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文解读及设计案例分享
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_2014

图21 水平直管段纵向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抗震支吊架;2-纵向抗震支吊架
8.3.5 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大于最大侧向 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大于其宽度的两倍(图22)。
图22 刚性连接水平管道纵向偏移示意 1-抗震支吊架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6 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若斜撑直接作用于管线,其可作为 另一侧管线的纵向抗震支吊架(图23)。例如:纵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
距12m,则双向抗震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为:(24+12)/2+0.6=18.60m。
02-抗震支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矩形风管侧向与纵向支撑
水管侧向与纵向支撑
02-抗震支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2.1.6 抗震支吊架是对机电设备及管线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抗震措施,其构成 (如图1)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图1 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长螺杆;2-设备或管道等;3-螺杆紧固件;4-C形槽钢; 5-快速抗震连接构件;6-抗震连接构件
图23 水平管线转弯时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侧向抗震支吊架;2-抗震支吊架;3-纵向抗震支吊架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7 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 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应设置抗震支撑(图2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1.0.2 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不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 度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且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编制要点介绍

84∣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建设科技二等奖2018年8月下总第366期DOI: 10.16116/ki.jskj.2018.16.017《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编制要点介绍赵锂 朱跃云 宋孝春 张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摘要]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地表的破坏和建筑物、构筑物的破坏与倒塌。
据对世界上130余次伤亡较大地震灾害进行的分类统计表明,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破坏、倒塌造成的。
因此,对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依法进行相应的抗震设防,使其在破坏性地震中不损坏、不倒塌,是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
建筑设计考虑抗震设计,严格遵守抗震规范,已经成为特别重要的环节。
但之前我国机电各专业(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煤气)无建筑物内的管道、风道、电缆桥架的相关抗震设计规范,本规范的编制和实施,完善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体系,保证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机电系统的安全,杜绝次生灾害(火灾等)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抗震支承;抗震支吊架Main Points of Compilation of Code for Anti-seismic Design ofBuildi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GB50981-2014)Zhao Li, Zhu Yueyun, Song Xiaochun, Zhang Qing(Chin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Beijing 100044)Abstract: The earthquake casualties are caused directly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as well as the destruction and collapse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more than 130 severe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 more than 95% of the casualties are caused by the destruction and collapse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Therefore, the key to avoid casualties is to take corresponding anti-seismic fortifications for various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related regulations, so that they do not damage or collapse in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Building design should consider anti-seismic design and strictly observe anti-seismic codes, which has become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art. But before that, there were no relevant anti-seismic design codes for pipelines, ducts and cable bridges in buildings in the major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ectors (e.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HV AC,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gas). The compi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ode improved the system of anti-seismic design codes in China and ensured the safe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s on the premise of structural safety 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disasters (fire, etc.) and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Keywords: Anti-seismic design of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auxiliary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of building, anti-seismic bearing; anti-seismic support and hanger2017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二等奖)建设科技∣85赵锂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编制要点介绍二等奖2018 No.161 编制背景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它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2014版机电抗震规范解读

