医如何分型调养失眠

中医如何分型调养失眠

睡眠是生命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心理和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疾病或缩短寿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和睡眠时间不足等,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心虚胆怯型症状表现:睡眠不安,夜间易醒,睡眠时间短。

头晕乏力,心悸健忘,多梦。

工作效率低,易出汗,常伴有心悸、气短、胸闷、腰酸腿软等症状。

治则:心主神明,又主神志。

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

心虚胆怯则神不守舍,神不安则神游失所。

另外,肝阳上亢或痰热内扰等因素也可导致失眠。

方药: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补心安神。

常用药物包括酸枣仁、百合、远志、龙眼肉、大枣、甘草等。

食疗方:百合莲子羹:百合20克,白糖10克。

将百合去皮洗净,浸泡半小时后去水;莲子去芯洗净;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炖煮30分钟即可。

心脾两虚型症状表现:胸闷,腹胀,不思饮食,乏力,头晕,心烦不宁,健忘,睡眠时间短。

中医诊断:失眠。

治则:补益心脾,安神定志。

方药:归脾汤加减。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等。

其他疗法:中成药可选人参归脾丸(颗粒),养心汤(颗粒)等。

针灸治疗取穴位多,如神门、内关等穴。

可以用强刺激法,或用中药方剂治疗。

另外,针灸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

肝郁化火型症状表现: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头晕头痛,食欲减退。

病因:因肝火过旺而导致失眠。

在这种情况下,情绪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没能控制好情绪,也会导致失眠。

方药:通常情况下,可选择龙胆泻肝汤、逍遥散等进行治疗。

此外,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得太多或太少,这是缓解失眠的重要因素。

此外还要多锻炼身体,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使大脑供血充足。

心肾不交型症状表现:心烦,心悸,睡眠不安,健忘,耳鸣,多梦。

患者还会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花、牙齿松动等症状。

中医五行辩证失眠

中医五行辩证失眠

中医五行辩证----失眠一种病叫做“但欲寐”,想睡而又睡不着。

在《伤寒论》中归类为少阴症,也就是心肾方面的毛病。

心为离卦,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离在上,虚火头上飘,而不能下交于肾;肾为坎卦,肾原属水,过于寒则水沉于下,而不能上交于心。

一个上行,一个下行,各走各的路,没有任何交集,则是火水未济卦,就叫心肾不交,心肾不交则失眠。

心火的本性是上升,但如果一个劲的上升,生命就毁了。

要想达到整个太极的平衡和谐,一定要水火既济。

生命就是让上升的事物下行,心火要下照肾水;肾水的本性是下行,生命一定要它上润,如此才有心肾相交。

如果心肾不交则心火上炎,肾水下泛。

离在下,就是把火拽下来,使心之热者不热;坎在上,就是肾水上润,使肾寒者不寒。

方用上下两济丹,两相引而自两相合则是水火既济卦,水火交融充满气机的象,人就有精神,并且睡眠好。

有的人是因为忧愁而难以入眠,终日困倦,但求一睡。

但凡忧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气郁的。

气郁久了,则肝气不舒。

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

经常的肝血耗散,肝木中所藏的血上不能润于心,而下必取汲于肾。

肝与肾均有相火,而相火源于命门,所以称之为肝肾同源。

如果一个人已经得了肝病,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是肝的问题,因为肝的根本在肾。

如果肾出现了问题,人照样会得肝病,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经常的忧愁,就是每日不断的肝木大耗,于是肾水开始枯竭,而不能供肝木之涸。

心肾能不能相交,取决于胞胎,也取决于肝胆。

胞胎上交于肝胆,肝胆之气如果抑郁了,就不会上交于心,那么肾中之气也不会交于心。

治法必须补肝血之燥,益肾水之枯,自然水可以养木,而肝可以交心。

有种人夜不能寐是因为害怕,越晚越害怕,开着灯也不能睡。

“恐鬼祟来侵.睡卧反侧,辗转不安,或少睡而即惊醒,或再睡而恍如捉拿。

”主要的原因在于胆气之怯。

胆属少阳,心肾相交必经过胆,它是心肾相交之会,这就是“少阳为枢”。

心火之气经过少阳胆才能交于肾,肾水也是通过少阳胆才能交于心。

当胆气虚的时候,胆的调控功能就失去了,把门给关闭了,于是心肾之间形成了阻隔,心肾就会闭塞。

中医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失眠症是指困扰人们入睡、维持睡眠和获得高质量睡眠的一种常见睡眠障碍。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症被归类为“不寐病”,既可以是独立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中医相信,失眠症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调、脏腑功能紊乱以及情志失调所致。

因此,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来治疗失眠症,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和情志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效果。

一、辨证分型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第一步是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失眠症分型包括:1. 肝郁脾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怒、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

治疗重点在于调理肝气和益气健脾。

2. 心火亢盛型:表现为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红等。

治疗重点在于清热降火和安抚心神。

3.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

治疗重点在于益气健脾和养血安神。

4.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治疗重点在于滋养肝肾和安抚神志。

二、辨证施治1. 肝郁脾虚型治疗:食疗方面,应多食用具有平肝、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黄豆等。

