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及调护-王树鹏,刘书宇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

N rigpors i rh blai f ai t w t acl ont ed s nt n/ egxinh us rges n e aitt no t ns i vsua cgiv yf ci /F n a z u n i o p e h r i u o
摘 要 :阐 述 了血 管 性 认 知 功 能 障碍 的概 念 、 断和 评 估 方 法 , 期 认 知 康 复 护 理 如 注 意 障 碍 、 忆 障 碍 、 行 功 能 障 碍 、 言 和 交 诊 早 记 执 语
认知 功 能障 碍 的智能 衰退 表 现变 化较 大 , 并 非 一定 但 要有 记 忆力 障碍 , 要存 在某 些认 知 领 域 ( 注 意力 、 只 如
作 者 单 位 : 西壮 族 自治 区江 滨 医 院 护 理 部 ( 西 南 宁 ,3 0 1 广 广 502) 俸 献 珠 : , 专 , 管 护 师 . 士 长 女 大 主 护 科 研 项 目 : 西壮 族 自治 区卫 生 厅 自筹 经 费 科 研 课 题 ( 2 l 1 8 广 Z oo1) 收稿 :0 1—0 0 ; 回 :0 1 6—1 21 5— 2修 2 1 —0 0
R cw o o k o d等 。 = 的诊 断标 准 。 3 血管 性认 知功 能 障碍 的康 复护理 脑 的可塑 性 是 脑 功 能 康 复 的理 论 基 础 。有 研 究 表 明 , 知康 复能 明显 改善 患者 认 知 障碍 及 日常 生 活 认
位、 积 、 体 数量 及 侧支循 环 形成 情 况密 切 相 关 ; 管性 血
I ar n D me t , I mp i me tNo e ni VC ND) 血 管 性 痴 呆 a 、
( sua me t , Vac lr De n i VD)和 混 合 性 痴 呆 ( x d a Mie Al eme ies , D) z i rD sa e Va 。VC ND 指 由脑 血 管 性 损 h I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要点《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和诊断:
指南首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定义进行了澄清,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
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衰退。
其次,《指南》详细描述了血管性认
知障碍的临床表现,如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并提供
了详细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
2.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指南》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讲解。
主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代谢病等。
发病机制涉及脑缺血、脑梗塞、炎症反应等。
3.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策略:
《指南》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提供了详细的策略。
首先,要根据
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其次,要进行综合性
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等。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胆碱酯酶抑制
剂等。
4.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
《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防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主要包括生活
方式干预、健康教育和定期体检等。
这些措施旨在预防和减少血管性认知
障碍的发病风险。
总体而言,《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
一份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血管性认知障碍,并提
供科学的治疗策略。
同时,指南还提出预防和控制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专家讲堂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治

专家讲堂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治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脑血管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导致的至少1个认知领域受损的临床综合征,涵盖了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所有形式的认知障碍,也包括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等其他病例的混合性痴呆。
卒中后高达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1/3会发展为痴呆。
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5%,是仅次于AD的第二大常见类型。
6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总体患病率为20.8%,其中脑血管病和血管危险因素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占所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2%。
VCI的分类VCI通常主要根据病因、病理、影像特征和临床病程等方式进行分类,按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分为轻度VCI和重度VCI。
轻度VCI存在1个或多个认知域的障碍,不影响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重度VCI临床表现为至少1个认知域存在显著的认知障碍,其严重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同时要排除脑血管事件(感觉/运动障碍)所致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脑血管事件或血管性脑损伤(病理/影像学)与认知障碍发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关系。
危险因素相关性VCI是指在无明确卒中病史且影像学无明显血管损伤病灶的情况下,长期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即可造成认知损害。
危险因素相关性VCI将VCI定义提前到脑危险期和症状前期。
虽然目前缺乏血管危险因素导致实质性脑损伤与认知损害的充分证据,但这一分类有助于VCI的临床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
VCI的机制VCI的评估流程临床评估•病史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家族史,既往健康状况,认知障碍和脑血管病的起病时间,起病形式,具体表现,有无步态异常、震颤、平衡障碍、吞咽困难、尿失禁、假性球麻痹等表现,进展方式,诊治经过及转归,认知障碍与精神行为变化对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体格检查:详细的全身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梅毒、HIV、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颈部动脉超声,有些患者需行脑脊液和基因检测等特殊检查)。
认知障碍老人护理措施

认知障碍老人护理措施一、日常生活护理对于认知障碍的老人,日常生活护理至关重要。
