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第1章绪论课件

基础化学第1章绪论课件

基础化学第1章绪论课件

有机化学第一章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人类对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的认识,最初主要基于实用的目的。例如,用谷物酿酒和食醋;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香料和药物等。到18世纪末,已经得到了一系 列纯粹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这些从动植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由动植物 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影响而形成的,故有别于从没有生命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将前者称为有机化合物,后者称为无机化合物。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生命力”学说曾一度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尤其是减缓了有机合成的前进步伐。 给予“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1928年德国年轻的化学家乌勒(Friedrich W?hler, 1802?1882)首次从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这也是有机合成的开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NH4OCN —-> NH2CONH2 氰酸铵尿素 尿素的人工合成,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不仅动摇了“生 命力”学说的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道路,而且启迪了人们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生命科学的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德国化学家拜尔(Adolfvon Beyer,1835?1917)与他人合作,1870年首次合成了靛蓝。由于他对靛蓝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而荣获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此同时,人们 又合成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至此,“生命力”学说彻底破产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 学习 此后,人们还合成了成千上万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染料、药品、香料、炸药等有机物。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再放上一个远远超过它的“新的自然界”。这也是为 什么要将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单独作为一个化学分支的原因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 仅用于个人学习 因此,有机化学是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19世纪初期,由于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时发现,它们都含有碳,是碳的化合物。现在,有机化合物已不是原来的涵义,但由于习惯的原因,有机化合物一词一直沿用至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有机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密切配合,将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起,为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诞生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一—绿色化学。它吸收了当代物理、生物、材料、信息等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具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和社会需要,是当今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实现绿色化学的关键是实现绿色有机合成,因此,有机化学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命运动等问题中,将发挥越来

有机化学 绪论 教案

第一课教案 课题 绪论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教学目的 (一)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二)了解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四)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复习共价键理论,掌握价键理论的有关要点 重点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二)价键理论的有关要点 难点 共价键理论 教学资源 教材、教学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时 2课时 授课班级 10医学检验技术;10医药营销 教学过程 【引言】: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和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多数的食物(糖类、蛋白质、脂类)、药物、塑料、汽油、柴油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医学本身研究的对象是人体。人体绝大部分是由有机物组成的。这些有机物可以在人体内进行一系列非常复杂,但是有彼此协调的化学变化,支撑着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作为医学检验(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更是离不开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例如,糖类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等等都离不开有机化学的知识。

通过今后的学习,我们来逐步认识、学习、研究这门课程。 【板书】:第一章绪论 【教师】:通过中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那么,有机化学,实际上就上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也是就说,有机化学的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呢? 【板书】: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教师】: 一般情况下,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如水),称为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的。例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此外,许多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物质,例如石油、天然气、棉花、染料、化纤、天然和合成药物等,均属有机化合物。 根据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得知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觉得多数还含有氢元素,有的还含有氧、氮、磷、硫等元素。所以人们把有机化合物定义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也可以定义为“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衍生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衍生出来的化合物。但是一些具有无机化合物性质的含碳化合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则不列入有机化合物,不在有机化学中讨论。 【板书】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教师】有机化学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等。 【板书】有机化学的定义 【教师】:“有机化学”最初的提出是相对于“无机化学”这个概念。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化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指从非生物或矿物质中得到的物质。19世纪初,当时的化学家还是认为,在实验室里是不能通过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只有在生物体体内,存在所谓的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物。从十九世纪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人们对于有机化学的认识取得了哪些进步呢?下面我们将系统的介绍一下: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板书】:二: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教师】:1806年,由瑞典化学家伯则里首次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这是针对无机化学的概念提出来的。也就是认为,有机物是通过生物体的生命力来产生有机物。 【板书】:1806年,伯则里创立“有机化学”一词 【教师】: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将氰水解得到了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把氰酸转化成了尿素。维勒把这一重要的发现告诉了伯则里:“我应当告诉您,我制造出了尿素,但是并不求助于动物的肾”。这是对于伯则里的“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冲击,但是当时并没有得到当时其他化学家的承认。 【板书】:1824年,维勒实现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教师】: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在实验室被合成出来,而且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完全不同的条件下合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1854年,柏赛罗合成油脂类化合物等,才使“生命力学说”逐渐被抛弃。但是“有机化学”这个名词沿用至今。 【板书】:1845年,柯尔伯合成了醋酸; 1854年,柏赛罗合成油脂类化合物等,彻底否定了“生命力学说” 【教师】:

有机化学 绪 论1

教学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的涵义,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了解共价键理论。掌握原子轨道、分子轨道的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方法,掌握以元素的百分含量确定有机物实验式与分子式的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的方法,熟悉常见的常官能团。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 ● 自从化学工作者发现有机化合物以后,通过大量科学研究,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化学和有 机化合物的定义: ● 1.有机化合物 : 碳化合物 ● 有机化学: 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 ● 2.有机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附:同分异构现象 ● 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如:C2H6O 存在乙醇和甲醚两种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现象 H C H H C H H O H H C H H O C H H H 碳架异构体 位置异构体 官能团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 价键异构体 构造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 几何异构体 旋光异构体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共价键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组成和结构之特点: 有机化合物: 种类繁多、数目庞大 (已知有七百多万种、且还在不但增加)但组成元素少 (C , H , O , N ,P , S , X 等)。 原因: 1) C 原子自身相互结合能力强。 2) 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单键、双键、 三键、链状、环状)。 3)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

环境化学答案

第一章绪论 4.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 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 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 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 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 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 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 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 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 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 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5、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征? 答: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称为原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又称为次生污染物)。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划分的: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约每上升100m,温 度降低0.6℃、密度大;平流层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有厚约20km的一层臭氧层;中间层温度随海拔增加迅速降低、空气较稀薄、对 流运动非常激烈;热层空气高度电离、更加稀薄、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

第一章 有机化学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 1. 首次利用无机物合成尿素的科学家是( )。 A. 柏则里 B. 魏勒 C. 路易斯 D. 克莱门森 2. 下列路易斯结构错误的是( )。 A. H 3C C B. H 3C CH C. H 3C 2 D. N O O 3. 根据路易斯结构, CO 分子中氧原子带有( )。 A .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不带电荷 D. 带未成对电子 4. 下列化合物的路易斯结构式出现正负电荷分离情况的是( )。 A. CO B. H 2O C. CH 2=CH 2 D. CH 3OH 5. 下列离子碱性最强的是( )。 A. F - B. Cl - C. Br - D. I - 6. 下列化合物中含sp 2和sp 3杂化碳原子的是( )。 A. CH 2=CHCH 3 B. 乙炔 C. CH 2=CH-CH=CH 2 D. H 2C=C=CH 2 7.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HF B. HCl C. HBr D. HI 8. 碳原子sp 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 )。 A. 90o B. 109.5o C. 120o D.180o 9. 共价键异裂产生( )。 A. 自由基 B. 碳正离子 C. 碳负离子 D. B 或C 10. 共价键均裂产生 A .正离子 B. 负离子 C.自由基 D.稳定的分子 11. 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CH 3Cl B. CH 2Cl 2 C. CHCl 3 D. CCl 4 12. 下列化合物极性最大的是( )。 A. CCl 4 B. CH 4 C. CH 2=CH 2 D . CH 3Cl 13. 下列化合物属于路易斯酸的是( )。 A. NH 3 B. AlCl 3 C. CH 3CH 2O - D. CH 3OCH 3 14. 属于路易斯碱的是( )。 A. AlCl 3 B. BF 3 C. FeCl 3 D. CH 3OCH 3 15. 下列化合物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 2杂化的是( )。 A. CH 2=CHCH 3 B. 乙炔 C. CH 2=CH-CH=CH 2 D. H 2C=C=CH 2 16. 按共价键断裂方式的不同,有机反应类型可分为( )。 A .自由基反应和离子型反应 B.自由基反应和亲电反应 C.离子型反应和亲电反应 D. 离子型反应和亲核反应 17. 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的分子是( )。 A. CH 3CH=CHCH 2CH 3C H 2CH C CH C H 2CH CH 2CH 3CH 2CH 3A. B.C. D. B. 3CH=CHCH 2CH 3C H 2CH C CH C H 2CH CH 2CH 3CH 2CH 3A. B.C. D. C. 3CH=CHCH 2CH 3 C H 2CH C CH C H 2CH CH 2CH 3CH 2CH 3 A. B.C. D. D. 3CH=CHCH 2CH 3 C H 2CH C CH C H 2CH CH 2CH 3CH 2CH 3A. B.C. D. 18. 下列碳原子的杂化状态仅为sp 2的化合物是( )。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作业习题: ● 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 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讨论习题: ● 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思考题: ●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 作业习题: ●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23H CO ????、3HCO -????和23CO -????的表达式,并 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 请导出总酸度、2CO 酸度、无机酸度、总酸度、酚酞酸度和苛性酸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碳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 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 ,1.08mmol/L ) ● 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23H CO ????、3HCO -????、23CO -???? 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23H CO ????=4.49×10-4mol/L 、3HCO -????= 2.00×10-3mol/L 、23CO -????=9.38×10-7mol/L 和-OH ????=1.00×10-7mol/L ) ● 若有水A ,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 ,水B 的pH 为9.0,碱度为0.80 mmol/L ,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 值为多少?(pH =7.58) ● 溶解1.00×10-4mol/L 的()33Fe NO 于1L 具有防止发生固体()3Fe OH 沉淀作用所需最小 H +????浓度的水中,假定溶液中仅形成[]2Fe OH +和[]2Fe OH + ,而没有形成

