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
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

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杜甫草堂导游词5篇1各位团友:大家好,杜甫在《客至》一诗中写道到”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今天我借用这个诗句欢迎大家游览成都杜甫草堂。
我们沿着中轴线参观,游览的时间是两个小时,游览时请大家紧跟团队,注意安全。
成都杜甫草堂,是在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遗址上建立起来的纪念性建筑,蜚声全球的著名文学胜地。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草堂,是经元、明、清各时期的修葺和扩建,特别是明弘治13年和清嘉庆16年两次大规模的扩建形成的规模和格局。
各位团友,刚才我们参观了大廨、诗史堂。
现在我们来到草堂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工部祠。
大家请看,工部祠东边的这栋建筑叫做”水竹居”,取自杜甫诗句”懒性从来水竹居”。
西边的这栋建筑叫做”恰受航轩”,取自杜甫诗句”野航恰受两三人”。
这两栋建筑与工部祠形成一品字形的小院,突出了工部祠作为祭祀享殿的主体地位。
工部祠是供奉杜甫的祠宇,因杜甫曾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工部祠因此得名。
工部祠是清嘉庆16年时重建的,虽经后世多次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原貌。
请大家看工部祠外的这幅对联,上联是:锦水春风公占却;下联是:草堂人日我归来。
人日是指正月初七,这幅对联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正月初七的一段轶事。
杜甫流寓成都时,好友高适正在蜀州就是今天成都的崇州市作刺史,杜甫生活上常得到高适的帮助。
唐肃宗上元2年也就是761年人日这天,高适赋诗《人日寄杜二拾遗》赠给杜甫,表达了对杜甫的思念和牵挂。
五年后高适病死与长安。
十年过去了,到了唐代宗大历五年就是770年正月二十一这天,正漂泊在湖南湘江上的杜甫查找旧诗文,无意中在书箱里发现了高适的这首诗。
此时,杜甫的老友故旧大都已不在人世,杜甫自己已老病交加。
杜甫草堂大廨导游词3篇(参考)

杜甫草堂大廨导游词3篇杜甫草堂大廨导游词3篇篇一:杜甫草堂大廨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
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
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
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
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
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
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
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
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
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2023年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

2023年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位于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杜甫草堂。
首先,让我们回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牧在他的晚年选择了在成都安家,并在成都郊外修建了这座草堂。
草堂位于成都市西北郊的青羊区,距离成都市区仅有20多公里,占地面积约有26亩,是一个围合式的院落。
杜甫草堂以其闲适宜人的环境、辽阔的院落、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进入草堂的大门,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简洁而古朴的牌坊。
在牌坊上有四个大字:“杜甫草堂”,这是明代文学家纪映亮所题。
经过牌坊,我们就来到了杜甫的世外桃源。
在进入主院之前,我们先观赏一下院子里的重要景观。
首先是左边的花木园,这是杜甫草堂里保存最为完整的部分之一,也是杜甫草堂的核心区域。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木,在春天,郁郁葱葱的樱花、桃花、杏花,让人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
然后是右边的篱笆园,这是杜甫用篱笆围起来的一个小院子。
在这里,杜甫栽种了许多菜蔬,他曾写道:“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他在这块菜园中过着滋润而平静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依然以诗为伴。
接下来是前面的竹林,这是杜甫非常喜欢的景观之一。
竹林里有丰富的竹子,高耸入云。
竹子被杜甫视作清雅高洁的象征,有许多杜甫的诗作都有竹子的描写。
再往前走就是大门,门上镶嵌着一块黑色的方形匾额,上书“草堂四皓”,这是清朝康熙帝松筠楼题写的。
四皓是指子晋、杜迁、公碑、赤壁四位历史名人。
而草堂这个名字,本来是出自杜牧的《赠别草堂重舍人》诗中的一句“竟日草堂无客到”的诗句,后来被后人作为这座草堂的名称。
继续往前走就是杜甫的主院了,主院的布局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院落形式,有前院、中院和后院。
进入主院的第一眼,就能看到一个庭院,院内陈设着一座巴蜀建筑风格的假山。
这座假山象征着杜甫在人生旅途中所面对的艰难困苦,也展示了他坚强不屈的品质。
接着我们进入中院,在这里有一个宽敞明亮的厢房,这是杜甫写作的地方。
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三篇)

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范文诚欢迎您来到天府之国—成都!欢迎来到文人故居——杜甫草堂!我是您们的导游许楷成。
我将以最好的服务来让您获取做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希望我的向导能给您带来愉快!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____年被____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草堂的整个平面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
整个游览大概需要____分钟左右。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好了,游客朋友们,在游览之前呢,让我先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生于____年,死于____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原籍湖北襄阳,但出生在河南巩县。
____年因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都城,经朋友帮助,从甘肃来到成都,那么杜甫当初为什么要流亡成都呢?因为当时在安史之乱杜甫被罢官之后,忧国忧民,其实并无去处,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友(严伍)在成都任官,为剑南关节度使,严伍听到杜甫被罢官的消息,就盛情邀请杜甫到成都,而且还推荐杜甫一个官职(工部元外侍郎),因此我们现在也叫杜甫为杜工部。
杜甫草堂也因此又称工部草堂、又因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草堂又名少陵草堂。
在此杜甫居住了将近____年写下了____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著名诗篇就是在这里写的。
游客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
大家可以看到。
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
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
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今天我们来到杜甫草堂,在诗史堂便能解读他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非凡成就。
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折射出唐王朝的腐败,兵刀相残,更现出苍生的苦难。
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2篇)

