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 PPT
合集下载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课件

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
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造影操作程序
10、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 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 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 (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 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 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 /min左右持续冲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适应证: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 肿 瘤的定性。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条件
1.必须具备:透视设备,C型壁,高压注射器等。 2.消毒灭菌条件,监测设备,氧气,吸引器等。 3.常备药品:肝素钠针,鱼精蛋白针,硝普钠,尿激酶,罂粟碱,
钙离子拮抗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麻醉及抗EP药。 4.防护设备:铅衣,铅眼睛,铅围脖等。 5.基本人员配备:医师,麻醉师,技术员,护士。 6.一次性使用材料:椎动脉导管,猪尾造影管,高压注射器,血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 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 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 照。
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造影操作程序
10、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 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 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 (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 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 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 /min左右持续冲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适应证: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 肿 瘤的定性。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条件
1.必须具备:透视设备,C型壁,高压注射器等。 2.消毒灭菌条件,监测设备,氧气,吸引器等。 3.常备药品:肝素钠针,鱼精蛋白针,硝普钠,尿激酶,罂粟碱,
钙离子拮抗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麻醉及抗EP药。 4.防护设备:铅衣,铅眼睛,铅围脖等。 5.基本人员配备:医师,麻醉师,技术员,护士。 6.一次性使用材料:椎动脉导管,猪尾造影管,高压注射器,血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 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 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 照。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课件

处理方法
如发生术中并发症,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心肺复苏、紧急用药等, 确保患者安全。
04 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观察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肢体活动评估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 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评估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是否有 偏瘫或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关注患者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 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饮食与活动指导
饮食建议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建议,如低盐、低脂、高蛋白、高 维生素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等,以促 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 语言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与血肿
总结词
出血和血肿是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的,术后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和血肿。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 穿刺部位的情况,如发现出血和血肿,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如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血栓形成与栓塞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李女士,62岁,因 头晕、头痛入院,诊断 为脑动脉瘤。
并发症情况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 患者出现造影剂过敏反 应。
处理措施
护士立即停止手术,给 予抗过敏药物和吸氧等 紧急处理,同时监测患 严重后果。
护理经验总结与分享
术前准备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课件
目录
• 全脑血管造影术概述 • 术前护理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要点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案例分享
如发生术中并发症,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心肺复苏、紧急用药等, 确保患者安全。
04 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观察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肢体活动评估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 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评估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是否有 偏瘫或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关注患者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 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饮食与活动指导
饮食建议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建议,如低盐、低脂、高蛋白、高 维生素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等,以促 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 语言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与血肿
总结词
出血和血肿是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的,术后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和血肿。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 穿刺部位的情况,如发现出血和血肿,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如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血栓形成与栓塞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李女士,62岁,因 头晕、头痛入院,诊断 为脑动脉瘤。
并发症情况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 患者出现造影剂过敏反 应。
处理措施
护士立即停止手术,给 予抗过敏药物和吸氧等 紧急处理,同时监测患 严重后果。
护理经验总结与分享
术前准备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课件
目录
• 全脑血管造影术概述 • 术前护理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要点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案例分享
脑血管造影术ppt课件

术中并发症及处理
血管痉挛
给予血管扩张剂,缓解痉 挛。
血栓形成
及时应用抗凝药物或溶栓 治疗。
出血
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手 术止血。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脑出血
术后因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脑血栓形成
术后血液凝集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过敏反应
对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
脑出血
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或使用止血药物。
CHAPTER
02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 检查,评估其是否适合
进行脑血管造影术。
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患者了解手术过程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准备手术器械
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和 材料,如导管、注射器
、造影剂等。
患者心理疏导
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行 安抚,确保患者在手术 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心态
评估脑血管状态与手术风险
评估脑动脉瘤破裂风险
01
通过脑血管造影术可以评估脑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预
测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评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严重程度
02
通过脑血管造影术可以评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严重程度,判
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评估脑动静脉畸形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 保术后恢复顺利。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饮 食、活动等。
并发症处理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等。
CHAPTER
03
脑血管造影术的影像学表现
正常脑血管造影影像
脑动脉系统
《全脑血管造影术》课件

置入导管
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脑部血管, 注射造影剂。
结束手术
完成造影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止血和包扎。
术后护理
01
02
03
04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
制动
要求患者术后卧床休息,避免 剧烈活动,以减少出血和血肿
的风险。
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 要接受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
全脑血管造影术
目录
CONTENTS
• 全脑血管造影术简介 • 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流程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影像学表现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全脑血管造影术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 透视技术,对脑部血管进行显影 的检查方法。
脑部炎症可引起血管壁炎症和血管狭窄, 需要与脑血管病变进行鉴别。
脑部创伤
其他疾病
脑部创伤可引起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需 要与脑血管病变进行鉴别。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 脑血管形态和血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04
CHAPTER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诊断脑血管疾病
适用人群
需要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需要评估脑部血管狭窄或阻塞 程度的患者。
需要了解脑部血管病变情况的 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慢性病患者。
02
CHAPTER
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 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TRA)健康宣教PPT课件

