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尺蠖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春尺蠖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春尺蠖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春尺蠖发生期早且具有暴食性,以幼虫食害芽、叶,繁殖快,严重时把芽、叶吃光,幼虫暴食期可以迅速吃光树叶。

本文采取田间调查的方式,对春尺蠖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开展阻隔、地面喷雾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春尺蠖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1代,幼虫集中危害时期为4月中旬,多以蛹在土中越冬。

阻隔法对春尺蠖雌成虫拦截率达100%;地面喷雾防治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000倍液、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均可使虫口减退率达99%以上。

飞机防治取得效果较明显,春尺蠖虫口减退率为85.46%。

春尺蠖是一种有害昆虫,为鳞翅目,尺蛾科。

危害沙枣、杨、柳、榆、槐、苹果、梨、沙柳等多种林、果。

春尺蠖以幼虫危害树木幼芽、幼叶、花蕾,严重时将树叶全部吃光,除危害杨树、榆树、胡杨外,还大量危害杏、枣、苹果、梨、核桃等经济林。

此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

轻则影响寄主生长,严重时则枝梢干枯,树势衰弱,导致蛀干害虫猖獗发生,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

国外分布于中亚细亚地区。

我国最早报道春尺蠖发生于新疆,此后在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河南以至山东,均有发生,分布地区相当广泛。

除为害苹果、沙果、梨等果树外,为害裳、榆、沙枣、胡杨、杨、柳等更为严重。

在大发生年份,靠近果木附近的小麦,玉米、苜蓿、葡萄及核桃叶片上也被取食。

近几年随着平原造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柳树、西府海棠、紫叶李等绿化树种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春尺蠖发生范围、危害程度也逐年呈上升趋势。

春尺蠖主要发生地有窦店、琉璃河、良乡、长沟等10余乡镇,发生面积约达2500hm2,每年个别地块经常发生吃光吃花的现象,为有效防治春尺蠖,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程度,2013年以来对春尺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掌握该虫在我区的生活史,发生规律,生活习性等,并开展各种防治试验,为春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成虫:雄春尺蠖成虫翅展28~37mm,体灰褐色,触角羽状。

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

春尺蠖防治

春尺蠖防治

春尺蠖防治
简介
尺蠖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鳞翅目,是尺蛾科昆虫幼虫的统称,所有大型蛾类的幼虫,遍布世界。

因缺中间一对足,故以“丈量”或“屈伸”样的具特征性的步态移动;即伸展身体的前部,再挪移身体後部使与前部相触。

形似小枝或叶柄,以叶为食,常严重伤害或损毁树木。

春尺蠖(Paleacritavernata)和秋尺蠖(Alsophilapometaria)侵害果树与遮荫树,食去叶肉并在枝条间纺丝。

一般在土中化蛹,唯不结茧。

由于幼虫的行为很具特色,因此尺蛾科有些种称作尺蠖蛾。

形态特征
尺蠖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

完全变态。

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生活史及习性
春尺蠖是取食叶片为主的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寄主周围的土壤中越夏越冬,深度在16—30厘米之间。

