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

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
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

长沙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MATLAB

实现及性能分析

123

学 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

完成日期 201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数据传输误码率的MATLAB实现性能分析学生姓名:席广然指导老师:曹敦

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进行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仿真。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先根据9级m序列发生器的结构,从Simulink 工具箱中找所需元件,送入含噪信道,改变信道误码率大小,测试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大小,其中可以通过不断的修改优化得到需要信号,最后通过对输出波形的分析得出仿真是否成功。

关键词Simulink;数据系统;m序列;误码率

1引言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软件,在Simulink平台下建立仿真模型。实现数据传输系统的的误码率计算的过程,通过比较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产生的误码率大小,分析比较,改变参数设置,观察波形变化及误码率大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的专业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的知识可使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可提高处理通信系统问题能力和素质。由于通信工程专业理论深、实践性强,做好课程设计,对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提高其基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的课程设计研究的是数据传输的误码率,通过改变噪声方差的大小,测试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大小,用来理解实际生活的数据传输之间误码率大小的决定条件,从而在实际中尽量减少误码率的大小。

1.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掌握通信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能够分析简单通信系统的性能。

(2)使学生掌握通信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设计简单的通信电路系统。

(3)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4)与运用学过的MATLAB基本知识,熟悉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的使用

课程设计中必须遵循下列要求:

(1)9级m序列发生器,送入含噪信道,改变信道误码率大小,测试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分析该种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论文,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和实验结果。

1.3设计平台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Simulik是MATLAB软件的扩展,它与MATLAB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与用户交互接口是基于Windows的模型化图形输入,其结果是使得用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系统模型的构建,而非语言的编程上。

所谓模型化图形输入是指Simulik提供了一些按功能分类的基本的系统模块,用户只

需要知道这些模块的输入输出及模块的功能,而不必考察模块内部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块的调用,再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所需要的系统模型,进而进行仿真与分析。

2设计原理

2.1 Simulink工作环境

(1)模型库

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simulink”并回车,就可进入Simulink模型库

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也可进入

Simulik模块库按功能进行分为以下8类子库:Continuous(连续模块)Discrete(离散模块)Function&Tables(函数和平台模块)Math(数学模块)Nonlinear(非线性模块)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模块)Sinks(接收器模块)Sources(输入源模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混合使用歌库中的模块来组合系统,也可以封装自己的模块,自定义模块库、从而实现全图形化仿真。

S imulink模型库中的仿真模块组织成三级树结构Simulink子模型库中包含了Continous、Discontinus等下一级模型库Continous模型库中又包含了若干模块,可直接加入仿真模型。

图2.1-1 Simulink工具箱

(2)设计仿真模型

在MATLAB子窗口或Simulink模型库的菜单栏依次选择“File” | “New” | “Model”,即可生成空白仿真模型窗口

图2.1-2 新建仿真模型窗口

(3)运行仿真

两种方式分别是菜单方式和命令行方式,菜单方式:在菜单栏中依次选择"Simulation"

| "Start" 或在工具栏上单击。命令行方式:输入“sim”启动仿真进程

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菜单方式的优点在于交互性,通过设置示波器或显示模块即可在仿真过程中观察输出信号。命令行方式启动模型后,不能观察仿真进程,但仍可通过显示模块观察输出,适用于批处理方式。

2.2m序列产生器

(1)m 序列产生器的结构

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m序列是带线性反馈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

由n级串联的移位寄存器和反馈逻辑线路可组成动态移位寄存器,如果反馈逻辑电路只由模2和构成,则称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带线性反馈逻辑的移位寄存器设定初始状态后,在时钟触发下,每次移位后各级寄存器会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级寄存器的输出,随着时钟节拍的推移都会产生一个序列,该序列称为移位寄存器序列。

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如图所示:

图2.2 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

(2)m序列产生器的性质

○1均衡性:在m序列中一个周期内“1”的数目比“0”的数目多1,这表明,序列平均值很小。

○2m序列和其移位后的序列逐位模2相加,所得的序列还是m序列,只是相移不同而已。

○3m序列发生器中移位寄存器的各种状态,除全0状态外,其他状态只在m序列中出现1次。

○4m序列发生器中,并不是任何抽头组合都能产生m序列。

○5m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其自相关系数:当j等于0时,p(j)=1;当j 不等于0时,p(j)=1/N,从m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可以看出m序列是一个狭义

伪随机码。

2.3误码率测量

在数字通信中误码率是一项主要的质量指标。在实际测量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时,一般来说,测量结果与信源送出信号的统计特性有关。通常认为二进制信号中“0”和“1”是以等概率随机出现的。所以测量误码率时最理想的信源是随机序列发生器,在实际通信中一般都是单程传输信息的,在测量单程数字通信的误码率时,就不能用随机序列,而是用性能相近的伪随机序列代替它,如下图所示:

图2.3 单程测试法

3 设计步骤

3.1 噪声信号

加入噪声信号模块为:

3.1-1 噪声信号模块

其参数设置为:

3.1-2 噪声信号参数设置

示波器产生的图形为:

3.1-2噪声信号波形图

改变参数设置Variance为0.01,其噪声波形变为

3.1-4 改变噪声信号参数后波形图(1)

改变参数设置Variance为1,其噪声波形变为

3.1-5 改变噪声信号参数后波形图(2)