应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
同时,还要关注老人的卫生状况,定期洗澡、换洗衣物,保持个人卫生,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健康问题。
二、心理护理认知障碍的老人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耐心倾听老人的需求和困惑,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同时,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以帮助老人提高认知能力。
三、认知训练认知训练是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的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认知游戏、记忆训练等来帮助他们锻炼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难度,以帮助老人逐渐恢复认知功能。
四、营养饮食认知障碍老人的饮食也需特别注意。
应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同时,应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合理搭配食物,以保证老人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五、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是认知障碍老人护理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对老人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认知状况和进展情况。
同时,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效果。
六、社交互动社交互动对认知障碍老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鼓励他们多与家人、朋友交流互动,积极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减轻他们的认知障碍症状。
可以尝试组织一些小型的聚会、游戏等活动,让老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他人交流互动。
七、专业护理对于认知障碍严重的老人,专业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寻求专业的护理机构或者医院的帮助,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专业的护理人员会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给予专业的护理操作和指导。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进展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 ) • VCI是由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
尿病和高血脂)和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 血、脑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 知功能障碍到痴呆一大类综合征。 • VCI指血管因素导致或与之相关认知功能损害。 • VCI是一种可预防、可延缓认知损害进程,甚至 可逆转的综合征。 • VCI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研究热点,Vci极大提前 VaD的诊断,对早期发现、干预VaD具有重要意 义。
应用合适的 诊断工具筛 查认知功能 损害,确定 核心要素
VCI的诊断流程
临床评估 神经心理学评估 寻找VCI的证据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排除其他原因导致
患病率4.8% VaD患病率为1.1% (样本人群:>65岁 34,807名)
我国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
VCI历史回顾
1692年,willis 首先认识到卒中后出现的痴呆
1894年,Otto Binswanger 报道第一例 病例
1962年,Olszewski回顾Bingswangs 原始报 道,提出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名
纯AD Pure AD
轻度AD并 累及血管 AD伴CVD VaD伴
纯VaD Pure VaD
•痴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纯粹AD“和”纯粹VaD“往往很少见 •痴呆事件链的概念中,纯粹AD“和”纯粹VaD“是两个极端的类型,两 种类型之间存在一系类的混合类型 •痴呆事件链的提出更好的诠释了痴呆的混合型类型以及痴呆的异质性
VCI的诊断要点
• (四)出血性VCI • 明确的脑出血病史(包括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 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 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出血之间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 急性期影像学显示可见相应的出血证据
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在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在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李海兰,范琳,吴玉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江苏225300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r i n i t y n u r s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 i m p r o v e d g u i d e d c o g n i t i v e t r a i n i n g i n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v a s c u l a r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L IH a i l a n,F A NL i n,W UY u q i nT a i z h o u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N a n j i n g 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s u2253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W UY u q i n,E-m a i l:150********@163.c o mK e y w o r d s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t r i n i t y n u r s i n g;i m p r o v e d g u i d e d c o g n i t i v e t r a i n i n g;v a s c u l a r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在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 2022年12月100例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㊂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㊁生活能力量表(B a r t h e l)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 o C A)㊁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 