7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制定背景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是国内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在这本规范对于机电设备抗震的关键性强条要求为: 3.7.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 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对于此条的相关解释条例: 13.1.1 本章主要适用于非结构构件与建筑结构的连接。非结构构件包 括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
13.4.1 机电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 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房屋高度、结构类型和变形特征、附属设备所 处的位置和运转要求等,按相关专门标准的要求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 唯一参编企业 专场技术交流会
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置华是国内首家研发机电抗震技术及产品的企业,历时6年, 投入巨额资金,与业界专家们共同完成了我国建筑机电工程抗
建 国 以 来 的 地 震 分 布 图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条文理解
总则 术语 符号 设计基本要求 给水排水
暖通空调 燃气 电气 抗震支吊架
12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条文理解
13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规范的条文理解
第二章:术语 2.1.5 抗震支承 seismic support 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斜撑和抗震连接构件组成的构件。 2.1.6 抗震支吊架 seismic bracing 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 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2.1.7 侧向抗震支吊架 lateral seismic bracing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平行的抗震支吊架。 2.1.8 纵向抗震支吊架 longitudinal seismic bracing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垂直的抗震支吊架。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1、总则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不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
1.0.3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运行;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运行;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不至于严重损坏,危及生命。
1.0.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0.5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且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本规范以下条文中,一般略去“抗震设防烈度”表叙字样,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
1.0.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2.1.2抗震设防标准seismic precautionary criterion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2.1.3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文解读及设计案例分享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2 条文对无抗震设防要求的设备进行了规定(参 考美国UBC规范);
—重力不超过1.8KN的设备
—内径小于25mm的煤气管道和内径小于60mm的 电气配管
—矩形截面面积小于0.38平和圆形直径小于0.7米 的风管
的计算和设计。 • 正在参编的国标图集《电气抗震设计与施工图集》。 • 喜利得做过全球唯一的地震台全比例建筑机电抗震测试。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 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 计。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3.4我国主要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注:抗震相关的一些数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选用。 3.3.5 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3.3.5采用,当建筑 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应采用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表3.3.5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抗震设防烈度
6
7
8
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0.10(0.15)g
0.20(0.30)g
0.40g
注:g 为重力加速度。 注:本条内容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数据。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3.3 建筑结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03
燃气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03-燃气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6.1.1 内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应 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 6.2.8 在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物内,燃气管道应根据建筑抗震要求,在适当的间隔 设置抗震支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管及立管固定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管应采用焊接,宜减少焊缝数量,不得使用螺纹连接; 2)当立管的长度大于60m,小于120m时,应至少设置1处抗震支承; 3)当立管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至少设置2处抗震支撑,且应在抗震支承之间的中 间部位采取吸收伸缩变形的措施。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6 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若斜撑直接作用于管线,其可作为 另一侧管线的纵向抗震支吊架(图23)。例如:纵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 距12m,则双向抗震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为:(24+12)/2+0.6=18.60m。
谢谢大家聆听!!
图24 管线与设备连接时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侧向抗震支吊架;2-柔性连接;3-地面设备;4-抗震支吊架 8.3.9 要求不当立管通过套管穿越结构楼层时,套管可限制立管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可作为水平方向的 四向抗震支撑使用。管道中的附件如阀门等,当其质量大于25kg时,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应设置 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图23 水平管线转弯时抗震支吊架设置示意 1-侧向抗震支吊架;2-抗震支吊架;3-纵向抗震支吊架
04-抗震支吊架设计规定
8.3.7 当水平管线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 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应设置抗震支撑(图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2 条文对无抗震设防要求的设备进行了规定(参 考美国UBC规范);
—重力不超过1.8KN的设备
—内径小于25mm的煤气管道和内径小于60mm的 电气配管
—矩形截面面积小于0.38平和圆形直径小于0.7米 的风管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1.5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基座或连接件应能将设备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传递 到建筑结构上。建筑结构中用以固定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预埋件、锚固件, 应能承受建筑机电工程设施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 注:该条文对机电设施和结构连接做了要求。怎么满足没有定义。对于锚固 件锚栓承受地震作用应该使用抗震认证的锚栓,这一点在本规范没有要 求,。在本规范中对锚栓使用要求是膨胀锚栓。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1 总则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 计。——强条必须执行。 注:该条文哪些区域的建筑机电需要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 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根据国标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了解建筑的抗 震设防类别。共四种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1.3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支吊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支吊架与建筑 结构应有可靠地连接和锚固。 注:抗震支架自身的要求和结构连接的要求。也是抗震支架设计时需要验算 的相关内容。 3.1.4 建筑机电工程管道穿越结构墙体的洞口设置,应尽量避免穿越主要承重 结构构件。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能允许二者间有一定的相对变 位。 注:机电工程管道设计考虑机电抗震时的设计要求。
的计算和设计。 • 正在参编的国标图集《电气抗震设计与施工图集》。 • 喜利得做过全球唯一的地震台全比例建筑机电抗震测试。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 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 计。
—吊杆计算长度不超过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
13.4.3 设备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其与建筑 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设计基本要求 4 给水排水 5 暖通空调 6 燃气 7 电气 8 抗震支架 附:条文说明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1.6 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 道,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注:在条文说明P41 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 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 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 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 电缆槽盒、母线槽。 这些内容对项目中抗震支架设计范围进行了明确。
管线抗震支系统介绍
技术中心:
内容:
•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喜利得抗震支架系统介绍 • 项目交流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规范说明: 1. 本规范定义的抗震支架和项目中的支吊架系统是两套系统。抗震
支架系统只承担地震荷载,只有地震时才会发挥作用,类似汽车 中的安全气囊。常说的支吊架系统承担机电管线的自重等,满足 机电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喜利得有成熟的抗震支架系统提供。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1.1建筑机电工程设施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防 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高度、结构类型、变形特征、设备设施所处位置 和运行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经 综合分析后确定。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概念要求。 3.1.2 建筑机电工程重要机房不应设置在抗震性能薄弱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 置的设备,当发生强烈振动时不应破坏连接件,并应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 生谐振现象。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的宏观要求。条文说明P41对重要机房做了说明。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1 总则 1.0.1 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 机电工程需抗震设防 注:该条文定义了建筑物中所有的机电专业管线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1.0.2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9度 注:该条文定义了规范的使用范围。 1.0.3 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 注:本条文对机电抗震设防的目标进行了定义。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Leabharlann 规范(GB 50981-2014)
2 术语和符号 2.1.1 抗震设防烈度 注:可以查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找到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2.1.2 抗震设防标准 注:根据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 2.1.3 地震作用 注:常说的地震荷载,本规范主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 2.1.4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 注:水、暖、电、工业等各专业管线设备等 2.1.5 抗震支承 注: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斜撑和抗震连接构件组成的构件。
喜利得抗震支架优势:
• 成熟的抗震支架项目经验:大连英特尔、天津空客总装线、天津古 德里奇、天津PPG涂料、北京康宁、北京NOKIA、燕郊巴迪物 流、成都德州仪器等。
• 专业的设计团队:技术中心有专业支吊架系统设计团队负责方案设 计和现场服务。
• 专业的抗震支架产品系统:MQS抗震支架系统 • 专业的抗震设计软件:PROFIS Installation软件能够进行抗震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