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人心脾的紫砂陶刻书法
浅谈紫砂壶书法的气韵美

浅谈紫砂壶书法的气韵美戚永平【摘要】紫砂陶刻书法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如何精擅书法、倾心于紫砂铭刻,方法之多,无论是正、草、篆、隶、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都应达到艺术装饰气韵美的最高境界.设计时既不能装饰过度,又得充分表达内涵意韵,从而起到画龙点睛、增强陶刻书法艺术感染力的作用.【期刊名称】《陶瓷》【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1页(P39)【关键词】紫砂壶;陶刻;书法;气韵美【作者】戚永平【作者单位】逸心阁江苏宜兴2142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2宜兴紫砂陶历史悠久,中外驰名,博大精深,以千姿百态的壶艺造型,丰富多彩的泥色,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陶刻作为一门装饰艺术伴随紫砂陶的发展大放异彩。
紫砂陶刻是紫砂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绘,融诗、书、画刻诸艺术于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陶刻基本表现手法分为:清刻、砂地刻、看色刻、阳刻、空刻等。
精细的作品,用斜刀刻法能刻出挺秀的精神,普通陶刻品种则用平刀法,在陶坯上直接下刀,这就所谓“单刀石刻”,俗称“空刀法”。
以刀代笔,清刻用刀大都要不脱秀气,刀法要深,但细微的部分则应浅刻,挺秀的线条用刀刻得圆润而具有灵秀。
欣赏一幅陶刻书法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气势,韵味。
优秀的陶刻作品给人第一印象是气象万千,令人神往。
陶刻行草书则参差错落,疏密相间,大小相称,虚实相映,抑扬顿挫,其韵律之美,犹如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摄入魂魄,其姿态虽俯仰揖让,左右倾侧,但字字相属,一气呵成,整幅作品上下提携,痛痒相关,形成有机整体,望之似满壶烟霞。
这种气韵因用刀得势得力,熟中生巧,情真意切,故能淋漓酣畅,妙趣横生,令人看了后心胸豁达,趣味无穷,这样的艺术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没有单纯技能的卖弄,没有涂脂抹粉的化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从“返璞归真”中表现陶刻作者深厚的功力和修养,是一种高层次的美。
反之,若刻写时心有疑虑,下笔迟钝,用笔生疏,或东堆西砌,生搬硬套,或扭捏作态,卖弄风情,由此而成的所谓章法,因刀势不连,点画生疏,或连绵失势,忘却控制,此皆情气不足,韵味缺乏,有哗众取宠之意,无情意挚诚之实,作品也就无艺术魅力可言。
刻刀生辉隐尘埃——论紫砂陶刻艺术作品“兽耳博古瓶”的山水意境和人文韵味

筑技术,
2022,
53(
11):
1450-1453.
[
装配 式 建 筑 工 程 项 目 施 工 管 理 问 题 及
4] 李頔,黄厚军 .
对策[
住宅与房地产,
J].
2020(
12):
119-120.
[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及管理方法分析
5] 胡夏风 .
[
四川建材,
共鸣的情境,这件紫砂陶刻“兽耳博古瓶”上面刻绘“溪
山清隐”的山水意境,其实就是把人们日常所见的祖国
大好河山抽象的演绎 出 来,在 紫 砂 材 质 上 面 进 行 妙 手
天工的描绘和镌刻,融 合 了 绘 画 艺 术 和 金 石 篆 刻 的 功
力,更好的让束之高 阁 的 优 美 画 卷 非 常 立 体 的 呈 现 在
(上接第 69 页)
[
4] L
i
nd
l
ey,
J
o
s
eph,Ha
i
de
rAl
iAkma
i,
e
ta
l.
De
s
i
gnRe
参考文献
[
中国艺术精神[M].
桂 林:广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1] 徐复观 .
社,
2007.
[
2] Br
unoLa
t
ou
r.
