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代谢ppt
合集下载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精氨酸代琥珀酸 裂解酶
CH NH2
COOH
精氨酸代琥珀酸
NH2 C NH NH (CH2)3 CH NH2 COOH
精氨酸
COOH
CH
+
CH
HOOC
延胡索酸
5、尿素的生成
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精氨酸
+H2O
尿素
鸟氨酸
6、尿素合成小结
(1)合成主要在肝细胞的线粒体和胞液中进行; (2)合成一分子尿素需消耗3分子ATP中的4个高能磷酸键; (3)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 (4)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源于NH3,一个来源于天冬 氨酸。
L-谷氨酸脱氢酶
CH2 + NH3
C=O
NAD(P)H+H+ NAD(P)
CH2 CH2 L-谷氨酸 CHNH2
COOH 谷氨酸 + 丙酮酸
谷氨酸 + 草酰乙酸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COOH -酮戊二酸 + 丙氨酸 -酮戊二酸 + 天冬氨酸
(二)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在动物体内, -酮酸可以转变成糖。
(三)肾脏来源的氨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
机体内代谢产生的氨以及消化道中吸收来的氨进入血液,形 成血氨。氨具有毒性,脑组织对氨的作用尤为敏感。过多的氨必 须及时清除,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
二、体内氨的去路
(一)在肝内合成尿素,这是最主要的去路; (二)合成尿酸排出体外; (三)合成谷氨酰胺。
氨的代谢
一 体内氨的来源 二 体内氨的去路
• 氨是机体正常代谢产物,但具有毒性。 • 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 59 μmol/L。 • 体内的氨主要在肝内合成尿素而解毒。
优选谷氨酸代谢pptppt(共32张PPT)

•嘌呤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CO2
Gly
Asp
甲酰基 (一碳单位)
甲酰基
(一碳单位)
Gln (酰胺基)
IMP 生成
反应过 程
PP-1-R-5-P
(磷酸核糖焦磷酸)
AMP ATP
R-5-P
PRPP合成酶 (5-磷酸核糖)
谷氨酰胺
酰胺转移酶 谷氨酸
H2N-1-R-5´-P
(5´-磷酸核糖胺)
在Gln 、Gly 、一碳单位、 CO2及Asp的逐步参与下
嘌呤、嘧啶、肌酸 等含氮 化合物
二、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定义
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
(一)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H2N-1-R-5´-P
谷氨酸→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合成酶)
耗能:3 个ATP,4 个高能磷酸键。
1. 定义 先合成嘧啶环,再与在PRPP相连,首先合成UMP
谷氨酸→ -酮戊二酸(转氨酶) 谷氨酸经代谢可以生成的物质
二、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转氨酶 在 反应可逆,平衡常数接近1
五、谷氨酸的脱羧基作用
(transaminase)
的作用下,某
一
氨
基
二、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酸去掉α-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 氨基转移作用,是体内常见的反应,通常以α-酮戊二酸为氨基的接受体,形成新的氨基酸,所以是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来源
腺苷酸代琥
氨 基 酸
α-酮戊 二酸
珀酸合成酶
天冬氨酸
转
氨 酶
转
氨 酶
1
2
腺苷酸 代琥珀酸
谷氨酸 α-酮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生物化学》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
负平衡(饥饿、消耗性疾病) <
2021/3/13
《生物化学》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4
三、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
最低需要量:30~50g / 天
营养学会推荐:80g / 天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概念
种类
营养价值的标准
蛋白质互补
2021/3/13
《生物化学》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2021/3/13
《生物化学》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16
(一)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
概念、基本过程
在转氨酶的催化下,某一氨基酸的氨基转移 到另一种α-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 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α-酮酸
反应可逆,平衡常数接近1
大多数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赖氨酸、 脯氨酸、羟脯氨酸例外)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Amino Acid ism)
Biochemistry Department
《生物化学》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多媒体课件试用版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yisheng
2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主动吸收:消耗ATP