3.2 m 序列产生器

m序列产生器模块图形:

3.2-1 m序列产生器模型图

其参数设置为:

Unit Delay4 和Unit Delay8设置相同:

3.2-2 参数设置(1)

其余Unit Delay单元设置相同,为:

3.2-3 参数设置(2)

示波器产生的图形为:

3.2-4 m序列产生器波形图3.3抽样判决器

3.3-1 抽样判决器

其参数设置为:

3.3-2 抽样判决器参数设置

3.4 误码率计算比较

实现误码计算比较所需要的模块有:

3.4-1 误码率计算所需要的模块

参数设置为:

3.4-2 各模块参数设置

将之前的模块连线之后,检查线路连接,整个模块框图为:

3.6-3 误码率测试器整体框图

运行该模块,Display 显示为:

3.6-4第一次运行Display显示

说明:Display1显示的是误码率的大小;

示波器显示为:

3.6-5示波器显示

说明: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经过抽样判决之后的信号波形图;

第二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图;

第三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加入噪声信道的波形;

改变噪声参数设置,设置Variance为0.2,再次运行,结果为:

3.6-6改变噪声设置后运行结果Display显示说明:Display1显示的是误码率的大小,为0.1881;

示波器显示为:

3.6-7 改变噪声参数设置后运行结果示波器显示说明: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经过抽样判决之后的信号波形图;

第二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图;

第三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加入噪声信道的波形;3.7 误码率曲线生成

(1)在MATLAB界面下新建窗口:

图3.7-1 新建Editor窗口输入以下程序:

for i=1:100

power=0.001*i;

sim(' untitledkeyi.mdl');

error(i)=ErrorVec(1);

end

k=[1:100].*0.001;

plot(k,error);

xlabel('噪声功率'),ylabel('误码率');

title('误码率变化曲线图');

grid;

此时相应的在整体框图中作以下改变:

○1输入噪声信号模块,Variance设置为power

3.7-2 噪声信号模块参数改变设置

○2误码率计算Error Rata Calulation1中Output Data 设置为Workspace:

3.7-3 Error Rata Calulation1模块参数改变设置(2)运行文件,生成的图:

3.7-4 MATLAB运行程序后显示的误码率曲线示意图

说明:当噪声功率小于等于0.01时,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大小为0;当噪声功率大于0.01时,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大小随着噪声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呈阶梯形改变。

(3)上述图形只显示了100个数据,为了更明显的表示其变化曲线,取600个数据,相应的进行修改:

○1程序的修改:

for i=1:600

power=0.001*i;

sim(' untitledkeyi.mdl');

error(i)=ErrorVec(1);

end

k=[1:600].*0.001;

plot(k,error);

xlabel('噪声功率'),ylabel('误码率');

title('误码率变化曲线图');

grid;

○2Simulation Stop Time 修改

3.7-5 Simulation Stop Time修改为600.0 运行文件,得到的图形为:

3.7-6 改变取值范围后得出的误码率变化曲线图

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

长沙理工大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MATLAB 实现及性能分析 123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完成日期201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 评分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成果 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 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课程设计动手能力 文字表达 学习态度 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 综合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2017年1月15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8~20周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曹敦 题目数字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MATLAB实现及性能分析 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仿真通信加密系统。对输入随机数字信号与m 序列异或运算以实现信号加密,送入含噪信道,在接收端与相同序列再进行异或运算以解密,改变信道误码率大小,测试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分析该种加密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要求: (1)本设计开发平台为MATLAB中的Simulink。 (2)模型设计应该符合工程实际,模块参数设置必须与原理相符合。 (3)处理结果和分析结论应该一致,而且应符合理论。 (4)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应当提交的文件: (1)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2)课程设计附件(主要是模型文件和源程序)。

数据传输误码率的MATLAB实现性能分析学生姓名:席广然指导老师:曹敦 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进行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仿真。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先根据9级m序列发生器的结构,从Simulink 工具箱中找所需元件,送入含噪信道,改变信道误码率大小,测试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大小,其中可以通过不断的修改优化得到需要信号,最后通过对输出波形的分析得出仿真是否成功。 关键词Simulink;数据系统;m序列;误码率 1引言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软件,在Simulink平台下建立仿真模型。实现数据传输系统的的误码率计算的过程,通过比较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产生的误码率大小,分析比较,改变参数设置,观察波形变化及误码率大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的专业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的知识可使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可提高处理通信系统问题能力和素质。由于通信工程专业理论深、实践性强,做好课程设计,对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提高其基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的课程设计研究的是数据传输的误码率,通过改变噪声方差的大小,测试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大小,用来理解实际生活的数据传输之间误码率大小的决定条件,从而在实际中尽量减少误码率的大小。

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手册

1.概论: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的飞机。是指在飞机上没有驾驶员,只是由程序控制自动飞行或者由人在地面或母机上进行遥控的飞机。它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系统、遥控与遥测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着陆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飞行并得以控制。无人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而言,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隐蔽性好,特别宜于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因此被广泛应用。 二、无人机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无人机没有飞行员,其飞行任务的完成是由无人飞行器、地面控制站和发射器组成的无人机系统在地面指挥小组的控制一下实现的。据此,无人机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没有常规驾驶舱,无人机结构尺寸比有人驾驶飞机小得多。有一种无尾无人机在结构上比常规飞机缩小40%以上。重量减轻,体积变小,有利于提高飞行性能和降低研制难度。 (2)安全性强。无人机在操纵人员培训和执行任务时对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保护有生力量和稀缺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来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 (3)性能提高。无人机在设计时不用考虑飞行员的因素。许多受到人生理和心理所限的技术都可在无人机上使用,从而突破了有人在机的危险,保证了飞行的安全性。 (4)一机多用,稍作改进后发展为轻型近距离对地攻击机。