Whe
r
ea
r
et
he mi
s
s
i
ng ma
s
s
e
s? The
5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紫砂“周圆壶”陶刻的诗情画意

紫砂“周圆壶”陶刻的诗情画意作者:徐群新来源:《江苏陶瓷》2014年第02期摘要陶刻,是紫砂艺术中主要的装饰表现手法,是集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又是紫砂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晚时期,芝亭制的这把紫砂“周圆壶”,其陶刻艺术充满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给后世人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关键词陶刻;紫砂壶;周圆壶宜兴紫砂壶器其艺术之美、形制之多、装饰手法之巧妙、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比拟的。
山川奇石的花纹、烟云的萦绕等常给人以偶尔一得的启发,这种启发不经意地投射到了陶艺家的思维中,经过陶艺家的过滤、深思,利用陶刻、绘画等技艺,最终找到自然风物与茗壶佳器的结合点。
以清晚期芝亭制作的这把紫砂“周圆壶”为例(见图1),它给人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壶器上如“小桥流水”般的优美线条和诗意般的陶刻艺术。
1 紫砂“周圆壶”的造型艺术自然风物与紫砂陶刻的结合,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天然而成的。
这个“结合点”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所谓的“适度”,是指每把紫砂壶的陶刻不是随随便便模拟人物或景物,而是需要依据壶的题旨进行裁度,陶刻的内容要能体现或突出壶的主题。
“周圆壶”采用了小桥、流水两种自然景物表达了“随性生活”的主题,除了壶身有以金文铭刻的“十有六年使用”之外,似乎并无其它的装饰。
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壶钮若小桥的模样,而壶身是扁圆柱的艺术变形,肩面与下足均作弧形波浪状,颇有“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意境美。
这样的形体与自然风物的巧妙结合竟然浑然不觉,这种物化手法和中国传统艺术中讲究“天然去雕饰”的美学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紫砂“周圆壶”平口嵌盖、直流管状,壶把为圆筒形折把,把的上端与壶体上端相接,把的下端也紧挨着壶体的下端。
这样看来,紫砂“周圆壶”的整体造型新颖简洁,没有过分强调技巧。
而壶身陶刻的金文“十有六年使用”,其线条挺拔,具有天然之素美。
2 陶刻表达的诗意——随性生活陶艺家为了体现一把紫砂壶的主题,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构思。
浅谈紫砂陶刻作品“千娇百媚”的文化意境

的文化意境
陈玥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紫砂陶刻将诗、词、书、画融于一体,是紫砂陶 艺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形式,彰显出作品的文人底蕴,为作品 锦上添花。陶刻以刀代笔,融传统与现代于方寸之间,构宏 观与精细于一图,大处见气势,小处见情韵。本文以紫砂陶 刻作品“千娇百媚”为例,浅谈其创作内容和文化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千娇百媚;文化意38.
CERAMICS SCIENCE & ART 89
紫砂陶刻刻画,必须注意用刀的连贯,胸有成竹方 能一气呵成、气势连贯,行刀应纵横有致、粗细相宜、 深浅宽窄、恰到好处,不是笔墨却能彰显出笔墨之韵、 迹外传神。陶刻以刀代笔,书法中的虚实、刻画中的浓 淡、金石中的爽利,尽在紫砂坯体上,简约但不简单、 精微却不细碎、粗犷而不粗俗地用刀痕表现。陶刻不仅 需要娴熟的刀功,还要有深厚的书画功底,融传统与现代 于方寸之间,构宏观与精细于一图,大处见气势,小处见 情韵;大而不空、细而不腻、润而不俗、干而不燥,注重 画面的层次和布局,给人以画有穷而意无穷之感。