随访结果评估和反馈机制
评估内容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 学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反馈机制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医生, 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远期并发症监测和干预策略
监测内容
包括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来自等远期并发症。干预策略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01
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血肿
及疼痛等异常。
监测生命体征
02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运
03
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等,以判断有无血管损伤或血栓形
成。
伤口护理和预防感染措施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避免污染和潮湿,定期更换敷料 。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风险评估
TRA属于微创手术,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如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导管断裂等。 同时,造影剂过敏、辐射损伤等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总体来说,TRA的安全 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02
术前准备工作指导
术前检查项目清单
常规检查
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凝血 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过敏试验
治疗效果,需特别注意。
选择质量可靠的草药和补品, 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产品或偏
方。
如需使用草药和补品辅助治疗 ,建议先咨询医生意见,确保
安全有效。
06
随访计划安排及意义
随访时间表和检查项目
随访时间表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
检查项目
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实验室 检查(如血常规、生化等)。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ppt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 左前斜10-15度,可根据患者调整角度.
精选PPT
12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同一处分出(25-30%) 左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7%) 左头臂干(1-2%) 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0.5%)
A3
M2
M1 A1 A2
A4
A3
M3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精选PPT
22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精选PPT
23
正常颈内脉DSA表现 (左侧)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精选PPT
18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精选PPT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精选PPT
3
X线脑血管造影精选P与PT DSA成像比较 4
精选PPT
12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同一处分出(25-30%) 左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7%) 左头臂干(1-2%) 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0.5%)
A3
M2
M1 A1 A2
A4
A3
M3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精选PPT
22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精选PPT
23
正常颈内脉DSA表现 (左侧)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精选PPT
18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精选PPT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精选PPT
3
X线脑血管造影精选P与PT DSA成像比较 4
全脑血管造影术PPT课件

•
5、将穿刺针金属针芯抽出,用肝素盐水冲洗塑料套管。
•
6、用浸湿肝素盐水的纱布块擦拭导管表面,并用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自导管尾端注入,冲洗导管。
•
7、抽取局麻药物:护士打开利多卡因,由医师使用5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5~10ml。技师将高压注射器抽取造影剂。
18
相关手术器械
19
相关手术器械
20
不建议行造影检查 • 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造影前数天停用华法林改用
肝素抗凝,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到1.4以下 • 心功能2~3级的患者需注意造影剂用量并尽量缩短造影
时间
8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的准备
• 告知患者及家属了解脑血管造影的必要性 和风险。
• 脑血管造影相关的并发症(卒中和死亡) 在无症状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0.3%,在有 症状患者中的发生几率约为0.5%。
4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 • 第5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 注意事项: • 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
及患者身体及造影床。铺第4、5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 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16
第三步 穿刺部位消毒及手术台准备
• 操作台准备 • 1、由手术护士将造影包拿于器械台,检查造影包消毒时间及过期时间,检
如无血液抽出,方可注入麻醉药。
22
第四步 麻醉及穿刺
• 穿刺
•
以手术刀片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深度至皮下)。
•
固定股动脉 用左手示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手指方向对准,在二指之间将股动
• 脉固定。
•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PPT课件