(5)采用成熟的发动机和主要机载设备,以减少研制风险与经费投入,加快研制进度。联合研制以减小投资风险、解决经费不足有利于扩大出口及扬长技术与设备优势。 (6)研制综合训练系统。技术要求有: (1)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融合,信息的评估和表达,防御性的信息战、自动目标确定和识别等; (2)设备组成包括低成本结构、小型化及模块化电子设备、低可见性天线、小型精确武器、可储存的高性能发动机及电动作动器等; (3)性能实现包括先进的低可见性和维护性技术、任务管理和规划、组合模拟和训练环境等。 三、无人机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主要包括四部分: (1)飞行器系统 包括空中和地面两大部分。空中部分包括:无人机、机载电子设备和辅助设备等,主要完成飞行任务。地面部分包括:飞行器定位系统、飞行器控制系统、导航系统以及发射回收系统,主要完成对飞行器的遥控、遥测和导航任务,空中与地面系统通过数据链路建立起紧密联系。 (2)数据链系统 包括:遥控、遥测、跟踪测量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数据中继设备等用以指挥操纵飞机飞行,并将飞机的状态参数及侦察信息数据传到控制站。 (3)任务设备系统 包括:为完成各种任务而需要在飞机上装载的任务设备。

误码率

误码率 误码率 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如果有误码就有误码率。另外,也有将误码率定义为用来衡量误码出现的频率。IEEE802.3标准为1000Base-T网络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限度误码率为10-10。这个误码率标准是针对脉冲振幅调制(PAM-5)编码而设定的,也就是千兆以太网的编码方式。 误比特率 误比特率是指在数字传输过程中,错误的比特数与传输的总比特数之比。在采用二进进制编码的情况下,误比特率与误码率是相同的,因为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而在二进制码的情况下,码元就是比特,因此误码率就是误比特率。 误码的产生 误码的产生是由于在信号传输中,衰变改变了信号的电压,致使信号在传输中遭到破坏,产生误码。噪音、交流电或闪电造成的脉冲、传输设备故障及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误码误码率(比如传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各种不同规格的设备,均有严格的误码率定义,如通常视/音频双向光端机的误码率应该在:(BER)≤10E-9。 由于种种原因,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例如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在通信系统内部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不够理想而使传送的信号发生畸变等。当受到的干扰或信号畸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差错。 什么是差错?在数据通信中,如果发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信号却是“0”,这就是“误码”,也就是发生了一个差错。在一定时间内收到的数字信号中发生差错的比特数与同一时间所收到的数字信号的总比特数之比,就叫做“误码率”,也可以叫做“误比特率”。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2第六章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 第一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 第二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5) 第三节货调子系统 (10) 复习思考题 (34) 第六章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内容]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组成及功能,重点介绍货调子系统的操作流 程和主要功能。 [重点掌握]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货调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随着铁路运输体制的改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站作业和管理以及运输调度指挥 对信息化的需求都在日益加大,铁路运输信息化对数据共享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作为TMIS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TMIS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原车 站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功能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不仅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实际工 作的需要,而且也制约了整个TMIS功能的发挥。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铁道部信息技术 中心、广铁集团以及多个铁路局的共同努力下,从2004年1月铁道部内部立项,后经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等多个阶段,于2005年6月建成。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制定了三个主要目标: (一)满足运输生产组织的要求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强信息共享,实现车站全过程管理,并且使车站的生产实 际情况能及时、正确地上报到上级部门,实现车站与路局各系统之间的业务作业闭环。 (二)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顺应运输体制的改革,尽可能压缩货车停留时间,并且强化 货运安全管理。