紫砂陶刻作品“千娇百媚”用深厚且细腻的刀法, 以花鸟为主题,演绎出中国传统书画之美,极具文人气 韵,呈现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意境,感受到“云 在青天水在瓶”的恬静、“夜坐听风、昼眠听雨”的自 得,让人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参考文献】 [1] 李茜婻.紫砂器装饰设计赏析[J].江苏陶瓷,2015(2):32-33. [2] 曹奇敏.从紫砂“道无碍壶”谈道家思想与中国茶道文化
左二的画面中是一株高雅劲拔的君子兰,它像竹子 一般直立不曲,它像君子一样谦谦有礼,它像成功者一 般胜而不骄。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君子兰更是 一种品格高尚、伫立含蓄的花卉。人们喜爱君子兰,是 爱它的质朴和纯真,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寓之于情、借 之传情,这是对君子兰更高境界的欣赏。那硬朗挺拨的 叶片,不弯腰、不低头,象征着刚直不阿、百折不挠的 精神,给人一种蓬勃向上、努力奋进的坚强信心。它幽
论紫砂壶“山林清幽”的陶刻设计和人文内涵

论紫砂壶“山林清幽”的陶刻设计和人文内涵作者:李志鑫来源:《江苏陶瓷》2021年第03期摘要宜興的紫砂艺人在千百年的紫砂传承中,把紫砂技艺演绎成为了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同时集合了书法、绘画、篆刻等等的手法,使得一件原本简单的实用器,逐渐演变成为了精神层面的寄托,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用紫砂壶喝茶品茗,在长时间的把玩摩挲之中修身养性,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山林清幽”,充分地利用了紫砂良好的陶刻载体性质,把我们耳熟能详的古文《兰亭集序》之中的内容抽象概括成为绘画和书法的形式,呈现在古香古色的紫砂壶上面,彰显出作者对于古人的追慕和向往之情,也在陶刻的设计和表达之中,把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和其中浓郁的人文氛围展示给我们广大的壶友们。
关键词紫砂壶;山林清幽;陶刻设计;人文内涵在宜兴丁蜀镇藏着一条“龙”,那就是具有600多年的前墅古龙窑,在今天依然窑火不熄,在土与火的交融中,一件件精美的紫砂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令人啧啧称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宜兴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紫砂原矿,这种看起来灰头土脸、毫不起眼的泥土,却赢得了“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美誉,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千百年的传承之中,把紫砂技艺演绎成为了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同时集合了书法、绘画、篆刻等等的技法,使得一件原本简单的实用器逐渐演变成为了精神层面的寄托和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用紫砂壶喝茶品茗,在长时间的把玩摩挲之中修身养性,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审美。
1 紫砂壶“山林清幽”的陶刻设计紫砂作品“山林清幽”(见图1)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紫砂器型,重点是要突出壶身的陶刻装饰设计,把我们古人对于山水自然的眷恋和寄情于景的境界呈现出来。