S E)㊁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评定表(S S-Q O L)评分㊂结果:干预后试验组N I H S S评分低于对照组,B a r t h e l评分㊁M o C A评分㊁MM S E评分㊁S S-Q O 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㊂关键词脑梗死;三位一体护理;改良引导认知训练;血管性认知障碍;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3.18.02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 a s c u l a r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V C I)是指脑血管疾病发病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不足所致的认知功能衰退现象,为脑梗死病人常见并发症,临床以言语失调㊁认知障碍㊁执行力减弱伴抑郁㊁冷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1]㊂认知康复是改善V C I病人认知功能或表现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既往临床采取的认知康复训练多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且多数病人在居家期间出现护理断层及依从性降低现象,导致康复疗效难以保障[2]㊂三位一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医院㊁社区及家庭三方相互合作㊁密切交流,为病人提供线上及线下无缝隙专业护理服务,实现护理整体性㊁个体性及连续性的护理模式,在高血压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居家康复领域具有明显成效[3]㊂改良引导认知训练是在常规训练基础上,结合个体差异和情况,并综合多种与认知训练相关的项目制定全方位训练计划,以促进病人整体康复进程[4]㊂为保障脑梗死V C I病人康复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本研究将对其应作者简介李海兰,主管护师,本科*通讯作者吴玉琴,E-m a i l:150********@163.c o m引用信息李海兰,范琳,吴玉琴.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在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23,9(18):3346-3350.用三位一体护理联合改良认知训练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 2022年12月100例脑梗死V C I病人为研究对象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㊂纳入标准:1)年龄34~75岁;2)经C T或核磁共振(M R I)确诊为脑梗死,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 o n t r e a l C o g n i t i v eA s s e s s m e n tS c a l e,M o C A)<26分;3)首次发病者;4)认知功能损害与血管病有关;5)病人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㊂排除标准:1)严重肝㊁肾损害等并发症;2)合并恶性肿瘤者;3)无法配合治疗或检查者㊂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4~75(58.58ʃ2.04)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6例,高中及以上24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 o f H e a l t hS t r o k e S c a l e,N I H S S)评分:重度16例,中度20例,轻度14例㊂试验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8~ 78(59.19ʃ1.96)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8例,高中及以上22例;N I H S S评分:重度14例,中度22例,轻度14例㊂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3500801㊂1.2干预方法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㊁降血脂药物㊁神经营养药物等)及物理治疗(如日常生活训练㊁平衡训练㊁运动控制和学习等,每天1次,每次40m i n,每周训练5d)㊂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传统认知训练㊂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健康教育㊁住院康复引导和心理护理,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掌握康复情况和训练情况,并告知病人定时复查㊂传统认知训练包括:1)命名训练,识别生活用品卡片;2)倒数计数,从10~0计数;3)倒数星期,从星期日倒数至星期一;4)识别颜色数字卡片;5)计算100以内随机加减运算㊂每次训练时间为30m i n,每天1次,每周6次,共8周㊂试验组实施三位一体护理及改良引导认知训练模式,具体如下㊂1.2.1改良引导认知训练1.2.1.1制定训练方案该方案以现存认知问题为导向,首先依据M o C A 对病人认知功能和缺损情况进行现状评定,并将病人认知障碍维度划分为视空间障碍㊁命名和执行障碍㊁注意力和计算力障碍㊁语言障碍㊁抽象能力障碍㊁记忆力障碍㊁定向力障碍8个方面㊂最后在查阅相关文献[5-6]基础上,分析各维度障碍的特点㊁表现,参考既往学者[7]的研究,将传统认知训练项目进行改良,制定各维度认知缺损病人相适宜的训练内容,具体见表1㊂表1改良引导认知训练方案维度训练内容视空间能力视觉追踪+迷宫游戏+拼图游戏命名能力看图识物+识物分类执行能力画钟+拼图游戏+识物分类注意力和计算力视觉追踪+迷宫游戏+拼图游戏语言能力短文复述+看图识物+模拟超市购物抽象能力迷宫游戏+拼图游戏记忆力短文复述+拼图游戏定向力迷宫游戏+模拟超市购物+识物分类1.2.1.2具体实施干预前根据M o C A评估结果明确病人当前存在的认知障碍维度和表现,开展相应的训练项目,训练于每天午饭后30m i n进行,持续8周㊂具体干预方法: 1)视觉追踪,将1~20在纸上随意书写,让病人将数字按大到小的顺序连线;2)迷宫游戏,出示多条杂乱的道路,让病人找出正确起点到终点的道路;3)拼图游戏,出示1张由12张小卡片组成的拼图,拼图图案包括景物㊁人物㊁动物,打乱后让病人复原拼图,完成画面;4)看图识物,出示相应图片,内容可涵盖动物㊁食物㊁风景㊁物品等,让病人说出图片中实物的名字;5)短文复述,给病人读1个100字左右的故事后,让病人回想故事并复述内容;6)画钟训练,引导病人将训练者告知的时间用钟表形式画出来;7)模拟超市购物,引导病人说出附近的超市地点,并描述路线图,告知所购买物品价格,让病人想象去购买物品㊁付钱㊁计算花费和找零的场景㊂8)识物分类,出示涵盖生活用品㊁食物㊁衣物㊁动物㊁人物等的图片,打乱图片顺序,让病人说出图片名字并按照类别进行分类㊂1.2.2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查阅文献[8]的基础上对脑梗死V C I病人居家康复护理㊁认知训练依从性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最后结合现况调查结果,贯穿三位一体护理核心要点,制定涵盖医院-社区-家庭等层面的一体化护理内容,具体如下㊂1.2.2.1医院1)健康教育:在医院多媒体大厅通过集体讲座形式进行,时间为30m i n,其中音乐放松5m i n,知识教学20m i n,体验分享5m i n㊂2)音乐放松:将生活风景㊁运动锻炼㊁活动娱乐等图片制定成多媒体片段,并配以文字 生命在于运动 笑一笑十年少,一天三笑容颜俏 ,结合愉悦风格的背景音乐,采用感受式音乐介入法,现场播放并指导病人欣赏㊂3)知识教学:通过图文结合形式为病人讲解疾病知识,包括脑梗死发病原因㊁脑梗死后V C I表现㊁治疗和预防㊁认知功能训练的项目㊁流程和作用㊁坚持训练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㊁血压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㊁随访项目和意义㊂4)体验分享:挑选10例病人进行1m