(设备管理)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第5章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1.试说明一般中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答:处理器内部应有中断请求信号的检测电路,输出中断响应信号,保存断点的逻辑,转向中断处理程序的逻辑,中断返回逻辑。系统中要有一中断控制器,管理多个中断源,提供处理机所需的中断处理信息。系统中请求中断处理的I/O接口电路要有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接收中断响应信号的逻辑。 2.什么是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在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中,中断类型码和中断向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处理机可处理的每种中断的编号为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是指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由处理机自动寻址。中断向量表是存放所有类型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一个默认的内存区域。在8086系统中,中断类型码乘4得到向量表的入口,从此处读出4字节内容即为中断向量。 3.什么是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在PC机中两者的处理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硬件中断是通过中断请求线输入电信号来请求处理机进行中断服务;软件中断是处理机内部识别并进行处理的中断过程。硬件中断一般是由中断控制器提供中断类型码,处理机自动转向中断处理程序;软件中断完全由处理机内部形成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并转向中断处理程序,不需外部提供信息。 4.试叙述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处理硬件中断的过程。 答:以INTR请求为例。当8086收到INTR的高电平信号时,在当前指令执行完且IF=1的条件下,8086在两个总线周期中分别发出INTA#有效信号;在第二个INTA#期间,8086收到中断源发来的一字节中断类型码;8086完成保护现场的操作,CS、IP内容进入堆栈,清除IF、TF;8086将类型码乘4后得到中断向量入口地址,从此地址开始读取4字节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8086从此地址开始执行程序,完成了INTR中断请求的响应过程。5.在PC机中如何使用“用户中断”入口请求中断和进行编程? 答:PC机中分配给用户使用的中断是IRQ9,经扩展插槽B4引出,故把用户的中断请求线连接到B4上。在应用程序中,利用25H号系统调用将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写入对应0AH类型中断对应的中断向量表中去。在应用程序中把主片8259A D2屏蔽位清0,把从片8259A D1屏蔽位清0,使主片的IR2、从片的IR1可以输入中断请求。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前向主片8259A发中断结束命令。应用程序结束之前对主片的IR2和从片的IR1进行屏蔽,关闭用户中断请求。 6.8259A中断控制器的功能是什么? 答:8259A中断控制器可以接受8个中断请求输入并将它们寄存。对8个请求输入进行优先级判断,裁决出最高优先级进行处理,它可以支持多种优先级处理方式。8259A可以对中断请求输入进行屏蔽,阻止对其进行处理。8259A支持多种中断结束方式。8259A与微处理器连接方便,可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发送中断类型码。8259A可以进行级连以便形成多于8级输入的中断控制系统。 7.8259A初始化编程过程完成那些功能?这些功能由那些ICW设定? 答:初始化编程用来确定8259A的工作方式。ICW1确定8259A工作的环境:处理器类型、中断控制器是单片还是多片、请求信号的电特性。ICW2用来指定8个中断请求的类型码。ICW3在多片系统中确定主片与从片的连接关系。ICW4用来确定中断处理的控制方法:中断结束方式、嵌套方式、数据线缓冲等。 8.8259A在初始化编程时设置为非中断自动结束方式,中断服务程序编写时应注意什么?答: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在返回主程序之前按排一条一般中断结束命令指令,8259A将ISR

TCP传输过程中误码率研究

TCP 传输过程中误码率研究 假设TCP 传输过程中比特误码发生的概率为m E 。 假设一个IP 数据包包含的码元个数为N 。 可以计算出数据包正确传输的概率为 ()() m m m NE N E E m N m ok e E E P -?≈-=-=1 11,错误传输的概率则为m NE c e E --=1。 TCP 传输机制 TCP 发送方传输多个数据块,在一定时间ack wait T _内等待ACK ;如果收到后面数据块的ACK 则认为前面的数据块接收方已经收到。 假设发送方在ack wait T _时间内发送M 个数据块,码元个数为i N ,i 从1到M ;ACK 码元个数为ack N 。 接收方收到第i 个数据块正确的概率为i ok P ,在正确接收后发送ACK 给发送方;发送方收到ACK 正确的概率为ack ok i ok P P ?。 注:考虑到传输时延,如果第i 个数据块的发送时刻+时延超过ack wait T _,该数据块的ACK 接收概率为0;后续包不再考虑,M 实际取i-1。 因此第一个数据块确认收到的概率为:接收方收到第一个数据块后发送方收到其中正确ACK 的个数概率P 。 )...1()...(2121M ok ok ack ok ok ack ok M ok ack ok ok ack ok ok P P P P P P P P P P P +++?=?++?+= 若避免重传,要求1≥P 。 为简化计算,假设M 个数据块大小一样,是ACK 码元个数的2倍;则

2)(ack ok M ok i ok P P P ==。便于表示,ack ok P X =。 1 ))1(1() ...1()...(2 32121≥-+=+++?=?++?+=X M X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M ok ok ack ok ok ack ok M ok ack ok ok ack ok ok M = 1, X = 1.000000, NE = 0.000000 M = 2, X = 0.837620, NE = 0.177191 M = 3, X = 0.770398, NE = 0.260848 M = 4, X = 0.728125, NE = 0.317283 M = 5, X = 0.697549, NE = 0.360183 M = 6, X = 0.673749, NE = 0.394898 M = 7, X = 0.654356, NE = 0.424104 M = 8, X = 0.638051, NE = 0.449337 M = 9, X = 0.624024, NE = 0.471566 M = 10, X = 0.611744, NE = 0.491441 结合实际,ACK 包为40字节,基于蓝色部分,则要求 93750.000991508 *40317283.0=

[精品推荐]信息化建设系统集成项目实施方案

某某集团信息化建设系统集成项目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系统集成项目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项目概况 (4) 2.设备选型 (4) 2.1设备选型清单 (4) 2.2设备参数 (5) 3.项目实施流程 (6) 3.1实施方案流程 (6) 3.2实施进度计划 (7) 3.3实施项目组 (8) 4.项目管理 (8) 4.1项目质量控制 (8) 4.1.1 质量控制概述 (8) 4.1.2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 (9) 4.1.3质量控制的方法 (9) 4.2项目沟通管理 (10) 4.2.1项目沟通管理方法 (10) 4.2.2项目经理的沟通管理职能 (11) 4.2.3沟通计划 (11) 4.2.4 沟通依据 (11) 4.2.5 沟通结果 (12) 4.3项目风险管理 (12) 4.3.1项目风险识别 (12) 4.3.2项目风险评估 (12) 4.3.3 项目风险响应 (13) 4.3.4项目风险控制 (13) 5.项目实施总体设计 (15) 5.1总体拓扑图 (15)

