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课件ppt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3 远去的路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共19张PPT)

两条平行的路边越来越近。
我们看到的道路有一个什么共同现象?
原本一样高的民族柱看起来 近处的高一些, 越远的越矮小。
同样的物体看起来 近处的显得大, 远处的显得小,
这样的现象叫: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的特点: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实远虚
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 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远 去 的 路
思考:
学生讨论: 1、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透视原理
一 点 透 视 也 叫 平 行 透 视
视点即消失点
两点透视
两 点 透 视 也 叫 成 角 透 视
灭点即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消失点
如何运用透视 现象作画呢?
作业要求:
用大小的树,道路,路灯, 房子,人物等元素。 完成一幅符合透视现象的画。
小学六年级美术课件

小学六年级美术课件【远近的奥秘】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升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近大远小。
2、新授:(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示五、拓展阶段:能够实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增强练习。
1课远近的奥秘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请大家接着欣赏图片,天地、天 水之间,你有什么发现?
视 平 线 ~~
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 在大海上,向远处眺望 天与地、天与水面 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 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消失点
•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 ,就慢慢地 消失在视平线的 一点上,这就是消失点。
参考资料
• 透视现象这一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人们 在观察中发现了它,但是要把透视现象表 现在平面的画纸上,使画面产生立体感, 从古至今着实令人们 废了丌少脑筋,下面 请大家欣赏一下古埃及人的壁画和欧洲文 艺复兴时的作品 ,看看他们在画纸上怎么 表现的。
雅典学院 拉斐尔学性和逻辑性 较强的一门学科,透视分为平 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下面欣赏 图片看看他们的丌同。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作 业:
1、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2、欣赏课本中的范图,找出 消失点、视平线 3、用简笔画形式临摹课本上范 图
谢
大 ! 谢 家
远近的奥秘
石井乡联合学校 薛绒莉
欣赏图片:
1.观察图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 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从近到远 有什么变化呢? 2. 颜色呢?
我的发现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 物体,在不同位置上会产生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道 路近宽远窄的变化, 这就是透视现象
从色彩上透视现象产 生的特点?
近清晰远模糊、近鲜 明远灰暗、近深远浅 等特点。
远近的奥秘 PPT课件2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学而不厌” ,对人家, “诲人不倦” ,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远近的奥秘》 精品课件2

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
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
消失点
如何运用 透视的特点 作画呢?
近大远小 近清晰远模糊
用遮挡关系表现 空间前后 用透视现象丰富画面
作业要求:
用大小的树,道路,路灯, 房子,人物等元素。 完成一幅符合透视现象的画。
解放碑 的风姿
拍照的人在什么地方呢?
观察物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观察到物的角度就不同。
观察物的人所处的位位于视平线之下是俯视, 物位于视平线之上是仰视, 视平线落在物上是平视。
视平线与消失点 有什么关系?
消失点总相交于视平线上。
正方体的透视现象
仰视
平视 俯视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名言摘抄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1、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2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3、要想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斯大林 24、向所有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25、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周培源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27、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学习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3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远近的奥秘》2精品 课件

