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

合集下载

误码率

误码率

误码率误码率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误码率=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

如果有误码就有误码率。

另外,也有将误码率定义为用来衡量误码出现的频率。

IEEE802.3标准为1000Base-T网络制定的可接受的最高限度误码率为10-10。

这个误码率标准是针对脉冲振幅调制(PAM-5)编码而设定的,也就是千兆以太网的编码方式。

误比特率误比特率是指在数字传输过程中,错误的比特数与传输的总比特数之比。

在采用二进进制编码的情况下,误比特率与误码率是相同的,因为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而在二进制码的情况下,码元就是比特,因此误码率就是误比特率。

误码的产生误码的产生是由于在信号传输中,衰变改变了信号的电压,致使信号在传输中遭到破坏,产生误码。

噪音、交流电或闪电造成的脉冲、传输设备故障及其他因素都会导致误码误码率(比如传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是0;反之亦然)。

各种不同规格的设备,均有严格的误码率定义,如通常视/音频双向光端机的误码率应该在:(BER)≤10E-9。

由于种种原因,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

例如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在通信系统内部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不够理想而使传送的信号发生畸变等。

当受到的干扰或信号畸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差错。

什么是差错?在数据通信中,如果发送的信号是“1”,而接收到的信号却是“0”,这就是“误码”,也就是发生了一个差错。

在一定时间内收到的数字信号中发生差错的比特数与同一时间所收到的数字信号的总比特数之比,就叫做“误码率”,也可以叫做“误比特率”。

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io)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误码率不达标准的原因误码率不达标准(低于1.0e-8)通常有以下几点原因:1、网络中有源设备有源设备例如光发射机、光接收机、放大器、机顶盒等输入或输出全部频道或某个频点的信号电平过高引起设备自激,或者整个频道的电平过低。

载波频率偏差 误码率

载波频率偏差 误码率

载波频率偏差误码率
载波频率偏差和误码率是通信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下载波频率偏差。

载波频率偏差指的是实际的载波频率与其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载波频率偏差可能由于信号发射或接收设备的不精确性、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

频率偏差会导致接收端信号解调出现错误,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为了减小载波频率偏差,通常会采用频率校准技术或者采用更精确的时钟设备来提高系统性能。

其次,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在数字通信中,接收端收到的比特流中错误比特的比率。

误码率通常用来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它受到信道噪声、干扰、传输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误码率越低,表示系统的性能越好。

为了降低误码率,可以采用编码技术、调制技术、信道编码等方法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综上所述,载波频率偏差和误码率都是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

在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两个参数,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载波频率偏差和误码率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计算公式
在数字通信中,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是两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误码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接收端收到的错误比特数与总比特数之比,而误比特率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比特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本文将介绍误码率和误比特率的计算公式。

误码率的计算公式为:
BER = 错误比特数 / 总比特数
其中,BER表示误码率,错误比特数表示接收端收到的错误比特数,总比特数表示传输的总比特数。

例如,如果在传输1000个比特的过程中,接收端收到了10个错误比特,那么误码率为:
BER = 10 / 1000 = 0.01
误比特率的计算公式为:
SER = 1 - (1 - BER) ^ n
其中,SER表示误比特率,BER表示误码率,n表示每个比特中包含的比特数。

例如,如果每个比特中包含了4个比特,误码率为0.01,那么误
比特率为:
SER = 1 - (1 - 0.01) ^ 4 = 0.039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误码率和误比特率都与传输的比特数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通常会采用一些纠错编码技术,如海明码、卷积码等,来减少误码率和误比特率。

误码率和误比特率是数字通信中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对传输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误码率是一种重要的指标,反映
了传输质量的好坏,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这些故障,确保我们传输的正确性。

误码率的计算一般依据灵敏度指标,通俗地说就是干扰能量点数与信号比干扰比值,单位
是dB(贝克)。

通常情况下,误帧率越高,则传输质量就越差,帧失败率也会越高。

当误码率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数据传输的稳定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发生数据的丢失。

另外,误码率还可以用来衡量现有通信介质的有效性。

高误码率意味着传输系统可能缺乏
稳定性,可能是相对传输速率过高,或者信道本身拓扑结构不稳定,甚至有介质中妨碍其
正常传输的病毒存在等。

因此,诊断误码率及时发现在信号传输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
可以增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成本。

因此,误码率是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在信号传输的每一步都要特别关心
它的变化。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住它的增长,从而在有
限的资源中提供更好的数据传输性能。

误码率国标

误码率国标

误码率国标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领域对实时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由于信号传输的各种因素,误码率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误码率,简单地说,就是数据传输中出现错误的比率。

而在实际应用中,误码率往往需要遵循某些国际或国内的标准,才能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