6.实施详细设计 (15) 6.1IP规划 (15) 6.1.1 有线、无线上网数据区网段划分 (15) 6.1.2视频监控区网段划分 (16) 6.1.3 ERP服务器存储区网段划分 (16) 6.1.4 网络安全设备区网段划分 (16) 6.1.5视频会议区网段划分 (16) 6.1.6 网络管理区划分 (16) 6.1.7主干区域 (16) 6.2网络设备详细配置 (17) 6.2.1链路负载均衡 (17) 6.2.2 SSL-VPN (17) 6.2.3上网行为管理 (17) 6.2.4入侵检测系统 (17) 6.2.5 防火墙 (18) 6.2.6 核心交换机 (18) 6.2.7路由器 (18) 7.项目实施辅材及工具 (18) 8.测试报告 (19) 8.1测试目的 (19) 8.2测试步骤 (19) 9售后服务(技术支持)方式 (20) 10培训概述 (21) 10.1培训需求和目标 (21) 10.2现场培训 (23) 10.3厂家培训 (23)

铁路车站现车信息管理系统

一.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入而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已逐步成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任何一个单位要生存要发展,要高效率地把内部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就必须建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系统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数据库技术支持下完成的。本文在结构上首先论述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叙述了开发环境、开发平台以及数据库技术,接着用表格和图片的方式介绍了系统的整体规划,接下来是系统在具体实现中的详细内容,最终本系统能够完成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的修改、查询以及打印报表等功能,本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比较实用。 课题目的及意义 由于现今的铁路车站现车信息管理非常繁琐,行政人员付出大量的工作时间,得到的效率很低。因此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铁路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决定开发铁路车站现车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今天,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有了长足的进步。它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计算机之所以如此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其次,计算机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第三,计算机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第四,计算机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等。 为了解决传统铁路车站现车信息的管理正面临着的这些问题,我所设计的铁路车站现车信息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开发环境、工具介绍 该软件是在Windows XP Professional + Visual Basic 6.0 + SQL Server 2000的环境下完成的。下面就对这些开发工具进行介绍: 1.1 SQL Server 2000 简介 SQL Server 2000是微软公司最新版的大型数据库服务器,其性能指标在各方面都有赶超Oracle数据库的趋势。用它可以方便地管理数据库和开发应用程序,它使用了最先进的数据库构架,与Windows NT/2000平台紧密集成,具有完全的Web功能。通过对高端硬件平台、网络和存储技术的支持,为WEB站和企业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能在Internet商业领域快速建立并应用。此外,还增强了安全性,保护防火墙内外的数据。支持基于角色的安全并拥有安全审计工具。在经历了SQL Server 6.5和7.0两个版本的尝试后,微软公司终于开始了大规模的业务。记得在以前各种关于SQL Server的文章,都会将其定位成中小型应用方面,这种感觉被大家自然的延续到了2000版之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微软公司聘请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数据库专家以及专门搭建了信息量可谓空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励精图治,就是为了摘掉扣在自己头上的这顶帽子。有了强大的性能和功能支持,再配合其一向为人称道的易用性,SQL Server可以说成为了开发者手中的一柄利器! 另外,目前国内的一些关于微软平台的数据库编程教程,喜欢使用Access 作为数据库平台的案例,并展开相关的内容。这其实对于开发真正的数据库应用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只能使大家停留在应用的初级阶段。SQL Server 2000提供的非常傻瓜的缺省安装和使用模式,其上手难度并不比Access大。另外,SQL Server 2000可以兼顾小、中、大规模的应用,有着远远比Access强大的伸缩性。 1.2 SQL Server 数据库特点 概括起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丰富的图形管理工具,使系统管理、操作更为直观方便。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是一个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集成管理工具,利用它可以配置管理SQL Server服务器、管理数据库和数据库对象、备份和恢复数据、调度任务和管理警报、实现数据复制和转换操作等。此外,SQL Server 2000还提供了SQL事件探查器、SQL查询分析器、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和多种操作向导等图形界面管理工具,大大简化了用户操作,从而增强了系统的易用性。