i n课程感想㊁体会的分享,并引导病人提出相关建议,由护士总结㊂5)出院准备:制作院外康复指导手册,该手册内容包含认知训练的所有项目㊁训练工具准备的介绍(物品㊁图片㊁文字)㊁饮食㊁环境安全指导㊁用药等方面,于出院时发放,并提供相应知识讲解和指导㊂随后与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联系,将病人病情资料详细传输,让社区服务中心与医院进行无缝衔接,与社区护理人员完成病人档案㊁信息㊁康复情况和病情㊁认知功能训练进度的对接㊂1.2.2.2社区社区医护人员收到病人档案后,制定详细社区随访计划,内容为:每周进行家庭访视,按照诺丁斯关怀理论[9]核心内容(榜样对话-实践过程-认可)对病人进行一对一交谈,掌握病人居家训练期间现存问题,共同探讨对策,保障病人居家康复持续性和有效性,谈话内容见表2㊂表2 社区医护人员与病人居家康复谈话内容过程内容榜样对话你好,我是您的社区康复护士,很高兴这次能与你深入交谈实践过程采取P D C A 循环沟通模式进行,帮助家属解决辅助认知功能训练实践中的困难P :了解病人当前康复阶段和认知功能训练情况,掌握训练期间遇到的困难D :共同探讨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案,讲解具体的改善措施C :2d 后,电话询问困难和阻碍的解决情况D :和病人或家属谈论避免困难和阻碍进展的预防对策认可鼓励病人反馈功能训练的实施情况和满意度,引导家属诉说对康复训练的见解1.2.2.3 家庭选取1名家庭协管员(与病人关系亲近且配合力和理解力良好),出院时对病人家庭协管员进行同步教育,培训并考核固定照顾者,并发放认知功能训练项目记录单,分别记录病人每周训练项目㊁时间㊁病人主观感受和情绪反馈,督促其完成相应居家护理项目和训练事项,内容有:1)定期(每周3次)引导病人回忆既往印象深刻的事情并引导其记录于日记本上㊂2)在病人手机设定服药㊁训练等事件闹钟,并于2周后逐渐减少闹钟频率,提高病人记忆任务的难度㊂3)每日引导病人完成手工操作训练,如拼图㊁捡玻璃球等,由易到难㊂4)病情允许下,鼓励病人做些日常家务劳动,如扫地㊁擦桌子㊁晒衣服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㊂1.3 观察指标1)采用N I H S S [10]与生活能力量表(B a r t h e l )[11]评价两组干预前㊁干预8周后神经功能与生活功能缺损程度㊂N I H S S 包括7个维度,总分0~42分,分值越高代表病人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重㊂量表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74㊂B a r t h e l 由10个条目组成,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好㊂量表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76㊂2)干预前㊁干预8周后采用M o C A [12]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 i n i -M e n t a lS t a t eE x a m i n a t i o n ,MM S E )[13]进行认知功能评定,M o C A 包括视空间能力㊁执行能力㊁命名能力㊁注意力和计算力㊁语言能力㊁抽象能力㊁记忆力㊁定向力8个维度,总分30分,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㊂量表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89㊂MM S E 由记忆力㊁回忆能力㊁注意力和计算力㊁定向力㊁语言能力组成,总分0~30分,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㊂量表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80㊂3)采用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评定表(S t r o k eS p e c i f i cQ u a l i t y o fL i f eS c a l e ,S S -Q O L )[14]评定两组干预8周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24个条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㊂量表C r o n b a c h 'sα系数为0.88㊂1.4 统计学方法选用S P S 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 检验;定性资料用例数㊁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比较(见表3)表3 两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比较(x ʃs )单位:分组别例数 N I H S 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 值PB a r t h e l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 值P对照组5020.87ʃ5.8413.41ʃ4.687.049<0.00132.93ʃ5.1641.52ʃ6.43-7.367<0.001试验组5020.41ʃ5.9510.51ʃ3.2410.333<0.00132.31ʃ5.3568.19ʃ8.67-24.903<0.001t 值0.390 3.6030.590-17.471P0.697<0.0010.557<0.001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见表4)表4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x ʃs )单位:分组别例数 M o C A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 值PMM S E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 值P对照组5016.93ʃ3.3418.49ʃ3.84-2.167 0.03317.67ʃ4.7120.89ʃ5.03-3.304 0.001试验组5016.63ʃ3.0923.51ʃ4.78-8.547<0.00117.65ʃ4.7324.21ʃ6.73-5.639<0.001t 值0.466-5.7890.021-2.794P0.642<0.0010.9830.0062.3两组S S-Q O L评分比较(见表5)表5两组S S-Q O L评分比较(xʃs)单位:分组别例数工作/经济情况家务活动家庭关系休闲/户外活动心理状态对照组508.37ʃ2.6511.32ʃ3.7815.96ʃ4.2114.59ʃ4.3712.97ʃ4.20试验组5012.58ʃ3.5914.59ʃ4.9719.45ʃ5.3216.89ʃ5.4415.88ʃ5.34 t值-6.672-3.703-3.638-2.331-3.029 P<0.001<0.001<0.0010.0220.0033讨论3.1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对脑梗死V C I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V C I病理机制主要为脑梗死导致的脑损伤和神经元缺失,是病人介于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发展的过程,属于脑梗死病人中普遍且可逆转的并发症类型[15]㊂既往研究发现,V C I具有很高的致痴呆率,在康复早期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康复训练对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认知功能具有较高可行性[16]㊂本研究对两组病人分别实施常规护理㊁传统认知训练和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结果显示,试验组M o C A㊁MM S 