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2》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代谢综合症PPT课件

代谢综合症PPT课件

中国北京房山区调查 不容乐观
+ 男性19.1% + 女性16.4% + 随年龄升高而升高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
+ 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 脑血管事件:出血、缺血卒中 + 周围血管病变:下肢动脉硬化,眼底动脉
硬化等 + 肾衰竭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治疗目标
+ 危险因素综合防治 + 减少新发糖尿病 + 最终目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减少致残、
致死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治疗
+ 危险因素评估 + 生活方式改善 + 药物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生活方式改善
+ 戒烟 + 多吃水果、蔬菜、粗粮 + 肉类选择:白肉或鱼,不吃红肉 + 控制脂肪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 + 控制总热卡 +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30min的中等程度体育
锻炼 + 精神放松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精01选1;3p9p(1t课):3件-22最. 新
20
适量的运动
+ 运动要适当,可根据您的身体状况而定
– 从小运动量开始,遵循缓慢柔和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 运动强度不 宜过大
– 运动时脉搏次数应控制在每分钟次数<170-年龄
+ 运动时间和频率要掌握好
+ 血脂紊乱:空腹TG≥150mg/dl(1.70mmol/L);及 /或空腹血HDL-C:男性<35mg/dl(0.9mmol/ L),女性<39mg/dl(1.0mmol/L)。

代谢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代谢综合征PPT演示课件

血脂异常
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 (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水平异常,包括高血脂和 低血脂。
症状
通常无症状,但长期血脂 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硬化、 冠心病等疾病。
影响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如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肥胖
定义
影响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 重超过正常范围。
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多种疾病风险。
药物治疗
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降低血糖水平。
3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 并处理血糖异常,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肾脏保护策略实施
01
控制血糖和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将血糖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
轻肾脏负担。
02
减少蛋白尿
调节血脂
合理饮食、药物治疗等手段,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前期干预手段
1 2
生活方式干预
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发病机制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 、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 其中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被 认为是核心环节。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存在差异,与 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 密切相关。
危害程度
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严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显著增加 患者死亡率和残疾率。

代谢综合征最新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最新PPT课件

血脂异常症患病率甚高
城市 农村
合计
高甘油 三酯 血症 14.2 10.9
11.9
高胆 高低密度 固醇 脂蛋白血 %
血症

4.1
7.1
21.0
2.4
7.5
17.7
2.9
7.4
18.6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有什么危害? 我国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如何? 代谢综合征如何诊断? 代谢综合征是怎么得的? 代谢综合征怎么预防? 代谢综合征怎么治疗?
代谢综合征的成因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节约基因) (多食少动)
↓ 肥胖
↓ 胰岛素抵抗
↓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剧增的遗传因素
中国人为好发人群: 现在大陆上病人多 富裕国家华人多 节约基因学说,基因改变慢于环境因
素的改变
代谢综合征剧增的环境因素
生活水平提高:热量密集型食品增多 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 医疗条件改善:警惕性及发现率提高 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 对代谢综合征的无知 热量摄取过多 体力活动减少而导致肥胖 心理应激增多
大城市资料:超重30.0%,肥胖 12.3%
中国儿童超重及肥胖:8.1%
10年来平均体重增加(公斤)
年龄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城市男性 城市女性 农村男性 农村女性 4.5公斤 0.7公斤 3.7公斤 1.0公斤 3.6公斤 0.8公斤 3.7公斤 2.1公斤 2.6公斤 1.1公斤 2.7公斤 3.1公斤 2.8公斤 1.9公斤 3.2公斤 4.0公斤 2.7公斤 2.4公斤 2.6公斤 3.1公斤 2.7公斤 2.5公斤 2.3公斤 3.8公斤

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改善生活方式:戒酒、禁烟
控制超重及腹部肥胖
▪ 平衡热量饮食 ▪ 药物减肥
血脂异常
▪ 血脂水平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HDL-C)及甘油三酯(TG)。
▪ 代谢综合征中最常见的典型改变为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低下,及甘油三酯水平增高 。
常用调脂药物
▪ 胰岛素抵抗直接导致食欲增加,导致 肥胖;
为什么会有胰岛素抵抗?
▪ 食物: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 方便食品,防腐剂,在缺乏矿物质的土壤 里生长的食品;
▪ 遗传因素; ▪ 静态的生活方式; ▪ 心理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 高水平的生理应激状态。
怎样诊断代谢综合征?
1、超重或肥胖: BMI≥25Kg/㎡;
BMI(脂肪指数)=体重(公斤)÷
身高(厘米)²
▪ 18.5以下 ▪ 18.5-25 ▪ 25-30 ▪ 30-39 ▪ 40及40以上
体重偏低 健康体重(20-22为最佳) 超重 严重超重 极度超重
怎样诊断代谢综合征?
2、高血糖: 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 和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 ▪ 什么导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
▪ 正常细胞
▪ 胰岛素抵抗细胞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
▪ 用于提供能量的葡萄糖减少,以脂肪 形式储存于身体内的葡萄糖增多;
▪ 因为身体不能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能 量,所以需要从外界摄入更多的食物 ;
▪ 因为身体不能充分功能,所以常有疲 劳感;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六大杀手
臃肿的杀手——肥胖 甜蜜的杀手——高血糖 无声的杀手——高血压 油腻的杀手——高血脂(血脂紊乱) 粘稠的杀手——高血液粘稠度 共同的杀手——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课件