网络控制系统复习

结构: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传感器。2定义: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CS:Networked Control System),即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来交换控制及传感等信息。3特点:(1) 结构网络化:NCS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网络体系结构上,它支持如总线型、星型、树型等拓扑结构,与传统分层控制系统的递阶结构相比显得更加扁平和稳定;2) 节点智能化:带有CPU的智能化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和功能协调,每个节点都是组成网络的一个细胞,且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3) 控制现场化和功能分散化:网络化结构使原先由中央控制器实现的任务下放到智能化现场设备上执行,使危险得到了分散,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 系统开放化和产品集成化:NCS的开发遵循一定标准进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不同厂家根据统一标准来开发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之间便能实现互操作和集成。4与传统点对点结构系统比较;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操作与控制,具有高的诊断能力,安装与维护方便,能有效减少系统的重量与体积,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使用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使用大量广泛分布的廉价传感器与远距离的控制器、执行器构成某些特殊用途的NCS,这是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所无法实现的。5 网络控制系统评价标准;(1) 网络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包括网络吞吐量,传输效率,误码率,时延可预测性和任务的可调度性。2) 系统控制性能(QoP, Quality of Performance):包括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超调和震荡等。6 NCS中的基本问题;1、时变传输周期2、网络调度((1)指一个节点多久可以传输一次信息,以及以多高的优先级传递信息,发生在用户层或传输层以上;(2)调度控制环的采样周期和采样时刻,以尽量避免网络中冲突现象的发生;(3)至于数据如何更有效地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以及当线路堵塞时应采取何种措施,这些问题在网络层由线路优化和堵塞算法考虑。)3、网络时延4、单包传输和多包传输5、数据包时序错乱6、数据包丢失。 7、节点驱动方式(NCS的节点有两种驱动方式:时钟驱动和事件驱动。时钟驱动:网络节点在一个事先确定的时间到时开始动作,事先确定的时间为节点动作的依据,如节点的采样时刻。事件驱动:网络节点在一个特定的事件发生时开始动作,如网络节点通过数据网络从另外一个节点接受数据。NCS中的传感器一般采用时钟驱动,而控制器和执行器可以是时钟驱动,也可以是事件驱动)8、时钟同步。7 NCS研究内容1、对网络的控制:围绕网络的服务质量,从拓扑结构、任务调度算法和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等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满足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减小网络时延、时序错乱、数据包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运用运筹学和控制理论的方法来实现。2、通过网络的控制:指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设计相适应的NCS控制器,保证NCS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通过建立NCS数学模型用控制理论的方法进行研究。3、NCS整体性能的优化与提高(综合控制):综合考虑提高网络性能和控制性能的基础上,优化和提高整个NCS的性能. 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 1.通信的含义:所谓通信,就是指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通过某种介质(如传输线)或渠道将信息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过程。2通信的类型存在两大类通信方式:非电通信和电通信。其中电通信可分为三种类型:1.模拟通信2.数字通信:3.数据通信:数据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不同之处是:数字通信的信息源发出的是模拟信号;数据通信的信息源发出的是数字信息。3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一个最基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息源、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信道、通信控制部件、信息宿等部分组成。4 数据通信方式的分类;(一)按数据位的传送方式分,有:1.并行通信方式:将一个二进制数据的所有位同时传送的方式,特点:传送速度快,线路成本高。2.串行通信方式:将一个二进制数据逐位顺序传送的方式,特点:线路投资省,传输速度比并行通信的速度慢。适用于长距离传送。(二)按信息的传送方向分,有:1.单工(Simplex)通信方式:只允许信息沿一个方向(而不能作反向)传输。2.半双工通信方式:允许信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在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的传输,3.全双工通信方式。允许信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传输,(三)按连接方式分:1.总线连接的通信方式:将两台计算机的总线通过缓冲转换器直接相连。2.调制/解调连接的通信方式:将计算机输出数据经并/串转换后进行调制,然后在双芯传送线上发送;而接收端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调,然后经串/并转换使数据

联想集团的ERP之路

联想集团的ERP之路 1998年11月24日,联想集团与德国SAP公司、德勤企业咨询公司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联想与SAP及其咨询合作伙伴德勤管理咨询公司签订联想集团ERP项目实施协议。会上,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此次ERP项目建设能否实施成功,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在国内ERP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大环境下,联想集团实施ERP为什么要如此广泛而公开地宣传?ERP对于联想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联想又是如何实施ERP的呢?本案例记叙了自1998年11月联想集团启动ERP项目至2000年末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宣布ERP二期工程完成的过程。 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相关产品为主,在信息产业领域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联想集团于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2000年公司市值达到900亿港币左右,位居香港股市十大上市公司之列。 联想集团从在一间小平房里起家,仅有11个人、20万元资本金的小公司,发展到2000年末拥有员工10000余人的巨型集团企业。联想集团在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沈阳、深圳等地设有地区总部,在全国各地建有数千家代理分销网点,在欧洲、美洲、亚太设有海外平台,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人民币,连续二年位居全国电子百强第一名。联想电脑当年销售量达到125.8万台,连续4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在亚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第一。联想集团是国家120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国家技术创新试点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自成立以来,联想集团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基于计算机的信息产品。联想集团的业务涉及到个人电脑、服务器、主板、外设、信息家电等Internet接入端产品、信息服务、软件、系统集成以及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产品等多方面,各类产品和技术已成为金融、交通、邮电、商品流通等许多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企业信息技术手段。 2000年4月,联想集团主动应变进行大规模业务重组。从原来的以事业部为核心的体制向以子公司为核心的体制转变,形成了两大子公司:“联想电脑公司”和“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联想电脑公司以向客户提供全面的Internet接入端产品、信息服务为主,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局端产品及全面的系统集成方案。 联想的信息化之路 虽然联想集团是一个以提供计算机及其设备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但联想集团同样面临着如何信息化的问题。联想集团的业务分为三大类:一是从研发、制造到生产、销售联想电脑;二是代理国外品牌产品的分销;三是以服务为主,包括硬件配置的系统集成业务。这些业务当然都与信息化紧密相关。从1992年开始,联想就开发了自己的MIS系统,当时的MIS主要是以财务为核心、根据企业的运营需求而定制的一个管理系统。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第六章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 第一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 第二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5) 第三节货调子系统 (10) 复习思考题 (34)