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㊂分析原因为:传统认知功能训练内容形式单一且针对性差,常因病人个体需求和认知差异而影响康复效果,同时出院后的康复依从性难以追踪,对病人长期认知康复存在阻碍㊂而本研究中改良引导认知训练是以病人个体情况㊁认知受损程度及维度为依据,针对病人具体损害的认知区域和特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内容,使病人认知功能各维度得到精准性康复㊂此外,脑梗死病人因脑功能受损,其信息处理能力和注意力也较弱,学习接受能力较差㊂因此,本研究干预方案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根源问题进行直接干预还能增加康复效率,使病人在反复训练中逐渐恢复功能并重点改善该项功能㊂而三位一体护理通过将医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及家庭,对病人护理进行一体化管理,充分调动医院医护人员㊁家庭照护者及社区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对保障病人康复有效性和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17]㊂3.2三位一体护理结合改良引导认知训练对脑梗死V C I病人神经功能㊁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是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体现,重塑神经功能,改善肢体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作为临床病人康复期基本目标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N I H S S评分低于对照组,B a r t h e l评分及S S-Q O 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㊂分析其原因为:本研究改良引导认知训练根据病人各功能障碍特点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能增强大脑皮层的细胞活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加快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促进皮质功能重建,有效阻止损伤后功能障碍区的扩大并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敏性[18]㊂同时认知训练中还涉及日常生活环节,通过不断训练能有效提升其日常生活的适应性与独立能力㊂此外三位一体护理的具体实施中,医院内健康教育能有效帮助病人掌握认知训练知识,激发居家康复训练的信心,有效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病人康复积极性㊂社区护理侧重于在社区医疗机构基础上,组织医护人员对病人完成出院后生理㊁心理干预,以促进病人良好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的维持㊂而家庭护理是借助病人亲属力量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延伸至日常生活,实现无间断㊁无缝隙护理,进而改善病人整体生活质量㊂4小结脑梗死V C I病人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和认知状态仍具有重塑与恢复的可能,抓住康复时机经合理训练与精心调护可有效促进改善疗效㊂本研究改良引导认知训练能有效修复或重组受损的大脑回路,进而恢复认知技能,促进神经系统和生活能力的改善,且融合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后,能使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连贯性得到保障,进而提升康复效果,可作为病人延续性康复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㊂然而本研究因资源有限,干预时间和周期较短,缺乏对病人远期效果评价和追踪,未来还将延长干预时间并纳入更多样本量进行研究,为本研究结果提供更多依据㊂参考文献:[1]王彦超,于艳辉.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30-33.[2]胡昔权.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康复与机制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7):751-754.[3]刘云霞,柴雪秋.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101-104. [4]李洪艳,胡智艳,巩尊科,等.认知训练在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232-234. [5]孙舒,刘红英.脑卒中引起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7. [6]董强,郭起浩,罗本燕,等.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6):519-531.[7]张静萍.针刺结合认知训练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8]刘丹.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27-728. [9]何慧鑫.基于内尔㊃诺丁斯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居家安全隐患防范的效果研究[D].吉林:北华大学,2021. [10]蔡业峰,贾真,张新春,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 I H S 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 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7):494-498. [11]邱纪方.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4):234-236.[12] F O L S T E I N M F,F O L S T E I NSE,M C HU G HPR."M i n i-m e n t a ls t a t e".A p r a c t i c a l m e t h o df o r g r a d i n g t h ec o g n i t i v es t a t e o fp a t i e n t s f o rt h ec l i n i c i a n[J].J o u r n a lo fP s y c h i a t r i c R e s e a r c h, 1975,12(3):189-198.[13] N A S R E D D I N EZS,P H I L L I P S N A,BÉD I R I A N V,e ta l.T h eM o n t r e a l C o g n i t i v eA s s e s s m e n t,M o C A:a b r i e f s c r e e n i n g t o o l f o r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G e r i a t r i c s S o c i e t y,2005,53(4):695-699.[14]李军涛,王伊龙,于进洪,等.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 S-Q O L)中译本在冀南地区效度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15(3):177-179.[15]张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16]朱镛连.脑损伤康复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721-722.[17]王婷婷.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淮海医药,2020,38(3):319-321.[18]巩尊科,王世雁,陈伟.认知障碍康复现状与趋势[J].华西医学,2019,34(5):487-493.(收稿日期:2023-02-19;修回日期:2023-09-02)(本文编辑贾小越)宫颈癌放疗病人应对方式在益处发现与希望水平间的中介效应铁好1,李丽蓉2*,郝欣雨1,李金英11.