我国在误码率方面也有自己的国家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GB/T 18268.1-2017《数字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数字
传输系统中各种传输介质、各种传输速率下的错误率测试,为保证数字传输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此外,我国还有一系列针对特定领域的误码率标准,如GB/T 22744-2008《数字微波移动通信系统(GSM)误码率测量方法》、GB/T 20300.3-2006《电信网络数字用户线路维护及测试第3部分:数字
用户线路误码率测量》等。

在实际应用中,误码率的控制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例如,在高速数据传输中,我们可以采取纠错码等技术来提高错误的检测和纠正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误码率。

总之,误码率国标是数字传输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各种误码率标准的发展和变化,以保证数字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

- 1 -。

实验二、同步数据传输通信系统误码率测试

实验二、同步数据传输通信系统误码率测试

实验二、同步数据传输通信系统误码率测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信道误码率测量方法2、熟悉常用调制解调器的误码性能二、实验原理与说明在数据传输系统里,信道误码率是最重要的基本测量指标。

本实验是在加噪信道里,通过改变不同的信噪比,让同学掌握误码率的测量方法,了解误码对数据通信的影响,加深同学建立数据通信对系统指标的概念和要求。

数据传输系统组成见图3 。

图3 数据传榆系统实验组成方框三、实验仪器1、J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2、10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3、JH9001型误码测试仪—台四、实验内容与步骤准备工作:(1) 将误码仪电源关闭,把误码仪用数据电缆通过RS422接口连接到5001通信原理实验箱同步口模块的JH02接口(插入需使用电缆转换接头,并注意插入方向);(2) 将汉明编码模块输入数据选择跳线开关KC01设置为同步数据DT--- SYS(左端),将工作方式选择开关SWC01设置为00000000状态,旁通汉明编码器功能。

(3) 将汉明译码工作方式选择开关KW03(在汉明译码模块)设置在OFF位置 (右端),旁通汉明译码器;(4) 将噪声模块输出噪声电平选择开关SW001设置输出电平最小 (10000001);(5) 用中频电缆连接K002和JL02,建立中频自环;(6) 码仪和测试设备加电。

误码仪工作“模式”设置为连续,“接口”时钟选择外时钟,“接口”方式选择RS422接口。

用示波器检查实验设备(在DSP+FPGA 模块中部)测试点TPMZ07有脉冲,即可进入系统测试。

1、FSK调制解调器信道误码率测量:(1) 通过菜单选择调制方式为“FSK传输系统”,调制器输入信号为“外部数据信号”,工作方式设定“匹配滤波”。

测量误码率,记录并分析测量结果。

(2) 将噪声模块输出噪声电平增加—档,使开关SW001(从上到下)为(10000010),降低信噪比。

测量误码率,记录并分析测量结果。

(3) 继续增加噪声电平,重复上述测量步骤,直至信噪比最低。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波特率 一个数字信号(码元)可以包含几位二 进制数,例如:可以用一个信号表示一位 二进制数“0”,采用较为复杂的调制技术时, 可以在一个信号上携带“01”两位二进制数, 甚至更多。 波特率指每秒传输的有效码元个数。

比特率和波特率之间用下列关系: 其中,n为一个脉冲信号所表示的有效二进制 数的位数。对于多相调制来说,n表示相的数目。 在二相调制中,n=2,故S=B,即比特率与波特 率相等。四相调制中,n等于4,
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通信特率)和波形调制速率(波 特率) 比特率(S) 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 (bit)数。 例如:在0.001ms内传输了“1010001011”这样 一段有效数据。那么该传输的比特率为: 10/(0.001ms)=10M/s
比特率和波特率之间的关系对照表 波特率B 1200 1200 1200 1200
多相调制 二相调制 四相调制 八相调制 十六相调制 (n=2) (n=4) (n=8) (n=16) 相数 1200 比特率 S(bit/s) 2400 3600 4800

波特率(调制速率)和比特速率(数据传输速率) 是两个最容易混淆的概念,但它们在数据通信中 确很重要。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如图 :
二、带宽 带宽是指物理信道的频带宽度,即信道 内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 单位:赫兹(HZ),还常用千赫 (kHZ)、兆赫(MHZ)。
三、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一般是指物理信道上能够传输 数据的最大能力。
四、带宽、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的关系 一般来讲:信道所处的频带越高,所包 围的频率范围越大,则该信道的容量越大, 传输速率越高!
五、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 传错的概率,又称为出错率,其定义式如 下: 式中,N为传输的二进制位的总数,Ne 表示被传错的比特数。

