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汇总
数据通信概论数据通信的主要质量指标

第一节 数据通信发展 第二节 数据通信系统 第三节 数据通信特点 第四节 数据的传输方式 第五节 数据通信的主要质量指标 第六节 数据通信网络 第七节 数据通信实例
数据通信概论
本章重点难点
❖ 掌握数据通信的定义、特点和系统组成 ❖ 了解数据通信信道及网络类型 ❖ 了解数据的传输方式 ❖ 能计算数据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 掌握数据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的关系
的。
数据通信概论
第 一节 数据通信发展
二、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
❖ 移动数据业务蓬勃发展:我国开放的移动数据业务主要有短消息业务、 多媒体短消息、移动位置服务、移动上网、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应用 等,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推广和普及,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将迈向 新的台阶;
❖ 向超大容量系统发展:为满足数据、语音和多媒体综合承载业务需求, 数据网络应具有高速的包转发和处理能力,强大的VPN组网能力以及 完善的QoS机制,这些都使得网络设备向超大容量方向发展;
数据通信概论
第 二节 数据通信系统
二、数据通信系统组成
2、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用来连接 DTE与数据通信网络的设备称为数据电路终接设 备(DCE),可见该设备为用户设备提供入网的连接点。
❖ DCE的功能就是完成数据信号的变换。因为传输信道可能是模拟的,也 可能是数字的,DTE发出的数据信号不适合信道传输,所以要把数据信
❖ I/O设备提供操作员和终端间界面,将人可以识别的数据变换成计算机可以 处理的二进制信息,或反变换;
❖ 为了有效而可靠地进行通信,通信双方必须按一定的规程进行,如收发双 方的同步、差错控制、传输链路的建立、维待和拆除及数据流量控制等, 所以必须设置通信控制器(TC)来完成这些功能,对应于软件部分就是通信 协议,这也是数据通信与传统电话通信的主要区别 。
数字信号信道传输中影响参数

数字信号信道传输中影响参数信噪比和载噪比: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噪声和干扰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来自内部产生的连续随机杂波对有用信号的影响,我们称为噪声,用噪声系数NF或F表示。
外界信号侵入和有源器件产生的谐波及杂波的影响我们称为干扰。
外界的干扰有很多种,其中影响电视节目收看质量的主要有:滚道干扰——50Hz-几百Hz的市电和电源干扰。
网状干扰——几KHz~几十MHz的中、短波信号、BP机、手机、游戏机和空中无线电信号干扰。
雪花和横线干扰——由日光灯、发动机和高频设备产生。
信噪比:表示视、音频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功率的相对强度,是恒量音、视频信号的质量的重要指标;用S/N 表示。
S/N =Ps/Pn 或(S/N )dB=10lgPs/Pn=PSdB–PndB载噪比:表示高频载波与噪声的相对强度,是恒量射频信号通道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音、视频信号经过传输解调后的信号质量。
用C/N 表示。
C/N =Pc/Pn 或(C /N )dB=10lgPc/Pn=20lgUc/Un .PAL制(视频带5.75MHz)传输系统的载噪比与解调后的信噪比之间关系为:S/N =C /N +6.4 dB有线电视系统的载噪比(C/N)与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噪声系数和放大器的串连级数有关。
放大器的输入电平每降低1dB,载噪比劣化1dB。
单台放大器: (C/N)单=Vi-NF-2.4 dBN台相同放大器级联(C/N)N=(C/N)单- 101 gn dB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可分交扰调制比CM和载波互调比IM交扰调制比CM是一个信号被另一个信号的振幅调制,并落于调制载波的同一个频道内,形成两个信号的相互干扰.它没有产生新的频率.俗称为”雨刷干扰”或”鬼影干扰”. CM=201g---------载波互调比IM是多个信号的载波互调后,落于某一个电视频道中对视频信号形成斜纹干扰,条纹的疏密与干扰频率离被干扰的频道的图像载频的远近有关(近稀远密),称”网纹干扰”. IM=201g互调干扰可适当地选择安排频道减轻,但是很有限;交调干扰是无法靠改变工作频道消除的.在载波互调产物影响最大的是二阶和三阶互调产物.组合二次差拍CS0----二次谐波和二次互调产物的总合称;组合三次差拍CTB----三次谐波和多信号载波互调产生的三次项总和统称.非线性失真的大小与网络传输频道数,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和放大器的串联级数n密切相关.CMN=CM单-151gn-201lg(N-1)CS0N=CS0单-151gn-201lg(N-1)CTBN=CTB单-201gn-201lg(N-1)输出电平每提高1dB,非线性失真就劣化1-2dB.什么是信噪比S/N 、载噪比C/N与Eb/N0信噪比(S/N)是指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加性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监测与质量评估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监测与质量评估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晰、多样化的电视节目。
而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是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用户家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信号传输路径的复杂性,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节目的观看效果。
因此,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监测与质量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监测方法和质量评估指标。
1. 监测方法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监测需要使用适当的设备和方法来获取信号参数和质量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方法:1.1 信号强度检测通过检测信号强度,可以了解信号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信号衰减或信号干扰等问题。
这可以通过专业的数字电视信号强度检测仪器实现,该仪器能够精确地测量信号的接收强度。
1.2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用于监测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中的频率分布情况。
通过测量和分析信号的频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频率重叠或频率漂移等问题。
1.3 误码率检测误码率是衡量数字电视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专用设备进行误码率检测,可以判断信号传输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丢失或错误。
2. 质量评估指标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质量评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评估指标:2.1 信号强度评估信号强度是评估数字电视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信号强度的高低可以判断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信号强度在60-80dBm之间较为理想。