(一)氨基酸吸收载体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中性氨基酸载体(为主)
碱性氨基酸载体
酸性氨基酸载体
亚氨基酸和甘氨酸载体
β氨基酸载体
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
图示
2021/3/13
《生物化学》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8
(二)r-谷氨酰基循环( r- glutamyl cycle)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生物化学课件)

在微生物中,L-谷氨酸通过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合成 L-谷氨酰胺。
二、转氨基作用
(一)天冬氨酸的生物合成
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经CO2的固定和氧化脱 羧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接受由谷氨酸转来 的氨基形成L-天冬氨酸。
(二)天冬酰胺的生物合成
天冬氨酸的β-羧基上转移一个谷氨酰胺的酰胺 基而生成天冬酰胺。
三、氨基酸间的相互转化
除了通过氨基化作用和转氨基作用生成其他氨基酸外,生物体还可以在 由α-酮酸还原氨基酸生成的氨基酸的基础上,通过碳链上的变化直接合成另 外一些氨基酸。
由于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转化,使
生物体内时,可以通过转 化来重新达到平衡。
一、α-酮戊二酸衍生类型:谷氨酸族
TCA循环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谷氨酰胺 脯氨酸 精氨酸
α-酮戊二酸衍生型可合成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和精 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二、草酰乙酸衍生类型:天冬氨酸族
TCA循环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异亮氨酸
天冬氨酸族 草酰乙酸衍生型可合成L-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 苏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
三、丙酮酸衍生类型:丙酮酸族
糖酵解
丙酮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丙酮酸族 以丙酮酸为起始物可合成L-丙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
四、甘油酸-3-磷酸衍生类型:丝氨酸族
糖酵解
甘油酸-3-磷酸
丝氨酸
甘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族 由甘油酸-3-磷酸为起始物,可合成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
五、赤藓糖-4-磷酸和烯醇丙酮酸磷酸衍生类型:芳香族
氨基酸生物 合成的类型
二、转氨基作用
(一)天冬氨酸的生物合成
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经CO2的固定和氧化脱 羧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接受由谷氨酸转来 的氨基形成L-天冬氨酸。
(二)天冬酰胺的生物合成
天冬氨酸的β-羧基上转移一个谷氨酰胺的酰胺 基而生成天冬酰胺。
三、氨基酸间的相互转化
除了通过氨基化作用和转氨基作用生成其他氨基酸外,生物体还可以在 由α-酮酸还原氨基酸生成的氨基酸的基础上,通过碳链上的变化直接合成另 外一些氨基酸。
由于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转化,使
生物体内时,可以通过转 化来重新达到平衡。
一、α-酮戊二酸衍生类型:谷氨酸族
TCA循环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谷氨酰胺 脯氨酸 精氨酸
α-酮戊二酸衍生型可合成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和精 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
二、草酰乙酸衍生类型:天冬氨酸族
TCA循环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异亮氨酸
天冬氨酸族 草酰乙酸衍生型可合成L-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 苏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
三、丙酮酸衍生类型:丙酮酸族
糖酵解
丙酮酸
丙氨酸 缬氨酸
亮氨酸
丙酮酸族 以丙酮酸为起始物可合成L-丙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
四、甘油酸-3-磷酸衍生类型:丝氨酸族
糖酵解
甘油酸-3-磷酸
丝氨酸
甘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族 由甘油酸-3-磷酸为起始物,可合成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
五、赤藓糖-4-磷酸和烯醇丙酮酸磷酸衍生类型:芳香族
氨基酸生物 合成的类型
生化氨基酸代谢

O OH
NH2 -C-O-P=O + 2ADP + Pi OH
氨基甲酰磷酸
2)瓜氨酸旳合成
NH2 CO~ P
O
NH2 C=O
NH2
NH
(CH2)3 OCT(CH2)3
+ CHNH2
CH-NH2
COOH
COOH
+ H3PO4
氨基甲酰磷酸 鸟氨酸
瓜氨酸
OC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线粒体)
3)精氨酸旳合成
精氨酸
尿素
鸟氨酸
线粒体
尿素生成总反应式 2NH3 + CO2 + 3ATP + 2H2O CO(NH2)2 + 2ADP + AMP + 2Pi + PPi
尿素循环和TCA旳联络(Krebs 双循环)
尿素合成小结
1.原料:2NH3(Asp NH3)、CO2 2.产物:1尿素
3.部位:肝 5.排泄:肾
排氨生物:以NH3形式随水直接排 出体外。(原生动物、线虫和鱼类— —水生动物) 以尿酸排出:将NH3转变为溶解度 较小旳尿酸排出。经过消耗大量能 量而保存体内水分。(陆生爬虫及 鸟类) 以尿素排出:经尿素循环(肝脏) 将NH3转变为尿素而排出。(哺乳 动物) 重新利用合成AA 合成酰胺(高等植物中) 嘧啶环旳合成(核酸代谢)