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530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c o p i n g s t y l e b e t w e e n b e n e f i t f i n d i n g a n d h o p e l e v e l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 d u r i n g r a d i o t h e r a p yT I EH a o,L IL i r o n g,H A OX i n y u,L I J i n y i n g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G u a n g x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G u a n g x i5300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L i r o n g,E-m a i l:1147458372@q q.c o mK e y w o r d s c e r v i c a l c a n c e r;c o p i n g s t y l e;h o p e l e v e l;b e n e f i t f i n d i n g s;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病人应对方式㊁希望水平与益处发现间的关系,为制定宫颈癌病人应对方式积极管理策略提供依据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 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处于放疗期的宫颈癌病人127例,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 C MQ)㊁H e r t h希望量表和益处发现量表(B F S)分别评估病人的应对方式㊁希望水平和益处发现水平㊂结果:宫颈癌放疗病人益处发现得分(51.95ʃ3.38)分,面对得分(20.28ʃ2.12)分,回避得分(11.46ʃ2.13)分,屈服得分(7.65ʃ1.28)分,希望水平得分(36.01ʃ3.50)分,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得分(12.51ʃ1.42)分,采取积极行动得分(11.35ʃ1.32)分,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得分(12.14ʃ1.22)分㊂宫颈癌放疗病人面对应对方式分别与益处发现和希望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342,0.415,P均<0.01),回避和屈服应对分别与益处发现和希望水平呈负相关(r值为-0.243,-0.233,-0.860,-0.543,P均<0.01),应对方式各维度在益处发现与希望水平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面对㊁回避㊁屈服中介效应分别占其所在路径总效应的32.54%㊁57.15%㊁32.24%㊂结论:宫颈癌放疗病人应对方式在其益处发现与希望水平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应加强对病人应对方式和益处发现水平的评估,制定积极应对方式管理策略以提高希望水平和益处发现能力,提升生命质量㊂关键词宫颈癌;应对方式;希望水平;益处发现;中介效应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3.18.023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项目,编号:Z20210789作者简介铁好,护士,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李丽蓉,E-m a i l:1147458372@q q.c o m引用信息铁好,李丽蓉,郝欣雨,等.宫颈癌放疗病人应对方式在益处发现与希望水平间的中介效应[J].循证护理,2023,9(18): 3350-3354.。
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干预方案设计

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干预方案设计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
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会给中老年人自身带来困扰,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案对于维护中老年人的认知健康至关重要。
一、认知功能障碍的概述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等方面的下降。
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有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遗传、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
二、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因素1、年龄增长年龄是认知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认知功能也会相应下降。
2、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变异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如载脂蛋白 E(APOE)基因的ε4 等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睡眠不足、不合理饮食等,都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4、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如果控制不佳,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5、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进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6、社交隔离缺乏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大脑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锻炼,容易出现认知功能减退。
三、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方案1、健康饮食中老年人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坚果等。
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此外,适当补充维生素 B12、维生素 D、叶酸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护大脑健康。
2、适度运动适度的身体运动对于预防认知功能障碍非常重要。
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最隐匿的认知“杀手”——血管性认知障碍(下)

专家谈保健最隐匿的认知“杀手”—血管性认知障碍(下)文/中日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彭丹涛主治医师乔亚男图片提供/站酷海洛上篇中.我们通过马先生的具体病例.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特点,让 大家初步了解了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怎样非常隐匿地"侵袭"认知功能的。
接下来将为大家重点介绍都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预防.应该如何在早期识别并避免它进一步发展。
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原因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原因我们在上篇中曾提到过.主要包括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生或不发生脑卒中都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因此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罪魁祸首就是各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干预和不可干预因素。