2.2 信噪比评估信噪比是评估数字电视信号清晰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信噪比高表示信号带有较少的噪声,观看效果较好。
较好的信噪比应在40dB以上。
2.3 误码率评估误码率是评估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误码率越低,表示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和错误越少。
一般来说,误码率应小于10^-8。
3. 问题排查与解决在监测与评估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质量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1 信号衰减信号衰减可能是由于传输路径过长或途中有障碍物等原因引起的。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指标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指标
通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传输质量对于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而衡量数字
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指标就十分重要。
首先,信道容量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关键指标,它是指传输数据有
多多少,单位是千兆比特/秒或兆比特/秒。
信道容量越大,则说明当前的通信传输质量就越高,可以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这也是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
其次,传输延迟大小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被称为ping值。
这个指标代表数据在一次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单位是毫秒。
一般来说,通信延迟时间越小,换句话说,ping值越小,说明通信系统性能越好,传输效率也就越高,这也是衡量数字通信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此外,信号水平也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
当信号水平越大,说明数字信号传输质量越高,可以保证更高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通信传输质量。
最后,还有信噪比这一重要指标。
信噪比是比率型指标,表示数字信号中有用
信息和噪声的比值,信噪比越高,说明传输的信号有效占比越大,信号质量越高,从而提高传输质量。
综上所述,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质量的关键指标有信道容量,传输延时,信
号水平和信噪比等,要确保数字通信系统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保持这些指标性能较高。
网络运维中的重要参数和指标解析(八)

网络运维是指对网络设备、系统以及相关资源进行监控、管理和维护的工作。
在网络运维过程中,重要参数和指标的解析对于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一、带宽(Bandwidth)带宽是网络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可传输数据的最大速率。
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比特数(bps)或兆字节数(Mbps)表示。
较高的带宽通常意味着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延迟(Latency)延迟是指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标端所需的时间,一般以毫秒(ms)为单位。
延迟是衡量网络响应速度的关键指标,对于实时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等)来说尤为重要。
较低的延迟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减少数据传输时的等待时间。
三、丢包率(Packet Loss)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占总发送数据包的比例。
丢包率是衡量网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较低的丢包率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减少数据传输中的信息损失,提高网络性能。
四、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比特数(bps)或字节数(Bps)表示。
吞吐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较高的吞吐量意味着网络能够承载更多的数据流量,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效率。
五、利用率(Utilization)利用率是指网络设备、链路或通道在一定时间内的利用程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利用率是衡量网络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负载和瓶颈情况。
合理的利用率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避免资源过载导致的性能下降。
六、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网络系统或服务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能力,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可用性是衡量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网络系统的故障率和恢复能力。
较高的可用性意味着网络系统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降低因故障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

常见通信RF指标的内在和意义其中一些常见的通信RF指标包括:1. 信号强度(Signal Strength):信号强度指的是接收到的信号的功率水平,通常以dBm为单位表示。
较强的信号强度表示信号的质量较好,能够有效地传输数据。
2.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信噪比是信号与背景噪声之间的比值。
较高的信噪比表示信号所占比例较大,因此信号的质量较好,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更高。
3. 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比特流中产生错误的比例。
较低的误码率表示传输质量较好,数据传输的准确性较高。
4. 带宽(Bandwidth):带宽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较大的带宽表示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能力。
5. 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频谱效率表示单位带宽内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较高的频谱效率表示系统能够以更高的速率传输数据。