2月下旬开始羽化,盛期在3月上中旬,4月羽化结束。

雌蛾只在树干上爬行,依靠雄蛾活动完成交尾产卵。

卵在3月下旬开始孵化,4月中旬结束。

4月下旬幼虫开始入土化蛹,5月上旬盛期,5月中旬结束。

危害特征:取食叶片造成残缺不全,花期咬食花蕾引起伤流,树液粘住花蕾使之不能正常开放,咬食子房、幼果,引起果实奇型。

防治方法:2
月底,人工在树干离地40厘米左右处束15厘米的塑料薄膜,膜上涂黄油阻截春尺蠖雌蛾上树产卵和幼虫上树危害。

(二)盛花期末用2.5%敌杀死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在南方,春尺蠖的幼虫在寄主植 物上越冬,春季气温适宜时化蛹
,成虫羽化后进行交配产卵。
02
春尺蠖的危害
春尺蠖对林业的危害
林业生产受阻
春尺蠖大量繁殖,导致森林植物叶片被大量啃食,林木生长受损,甚至出现枯 死现象,给林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生态平衡失调
春尺蠖过度繁殖,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对生态系统的 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与资料
• 《春尺蠖的发生与防治》 - 张清源, 王艳丽 • 《春尺蠖在林业上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 王志强, 马翠杰 • 《春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 徐明, 王慧晶 • 《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王志勇, 王丽华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与资料
• 《春尺蠖的生态学特征及防治策略》 - 刘丽, 王大鹏 • 《春尺蠖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赵丽, 王建强 • 《春尺蠖的化学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 王大鹏, 刘丽 • 《春尺蠖的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比较研究》 - 王建强, 赵丽
防治效果的时间序列分析
对连续多年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防治效果是否逐年提升或稳定。这有助于评估防治措施的可持续性和 长期效果。
防治效果的改进建议
优化防治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防治措施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例如,调整化学药剂的种类、使用量和使用 频率,改进生物防治的释放量和释放周期等。
提高防治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春尺蠖的认识和防治意识。通过培训和讲座等形式,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 和理念,促进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
05
结论与展望
对春尺蠖防治工作的总结
春尺蠖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对林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 重威胁。

春尺蠖的防治措施

春尺蠖的防治措施

春尺蠖的防治措施春尺蠖,又名杨尺蠖、柳尺蠖、沙枣尺蠖等。

危害树种有杨、柳、苹果、梨、榆、沙枣、毛条、花棒等,此害虫繁殖快,危害严重,是我国广大北方地区阔叶树种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春尺蠖在我省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周围10~30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旬地表解冻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并交尾产卵。

3月中下旬见卵,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先期成熟的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陆续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

预蛹期6天左右,蛹期长达10个月之久。

成虫一般在傍晚羽化,早期羽化的雄成虫无飞翔能力,羽化后即在树干周围寻找枯枝落叶或树干裂缝疤痕处隐蔽。

进入正常羽化期后,成虫飞翔活动能力增强。

根据春尺蠖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生产中可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加强中耕或翻耕,可杀死大量长期在地下越夏和越冬的虫蛹。

2.粘虫胶防治。

于成虫羽化前在树干1.5米左右的地方涂刷两道粘虫胶,胶环宽度为5~10厘米,两胶环之间的距离宜为20~40厘米,可有效粘杀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3.塑料环阻隔防治。

于成虫羽化前在树干1米左右的地方缠绕一圈宽度为8~10厘米的塑料环或胶带,胶带上缘紧贴树干,下缘留有一定的空隙,即形成喇叭口,可有效阻隔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

4.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

采用含量为每毫升1.25×1010的聚异丁烯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每亩用量为2毫升,加入0.1%的洗衣粉,在春尺蠖1~2龄幼虫达到80%时进行喷雾防治。

采用病毒防治,当年防治率达80%以上,第二年、第三年自然感病率仍在60%以上,可持续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

5.保护和利用天敌。

在虫口密度较小、危害较轻的地方,应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寄生姬蜂、蚂蚁、鸟类等害虫天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理想状态。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春尺蠖的防治方法
春尺蠖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害虫,它的幼虫会在树木上啃食叶片和嫩枝,导致树木枯萎死亡。

针对春尺蠖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预防为主:春尺蠖主要在春季孵化,因此在冬季期间,可以对树木进行修剪,清理树冠内部的杂草和垃圾,减少害虫滋生的环境。

2. 化学防治:可使用有效的杀虫剂喷洒,如乐果、敌敌畏等,但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树木和环境造成污染。

3. 生物防治:如利用春尺蠖的天敌,如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等,对春尺蠖进行控制。

4. 机械防治:可采用人工捕杀、粘虫板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效果较差,且消耗人力和物力。