此壶壶身宛如柱础,整体看起来端庄稳重,大片的曲形壶面也为陶刻的装饰提供了完美的载体;壶嘴弯流婉约隽永,如同江南的雨一般缠绵;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上面点缀的桥型壶钮突出了江南小桥流水的特点,同时拿捏又非常的称手,和整体搭配得非常和谐。
格调清雅的紫砂壶上书法

记录。 在其 发展过 程 中 , 书法也 是靠 实用 价值 和审美
价 值这 两条 腿 同时前 进 。从 《 稽 山刻石 》 《 山刻 会 、泰 石 》 《 山 刻石 》 秦 篆 的代 表 作 中 , 以看 到 当时 、峄 等 可 “ 实用 性 书 法 ” 的标 准 : 条 粗 细匀 称 , 晰可 寻 : 线 清 线
仍能深 深触 动知音 或 伯乐 的心 弦 .以至 余音 绕 梁三 日不绝 。这 就是紫 砂壶 艺传 世百 年后 仍 不失 风华 的 魅 力和价 值所在 紫 砂壶 与书 法从诞 生初 始 . 都是 以 实用 为 目的 。
书法在诞 生 之初 .文 字 的书写更 重要 的是 实用 性 的
年 间 . 壶风 格拙 朴 其
瓢 细酌 邀 桐 君 . 曼铭 ” 见 图 3 . ( )
达 老 辣 .气 势 奇 崛 苍 劲 。又 如 郭 祥 伯 书 铭 的百 衲
壶 有 : 云 山 百 “ 图1 “ 钿合壶” 铭文
线 条 粗 细相 衬 . 笔 情 婉 约灵 秀 . 意 态 旖旎 洒 脱 . 显 得 神 采 飞扬 。
2 6
第4 4卷 第 3期 2 1年 6月 01
江
苏
陶
瓷
V 1 4 No3 o . . 4
Ja g uC rmis in s ea c
Jn ,01 u e2 1
格调清雅 的紫砂壶上 书法
郭莉 萍 ( 复澄 艺术 馆 , 陈 宜兴 2 4 2 ) 1 2 1
赏壶 品茗历来 被视 为情 操 的陶冶 、 神 的升华 、 精 心灵 的 回归 .传 承这 种高雅 行为 方式 的紫 砂 壶上 书 法 自然 也就清新 儒雅 、 矫健飘 逸 了。 代壶上 书法 的 清 高手很 多 , 他们秉 着对 制壶 精益求 精 的态 度 , 在 笔 趣 画 中、 意在疏 密间 。 如笏 山书铭 的钿合 壶刻有 : 钿合 “
紫砂陶刻之书法艺术

紫砂陶刻之书法艺术
顾跃鸣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书法艺术与紫砂壶特殊材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美。
本文针对书法艺术的形式与特征,对书法艺术装饰紫砂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寻找紫砂壶在书法运用上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认识紫砂壶装饰中书法的装饰美。
【总页数】1页(P142-142)
【作者】顾跃鸣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214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7
【相关文献】
1.紫砂陶刻之书法艺术 [J], 顾跃鸣
2.紫砂陶刻与山水画的结合——从“山水提梁壶”谈紫砂陶刻的艺术内涵 [J], 徐赟
3.浅谈紫砂陶刻的书法艺术 [J], 郑存琳
4.紫砂陶刻,紫砂作品的语言艺术——以紫砂陶刻作品"六方花盆"为例 [J], 周豪
5.浅析紫砂陶刻的美学维度——以紫砂陶刻作品"正气千秋瓶"为例 [J], 殷悦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紫砂对瓶“四方祥瑞”的陶刻艺术和文人情怀

论紫砂对瓶“四方祥瑞”的陶刻艺术和文人情怀作者:王福君来源:《江苏陶瓷》2020年第03期摘要紫砂陈列赏瓶是众多紫砂器之中最为普遍的一種,这种既可以用来盛放书画卷轴,又可以陈列在客厅书房观赏的器物,以优雅的器型和精致的陶刻装饰博得了玩家的芳心,其中流露出来的传统文化和东方文明更是让人啧啧称赞、流连忘返。