《代谢综合征》课件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影响消化功能:可能导致消化不 良、腹胀、腹泻等症状
影响肝脏功能:可能导致脂肪肝、 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肠道菌群:可能导致肠道菌 群失调,影响肠道健康
影响胰腺功能:可能导致糖尿病 等胰腺疾病
对肾脏的影响
代谢综合征可能导致肾脏疾病
代谢综合征患者可能面临肾脏 功能下降的风险
≥120μIU/mL • 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 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卒中等
03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 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血脂异常:响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
增加全谷物和膳 食纤维的摄入量
适量摄入蛋白质, 如鱼、肉、蛋、
奶等
保持饮食均衡, 避免暴饮暴食
增加运动量
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 运动强度,如心率、呼吸频率等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 韧性训练等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至少持续10分钟, 最好达到30分钟以上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 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分析:选 取典型病例, 分析其发病原 因、症状、治
疗过程等
启示一:加强 健康教育,提 高公众对代谢 综合征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
启示二:加强 健康管理,定 期体检,及时 发现和治疗代
谢综合征
启示三:加强 科学研究,探 索更有效的治 疗方法和药物

代谢综合症PPT课件

代谢综合症PPT课件

• • • •
代谢综合征发病高危人群:


• •
(一)、≥40岁者 (二)、有1项或2项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但尚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三)、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痛风、 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各种类型脂肪萎缩征者 (四)、有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 异常、尤其是多项组合或代谢综合征家族史者 (五)、有心血管病家族史
• 代谢综合征不同血脂异常类型的治疗,按 我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治疗代谢综合征的 血脂异常,都必须首先采取治疗性生活方 式干预,降低饱和脂肪及低胆固酸摄入、 限制热卡、坚持运动,但很多病人常需药 物治疗
临床常用调脂药物如下
(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2)贝特类(笨氧酸类、纤维酸类、贝丁 酸类Fibrates)为一过氧化体增殖体激活体 受体-α(PPAR-α) (3)胆酸隔置剂(胆酸螯合剂,阴离子碱 性树脂) (4)烟酸类药物
代谢综合症 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
•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符合以下3 项者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1. 腹部肥胖:男性 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2. TG≥1.7 mmol/L。 3. HDL-C<1.04 mmol/L。 4. 血压≥130/85 mmHg。 5. 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或有糖尿病史。
脑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
并发症的危险与糖尿病病程与血糖升高程度有关
肥胖症的流行威胁人类健康
• 青少年肥胖症日益增多
• 误区:肥胖不是病!
• 肥胖症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
• 减肥能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改善生活质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选择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增 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精细加工食品的摄入。控制 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当的能量平衡。
总结词
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详细描述
减少动物脂肪和内脏类食物的摄入,控制饱和脂肪酸和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如燕 麦、苹果、豆类、蔬菜、全谷类等。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01 总结词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心理 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02
详细描述
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从 而改善生活质量。认知行为疗 法可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思 维和行为模式,建立健康的生 活习惯。
03
总结词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综合治 疗。
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ppt 课件
• 代谢综合征概述 • 代谢综合征的健康风险 • 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与控制 • 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与管理 • 非药物治疗与管理 • 代谢综合征的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代谢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
中医治疗
总结词
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如 针灸、中药等。
总结词
中医治疗需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 有效。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机能, 改善代谢综合征症状。中药治疗可根据个体情况 配制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调理身体内环境,促 进新陈代谢。
详细描述
在进行中医治疗前,应寻求专业中医师的诊断和 建议。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盲目使用针 灸或中药。