大学有机化学第1章 绪论 (1)

习题 1. 请解释下列名词 (1)有机化合物(2)共价键(3)同分异构 (4)杂化(5)偶极矩(6)诱导效应 (7)异裂(8)范德华力(9)键角 (10)Lewis酸(11)疏水作用(12)官能团 2. 请写出下列分子哪些是具有偶极的,并指出方向 (1)H2O (2)HBr (3) CCl4 (4) CHCl3 (5) CH3CH2OH (6) O2 3. 将下列化合物按极性大小排列 (1) CH4 (2) CH3F (3) CH3Cl (4)CH3Br (5)CH3I 4. 请解释造成烷烃碳碳单键、双键、叁键键长区别的原因。(的键长为154pm、 的键长为134pm、的键长为120pm) 5. 请将下列化合物按Lewis酸、Lewis碱、Lewis酸碱加合物分类 (1)Cu2+ (2)NH3 (3) FeCl3 (4)CH3NH2 (5) CH3CN (6)C2H5OC2H5 (7) CH3COOH (8)CH3OH 6. 指出下列式子的共轭酸碱对 (1) (2) (3) 7. 请写出下列分子价电子层的Lewis结构式 (1) H2S (2) NH3 (3) CH4 (4) CH2O (5) CH3OCH3 (6) H3PO4 (7) CH3 CH=CH2 (8) CH3 COOH (9) C2H2 8. 请将下列各组基团按吸电子诱导效应由大至小排列 (1)(a)I (b)F (c)Br (d)Cl (2)(a)OR (b)F (c)NR2 (3)(a)NR3+(b)NR2 9. 把下列式子改成键线式

(1)(2) (3)(4) 10. 用普通命名法对下列烷烃进行命名 (1)(2) (2)(3) 11. 一个含有一个氧原子的醇分子中碳的含量为68.2%,氢的含量为13.6%。试写出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及可能的结构式。 12. 一个分子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原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经过元素定量分析得知,碳原子含量为49.5%,氮原子含量为28.9%,氧原子含量为16.5%。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环境化学》总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与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与在环境中的迁移。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与生物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与生活。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就是C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就是由A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就是由B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 2 + hν+ O· (2)HNO + hνNO 或HNO2 + hν+ NO2 (3)HNO 3 + hν+ NO2 (4)H 2CO + hν + HCO·或H2CO + hν+ CO 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为HNO 3、N2O5与N2O3。 3、碳氢化合物就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就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的反应机理如下: O3 + CH2 == CH2H2CO+H2COO CH2(O3)CH2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与_化学性质_有关,去除方式有干沉降与湿沉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就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Cl·+ O3O2 + ClO· ClO·+O O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温室效应_、_臭氧层破坏_、_光化学烟雾_等就是由大气污染 所引起的。 8、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辐射逆温_、_平流逆温_、_融雪逆温与地形逆温_。 9、SO2的催化氧化速度与_催化剂_、_温度_与_浓度与PH离子强度_有关。 10、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_HO·_。 11、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_燃烧温度_与_空燃比_有关。 12、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_CO2_、_CH4_、_CO_、_氟氯烃_。 13、CFC-11的分子式为_CFCl3_与_CF2ClBr_。 14、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风_与_湍流_的影响。 15、按污染成因分,气溶胶可分为_一次气溶胶_与_二次气溶胶_。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工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生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三种。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一、填空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2+ hν NO + O (2)HNO2 + hν HO + NO 或HNO2 + hν H + NO2 (3)HNO3 + hν HO + NO2 (4)H 2CO + hν + HCO 或H2CO + hν H2+ CO (5)CH 3X + hν + X 2、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HNO 3、NO3和HNO3等物质。 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乙烯在大气中与O3的反应机理如下: CH2(O3)CH2