中药方面,可选用柴胡泻肝汤、六君子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2. 心火亢盛型治疗:饮食上,应忌烟酒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谷类、绿叶蔬菜等。

草药治疗方面,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

3. 脾胃虚弱型治疗:饮食上,应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山药等。

中药治疗方面,可选用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中药。

4. 肝肾阴虚型治疗:饮食上,应选择具有滋阴养肝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山药、糯米等。

中药治疗方面,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中药进行治疗。

三、养生建议除了中医草药治疗,一些养生方法也可以帮助改善失眠症。

如:1.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2.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减少精神压力。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负面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适量参加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失眠不寐中医辨证治疗

失眠不寐中医辨证治疗

失眠不寐中医辨证治疗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

失眠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需要根据症状舌脉的不同,分型辨治。

这就是中医治疗失眠必须看舌、诊脉、详细询问症状的原因。

中医辨治失眠:郁热失眠:症见失眠,心情烦躁,口苦口干,眼目红赤,恶心呕吐,嗳气,吐痰色黄等。

多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使脾的运化功能减弱,酿成痰浊,蕴久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

治宜清心泻火,健脾化浊,应用清心化浊汤:黄芩12克,黄连12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佛手15克,香附15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桔梗15克,胆南星12克,竹叶15克,天竺黄12克,远志15克,合欢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取牛黄清心丸、蛇胆液口服。

气滞失眠:症见失眠多梦,胸胁胀痛且走窜不定,胸闷,善叹息,口苦口干,食欲不振等。

多是由于肝气不舒,抑郁或思虑使得情志不得疏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

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安神,应用疏肝解郁汤:柴胡15克,黄芩12克,杭芍20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木香12克,佛手15克,莱菔子15克,夜交藤30克,远志12克,珍珠母30克,牡丹皮12克,栀子12克,龙骨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取舒肝丸、朱砂丸口服。

脾虚失眠:症见长期不易入睡,多梦,睡中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可见心悸健忘,肢体倦怠,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等。

多由于劳累过度,耗心伤脾,或气血衰少,导致气血不足,无以濡养心神而致失眠。

治宜补益气血,养血安神,应用益气安神汤:党参30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杭芍20克,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山萸肉20克,枸杞30克,五味子15克,珍珠母30克,枣仁30克,柏子仁12克,合欢花12克,鳖甲20克,龟板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取参乌丸、参松丸口服。

阴虚失眠:症见失眠,不能入睡,睡后多梦,易醒,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等。

多由于素体阴虚,使肾阴亏耗,不能上奉于心,水不济火,因而神志不宁导致失眠。

失眠的中医辨证疗法

失眠的中医辨证疗法

失眠的中医辨证疗法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
大困扰。

中医辨证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失眠问题
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辨证疗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质和环境
等因素,辨别出导致失眠的具体原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辨证疗法:
1. 草药疗法:中医草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缓解失
眠症状。

常用的草药包括黄连、沉香等,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搭
配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的身体穴位来促进身体
的自愈能力的治疗方法。

针灸可以帮助舒缓压力、平衡激素分泌,
并改善睡眠质量。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
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系统,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4. 食疗:中医认为,一些食物和草药对于促进睡眠有一定的帮助,例如柠檬、枸杞子等。

可以选择适量食用这些食物来帮助改善失眠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失眠患者,具体疗效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评估。

同时,中医疗法是一种对整体健康进行调节的治疗方法,效果较慢,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

总之,中医辨证疗法对于失眠问题有一定的疗效,但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辨证结果来确定。

如果您有失眠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获得更科学的治疗建议和帮助。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调理睡眠障碍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调理睡眠障碍

中医如何运用中药调理睡眠障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障碍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

中医在调理睡眠障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认为,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影响睡眠。

其次,饮食不节也可能引起睡眠问题。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产生痰湿,上扰心神,影响睡眠。

再者,劳逸失度也会影响睡眠。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会使人体的气血阴阳失衡,从而引发睡眠障碍。

此外,年龄增长、久病体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睡眠不佳。

那么,中医是如何运用中药来调理睡眠障碍的呢?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对于心脾两虚型的睡眠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面色少华等。

中医常采用归脾汤进行调理。

归脾汤中包含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等中药。

其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可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能养血补心;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之品滋腻碍胃。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安神助眠之效。

对于心肾不交型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

常用的方剂是交泰丸合六味地黄丸。

交泰丸中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元,二者寒热并用,使心肾相交;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熟地、山萸肉、山药三补,泽泻、丹皮、茯苓三泻,补中有泻,共凑滋阴补肾之功。

两方合用,交通心肾,改善睡眠。

肝郁化火型的睡眠障碍,症状多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等。

常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组成。

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共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不伤正;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引诸药归肝经;甘草调和诸药。