6. 衰落(Fading):衰落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干扰和衰减的现象。
衰落的存在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传输速率。
7. 多路径效应(Multipath Effect):多路径效应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器,导致信号叠加和干扰的现象。
多路径效应会对信号的强度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通信RF指标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测试和优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内在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系统性能:通信RF指标能够客观地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质量,提供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系统的效果并进行性能优化。
2.判断信号质量:通信RF指标能够帮助判断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较好的信号强度、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表示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3.优化频谱利用率:频谱是有限的资源,通信RF指标能够评估系统的频谱效率,帮助优化频谱的利用。
提高频谱效率能够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
jitter指标

jitter指标摘要:一、什么是Jitter指标二、Jitter指标的重要性三、Jitter指标的测量方法四、降低Jitter指标的策略五、Jitter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正文:Jitter指标是衡量数据传输过程中时延变化的一个参数,它反映了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和质量。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以及实时应用系统中,Jitter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Jitter指标的概念、重要性、测量方法以及降低Jitter的策略。
一、什么是Jitter指标Jitter(抖动)是指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到达时间的不稳定性。
当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发生变化时,会引起Jitter。
Jitter指标通常用数据包的传输延迟波动程度来表示,单位为毫秒(ms)。
二、Jitter指标的重要性1.实时性应用: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如语音通信、视频流传输等,Jitter会影响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进而导致通话中断、视频卡顿等问题。
2.网络性能:Jitter指标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高Jitter会导致网络吞吐量下降、服务质量降低,甚至可能引发网络拥塞。
3.系统可靠性:Jitter指标对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很大影响。
长时间处于高Jitter状态的网络,容易出现数据包丢失、传输失败等问题,从而导致系统不可靠。
三、Jitter指标的测量方法1.基于历史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计算数据包到达时间的波动程度。
2.实时监测:利用网络监测工具,实时收集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并计算Jitter指标。
3.仿真实验:通过构建网络仿真环境,模拟实际数据传输过程,评估Jitter 指标。
四、降低Jitter指标的策略1.优化网络拓扑: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减少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路由跳数,降低时延。
2.提高带宽:增加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Jitter。
3.优化传输协议:改进传输协议的设计,提高传输效率,减少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等待时间。
4.引入缓存机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引入缓存机制,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和调度,降低Jitter。
dpi指标 tcp协议

dpi指标 tcp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它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而DPI(深度包检测)指标是用来评估网络中传输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DPI指标的定义、TCP协议与DPI指标的关系以及DPI指标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DPI指标的定义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即深度包检测,是指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深入分析和检测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数据包的内容、协议、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进行全面检查,可以获得更为详细的网络流量信息。
DPI指标主要包括带宽利用率、延迟、抖动、丢包率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二、TCP协议与DPI指标的关系TCP协议作为一种可靠的传输协议,对于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中,DPI指标可以通过对TCP协议的应用进行评估。
具体而言,DPI指标可以通过监测TCP连接的建立时间、数据传输的速率、数据包的丢失情况等来评估TCP协议的性能。
TCP 协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DPI指标的表现。
三、DPI指标的应用DPI指标在网络性能评估、故障排查、网络优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网络性能评估中,通过监测DPI指标可以了解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延迟、抖动、丢包率等情况,从而对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和优化。
其次,在故障排查中,DPI指标可以帮助定位网络故障的原因,从而加快故障的修复速度。
最后,在网络优化中,DPI指标可以提供数据支撑,帮助网络管理员进行决策和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DPI指标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来进行监测和分析。
网络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深入检测和分析,从而得到DPI指标的数值。
通过不断地监测和分析,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DPI指标的监测和分析时,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DPI技术的应用需要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信号的畸变有两种类型:规则畸变、不规则畸变。