总之,针对春尺蠖的防治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 1 -。

春尺蠖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春尺蠖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果农之友2017.8绿色植保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又称春尺蛾、沙枣尺蠖、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一种发生期早、食性杂、食量大、发育快、暴食暴发性强、危害严重的林业食叶害虫,也是近年来濮阳地区重点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能危害苹果、梨、枣、杏、核桃、葡萄、杨、柳、榆、槐、桑、沙枣等多种林果树木。

国内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青海、四川等省,濮阳地区主要分布在台前、范县、南乐等县区,低龄幼虫取食幼芽和花蕾,严重影响寄主正常生长,大龄幼虫取食叶片,食量大,常常暴食成灾,短期内将树叶吃光,导致枝梢干枯、树势衰弱。

1识别特征雌成虫(图1)体长7~9毫米,无翅,淡黄、灰黑或灰褐色(寄主不同体色也不同),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黑刺排列成排,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

雄成虫(图2)体长10~15毫米,翅展28~37毫米,触角羽状,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

卵(图3)长圆或椭圆形,长0.8~l.0毫米,有光泽,壳上有整齐刻纹,初产时灰白,后深紫色,孵化前变为黑紫或蓝紫色。

大龄幼虫体长22~24毫米,灰褐或棕褐色,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淡黄色。

蛹体长12~20毫米,灰黄褐色或棕褐色,臀棘刺状,末端分叉,雌蛹有翅的痕迹。

2发生规律春尺蠖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土壤中越夏、越冬。

翌年2月中旬当地表下3~10厘米处地温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羽化高峰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有些年份(如2016年),冬季气温较高,翌年2月初就有成虫羽化。

成虫多在下午或夜间羽化出土,雄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夜间交尾。

卵始见期在2月下旬,产卵盛期在3月上中旬,卵多产于树干1.5米以下的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十余粒至数十粒聚产成块状或条状。

每雌虫产卵量约100粒,卵期15~30天。

杨树春尺蠖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杨树春尺蠖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点 。爆 发 时成 片杨 树 叶片 被 吃光 ,轻 则 影 响林 木 生
长 ,重 则枝 梢 干枯 、树 势 衰 弱 ,甚 至枯 死 ,造 林 上
必 须 重视其 防 治 。
1 春 尺蠖危 害 现状
土 壤表 层 ,经 过整 个 冬季 的低 温 , 能够 冻死 大 部分
越 冬蛹 。
4 . 2 诱 杀 成 虫 。利 用 雄 成 虫 的 趋 酸 甜 习性 ,在 成
干距 地面 1 m 左 右 处缠绕 一 圈,上 端粘 紧 ,下 端 硬 纸和树 干 之 间 留有一 定 的空 隙 ,呈 喇 叭 口状 ,阻 止 雌成 虫 上树和 雄 成虫 交尾 。 4 . 5 人 工 摘 卵 。雌 成 虫 多在 树 皮 裂 缝 处产 卵 , 常
春尺 蠖雌 成 虫长 7~9mm,无 翅 灰褐 色 ,在 头
芽 ,食量 小 ,不 易被 发 现 ,3 0 d后 可 达 到三 龄 ,食
量 增 大 ,将树 木 叶 片 吃光 后 ,可 吐丝 下 垂 随风 力飘
移 到 别 的树 上 继 续 取 食 危 害 。老 熟 幼 虫 下 落 到 地
上 开 始羽 化 ,羽 化速 度 非 常快 ,1 0 d左右 出土羽 化
量可达 7 0 %。雌成 虫无 翅 不 能飞行 ,要爬 到 树干 上
和通 道 两侧 的树 木 ,可采 用 飞机 喷药 防 治 。施用 药
剂 可选 用苦 参碱 、 灭幼脲 等 。
0 6 5 4 0 0 河 北 省 香 河 县 林 业 局 张 雅 涛
倍 液 、4 . 5 %氯 氰 菊 酯 2 5 0 0倍 液 、2 . 5 %溴 氰 菊 酯
3 0 0 0倍 液 。喷 药 时 根 据 不 同情 况 选 择 适 宜 的喷 药 器械 ,如车 载式 高压 喷雾 器 、背 负式 喷雾 器等 。 4 . 7 堆 沙 法 。成 虫上 树 前 ,在 树 干 基 部 用 细 沙 堆 出3 0 c m 高 、 内部 坚 实 、表 面 光滑 的的 土坡 ,阻碍