四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四川杜甫草堂,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迹。
四川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南郊的青羊区,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杜甫曾经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创作许多优美诗篇的场所。
杜甫草堂原名湖陵草堂,是杜甫自号“湖陵子”之处。
后因杜甫在此居住最长,故常称其为“杜甫草堂”。
草堂坐落在青羊江边,周围绿荫蔬木,翠竹环绕,环境优美。
草堂为一座典型的中国古代庭院建筑,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由三进院落组成。
首先,我们来到大门前的拜将台。
这是杜甫草堂的正门,台上供奉着杜甫的神像,这是我们祭奠杜甫的地方。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向杜甫表达敬意,感受他的伟大。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进院落。
院落的中央是一个水池,名为“湖陵”,用来寓意杜甫自号。
这个水池周围栽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观。
进入第二进院落,我们可以看到几间古老的建筑。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甫的写作室,也是草堂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这是杜甫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的场所,如《月夜忆舍弟》、《登高》等。
进入写作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杜甫当年使用的文房四宝、书桌、书架等,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创作的思绪。
另外,还有一间叫做“闻一多阁”的建筑。
这是为了纪念现代著名学者、翻译家闻一多而建造的。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诗歌翻译的奠基人之一,他将杜甫的诗歌翻译成英文,使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和欣赏到了杜甫的作品。
第三进院落是草堂的正厅,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座规模宏大的杜甫铜像,他神情严肃,目光犀利,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正厅的左右两侧是一些以杜甫为主题的文物和图片,展示了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诗歌成就。
此外,在整个草堂中,还有一些杜甫的名言、诗文碑刻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杜甫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
总之,四川杜甫草堂是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更是杜甫文学艺术的象征。
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杜甫的诗歌创作和文化内涵,感受他伟大的艺术魅力。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六篇)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观光游览。
它位于成都西郊花溪公园旁。
这里虽不是杜甫的诞生地,但是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却在这里创造诗歌____余首,成就了杜甫“诗史”的文坛地位。
近代冯至先生在他所著《杜甫传》中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杜甫草堂。
”公元____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
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百分之三十,其中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传世名作。
他的许多著名诗句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云真士俱欢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只可惜好景不长,大历五年冬,杜南在返乡途中的岳阳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各位游客朋友,今天我们看到的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____万平方米,仍然完整地只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明嘉靖十六年修缮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它的造型古朴典雅,园林渚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____年成立杜甫纪念馆,____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
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他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
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工部祠,它是五重主体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将纪念他的祠称为工祠部,祠由此得名。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

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1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面,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携家入蜀,在成都西郊修建的茅屋,原名为成都草堂是由杜甫故居,纪念祠堂,和园林景观结合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它的环境清幽,我们去时游人也不是像赶庙会的那么多,处处皆可见到树木与花草,参天竹林比比皆是,郁郁葱葱,修长挺拔。
整个草堂曲径通幽,构造精巧,使人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杜甫的诗句到处充满了草堂的各个角落,有很多都耳熟能详。
这里还有很多的亭子,全部用茅草做顶,实木为梁,古色古香。
......很多的水塘,肥硕的一尺来长的各色大鲤鱼在里面游来游去,碰到有人喂食,就更撒了欢儿,扑通扑通通挤在一起,里三层外三层的,在前面的鱼吃饱了或是嫌这个地方挤,想回到塘中宽敞地方,游是不能的,只好使劲跳,于是我们又欣赏了鲤鱼跳龙门,尽管溅得我们裤子上全是水......我们的主人公杜甫在1000多年前,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已有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草堂导游词解说_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篇2从天府之国首府成都市西郊的青羊宫出发,沿着浣花溪西行,便可来到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唐代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冬来成都后在朋友帮助下建成的草堂。
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胜地的不计其数,无怪乎冯至先生这样说: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草堂。
草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静。
进入草堂寺的山门,你立刻就能感觉出那种超脱尘世的幽雅和神秘气氛。
于是,飘飘然,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远离了喧嚣的闹市,嘈杂的人群。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丝空气,每一缕阳光,都无不显示出草堂的清幽,僻静。
园中,青石小道纵横贯通,道旁绿树相依,几棵树和几朵花就能各自形成小巧的园圃,点缀着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楼宇亭榭。
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_1