不寐中医鉴别诊断

不寐中医鉴别诊断

不寐中医鉴别诊断
不寐是指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在中医上有不同的鉴别诊断
方法。

1. 热病之不寐
热病不祥之会导致气血煽动,影响人体产生入眠的条件。

症状表
现为夜晚易出汗、口渴、舌质红、脉象洪大等。

治疗方法:可采用清热解毒、平抑肝经、养阴清热的治疗法,如
清热降火汤、二妙丸等。

2. 肝郁之不寐
肝郁可导致睡眠障碍,影响人体神志的调节。

症状表现为易怒、
口苦、胁肋疼痛、月经紊乱等。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调肝解郁、行气化滞、安神定志的治疗法,
如柴芩地黄汤、逍遥散等。

3. 脾虚之不寐
脾虚可导致血糖不足、神志不清,导致人体产生不良的入眠条件。

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面色无华、体倦乏力等。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补脾益气、健脾化湿的治疗法,如六君子汤、四神汤等。

4. 心血虚之不寐
心血虚可导致心肺功能衰退,影响人体产生充足的气血供应。

症状表现为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头晕等。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补心养血、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如养心安神丸、归脾丸等。

在中医诊疗中,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诊断时需症状分型,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食过度等导致不寐的因素。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脏腑
功能 邪扰心神
失调


气血生化乏源 心神失养
病后 体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阴阳亏虚,心肾不交
实用文档
Page 6
心神不宁
病因病机
病位主要在心,涉及 肝、胆、脾、胃、肾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 痰 火 瘀 虚
病机关键 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
阴虚不能纳阳 阳盛不得入于阴
心神失养 邪扰心神
病性 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
实用文档
Page 34
人参归脾丸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 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
【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 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证。
实用文档
Page 35
柏子养心丸
组成:党参、黄芪、川芎、当归、肉桂、半夏曲、 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茯苓、五味子、甘草、 朱砂等
导致心惊,多梦易醒等症状
实用文档
Page 20
脾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气血生化不足,心君无
以奉养,心神不得已潜藏,而致辗转难宁。
实用文档
Page 21

悲伤过度导致失眠 如果忧虑过度,耗伤肺气,神气不足,在睡眠中
表现为嗜卧、不寐、睡眠浅、多梦等 “肺气虚而梦哭”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Page 10
诊治纲要— 病症鉴别
不寐应与短暂性不寐、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 不寐相区别。
不寐--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 睡眠困难。
短暂性不寐--因一时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 起暂时性不寐亦不属病态。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 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的中医辨证治疗
*导读: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
老年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多梦。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失眠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来源于老干部服务中心的失眠患者,总共40例,男18例,女22 例;年龄60一86岁;病程2.3~11年。

诊断标准:(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多梦;(3)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疗方法:1.心脾两虚:20例,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苍白,神疲无力,唇甲淡白,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以四君子汤加减:党参、茯苓、龙眼肉各15克,黄芪、酸枣仁、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白术、当归各12克,远志、何首乌、木香各10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2.阴虚火旺:13例,症见心烦不寐,口干少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热,补肾安神。

以知柏地黄汤加味:熟地、山药、山茱萸、知母各12 克,茯苓、泽泻、牡丹皮、黄柏各10克,龟甲、鳖甲各30克,石菖蒲15克。

3.脾虚湿盛:7例,症见胸脘痞闷,肢体困倦,舌淡,苔白润,或苔薄白腻,脉缓。

治宜健脾和胃,安神宁志。

以半夏汤加减:薏苡仁、茯苓、夜交藤各15克,半夏、炒白术、陈皮、石苘蒲、益智仁、连翘各10克,甘草6克。

各种证型均每日1剂,水煎取汁 200毫升,分2次早晚服用,疗程14天。

病人均未服用其他任何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和可能引起失眠的药物、保健品、饮料等。

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

治疗结果:治愈12例,好转20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80.0%,无不良反应症状发生。

讨论:现代医学治疗失眠最常用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

此类药物可缩短入眠时间,减少觉醒的发生,增加总睡眠时间。

对睡眠表浅易醒者,其优点是选择性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抑制小,大剂量不引起麻醉等。

但无论剂量大小都易产生依赖性,以及嗜睡、戒断反应等。

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

其病因病机主要分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气血失衡、神失所养等。

不寐发生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脑,与肝胆、脾胃、肾有密切关系。

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

笔者认为,老年失眠症患者中虚者为多,其中以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脾虚湿盛型最为常见,分别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滋阴补肾,清热安神;健脾和胃,安神宁志。

中医药治疗老年失眠症在安眠疗效上与西药疗效相近,却无副作用发生。

因此可以说中医药治疗老年失眠症具有很大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病人的精神治疗和生活调节,加强体育锻炼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

胡慧
位置:位于手掌内侧手腕横纹处,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属心包经。

功效: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

心包经到心脏以前要经过肺脏,所以对于哮喘、咳嗽、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都有治疗效果,对于普通人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何意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