误码率

误码率
第一优先级 —可解码性差错(共6个):传输码流同步丢失(TSsync loss) ;同步字节错误(Sync byteerror);节目相关表错误(PATerror) ;节目映像表错误(PMTerror);连续计数错误(Continu tyeount error) ;节目识别表错误(PIDerror)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误码率
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01 概念
03 比特
目录
02 检测
基本信息
误码率(SER:symbol error rate)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误码率=传输中的误 码/所传输的总码数100%。如果有误码就有误码率。另外,也有将误码率定义为用来衡量误码出现的频率。进行 特定条件下的误码率研究,对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改善数据传输质量意义重大。
对于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检测方法,其共同点都是随着输入信噪比增大时, 系统的误码率就降低;反之,当输入信噪比减小时,系统的误码率就增加。对于广播电视行业MPEG-H格式的TS码 流分析,主要有码流协议、码流结构、SI表格信息分析、EPG节目指南、TR实时测试、码率测试、时钟PCR分析、 QAM分析等。TS码流实时测试按TR差错优先级分类如下 :
误码率是最常用的数据通信传输质量指标。它表示数字系统传输质量的式是“在多少位数据中出现一位差 错”。举例来说,如果在一万位数据中出现一位差错,即误码率为万分之一,即10E-4 。误码率=错误码元数/传 输总码元数。计算公式为:
误比特率=错误比特数/传输总比特数。
检测
检测
二进制数字频带传输系统,误码率与信号形式(调制方式),噪声的统计特性、解调及译码判决方式有关。而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误码率与平均信噪比和进制数有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理工大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MATLAB实现及性能分析123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程成绩完成日期201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程成绩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评分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成果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课程设计动手能力文字表达学习态度规范要求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综合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2017年1月15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8~20周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曹敦题目数字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MATLAB实现及性能分析主要内容: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仿真通信加密系统。

对输入随机数字信号与m 序列异或运算以实现信号加密,送入含噪信道,在接收端与相同序列再进行异或运算以解密,改变信道误码率大小,测试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分析该种加密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要求:(1)本设计开发平台为MATLAB中的Simulink。

(2)模型设计应该符合工程实际,模块参数设置必须与原理相符合。

(3)处理结果和分析结论应该一致,而且应符合理论。

(4)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应当提交的文件:(1)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2)课程设计附件(主要是模型文件和源程序)。

数据传输误码率的MATLAB实现性能分析学生姓名:席广然指导老师:曹敦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进行数据传输系统误码率测试器的仿真。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先根据9级m序列发生器的结构,从Simulink 工具箱中找所需元件,送入含噪信道,改变信道误码率大小,测试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大小,其中可以通过不断的修改优化得到需要信号,最后通过对输出波形的分析得出仿真是否成功。

关键词Simulink;数据系统;m序列;误码率1引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软件,在Simulink平台下建立仿真模型。

实现数据传输系统的的误码率计算的过程,通过比较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产生的误码率大小,分析比较,改变参数设置,观察波形变化及误码率大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的专业课,是通信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的知识可使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可提高处理通信系统问题能力和素质。

由于通信工程专业理论深、实践性强,做好课程设计,对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提高其基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的课程设计研究的是数据传输的误码率,通过改变噪声方差的大小,测试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大小,用来理解实际生活的数据传输之间误码率大小的决定条件,从而在实际中尽量减少误码率的大小。

1.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程设计掌握通信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能够分析简单通信系统的性能。

(2)使学生掌握通信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设计简单的通信电路系统。

(3)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4)与运用学过的MATLAB基本知识,熟悉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的使用课程设计中必须遵循下列要求:(1)9级m序列发生器,送入含噪信道,改变信道误码率大小,测试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分析该种系统的抗噪声性能(2)要求编写课程设计论文,正确阐述和分析设计和实验结果。

1.3设计平台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

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

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

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Simulik是MATLAB软件的扩展,它与MATLAB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与用户交互接口是基于Windows的模型化图形输入,其结果是使得用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系统模型的构建,而非语言的编程上。

所谓模型化图形输入是指Simulik提供了一些按功能分类的基本的系统模块,用户只需要知道这些模块的输入输出及模块的功能,而不必考察模块内部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块的调用,再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所需要的系统模型,进而进行仿真与分析。

2设计原理2.1 Simulink工作环境(1)模型库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simulink”并回车,就可进入Simulink模型库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也可进入Simulik模块库按功能进行分为以下8类子库:Continuous(连续模块)Discrete(离散模块)Function&Tables(函数和平台模块)Math(数学模块)Nonlinear(非线性模块)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模块)Sinks(接收器模块)Sources(输入源模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混合使用歌库中的模块来组合系统,也可以封装自己的模块,自定义模块库、从而实现全图形化仿真。

S imulink模型库中的仿真模块组织成三级树结构Simulink子模型库中包含了Continous、Discontinus等下一级模型库Continous模型库中又包含了若干模块,可直接加入仿真模型。

图2.1-1 Simulink工具箱(2)设计仿真模型在MATLAB子窗口或Simulink模型库的菜单栏依次选择“File” | “New” | “Model”,即可生成空白仿真模型窗口图2.1-2 新建仿真模型窗口(3)运行仿真两种方式分别是菜单方式和命令行方式,菜单方式:在菜单栏中依次选择"Simulation"| "Start" 或在工具栏上单击。