( 四川导游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YB-BH-010237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Tour guide to chaimen of Du Fu thatched cottage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柴门”,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其简朴低矮,故诗人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下面是带来的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诗史堂之后,便是第四重建筑——柴门。
柴门的体量,是几重主体建筑中最小的,占地仅20多平方米,高也不过三、四米。
门前,清溪碧水流淌而过,一座别具情趣的小小石拱桥横跨溪上,颇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味。
清溪两旁,笼笼慈竹拔地而起,悠悠凉意油然而生。
再循着溪流向西张望,跨水而建的水槛在竹影树荫中似隐似现。
如此景致,令整座祠宇更增幽趣,更添情韵。
“柴门”,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其简朴低矮,故诗人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此外,如同称其居处为“草堂”一样,还有表明其布衣幽栖生活的意味。
在杜甫的草堂诗作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与“柴门”有关的句子。
如“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野老》)这是说,当年诗人修造的柴门,不是正面浣花溪,而是顺着江流的方向所开。
再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即柴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可知诗人平时闭门幽居,有了知己或至亲相访,方打开柴门迎客。
还有“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南邻》则写出了与邻居交往互访,宾主相得,气氛融洽,送别于柴门而依依不舍的情意。
这里,柴门又是诗人送客的相别之处。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到,柴门虽简朴,却给诗人平添了许多生活乐趣。
缘于此,清代的重建才有意营造出这座别致、简朴而又风景绝佳、充满清幽之气的建筑并作了如此的命名。
今日草堂柴门,较之其它建筑,的确可谓简朴,但其比起当年诗人所建,却又堂皇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
"柴门",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其简朴低矮,故诗人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下面是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
诗史堂之后,便是第四重建筑——柴门。
柴门的体量,是几重主体建筑中最小的,占地仅20多平方米,高也不过三、四米。
门前,清溪碧水流淌而过,一座别具情趣的小小石拱桥横跨溪上,颇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味。
清溪两旁,笼笼慈竹拔地而起,悠悠凉意油然而生。
再循着溪流向西张望,跨水而建的水槛在竹影树荫中似隐似现。
如此景致,令整座祠宇更增幽趣,更添情韵。
"柴门",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其简朴低矮,故诗人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此外,如同称其居处为"草堂"一样,还有表明其布衣幽栖生活的意味。
在杜甫的草堂诗作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与"柴门"有关的句子。
如"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野老》)这是说,当年诗人修造的柴门,不是正面浣花溪,而是顺着江流的方向所开。
再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即柴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可知诗人平时闭门幽居,有了知己或至亲相访,方打开柴门迎客。
还有"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南邻》则写出了与邻居交往互访,宾主相得,气氛融洽,送别于柴门而依依不舍的情意。
这里,柴门又是诗人送客的相别之处。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到,柴门虽简朴,却给诗人平添了许多生活乐趣。
缘于此,清代的重建才有意营造出这座别致、简朴而又风景绝佳、充满清幽之气的建筑并作了如此的命名。
今日草堂柴门,较之其它建筑,的确可谓简朴,但其比起当年诗人所建,却又堂皇得多。
门上匾额为著名画家潘天寿先生所书,门前楹柱上悬有明人何宇度用杜句所撰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此联由杜诗"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宾至》)点化而来。
上联改"岂"为"信",下联以"犹"易"漫",将诗人的自谦之语变成了后人的赞誉之辞,十分精巧而绝妙。
确实,正因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成就极高、震动海内外的不朽篇章,千百年来,才会赢得无数后人的尊崇与倾慕,到此凭吊其故居草堂胜迹。
柴门,不会再紧闭不开,而是敞开它的胸怀,迎纳着千千万万的瞻仰者。
篇二:杜甫草堂柴门导游词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
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
"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
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对联构思非常巧妙。
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
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 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
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
可见对联作者还是很有"预见"的呢!
篇三:杜甫草堂相关文化
说到"诗圣",都知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就是他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1955年,在此建杜甫纪念馆,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1985年5月,杜甫纪念馆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生于公元712年,公元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他将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的社会弊端、民族矛盾、战乱现实和民生疾苦,用诗歌记录下,其传世的1400余首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
他在诗歌创作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取得了辉煌成就,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962年,杜甫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代表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
公元759年冬,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同谷(今甘肃省成县)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他在这里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
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诗歌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被后人誉为"诗史",其人则被尊为"诗圣"。
后人尊崇杜甫,其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受到关注和保护。
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现今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合并了东邻的梵安寺和西部的梅园形成的,总面积300余亩,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胜地,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最具代表性的胜景之一。
馆藏文物、资料1.19万件,以南宋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宋、元、明杜诗刻本和河南巩县手抄本《杜氏家谱》最为珍贵。
园内格局典雅、建筑古朴、庭园幽美,是杜甫行踪足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馆藏最多和知名度最高的地方。
馆内"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建筑,循序屹立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堂廨之间,以回廊连结,曲折宛转,风韵别致。
东连"花径",西凭"水槛",梅竹成林,古楠参天,清幽古朴,为一别具风格之园林。
每年阴历正月初七,该博物馆都要举办"人日"游草堂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