防春尺蠖实施方案

防春尺蠖实施方案

防春尺蠖实施方案
春尺蠖是一种常见的农田害虫,它们以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为食,严重危
害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有效防止春尺蠖对作物的危害,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防治方案。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引入天敌来控制春尺蠖的数量。

一些昆
虫和鸟类,比如瓢虫、蚂蚁、喜鹊等,都是春尺蠖的天敌,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春尺蠖的数量,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根据春尺蠖的生
长周期和危害程度,进行定期的喷洒,以减少春尺蠖对作物的危害。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和方法进行,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除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我们还可以采取农业防治的方法。

比如合理的轮作
制度、间作种植、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减少春尺蠖的危害。

此外,定期的田间管理也是防治春尺蠖的重要措施。

比如及时清理田间杂草,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减少春尺蠖的滋生地;定期清理田间残留物,减少春尺蠖的栖息地。

最后,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也是防治春尺蠖的关键。

定期对田间作物进行检查,发现春尺蠖的危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建立春尺蠖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做好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防治春尺蠖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
业防治、田间管理和监测预警等方面。

只有全面做好防治工作,才能有效减少春尺蠖对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尺蠖防治技术
春尺蠖,又名杨尺蠖、造桥虫等。

主要危害树种有杨、柳、苹果、梨、榆等,此害虫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发成灾。

轻则影响寄主生长,严重时枝梢干枯,树势衰弱,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

1年发生1代,3月上中旬卵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

先期成熟的老熟幼虫于5月中下旬陆续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蛹期长达10个月之久。

成虫一般在傍晚羽化,早期羽化的雄成虫无飞翔能力,羽化后即在树干周围寻找枯枝落叶或树干裂缝疤痕处隐蔽,进入正常羽化期后,成虫飞翔能力增强;雌成虫无翅,沿树干爬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产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枝杈断裂等处。

防治方法:
1、成虫期防治:可采用涂毒环、绑塑料带、涂粘虫胶等方法防治。

涂毒环的方法:在成虫上树前的林分内,在树干1.5米处刮除老树皮,形成20cm宽的圆环,刮皮时注意要刮得圆滑、不留沟缝,但不可伤新皮。

然后用废机油、敌杀死、食用油按30∶1∶0.25的比例配成混合液,用毛刷绕树干涂10-15cm宽的环,阻杀成虫。

涂粘虫胶的方法:在成虫未上树前,先刮树皮(同前),然后涂刷粘虫胶或拦虫虎,胶环宽度为5-10 厘米,可有效粘杀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塑料环阻隔防治于成虫上树前在树干1米左右的地方缠绕一圈宽度为8-10 厘米塑料环或胶带,胶带下缘紧贴树干,可有效阻隔上树的雌成虫和幼虫,但要结合地面喷药或者深埋才能达到防治目的。

2、卵期防治:一是喷药。

成虫产卵后或者卵孵化期在树干上喷5%氟虫脲
1500-3000倍液或者氯氰菊酯2000倍、40%速扑杀700-1000倍喷雾,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二是人工除卵。

根据该虫产卵在树干的粗皮缝的习性,卵多集中在树干下部,可组织人工刮除或用树枝、石块砸死虫卵的方法,也能达到降低危害的目的。

3、幼虫期的防治: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树木发芽展叶期,春尺蠖幼虫3龄前防治效果最佳。

用药为25%灭幼脲1500-2000倍、25%的阿维灭幼脲1500-2000倍或者用1.8%的阿维菌素2000-25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