不可干预因素属于不可抗力.包括男性、高龄、家 族遗传史、种族等。
如何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预防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方法就是控制可干预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下面我们把最常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为大家介绍一下。
A'lflL lli毋庸置疑.无论是脑血管疾病. 10_2020.10+去务铽建还是心血管、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压都是头号杀手。
血压高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扩张收缩异常.影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及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从而引起"脑白质病变’’。
脑白质就如同光缆,可将大脑皮层的各种神经信号传递到下位中枢或在皮层之间互相传递,脑白质受损会导致信号传递受损而出现认知功能下降。
在高血压的几种类型中."反勺型血压"即夜间血压的升高,往往被人忽视。
夜间睡眠呼吸暂停、长期失眠和焦虑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夜间血压升高。
夜间血压升高与人体的激素分泌相背驰,更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反应性下降。
因此.平稳控制血压水平尤其是夜间血压水平,是减少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的重要手段。
收缩压下降7m m Hg(毫米汞柱).且舒张压下降3.2mmHg超过3.9年,就能使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减少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第16卷 第12期 2014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12 Dec .,2014进入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可随之减退,有的甚至发展成痴呆,但合理的干预可预防或延迟老年性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其损害程度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介于正常与痴呆之间,在临床上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轻度:表现为注意力和执行功能障碍,而记忆力相对保留,常见于皮质下白质损害或有血管性危险因素;中度:表现为语言、记忆力、视觉空间、人格、计算力、判断及概括功能至少有一项以上受损,但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可有或无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重度:智能有多项障碍,伴日常活动功能损害,常见于有明显的脑血管疾病,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痴呆倾向,相当于痴呆的早期症状[1]。
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综合征。
2.1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将近一半会出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约有1/3已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因此对脑卒中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早期有效干预,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是预防VCI 乃至VD 的重要措施[2]。
2.2 脑白质疏松 经核磁共振技术证实,在一般老年人中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患病率高达49.7%,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在老年人中发现LA 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不明显或不严重的阶段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是戒烟限酒、降血压、增加脑供血等。
[3]2.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TIA 同样会导致脑梗死,并由此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国内研究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认知障碍和记忆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3%和54%[4]。
2.4 血压异常 长期高血压可影响脑血流灌注,也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最终影响脑代谢和脑组织结构,而损害认知功能[5]。
而长期低血压,导致长期脑低灌注,使脑组织遭受慢性缺血、缺氧的损害,使神经元丢失,而致认知功能障碍。
2.5 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微循环障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血管损害导致了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6]。
2.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酸血证易致动脉粥样硬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及调护王树鹏1,刘书宇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诱发因素和发病机制较为明确,但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从而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预防提供可能。
该文从概念、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方面对VCI 的现状加以综述,以供中老年朋友参考。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痴呆;危险因素;预防中图分类号:R74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12- 0202- 03收稿日期:2014-05-10作者简介:王树鹏(1973-),男,辽宁朝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研究。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 Prevention and CareWang Shupeng 1,Liu Shuyu 2(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2.The Affiliated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refers to a variety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caused by vascular factors,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is more clear,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Early diagnosis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thus providing possible vascular dementia(VD)prevention. In this paper,in terms of concept,risk factors,pathogenesis,treatment,prevention,to review the status of the VCI for middle-aged friends reference.Key words:vascular;cognitive dysfunction;dementia;risk factors;prevention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12.07516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化引起脑大血管损伤,导致脑卒中,而小血管损伤所致的无症状的脑梗死、脑白质变性同样可以引起认知功能障碍[7]。