正常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正常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正常左侧椎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正常右侧椎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脑血管 DSA 一般可分为四个时相,分别为:动脉期、毛细 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如下图所示。
动脉期
毛细血管期
静脉期
静脉窦期
第二部分 专业学习
颈内动脉正位片
颈内动脉侧位片
椎动脉正位片
椎动脉侧位片
中英文对照
sup. 上的;Inf. 下的;Ant. 前的;Post. 后的; cerebral 大脑的;cerebellar 小脑的;basilar a. 基底 动脉;vertebral a. 椎动脉;ant. cerebral a. 大脑前动 脉;ant. communicating a. 前交通动脉;post. cerebral a. 大脑后动脉;post. inf. cerebellar a. 小脑 后下动脉;ophthalmic a. 眼动脉;supraclinoid 床突 上;cavernous 海绵窦;precavernous 海绵窦前(破 裂孔段 C3);petrous 岩段(C2);cervical 颈段 (C1)。
轻松看懂脑血管 DSA
这两张动图分别是颅脑正位、侧位 DSA 显像图
第一部分 基础概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应用电子计算机程序将 组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 注入造影剂获得的第二次图像也输入计算机并进行 减影处理,骨骼和脑组织等影像均被减影除去,保 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经过再处理后传至监视 器,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 全脑血管 DSA 应该包括双重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 脉、双侧椎动脉,并选择性进行正侧位造影。下面 呈现几个正常颈内动脉 DSA 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同一处分出(25-30%) 左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7%) 左头臂干(1-2%) 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0.5%)
危险吻合
定义: 临近动脉之间存在吻合,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吻合, 颈外动脉血流流向正常神经组织. ※ 面a.颌内a-眼a-颈内a ※ 咽升a-颈内a海绵窦段 ※ 枕a-椎a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病学是神经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后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影像学CT、MRI、DSA和PET等技术 不断提高,带动了脑血管病学的发展。
其中,DSA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在此,主要介 绍DSA的操作和常见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患者须行压颈试验以了解willis环的代偿情况。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2. 未发现动脉瘤,需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或脊髓动脉造 影,以确定其它原因引起的SAH.
【检查要求】
疑为动静脉畸形者: 作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造影, 位于皮层的AVM,要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颈外动脉分支是 否参与供血.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基底动脉发出:
小 脑 前 下 动 脉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交通段
破裂孔段
眼段 床突段
海绵窦段
岩段
颈段
颈内动脉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疑为动静脉瘘和颅底肿瘤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 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和双侧颈外动脉的正侧位造影。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无名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 左前斜10-15度,可根据患者调整角度.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原理:
造影前的图象为基像,造影后的图象为造影原像,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者去除前者后,得到减影 为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动脉或静脉影像。新型DSA设备可通过 数字处理,建立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模拟血管内镜技术, 协助诊断。
X线脑血管造影与DSA成像比较
【 适应征】
1、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等。
2、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蛛网膜下腔出 血患者应尽早行血管造影。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并作肿瘤 栓塞。在手术前一周内进行。
4、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 些肿瘤的鉴别诊断。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A1:水平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P1:交通前段 P2:环池段 P3:四叠体段 P4:距裂段
分支篇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 禁忌症】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或病危患者。 对造影剂和麻醉剂过敏者。
【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消毒 股动脉穿刺置导管鞘 行全脑血管造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检查要求】
疑为脑缺血性疾病者:阶梯血管造影
行主动脉弓造影(左斜10 o~15o)要求看清双侧椎动脉 和双侧颈总动脉的开口
第二步行双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 第三步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
影。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1. 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 ** 动脉瘤患者选择适当位置再次造影以清楚显示
动脉瘤的解剖结构。必要时作旋转造影(Rotation). ** 海绵窦段动脉瘤和其他巨大颈内动脉动脉瘤
A5
(左侧)
A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4+M5
A5
M3
A3
M2
M1 A1 A2
A4
A3
M3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左侧)
椎动脉
椎动脉发出: 脊髓前、后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posterior spinal a.)
危险吻合
定义: 临近动脉之间存在吻合,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吻合, 颈外动脉血流流向正常神经组织. ※ 面a.颌内a-眼a-颈内a ※ 咽升a-颈内a海绵窦段 ※ 枕a-椎a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病学是神经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后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影像学CT、MRI、DSA和PET等技术 不断提高,带动了脑血管病学的发展。
其中,DSA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在此,主要介 绍DSA的操作和常见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患者须行压颈试验以了解willis环的代偿情况。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2. 未发现动脉瘤,需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或脊髓动脉造 影,以确定其它原因引起的SAH.
【检查要求】
疑为动静脉畸形者: 作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造影, 位于皮层的AVM,要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颈外动脉分支是 否参与供血.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基底动脉发出:
小 脑 前 下 动 脉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交通段
破裂孔段
眼段 床突段
海绵窦段
岩段
颈段
颈内动脉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疑为动静脉瘘和颅底肿瘤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 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和双侧颈外动脉的正侧位造影。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无名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 左前斜10-15度,可根据患者调整角度.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原理:
造影前的图象为基像,造影后的图象为造影原像,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者去除前者后,得到减影 为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动脉或静脉影像。新型DSA设备可通过 数字处理,建立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模拟血管内镜技术, 协助诊断。
X线脑血管造影与DSA成像比较
【 适应征】
1、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等。
2、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蛛网膜下腔出 血患者应尽早行血管造影。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并作肿瘤 栓塞。在手术前一周内进行。
4、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 些肿瘤的鉴别诊断。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A1:水平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P1:交通前段 P2:环池段 P3:四叠体段 P4:距裂段
分支篇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 禁忌症】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或病危患者。 对造影剂和麻醉剂过敏者。
【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消毒 股动脉穿刺置导管鞘 行全脑血管造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检查要求】
疑为脑缺血性疾病者:阶梯血管造影
行主动脉弓造影(左斜10 o~15o)要求看清双侧椎动脉 和双侧颈总动脉的开口
第二步行双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 第三步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
影。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1. 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 ** 动脉瘤患者选择适当位置再次造影以清楚显示
动脉瘤的解剖结构。必要时作旋转造影(Rotation). ** 海绵窦段动脉瘤和其他巨大颈内动脉动脉瘤
A5
(左侧)
A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4+M5
A5
M3
A3
M2
M1 A1 A2
A4
A3
M3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左侧)
椎动脉
椎动脉发出: 脊髓前、后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posterior spina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