FPH2+O2
FP+H2O2
• AA氧化酶旳种类
L-AA氧化酶:催化L-AA氧化脱氨,体内分布不广泛,
最适pH10左右,以FAD或FMN为辅基。
D-AA氧化酶:体内分布广泛,以FAD为辅基。但体
内D-AA不多。
L-谷氨酸脱氢酶:专一性强,分布广泛(动、植、微
氨基酸代谢—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联系(生物化学课件)

任一供能物质的代谢占优势,都能抑制和节约其他物 02 质的降解。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例如
脂肪分解增强
糖分解被抑制
ATP 增多 ATP/ADP 比值增高
6-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 (糖分解代谢限速酶之一)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例如
乙酰CoA生成增多→反馈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活丙酮 酸羧化酶→抑制糖氧化分解, 实现糖异生。
例如
丙氨酸 脱氨基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糖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3、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01 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
甘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糖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
合成嘧啶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乙醇胺
脑磷脂
胆碱
卵磷脂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 机体摄取的食物中,一般以糖类为最多,占总热量的50%-70%; 脂肪摄入量在10%-40%内变动,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 而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最重要的组成成分,通常无多余储存。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例如
脂肪分解增强
糖分解被抑制
ATP 增多 ATP/ADP 比值增高
6-磷酸果糖激酶-1被抑制 (糖分解代谢限速酶之一)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例如
乙酰CoA生成增多→反馈 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激活丙酮 酸羧化酶→抑制糖氧化分解, 实现糖异生。
例如
丙氨酸 脱氨基 丙酮酸
糖异生 葡萄糖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2.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氨基化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糖
丙酮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柠檬酸
二、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3、核酸与糖、蛋白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01 氨基酸是体内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
甘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糖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
合成嘧啶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1. 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
氨基酸 乙酰CoA 脂肪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2. 氨基酸可作为合成磷脂的原料
丝氨酸
磷脂酰丝氨酸
乙醇胺
脑磷脂
胆碱
卵磷脂
三、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 机体摄取的食物中,一般以糖类为最多,占总热量的50%-70%; 脂肪摄入量在10%-40%内变动,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 而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最重要的组成成分,通常无多余储存。
糖、脂类、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联系
氨基酸代谢生化课件

尿素
NH 2 (CH 2)3 HC NH2 COOH
鸟氨酸
NH 2 CO NH (CH 2)3 HC NH 2 COOH
瓜氨酸
NH 2 C NH NH (CH 2)3 HC NH2 COOH
精氨酸
肝中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的详细步骤
1、 NH3、CO2和ATP缩合生成氨基甲酰磷酸 ➢ 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
尿 素 生 成 的 过 程 由 Hans Krebs 和 Kurt Henseleit 提出,称为鸟氨酸循环,又称尿素 循环(urea cycle)。
部位:肝细胞的线粒体和胞液
尿素的合成-鸟氨酸循环
胞液
尿素
线粒体
鸟氨酸
+NH3 + CO2
精氨酸酶
-H2O 瓜氨酸
+H2O
-H2O +NH3
精氨酸
NH 2 CO NH 2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取决于其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 必需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 甲 硫、色、赖、缬、异亮、亮、苯丙、苏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体内可合成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 组氨酸和精氨酸