命令行方式:输入“sim”启动仿真进程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菜单方式的优点在于交互性,通过设置示波器或显示模块即可在仿真过程中观察输出信号。

命令行方式启动模型后,不能观察仿真进程,但仍可通过显示模块观察输出,适用于批处理方式。

2.2m序列产生器(1)m 序列产生器的结构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m序列是带线性反馈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

由n级串联的移位寄存器和反馈逻辑线路可组成动态移位寄存器,如果反馈逻辑电路只由模2和构成,则称为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

带线性反馈逻辑的移位寄存器设定初始状态后,在时钟触发下,每次移位后各级寄存器会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级寄存器的输出,随着时钟节拍的推移都会产生一个序列,该序列称为移位寄存器序列。

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如图所示:图2.2 n级线性移位寄存器(2)m 序列产生器的性质○1均衡性:在m 序列中一个周期内“1”的数目比“0”的数目多1,这表明,序列平均值很小。

○2m 序列和其移位后的序列逐位模2相加,所得的序列还是m 序列,只是相移不同而已。

○3m 序列发生器中移位寄存器的各种状态,除全0状态外,其他状态只在m 序列中出现1次。

○4m 序列发生器中,并不是任何抽头组合都能产生m 序列 。

○5m 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其自相关系数:当j 等于0时,p(j)=1;当j 不等于0时,p(j)=1/N,从m 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可以看出m 序列是一个狭义伪随机码。

2.3 误码率测量在数字通信中误码率是一项主要的质量指标。

在实际测量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时,一般来说,测量结果与信源送出信号的统计特性有关。

通常认为二进制信号中“0”和“1”是以等概率随机出现的。

所以测量误码率时最理想的信源是随机序列发生器,在实际通信中一般都是单程传输信息的,在测量单程数字通信的误码率时,就不能用随机序列,而是用性能相近的伪随机序列代替它,如下图所示:图2.3 单程测试法伪随机序列发送 信道 接收 比较记录伪随机序列3 设计步骤3.1 噪声信号加入噪声信号模块为:3.1-1 噪声信号模块其参数设置为:3.1-2 噪声信号参数设置示波器产生的图形为:3.1-2噪声信号波形图改变参数设置Variance为0.01,其噪声波形变为3.1-4 改变噪声信号参数后波形图(1)改变参数设置Variance为1,其噪声波形变为3.1-5 改变噪声信号参数后波形图(2)3.2 m 序列产生器m序列产生器模块图形:3.2-1 m序列产生器模型图其参数设置为:Unit Delay4 和Unit Delay8设置相同:3.2-2 参数设置(1)其余Unit Delay单元设置相同,为:3.2-3 参数设置(2)示波器产生的图形为:3.2-4 m序列产生器波形图3.3抽样判决器3.3-1 抽样判决器其参数设置为:3.3-2 抽样判决器参数设置3.4 误码率计算比较实现误码计算比较所需要的模块有:3.4-1 误码率计算所需要的模块参数设置为:3.4-2 各模块参数设置将之前的模块连线之后,检查线路连接,整个模块框图为:3.6-3 误码率测试器整体框图运行该模块,Display 显示为:3.6-4第一次运行Display显示说明:Display1显示的是误码率的大小;示波器显示为:3.6-5示波器显示说明: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经过抽样判决之后的信号波形图;第二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图;第三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加入噪声信道的波形;改变噪声参数设置,设置Variance为0.2,再次运行,结果为:3.6-6改变噪声设置后运行结果Display显示说明:Display1显示的是误码率的大小,为0.1881;示波器显示为:3.6-7 改变噪声参数设置后运行结果示波器显示说明: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经过抽样判决之后的信号波形图;第二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图;第三幅图表示的是伪随机序列加入噪声信道的波形;3.7 误码率曲线生成(1)在MATLAB界面下新建窗口:图3.7-1 新建Editor窗口输入以下程序:for i=1:100power=0.001*i;sim(' untitledkeyi.mdl');error(i)=ErrorVec(1);endk=[1:100].*0.001;plot(k,error);xlabel('噪声功率'),ylabel('误码率');title('误码率变化曲线图');grid;此时相应的在整体框图中作以下改变:○1输入噪声信号模块,Variance设置为power3.7-2 噪声信号模块参数改变设置○2误码率计算Error Rata Calulation1中Output Data 设置为Workspace:3.7-3 Error Rata Calulation1模块参数改变设置(2)运行文件,生成的图:3.7-4 MATLAB运行程序后显示的误码率曲线示意图说明:当噪声功率小于等于0.01时,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大小为0;当噪声功率大于0.01时,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误码率大小随着噪声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呈阶梯形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