第六章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内容]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组成及功能,重点介绍货调子系统的操作流 程和主要功能。 [重点掌握]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货调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节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随着铁路运输体制的改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车站作业和管理以及运输调度指挥 对信息化的需求都在日益加大,铁路运输信息化对数据共享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作为TMIS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TMIS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原车站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功能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不仅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实际工 作的需要,而且也制约了整个TMIS功能的发挥。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广铁集团以及多个铁路局的共同努力下,从2004年1月铁道部内部立项,后经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等多个阶段,于2005年6月建成。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制定了三个主要目标: (一)满足运输生产组织的要求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强信息共享,实现车站全过程管理,并且使车站的生产实 际情况能及时、正确地上报到上级部门,实现车站与路局各系统之间的业务作业闭环。 (二)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要顺应运输体制的改革,尽可能压缩货车停留时间,并且强化 货运安全管理。 (三)满足货运营销的需要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多元运输的激烈竞争中充分发挥 铁路货运的优势,在信息输出形式上增加手机短信催领查询、大屏显示、电话查询以及在 车站级营销用户网站提供数据接口等等。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从运输组织、车流组织的整体流程着眼,考 虑到跨越式发展后未来铁路运输的要求,充分利用了当前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把调度、车站、营销、追踪进行全盘整合,规范了现行TMIS各子系统之间的责任、范围和协作,规划出明确的接口。 一、系统运行环境 该系统适合服务器集中模式(一台服务器带多个车站模式),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 合的方式开发和运行,车号、区长、站调、货调、内交付、零担计划配装等现场岗位采用 C/S模式,预警系统及统一信息共享平台、统一维护平台等岗位采用B/S模式。 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为Unix,数据库为ORACLE8以上。 Web服务器:安装weblogic的服务器。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

ERP系统如何帮助联想提升管理水平 案例思考题: 一、 ERP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哪些问题? 答:ERP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以下问题: 1、ERP的实施使得联想计算机业务进入飞速扩张期时,在财务系统方面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起到了对 业务的支撑作用,而不再是财务数据模糊,得不到实时的数据支持。同时也改变了以前财务部门所扮演的 角色,提升了其在管理上的重要性,进行了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演变,加大了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完善 性。ERP的财务系统能更好地实现整合性的功能化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采用滚动成本核算法,实物账 和资金账同时产生,通过对物流、资金流进行无缝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财 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为实现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最 终还可以自动化地形成直观的财务分析报告,便于决策层可以随时了解真实准确的企业运营状况。 2、ERP在企业管理中,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销售、采购、库房、生产的全部过程都和财 务紧密挂钩,同时数据建设更为一致,所有作业都能够在系统中实时地反映出来,避免出现“跑冒滴漏” 的现象,整个集团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和透明化。 3、ERP解决销售的问题,ERP可以通过合理的调配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来帮助你的企业很好的处理这些问 题,实现对订单和计划执行的动态跟踪,全面准确地掌握销售情况,提高资金回笼的时效性。 4、ERP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高效的生产流水线模式,减少了生产中个别物料短缺造成的生产中断, 提高生产线劳动效率,同时又可减少办公文档及传递工作,提高办公效率,减少职工加班时间,即使在处 理紧急任务时也能预先设计出最合理的生产流程,降低无效劳动。 5、ERP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采购信息的发布和搜集,及时把握和分析供货商的相关信息(包括信誉、生产 能力),供货商的延续性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化管理,最终通过准确的采购计划,保 证了物料供应,为采购人员节省了大量精力,降低采购管理成本。 6、ERP系统的合理规划能及时设定准确的需求计划,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得到恰当的物料,不必留有库存, 降低相应的成本和风险。如果是拥有多个生产基地的集团企业还可以实现多个生产厂的库存和在途物料地 信息共享,由系统自动生成准确的批次物料需求计划,减少库存资金占用,提高库存资金周转次数。 二、案例中ERP在制造和分销性企业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为什么能发挥这些作用? 答:ERP在制造和分销性企业的主要功能有: 1、分销管理 销售的管理是从产品的销售计划开始,对其销售产品、销售地区、销售客户各种信息的管理和统计, 并可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客户服务做出全面的分析,这样在分销管理模块中大致有三方面的 功能。 (1)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 它能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档案,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以达到最高效率 的保留老客户、争取新客户。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就是最近新出现的CRM软件,即客户关系管理,ERP 与它的结合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 (2)对于销售订单的管理 销售订单是ERP的入口,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是根据它下达并进行排产的。而销售订单的管理是贯穿了 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它包括: a客户信用审核及查询(客户信用分级,来审核订单交易)。 b产品库存查询(决定是否要延期交货、分批发货或用代用品发货等)。 c产品报价(为客户作不同产品的报价)。 d订单输入、变更及跟踪(订单输入后,变更的修正,及订单的跟踪分析)。 e交货期的确认及交货处理(决定交货期和发货事物安排)。 (3)对于销售的统计与分析 这时系统根据销售订单的完成情况,依据各种指标做出统计,比如客户分类统计,销售代理分类统计 等等,再就这些统计结果来对企业实际销售效果进行评价: a销售统计(根据销售形式、产品、代理商、地区、销售人员、金额、数量来分别进行统计)。 b销售分析(包括对比目标、同期比较和订货发货分析,来从数量、金额、利润及绩效等方面作相应的 分析)。 c客户服务(客户投诉纪录,原因分析)。 2、库存控制 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本。它是一种 相关的、动态的、及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结合、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 存,精确的反映库存现状。这一系统的功能又涉及: a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决定何时定货采购,同时作为交与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作生产计划的依 据。 b收到订购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c收发料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智慧政务信息化方案、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方案