2.7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浓、黏、凝、聚倾向增高,微循环障碍,成为脑动脉硬化的诱因,使脑供血不足,同时脂质过氧化导致脑组织损伤,都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8]。
2.8 心房纤颤、心肌梗死 心房纤颤、心肌梗死均可引起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成为VCI的高危因素。
3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3.1 急性脑缺血 急性脑缺血使脑组织软化和坏死,脑组织坏死是否引起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灶大小、数量和部位有关,其中梗死灶部位比梗死灶总体积更重要,目前公认的关键部位有,左侧大脑记忆环路,颞叶皮层皮质联区和前额叶。
3.2 慢性脑缺血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脑白质损伤,轴突运输受损,并导致神经网络环路连接受到损害,使信息传递发生障碍。
3.3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主动脉狭窄,小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脑血流下降,导致皮质下供血不足。
3.4 神经元损伤和丢失神经元损伤和丢失是导致临床症状和各种认知功能障碍的最终环节。
4 VCI的治疗与预防临床可以明确的就是,卒中患者是VCI的高危人群,也是易于认知和预防的人群,因此,“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应从防止卒中开始,预防卒中应从预防脑动脉硬化开始”。
预防VCI的关键是早期识别,控制危险因素,并采取干扰措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4.1 治疗性预防4.1.1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为有效的干预,应针对中年甚至青年人群,干预血管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效达标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提升低血压,其目的均在于增加脑供血供氧。
4.1.2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是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包括急性脑卒中的处理和卒中后防止其复发的处理。
脑血管疾病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结果,因此预防措施也不尽相同。
目前已确定的预防脑血管病复发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控制血压和血糖、抗凝药华法林治疗心房纤颤所形成的血栓等。
对有卒中史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健康宣教,有效的干预危险因素在中青年患者中滋生显得尤为重要。
4.1.3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对认知障碍的处理,在预防脑血管病的同时,应对认知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即对已经或者即将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4.1.4 VCI的药物治疗 对于VCI的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现有的药物只能改善记忆及认知功能,缓解症状,使病情进展缓慢和延长寿命。
中枢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等;中枢性胆碱受体激动剂:如占美诺琳等;改善脑循环、增加脑供血的药物:如尼莫地平、烟酸生育酚酯等;促进大脑皮质细胞代谢的亲智能药:该类药促进氧、糖、核酸、蛋白质代谢,提高腺苷酸激酶活性,提高ATP/ ADP比值,增加供血、供氧、供能,恢复大脑细胞功能,如吡拉西坦、阿尼西坦、胞磷胆碱等;促进神经元增值分化、修复损伤神经元的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等;抗氧化药:氧化应激过度,自由基损伤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改善自由基清除系统的缺陷,提高抗氧化能力的药物,如褪黑素、维生素E等;降血脂药:他汀类降脂药,长期服用对预防脑卒中,防治VCI有重要作用,如阿托伐他汀能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作用可能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9]。
中医药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疗效确切,是预防VCI发生的重要措施。
4.2 自我预防护理4.2.1 节食 长期营养过剩,可引起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
另外人体摄入过量蛋白质、脂肪,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易致消化不良,未被消化的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会产生许多毒素和致癌物质,引起消化道疾病。
有害物质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使人衰老。
饱餐后大脑中“纤维素细胞”生长因子比不饱时增加数万倍,这种生长因子会使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大,使脑动脉硬化,脑皮质血氧供应不足,脑组织萎缩和脑功能退化,最终出现VCI,以致VD。
4.2.2 抗自由基损伤 摄入的能量越多,产生的氧自由基越多,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致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另外,脑内氧自由基缓慢集聚直接参与了原发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VD)的发生与发展,所以在节食的基础上,多食用能清除自由基的食品。
水果、蔬菜、谷类、红酒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预防延缓VCI乃至VD的发生。
4.2.3 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可促进HCY 代谢,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有利于预防VCI和VD。
4.2.4 科学膳食 合理搭配饮食有利于抗衰老,预防VCI和VD。
地中海式饮食(Mediterrancan diet,MeDi),是目前倍受推崇的饮食之一,由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组成,包括水果、蔬菜、坚果、豆类、谷类,适量的鱼类、肉类、禽类和乳制品,食用油以菜子油和橄榄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