O3 + CH2 == CH2H2CO+H2COO 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 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 CFmCln + hv CFmCln-1 + Cl Cl + O3O2 + ClO ClO +O O2 + Cl 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8、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__爱根核模__、__积聚模___、_粗粒子模__。 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O__。 1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CO2_、CH4__、_CO__、_氯氟烃___等。 11、CFC-11和Halon1211的分子式分别为__CFCl3____和 CF2ClBr____。 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风__和____湍流___的影响。 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_总悬浮颗粒物__、_飘尘_、降尘、可吸入颗粒物。 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中间层_、热层和逸散层。 1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SO2__、__颗粒物、硫酸雾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16、大气中CH4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发酵、动物呼吸作用_、_原油及天然气的泄漏的排放。 1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SO42-、__NO3-、__Cl-_、__HCO3-__。 18、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光往往不能引起光化学离解。 19、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 、Ca2+、NH4+。 二、选择题 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 A B C D 的影响。 A风B湍流C天气形势D地理地势 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A C D 的光离解。 A O3 B HCHO C H2O2 D HNO2 3、烷烃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B C 。 A RO B R自由基 C H2O D HO2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主编_第二版完整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3)我对学好这门课的观点:环境化学包含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多个分支学科,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中的来源、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这就决定了环境化学研究中需要运用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实验模拟系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还要配以物理、生物、地学、气象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因此,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较广泛的各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当以开阔的视野,除了环境化学之外,广泛涉猎各相关学科,并注重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如此才可能学好这门课。

南开大学结构化学课件5

第五章分子结构Ⅲ计算化学基础 (讲座)

§5.0 计算化学发展背景 5.0.1 计算机的发展—硬件背景 计算机的硬件高速发展 计算速度高速增长 大量原来无法想象的计算可以轻易完成

2005.11 TOP5 1. DOE/NNSA/LLNL 280.6 2.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91.29 3. DOE/NNSA/LLNL 63.39 4.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NAS 51.87 5.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38.27 200 6.11 TOP5 1. DOE/NNSA/LLNL 280.6 2. NNSA/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101.4 3.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91.29 4. DOE/NNSA/LLNL 7 5.76 5. Barcelona Supercomputing Center 62.63 2007.11 Top 5 1. DOE/NNSA/LLNL BlueGene 478.2 2.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167 3. New Mexico Computing Applications Center 127 4. Computational Research Lab. TATA SONS 118 5. Swedish Government Agency 103 2008.11 Top 5 1. DOE/NNSA/LANL Roadrunner1105 2. Oak Ridge National Lab Jaguar1059 3. NASA/Ames Res Center Pleiades487 4. DOE/NNSA/LLNL BlueGene/L478 5.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BlueGene/P450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 氢、卤素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等; 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 胂酸等; 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2、R、2 的来源:①O3的光解:O3+hr O+O2 2O 2 ②2的光解:2+hr ③H2O2的光解:H2O2 +hr 2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 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1mol 。 由于CH 4 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PO 4 h. C 2H 6 i. C 2H 2 j. H 2SO 4 答 案 :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或 i. H C C H j. O S O H H O S H H 或 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 2 b. CH 2Cl 2 c. HBr d. CHCl 3 e. CH 3OH f. CH 3OCH 3 答案: b. Cl Cl c. H Br d. H e. H 3C O H H 3C O 3 f. 1.6 根据S 与O 的电负性差别,H 2O 与H 2S 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答案: 电负性 O > S , H 2O 与H 2S 相比,H 2O 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绪 论——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 【答案】C 【解析】环境效应是指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 二、填空题 1.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答案】存在;化学特性;行为;效应 【解析】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

和方法。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答案】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解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①机械迁移,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物质位置发生变化;②物理—化学迁移,是指通过扩散、沉降或再悬浮、氧化或还原、分解或化合、溶解或再析出、酸碱中和等使污染物迁移;③生物迁移,是指通过水中生物将某种污染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及营养而使污染物通过生物发生迁移转化。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______、______、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答案】迁移;转化 【解析】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效应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三、判断题 对于挥发性较小的毒物,可以忽略其挥发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挥发性较小的毒物,其挥发到空气中的量经过环境自净作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会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变化,所以可以忽略其挥发作用。

各章环境化学习题2013

环境化学习题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 占80%-90%。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二、选择题 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环境化学与基础化学有什么不同?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与基础化学的方式方法不同,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不易直接运用。化学污染物在

环境中的含量很低,一般只有毫克每千克、微克每千克甚至更低。环境样品一般组成比较复杂,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还会发生存在形态的变化。它们分布广泛,迁移转化速率较快,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2.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P12)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1 PAH等;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有机硫化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有机磷化合物: )有哪些环境效应,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P133. 按性质分环境物理效应: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环境化学效应: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环境生物效应:破坏水生生物的回游途径,影响其繁殖、任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干旱、风沙灾害等。四、名词解释: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第一章绪论 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 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 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 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主要化学污染物有: 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

化合物等 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等; 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 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 6. 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 7. 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 8. 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 9. 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第二 章:大气环境化学 4.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 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2、R、2 的来源:①Q的光解:Q +h r 0 + 0 2 2O ' 2 ②2的光解:2+h " r ③HQ的光解:""Q + h r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