蛋白质生理价值= 100×氮的保留量/氮的吸收量
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或饲料蛋白质经代谢转化 为组织蛋白的利用率。
嘌呤核苷酸循环
肌肉中的脱氨基反应
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腺苷酸代琥珀酸 →腺嘌呤核苷酸(AMP) → NH3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脱羧基作用(decarboxylation)
R
H C NH2 COOH
氨基酸
氨基酸脱羧酶 磷酸吡哆醛
RCH2NH2 + CO2
NH 2 (CH 2)3 HC NH2 COOH
鸟氨酸
NH 2 CO NH (CH 2)3 HC NH 2 COOH
瓜氨酸
NH 2 C NH NH (CH 2)3 HC NH2 COOH
精氨酸
肝中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的详细步骤
1、 NH3、CO2和ATP缩合生成氨基甲酰磷酸 ➢ 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消耗两个高能磷酸键
尿 素 生 成 的 过 程 由 Hans Krebs 和 Kurt Henseleit 提出,称为鸟氨酸循环,又称尿素 循环(urea cycle)。
部位:肝细胞的线粒体和胞液
尿素的合成-鸟氨酸循环
胞液
尿素
线粒体
鸟氨酸
+NH3 + CO2
精氨酸酶
-H2O 瓜氨酸
+H2O
-H2O +NH3
精氨酸
NH 2 CO NH 2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取决于其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的多少 必需氨基酸: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 甲 硫、色、赖、缬、异亮、亮、苯丙、苏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体内可合成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 组氨酸和精氨酸
蛋白质生理价值= 100×氮的保留量/氮的吸收量
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或饲料蛋白质经代谢转化 为组织蛋白的利用率。
嘌呤核苷酸循环
肌肉中的脱氨基反应
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腺苷酸代琥珀酸 →腺嘌呤核苷酸(AMP) → NH3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脱羧基作用(decarboxylation)
R
H C NH2 COOH
氨基酸
氨基酸脱羧酶 磷酸吡哆醛
RCH2NH2 + CO2
氨基酸代谢图表

氨基酸代谢图表
2. 小肠粘膜细胞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主要是寡肽酶(oligopeptidase)的作用,例如氨基肽 酶(aminopeptidase)及二肽酶(dipeptidase)等。
氨基肽酶
内肽酶
羧基肽酶
二肽酶
氨基酸 +
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
氨基酸
目录
目录
细胞外 细胞膜
细胞内
COOH
CHNH2 CH2 CH2 C NH
糖
糖
尿素循环
异 生 NH3
丙酮酸
谷氨酸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丙 氨 酸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目目录录
鸟
线粒体
胞液
氨
酸
循
环
目录
一碳单位与氨基酸代谢
目录
一碳单位的相互转变
目录
2. 甲硫氨酸循环(methionine cycle)
目录
肌酸的合 成
+
目录
目录
3.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的合成
目录
2. 转氨基作用机制
• 转氨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
氨基酸
磷酸吡哆 醛转氨酶
谷氨酸
α-酮酸
磷酸吡哆胺
α-酮戊二酸
R1
R2
转 氨 酶 R1
R2
CN H2 H+ CO
CO+ CN H2 H
COOH COOH
COOC HOOH
目录
H2O
H2O
目录
② 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此种方式主要在肌肉组织进行
泛素化过程
目录
Ub:泛素
E1:泛素激活酶
2. 小肠粘膜细胞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主要是寡肽酶(oligopeptidase)的作用,例如氨基肽 酶(aminopeptidase)及二肽酶(dipeptidase)等。
氨基肽酶
内肽酶
羧基肽酶
二肽酶
氨基酸 +
蛋白水解酶作用示意图
氨基酸
目录
目录
细胞外 细胞膜
细胞内
COOH
CHNH2 CH2 CH2 C NH
糖
糖
尿素循环
异 生 NH3
丙酮酸
谷氨酸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丙 氨 酸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目目录录
鸟
线粒体
胞液
氨
酸
循
环
目录
一碳单位与氨基酸代谢
目录
一碳单位的相互转变
目录
2. 甲硫氨酸循环(methionine cycle)
目录
肌酸的合 成
+
目录
目录
3.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的合成
目录
2. 转氨基作用机制
• 转氨酶的辅酶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即磷酸吡哆醛。
氨基酸
磷酸吡哆 醛转氨酶
谷氨酸
α-酮酸
磷酸吡哆胺
α-酮戊二酸
R1
R2
转 氨 酶 R1
R2
CN H2 H+ CO
CO+ CN H2 H
COOH COOH
COOC HOOH
目录
H2O
H2O
目录
② 转氨基偶联嘌呤核苷酸循环
此种方式主要在肌肉组织进行
泛素化过程
目录
Ub:泛素
E1:泛素激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