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执行力差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执行力差的原因

基层领导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执行力强弱关系着企业能否健康有效发展。

一、执行不力的主要表现

1、强调客观,寻找借口。有的基层领导人员在执行上级决策时,不能把精力用在想办法、找措施、抓落实上,面对困难不能在主观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强调客观因素,本末倒置找借口,常以条件不具备、机会不成熟为理由,敷衍塞责,甚至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执行失真问题。

2、“利”字当先,唯利是图。少数基层领导人员大局意识缺失,存在患得患失的利己主义思想,个人利益至上,部门利益至上,条块利益至上,局部利益至上。在执行决策时,以个人或局部的利益作为执行的依据,对有利于自己的就执行,即使条件不具备,创造条件也执行;不利于自己的就拖延、推诿,甚至自行其是、有命不行、有禁不止。

3、注重形式,徒有其表。少数基层领导人员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时,仍停留在领导讲话、层层动员、深入领会、总结表彰等习惯定势上,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走过场,务虚不务实,重形式不讲实效,执行力度基本上就是一种政治表态;另一种现象是,不能切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有针对性地执行,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执行效果往往体现在洋洋洒洒的官样文章中。

4、定位不准,越俎代庖。少数基层领导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对“在位”、“到位”、“补位”、“越位”的本质内涵把握不准,处理不好“亲自做”、“协助做”、“督促做”、“指导做”之间的关系,误把越位当敬业,无论是职责内外的事都是一把抓,挫伤了分管领导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结果不仅不能推进上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反而给有效执行带来负面影响。

5、组织涣散,敷衍塞责。个别基层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班子整体不够和谐;有的班子成员怕担责任,怕得罪人,对上应付了事,对下漠不关心,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难题向上交,该坚持的坚持不下去,不敢负责,不敢碰硬,工作随意性大,导致执行不到位。

6、浮皮潦草,马虎了事。少数基层领导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满足于“我说了”、“我讲了”、“我通知过了”,说过了就不再过问,忽视跟踪督查,缺乏“一竿子插到底”意识,把“说当作做”,把“做了等同于做好了”,对落实的效果不清楚、不明白,往往导致执行落空。

7、作风不实,拖沓松散。有的基层领导人员对上级的决策部署理解慢,对新要求新标准接受慢,贻误了执行的最佳时机。还有些管理者责任心淡漠,工作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不作为,不干事,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尽其责,抓工作虎头蛇尾,看似整天忙忙碌碌,事实上该抓的抓不住,该管的管不到,要办的办不了,导致制定政策的初衷与执行政策的结果相背离,工作效能低下。

8、能力不支,勉强凑合。少数基层领导人员虽然有强烈的执行意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但是由于观念僵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拿不出有效的执行措施和办法,往往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等窘态,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二、执行不力的根源

1、执行主体实力不强。领导人员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客观分析油田目前的管理队伍,队伍主流积极向上。但是,面对长期“高枕无忧”的工作岗位、逐年增加的工资收入、日益优越的工作条件、安稳舒适的生活环境,少数领导人员滋生了“只求索取,不作耕耘”的安逸思想;固守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维;存在着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八种心态:唯我独尊的骄横心态、沾沾自喜的自满心态、高高在上的衙门心态、吹嘘自擂的浮夸心态、职责不明的迷茫心态、功成名就的无为心态、得过且过的交差心态、随遇而安的逐流心态。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质量越来越跟不上企业变化发展的步伐,甚至越行越远。这种现象虽然是少数,但却影响着执行的整体效果。

2、规章制度本身存在漏洞。影响执行力的前提因素在于制度本身的科学与否。从现行的制度来看,有的制度本身就存在着缺陷。一是制度缺乏合理性。内容没有反映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规定的有些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使制度的执行失去了实践基础。有些目标定得过高, 制度执行容易受到现实条件和资源的制约。二是制度缺乏明晰性。要求模糊不清、内容混乱、工作主体的职权责任与任务期限界定不科学,给执行者在对政策目标和内容的理解上带来困难。三是制度缺乏协调性。新旧制度缺乏连续性,或者是政出多门,造成规章制度间相互矛盾。四是制度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因人事或岗位的调整变化,往往出现人存政举、人走政息、政策多变、朝令夕改,规章制度缺乏基本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执行环节存在偏差。执行环节中的任何失误或不周都会影响制度的正确执行。现实中,执行环节上的“偏差”经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宣传的缺陷。进行宣传以取得执行者对制度的支持是顺利实施制度的重要保证。在执行中,有的人不重视宣传,或者宣传不到位,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执行。二是组织不力,缺乏协调。制定下发制度的部门软弱无力,所下命令没有权威性,导致不执行或消极执行;制度执行的牵头部门, 缺乏协调能力,不能协调好相关部门、相关执行人员,不能发挥执行者的整体作用,降低执行的整体效应。三是评估机制欠缺。缺少正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往往用定性结论取代定量结论,评估结果难以作为制度执行的考核依据,导致干好干坏基本一样,甚至还会出现“干不如不干”的局面。

4、执行资源匮乏。制度执行所需的资源是否充分具备,是政策执行是否顺畅的关键。现实中,一是政策资源匮乏。有些单位或部门制度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彻底;有的在宣传政策时“缺斤少两”,马虎应付,或发个文件,或召集个会议,就算完成任务,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二是人力资源匮乏。优秀执行者缺乏,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者缺乏相关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缺乏政策理解能力,很难有条不紊地推行制度实施。三是资金匮乏。缺乏必需的活动经费,影响了制度

的落实成效。四是信息资源匮乏。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执行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无法对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执行盲目性大,往往出现执行盲区或盲点。

三、提升执行力的几点思考

1、执行措施要接“地气”,突出群众基础。任何一项制度措施出台,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民主后集中,以及充分酝酿、科学论证的基本原则。以求制度措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操作空间。即使是贯彻执行上级大政方针、指示决策,也要善于把上级精神同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制定措施,才能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2、执行机制要明确重点,突出“一把手”效应。“执行没有借口”、“下级服从上级”是每个员工务必遵循的原则。但是执行效果最主要取决于领导层尤其是“一把手”。单位或部门“一把手”负有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关系到执行力是否最终落到实处。要建立“一把手”执行力责任制、督查制、追究制、奖惩制等制约机制,使执行力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3、岗位交流要常态化,突出适时适度。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长期从事某个岗位,容易产生疲劳行为。有些制度的执行,往往在末端被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朝气不足的不良状态所左右。消除执行者疲劳行为,做到政通人和,需要进一步完善岗位交流机制,适当适度,有计划地在部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基层与基层之间进行岗位交流,打破部门终身制,岗位终身制。

4、规章制度要合理科学,突出刚性特征。制度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制定制度要着力在源头上下功夫,明确执行主体、主体效果,杜绝模棱两可;着力在过程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明责---践责---督责---问责”工作流程,确保执行者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激发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始终做到不分心、不散神、不变调、不走样,力争赢得最大的执行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