【智慧政务】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 技 术 方 案 北京XX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设计概述 (7) 1.1 项目概况 (7) 1.2 总体设计原则 (7) 1.2.1 可行性和适应性原则 (7) 1.2.2 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7) 1.2.3 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8) 1.2.4 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 (8) 1.2.5 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8) 1.2.6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 (8) 1.2.7 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8) 1.3 总体设计目标 (8) 1.4 总体设计依据 (9) 第2章信息化需求描述 (11) 2.1 网络系统需求 (11) 2.2 主机系统需求 (12) 2.3 办公设备需求 (12) 2.4 公共广播系统需求 (12) 2.5 音视频会议室需求 (13) 2.6 信息发布系统需求 (13) 2.7 安防监控系统需求 (13) 2.8 道闸系统需求 (14) 2.9 门禁考勤系统需求 (14) 2.10 服务评价系统需求 (14) 2.11 机房系统需求 (14) 2.12 大数据政务云平台需求 (15) 2.13 点位统计表 (17) 第3章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9) 3.1 计算机网络系统 (19) 3.1.1 网络特点 (20) 3.1.2 网络建设目标 (20) 3.1.3 设计说明 (21) 3.1.4 整体架构设计 (26) 3.1.5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8) 3.1.6 防火墙构架 (41) 3.1.7 入侵防御构架 (46) 3.2 主机存储系统 (49) 3.2.1 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49) 3.2.2 系统方案结构及拓扑 (52) 3.2.3 服务器方案说明 (55) 3.2.4 存储方案说明 (57) 3.2.5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说明 (58) 3.2.6 桌面虚拟化方案说明 (75)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 本课的目的: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学习交通运输信息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对铁路主要的信息系统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铁路客票预售及发售系统、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铁路编组站货车信息系统等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进而使学生具有研究和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对铁路运输现代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交通运输信息、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了解交通运输信息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初步了解和掌握铁路运输中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铁路客票预售及发售系统等主要信息系统。 3、初步具备研究和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成绩考核方法 ①资料查阅及小论文(40%) ②卷面考试(60%)

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TMIS系统 编组站自动化系统 客票发售和预售系统 客运站综合信息系统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联系方式: 吕红霞87600706(办) 87630828(家)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一、铁路运输的特点 1.铁路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它是由许多部门,例如,车务、工务、机务、电务等系统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进行运输生产活动的综合性企业。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而且是在集中同意指挥下各部门围绕着完成运行图所规定的运输任务而共同努力。 2.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具有点多、线长,连续性强、节奏性强等特点 1)点多:全路有5千多个大小车站,是铁路运输工作和基层 生产单位。 2)线长:全路有6万多公里线路,到95年底营业线路超过6 万公里。 3)连续性强:铁路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全天 候运转,除了特殊灾害,风雨无阻。 4)节奏性强:铁路就象一个交响乐队,各部门只有在统一的 指挥下,协调的有节奏的进行工作,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当好先行。铁路是半军事化企业,总调度长代表部长指挥生产。 二、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应用计算机的必要性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课后习题与答案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的任务是传输数据信息,希望达到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靠性高,涉及的技术指标有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和信道容量。 1. 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传输线路上传输信息的速度,有数据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速率两种表示方法。 (1) 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又称比特率,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位的个数,单位为比特每秒,表示为bps或b/s。数据传输速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 S —表示比特率 T —表示脉冲宽度 N —表示一个脉冲所表示的有效状态数,即调制电平数,通常为2的整数倍。 例如,一连续信号f = 1200Hz,每个信号可表示4个不同的状态,则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为2400bps: (2) 信号传输速率

信号传输速率又称波特率或调制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信号的个数,单位为baud(波特),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B = 1 / T 其中,B —波特率,T —信号周期。 例如,若一连续信号f = 1200Hz,则B = 1/T = 1200(波特) (3) 比特率与波特率的关系 比特率与波特率都是衡量信息在传输线路上传输快慢的指标,但两者针对的对象有所不同,比特率针对的是二进制位数传输,波特率针对信号波形的传输,两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N为一个脉冲所表示的有效状态数,即调制电平数。 比特率与波特率在应用中的相互关系见如图2-1-12所示。 图2-1-12 波特率和比特率之间关系 2. 误码率 误码率表示二进制数据位在传输中出错的概率,可用如下公式表

示: Pe = Ne / N 其中,Pe —误码率,Ne —出错的位数,N —传输的总位数。 例如,若数据传输10000个bit,接收经检查发现有一个bit错了,则误码率 Pe = 10-5 误码率主要用于衡量数据传输的质量,其他衡量数据传输质量的指标还有误字率和误组率等,原理类似,这里不作详细解释。 3. 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指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为bps或 b/s。信道容量受信道的带宽限制,信道带宽越宽,一定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带宽指物理信道的频带宽度,即信道允许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按信道频率范围的不同,通常可将信道分为窄带信道(0~300Hz)、音频信道(300~3400Hz)和宽带信道(3400Hz以上)三类。 信道容量有两种衡量的方法: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 (1) 奈奎斯特公式(Nyquist) 对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信道容量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C —最大数据速率(信道容量) H —信道的带宽(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