紫砂对瓶作品“四方祥瑞”,就是充分利用了紫砂泥料可塑性强的特点,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语言来呈现风格的紫砂雅器,不仅仅器型充满了祥瑞之感,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体验,而且陶艺人用手中的刻刀,给我们勾勒出上面唯美画卷的同时,也把充盈其中的文人情怀徐徐道来。
关键词紫砂对瓶;四方祥瑞;陶刻艺术;文人情怀江南文脉自古以来就以一种清逸卓绝、润物无声的姿态影响着这里的人文风情。
从地形、地貌来看,江南地域多丘陵河流湖泊,让这里的文化和艺术多了些许的婉约和精致之气,尤其是在明代的时候,苏式园林和苏式家具引领了一时潮流,加上当时江南经济发达、贸易频繁,这种文化潮流和生活方式随着文人雅士的大力宣传和经济流通逐渐普及起来,至今仍然风采依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国人的生产生活和精神追求。
同样在那一时期,紫砂艺术作为江南宜兴特有的陶瓷文化代表之一,在宜兴匠人巧夺天工的双手和人文底蕴深厚的素养滋养之下,形成了以紫砂壶、紫砂器、紫砂杂件等广受欢迎的紫砂工艺品,在给我们带来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彰显出来。
我们最为熟悉的紫砂就是用来冲泡茶叶具有神奇功效的紫砂壶了。
正是因为紫砂具有独特的透气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所以常被制成各式各样的紫砂壶,用来泡茶饮茗、禅茶论道是最为合适不过了。
与此同时,许多的诸如雕塑、书法、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的文人雅士也加入了紫砂创作装饰的行列,运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紫砂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拓展到了全新的高度,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丰富和提高了紫砂器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了许多的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素养的朋友的喜爱和珍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己习惯 的 内容 与形 式去 装饰 .忘却 了不 同舞 台应 各 有各 的 深度 与空 间要 求 。 就算 是 笔墨 技法 高 超 . 也
只 能说 是 壶上 留下 了某 某名 家 的墨 迹 .不 能算 是 一 件 成功 的陶刻 艺术 品 。紫 砂 陶刻 承接 的不 应该 是 沉
甸 甸 的传 统 文 化 , 而是 有 创 意 、 情 趣 、 灵 魂 的美 有 有
种技 法 。乍 看上 去有 规律 可 寻 、 头 绪 可找 , 乎 无 似
显 得 有些 乱 . 又乱 在 统 一 之 中 。 得 和谐 , 人 不 但 乱 让
至 于产生 厌烦 的感 觉 , 这也 是 “ 乱刀 ” 见 图 1 的妙 处 ( )
所 在 。 部 的用刀 实 际上是 一笔 多刀 . 局 一刀 刻过显 现
“ 笔迹 ” 然 后再 在第 一 刀 的基 础上 , 据所 要体 现 的 . 根
身段 等共 同交 融 才能 产生 足够 的戏 味 。 谓 “ 味” 所 刻 , 是 在 坯 体上 通 过 书画 、 布局 、 刀 等手 法共 同作 用下 用 产 生 的的 陶刻效 果 , 味不 够就 像 演员 脸 上无 表 情 、 刻
快、 利. 爽 呈现 古朴 、 雅 、 典 清逸 的意蕴 。一 刀 下去 要 有 内涵 、 浅 、 深 除疾 , 奏恰 到 其位 , 意 到刀 到 。有 节 要
气 息 。宋 代 以来 , 宜兴 民 间诞 生 了紫 砂延 绵 千 年 , 在 宜 兴 人将 一 团掘 于大 地 的紫 泥 ,把 玩成 了文人 的 品 茗 珍 器 .又在 文 人 的孕育 中升华 为 中华 文 化 的一 个 独 特 载体 。纳 百 川 于壶 中 , 紫砂 天地 映像 社 会 , 宜 是
醉 心 人 道 , 乐 壶 艺 , 求 切 壶 、 意 , 韵 贯 志 力 切 气
通 。比如 在继 承前 人 陶刻技 法 的基础上 运用 了“ 刀 乱