透视现象的: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消失点
如何运用 透视的特点
作画呢?
近大远小 近清晰远模糊
用遮挡关系表现 空间前后
用透视现象丰富画面
作业要求:
用大小的树,道路,路灯, 房子,人物等元素。 完成一幅符合透视现象的画。
解放碑 的风姿
拍照的人在什么地方呢?
观察物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观察到物的角度就不同。
观察物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视平线的位置就不同
观察到物的角度就不同。 物位于视平线之下是俯视, 物位于视平线之上是仰视, 视平线落在物上是平视。
视平线与消失点 有什么关系?
消失点总相交于视平线上。
正方体的透视现象
仰视
平视
俯视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作业要求:
1.画一张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2.能够准确表现仰视、俯视、平视。 3.能够准确表现
小学生读书心得(三): 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 阳光, 它照耀 着我, 让我快 乐地成 长;如 果我是 一条小 鱼,那 么书就 是清清 的溪流 ,它滋 润着我 ,让我 快乐的 成长; 如果我 是一只 小鸟, 那么书 就是碧 蓝的天 空,它 支撑着 我,让 我快乐 的成长! 从小,我就很喜欢看书。记得还在幼儿 园时, 我便早 早地学 起了a、 o、e。 为什么 只是为 了能早 点捧起 我心爱 的书本 ,在书 的世界 中翱翔 。小学 生读书 心得。 那时, 书就像 一个缤 纷世界 ,让我 流连忘 返。在 书中, 我和小 鸟一齐 飞上蓝 天,和 小精灵 一齐唱 歌跳舞 ,和蝴 蝶们一 齐玩 捉迷藏 随着时 光的流 逝,我 一天天 地长大 ,一本 本书更 是成了 我的好 伙伴:我 捧起了 童话故 事,捧 起了科 幻小说 ,捧起 了百科 全书, 捧起了 世界名 著。我 常常静 静地坐 在书桌 旁,时 而深思 ,时而 幻想, 时而快 乐,时 而忧伤 。在《 水浒传 》里, 我结识 了忠义 宽容的 宋江; 在《三 国演义 》里, 我认识 了足智 多谋的 诸葛亮 ;在《 鲁滨逊 漂流记 》里, 我懂得 了遇事 要坚强 ;在《 钢铁是 怎样炼 成》里 ,我汲 取了战 胜困难 的力量!读《中 华国宝 》和《 中华国 恨》, 让我明 白了中 华民族 以前有 过的辉 煌历史 ,也让 我明白 了中华 民族以 前遭受 的屈辱!更让我 在心中 立下了 和周恩 来总理 一样的 志愿为 中华之 崛起而 读书!努力读 书,振 兴中华!书是无 穷的宝 藏,为 我增添 了丰富 的知识 ;书是 快乐的 天堂, 让我忘 记了所 有的忧 伤。书 犹如冬 日里的 阳光, 带给我 春的温 暖;书 又似沙 漠里的 绿洲, 给予我 新的期 望!就这 样,书 陪伴我 度过了 一年又 一年, 我在书 香中渐
远近的奥秘-PPT优秀课件2

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
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
消失点
如何运用 透视的特点 作画呢?
近大远小 近清晰远模糊
用遮挡关系表现 空间前后 用透视现象丰富画面
作业要求:
用大小的树,道路,路灯, 房子,人物等元素。 完成一幅符合透视现象的画。
解放碑 的风姿
拍照的人在什么地方呢?
观察物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观察到物的角度就不同。
远近的奥秘
两条平行的路边越来越近。
我们看到的道路有一个什么共同现象?
原本一样高的民族柱看起来 近处的高一些, 越远的越矮小。
同样的物体看起来 近处的显得大, 远处的显得小, 这样的现象叫: 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的特点: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如当你沿着公路线去看两条边, 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 两条平行的路边和两排树木连线交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 这点在透视图中叫做
从而产生了俯视,视
平视
仰视
俯视
俯视,仰视,平视有什么区别呢? 人所处位置的不同改变的是什么?
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 在大海上, 我们向远处眺望, 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 产生了一条长长 的水平线, 这就是视平线。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解放碑
其视平线也不相同?
视平线也是:
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第一课第一课时远近的奥秘课件演示文稿

第十二页,共39页。
第十三页,共39页。
第十四页,共39页。
第十五页,共39页。
第十六页,共39页。
第十七页,共39页。
两条平行的路边越来越近。
我们看到的道路有一个什么共同现象?
第十八页,共39页。
原本一样高的民族柱看起来 近处的高一些,
越远的越矮小。
第十九页,共39页。
同样的物体看起来
近处的显得大, 远处的显得小,
这样的现象叫: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的特点:
近大远小
第二十页,共39页。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如当你沿着公路线去看两条边,
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
两条平行的路边和两排树木连线交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
第一课第一课时远近的奥秘课 件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39页。
(优选)第一课第一课时远近 的奥秘课件
第二页,共39页。
生活常见的景象
第三页,共39页。
第四页,共39页。
第五页,共39页。
第六页,共39页。
第七页,共39页。
第八页,共39页。
第九页,共39页。
第十页,共39页。
第十一页,共39页。
视平线落在物上是平视。
第三十六页,共39页。
视平线与消失点 有什么关系?
消失点总相交于视平线上。
第三十七页,共39页。
第三十八页,共39页。
正方体的透视现象
仰视
平视
俯视
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第三十九页,共39页。
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
大桥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 大小相同的物体,离你较近的看起来比离你较 远的大。如当你沿着铁路线去看两条铁轨,沿着 公路线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两条平行的 铁轨或两排树木连线交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这 点在透视图中叫做消失点。 凡是平行的直线都消 失于无穷远处的同一个点,消失于视平线上的点 的直线都是水平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