规则畸变包含两个分量:偏畸变、特性畸变。主要因信道特性、 群延时失真引起。 (1) 偏畸变:二进制“1”和“0”的时间变长或缩短。分为正偏和 负偏。 (2) 特性畸变:短“1”和短“0”的时间都伸长(正特性畸变)或都 缩短(负特性畸变)。
不规则畸变没有规律,随机发生,主要由噪声、串扰等引起。
数据传输速率也称作传信率或比特率。
2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2.信号传输速率(调制速率) 信号调制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
元数,单位为波特,记作Baud。通常用于表示调制器 之间传输信号的速率。
计算公式为 B=1/T(Baud)
式中T——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s。 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波特
信道容量表示一个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位/秒 (b/s),也就是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
5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2.3 传输质量
2.3.1 相关概念 数据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接收到的信号常常和发送的信号不一样,这是
由于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衰减、畸变、噪声及串音干扰等因素造成的。下面 介绍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 1. 衰减
9600
在有些情况下,表示传输速率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据
量。其单位可以是字符、码组等,时间单位可以是秒(s)、分(min)、小时(h)等,
通常用的单位是:字符/分。这时它和数据信号速率之间的转换需考虑数据之外
的附加传输的比特数,例如起止同步比特。
4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2.2 信道容量
7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5. 串音干扰
引起传输损害的还有串音干扰等因素,串音干扰是由于电磁耦 合所引起的线对之间信号的相互串扰,称为串音干扰。串音干扰 分为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串音干扰与电缆质量、线对间位置以 及信号频率等有关。实际工作中,在综合布线工程中有一项工作 就是测试线缆的串音干扰指标。
指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制位代码的有效位数,以每秒多 少比特数计,单位为位/秒,记作b/s。
计算公式为 S=1/T log2N (b/s)
式中: T——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或重复周期(归 零码),单位为秒(s);
N——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 通常N=2K,K为二进制信息的位数,K=log2N。 N=2时,S=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
6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4. 噪声
噪声是通信系统中存在的独立于有用信号,并且叠加在有用信 号之上的无用成分,它对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处理起扰乱作用, 但又不能完全控制。噪声可以从系统的各部分侵入,按其来源可 分为通信系统外部噪声和系统内部噪声。
(1) 外部噪声:是指有用信号在系统的传输过程中,由外界辐射 引入的噪声,包括:自然噪声(雷暴产生的电磁辐射、宇宙星系 产生的宇宙电磁辐射、核辐射等)、人为干扰(高压输电线、火花 电弧、电动器具等电磁波源引起的干扰)。这一类噪声随机性很 强,强度也很大,又称冲击噪声,它很难以某一统计规律来描述。
所谓衰减指信号电能经过传输系统传输后,系统输出的电功率小于输入端 的电功率。模拟信道可以采用放大器对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数字信道可以 用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整形。 2. 增益
信号电能经过传输系统传输后,系统输出的电功率大于输入端的电功率。 3. 失真
信号通过传输系统时,其波形可能发生畸变,波形的畸变称为失真。 由衰减随频率的变化引起的失真称为衰减失真或振幅失真。 由不同频率分量的传播速度不一致所引起的失真,称为相位失真或群延时 失真。
率或传码率。
3
Hale Waihona Puke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3. 数据信号速率与调制速率的关系
数据信号速率S与调制速率B有如下关系:
S=Blog2N (b/s)
或
B=S/log2N (Baud)
其中N为一个脉冲信号所表示的有效状态。在二进制中,脉冲只有两种状态0或
1,即N=2,则数据信号速率S与调制速率B是一致的。当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时,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在数据通信网络中,信号的传送是由数据传 输系统来完成的,对传输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常用传输速度、信道容 量、带宽以及可靠性等指标来对数据传输系统 进行定量分析,下面讨论这些指标的含义。
1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2.1 传输速率
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信息单元的数量。它是衡量数据 通信系统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有两种表示方法。 1. 数据传输速率
8
第2章 数据传输系统质量指标
2.3.2 差错率 数据传输质量用差错率来表示,它是数据传输质量的最终评价尺度。常用的差错率指
(2)内部噪声:是指系统内部各级电路(包括天线在内的馈线)产 生的噪声,包括热噪声(电阻、馈线等无源器件中因自由电子的 布朗热运动所引起的噪声)、散粒噪声(半导体等有源器件中因电 子发射不均匀产生的噪声)、其他噪声(因电路自激、电源交流声 等引起的噪声),又称随机噪声。这种噪声在时间上分布较平稳, 频谱也比较均匀,可以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N的取值可不同,这时即使调制速率相同,得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是不同的,见
表2.1。
表2.1 调制方式、调制速率、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
调制速率(Baud)
1200
调制方式
调频(N=2)
数据信号速率(b/s) 1200
1200
1600
四相调制(N=4) 八相调制(N=8)
2400
4800
2400 十六相调制(N=16)
2.2.1 信道带宽
带宽是描述信号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也是描述传输系统 的一个重要参数。信号是由特定的电磁波来传输的,而电磁波 都有一定的频率范围,信号的带宽是指信号含有的频带宽度, 在实际应用中指信号能量比较集中的那个频率范围。而任何实 际的信道所不失真传输的信号频率也有一定的范围,这一范围 称为该信道频带的宽度,即带宽。信道的带宽是由传输媒介和 相关的附加设备及其电路的频率特性等综合确定的。信道的带 宽限制了信道的传输能力,信道的带宽越宽,则其传输能力越 强。如传输信道的带宽超过所传输信号的频带宽度,在传输过 程中就不会引起信号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