刻 法 ” “ 刀 刻法 ” 。乱 是结 合 画法 、 理 对所 表 现 对 象 画 的点 、 、 、 线 块 面进 行多 角度 、 方位 的用 刀 所形 成 的 多
( 下转 第 4 1页)
简单 , 微 而不 琐碎 , 放 而不 粗俗 。一件 陶刻 作 品 精 粗 要 突显 刻 味 在 于 强 调 刀 功 。用 刀 应 表 现 为 沉 重 、 痛
收 稿 日期 :0 l o — 1 2 1 _ 6 2
学 韵味 。
4 紫 砂 陶刻 的技 法运用
们 的 陶刻 书法 。 疑是 中国人文 精 神 的生命 写照 。那 无
浓 浓 的 “ 墨 味 ” 放 自如 、 笔 收 匠心 独 运 , 寸 之 间 , 方 巧 妙设 字 。一壶 一世 界 。 器 型变化 而 变化 , 依 充分 调 动 起人 的视觉 .将平 面 书法 呈现 出多种 角 度 的精 致 观
第4 4卷 第 5期 21 0 1年 l 0月
江
苏
陶
瓷
Vo . 4No5 1 _. . 4
Ja g uCea c in s rmis
O tb r 0 co e, 1 2 1
3 9
沁人 心脾 的紫砂 陶刻 书法
朱 鸿钧
( 宜兴 2 4 2 ) 12 1
古 老 的宜 兴 沧桑 落尽 、 秀美独 蕴 。时代 更 替 、 岁 月 流 变 .在这 片 丰饶 的土 地 上始 终氤 氲 着 一种 .单言 陶刻 书法 的形
强 大 的文 化基 因 ; 中薪 火 , 窑 进发 出宜兴 人 的智 慧 灵
光 。一壶 乾坤 , 色如初 , 越 时空 , 生 了宜 兴 书法 本 穿 催
式 也是 丰 富 而多样 的 。陶刻作 品利用 正 、 、 、 、 草 隶 篆 钟鼎、 石鼓 等各 体 不 同 的书法 来表 现于 各 式形 体 , 或
却舒 展 流 畅 . 壶添 上文 人特 有 的书卷 气息 。 为 纵览 中 国紫砂 陶刻 大 家 的传世 墨 迹 .我们 面对 它们 之 所 以 心灵 震 撼 、 山仰 止 , 因为其 陶刻 书法 所蕴 含 的是 高 是
他们 的铮铮 风骨 、 际遇人 生 。 他们 的陶刻 书法 是倾 注 生命 、 贯通 血 脉 , 以真 性情 、 境界 写 下 的生命 之作 . 大 像一 座 座精 神 丰碑撞击 着 人 的心扉 、 鸣着 心灵 。他 共
一
赏 , 将 书法魅 力 与紫 砂 内涵 相融 合 . 更 释放 出别 样 风
韵。 似一 滴清 水折 射 出大 千万象 。 2 紫 砂 陶刻 的陶刻 昧 作 为一 件 陶刻 作 品 。 表 现 出浓烈 的 陶刻气 味 。 要 比如 演 戏要 在 舞 台 上 通 过灯 光 、 具 、 韵 、 腔 和 道 神 唱
兴 人 对艺 术 、 生 的诠释 。古老 紫砂 。 人 为宜 兴 注入 了
人 称 之 日 :以 刀代 笔 ”这 不 是 简单 的 “ 刀代 笔 ” “ , 以 , 刀替代 不 了 笔 。 可 以表 达笔 意 。强调 刀 功 , 但 其实 就
是 陶刻 语 言和刻 味 的体现 。
3 紫砂 陶刻 的美 学韵 昧
艺 术 的蓬 勃发 展 : 一把 把 精美 的紫砂 壶上 , 陶刻 书 法
清 新脱 俗 、 为 大观 , 就 了宜兴 又一席 文 化盛 宴 。 蔚 酿 1 紫砂 陶刻 的笔墨 味 大小 不一 、 状各 异 的紫 砂茶 壶 . 身 上 的 陶刻 形 壶 书法是 最 沁人 心脾 的 。无 论 行 书 、 刻 . 寥寥 数 笔 篆 虽
图文 并茂 , 情趣 皆有 , 表 现 出作 品 的构 图严 谨 、 或 均 参 差有 致 , 现 了陶 刻艺 术 的精髓 。只是 , 体 陶刻艺 术 不 应 只是 把 书法在 紫 砂器 上 的搬移 再 现 .即使 最 成 功 的转 移 摹写 也 只能算 是 上乘 的工 艺装 饰 :不 管 是 哪~ 位书 法 名家 在饰 壶时 . 若不 加刻 意 经 营 。 以 倘 只
无神 采 。 腔无 韵 味 , 至 不着 调 。刻 味应 简 约 而不 唱 甚
纹理 , 以刀 的正 侧 、 仰 、 挫 、 接 多 方 面加 刀 , 俯 顿 转 或 者几 刀完 成 一笔 .两种 方法 都是 在 保 留刀 刻痕 迹 的 前 提下 完成 “ ” 笔 的效果 , 样做 的同时 也加 强 了点 、 这 线 、 的质感 和分 量感 , 面 耐人 寻 味 。 百看 不厌 。动笔操 刀之 前 习惯 于长 时 间观 察思 考 。 对紫 砂 壶透 彻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