代谢综合征幻灯片

代谢综合征幻灯片

肾脏质量 或者血管
供应
肝脏内 代谢异常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ຫໍສະໝຸດ 葡萄糖耐量异常高血压
微量白蛋白尿
LDL:HDL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纤维蛋白原 PAI-1
2型糖尿病
血脂 异常
出现凝 血倾向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性升高
代谢综合征的冰山
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 IGT
胰岛素抵抗 中心型肥胖 高VLDL甘油三脂
低HDL-胆固醇 高血压
——————————————————
县市区
2860
132 1:22
乡镇街道 44850
264 1:170
户数
340491197 71971 1:4000
人数 1233803016 243479 1:5000
06/70
10年来平均体重增加(公斤)
年岁
20~ 30~ 40~ 50~ 60~ 70~
城市 男性 女性 4.5 0.7 3.6 0.8 2.6 1.1 2.8 1.9 2.7 2.4 2.7 2.5
与静态生活 < 1小时/日且脂肪供能比 < 25% 者相比,静态生活超过3小时且 脂肪供能比>30% 者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121%
17/70
二,谢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节约基因) (多食少动)
↓ 肥胖 ↓ 胰岛素抵抗 ↓ 代谢综合征
19/70
代谢综合征发病高危人群
(一)≥40岁者 • (二)有1项或2项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但尚不
• 遗传因素:基因 • 环境因素:肥胖或超重
缺少运动 吸烟 不科学的饮食
节约基因,好事变坏事
节约基因:饿不死的基因 原来的好事:贫困时期维持生存 现在的坏事:富裕时期使人肥胖 基因的改变需要5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龄化、营养因素、中心性肥胖、体 力活动不足、都市化程度、子宫内 环境、应激、化学毒物等。“节约 基因型”在食物充足时,会出现过 多能量堆积使人肥胖,致胰岛素分 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成为诱发糖 尿病的潜在因素之一。这两者在2型 糖尿病发生前多年即已存在。
胰岛素抵抗(IR)
是指机体对一定量胰岛素 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 平的一种现象。是必须以高于 正常的血胰岛素释放水平来维 持正常的糖耐量,表示机体组 织对胰岛素处理葡萄糖的能力 减退。
代谢综合征
吉林职工医科大学 吉林卫生学校 临床教研室 李国田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syndrome,MS) 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 疾病的聚集。它是各种成人代谢 病的集结状态,包括:同时具有 中心性肥胖、 糖耐量降低(IGT)、 高血压(Bp≥140/90mmHg) 高甘油三酯血症。
(OSA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
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 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 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 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OSAS患 者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 OSAS病程有关。
检测肥胖的指标主要有体重指数、
腰围、腰臀比。 *[2003年4月中国卫生部疾病 控制司公布中国人的标准是:以 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 界限,BMI值“28”为肥胖的界 限,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 ≥80CM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对MS作了工作定义: 1.葡萄糖调节受损(FPG﹥6.1mmol/L,﹤7.0mmol/L)

或糖尿病(有症状和FPG≥7.0mmol/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正常空腹血浆葡萄糖为3.89~ 6.11mmol/L)。 2.胰岛素抵抗; 在此基础上,包括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表现。 3.血压≥140/90mmHg; 4.甘油三酯(TG)≥1.7m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 *5.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男﹥0.90;女﹥0.85和 (或)体重指数(BMR)≥30;
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促进高胰岛
素血症的发展,使胰岛素受体 数目下降和(或)亲和力降低, 加重胰岛素抵抗,出现临床上 的葡萄糖耐量降低,是发生糖 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发生心血 管病的危险标志。
近年来认为IR是2型糖尿病
和高血压发生的共同病理 生理基础,但是IR是如何 导致血压升高,尚未得到 肯定解释。多数认为是IR 造成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 引起的。
约有5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源自存在不同程度的IR,尤其是在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明显。由于 遗传因素,高热量、高脂饮食 致营养过剩,都市化生活又使 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导致中心 性肥胖,容易出现IR,IR可引 起一系列后果,
由于胰岛素对其靶组织(肝、肾、骨骼
肌、脂肪)的生理效应降低,由胰岛素 介导下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 取、利用或储存的效力减弱,同时对肝 葡萄糖输出的抑制作用也减弱,肝葡萄 糖输出增加,为克服这些缺陷,胰岛β 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高胰岛素 血症)以维持糖代谢正常,但随着病情 进展,仍然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基础 水平,最终导致高血糖。
由于机体外周组织尤其是
骨骼肌(是餐后葡萄糖转 移后的主要储存部位)对 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耐量 减低(IGT)。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一次空腹血糖,
之后75g葡萄糖粉+300ml水5分钟内口 服,分别测0.5,1,2,3小时血糖,2 小时的血糖测定值 <7.7mmol/L,为正常糖耐量; 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 ≥11.1mmol/L,有症状者考虑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是葡萄糖不耐受的一种类型, 现普遍将其视为糖尿病前期。
胰岛素由胰腺的β细胞分
泌,进入胰静脉和淋巴, 又经肝门静脉入肝,然后 再进入体循环。被肝、肾、 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所摄取。
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是促进供能物质—糖在肝、 肾、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 的氧化利用,糖原合成和转化 为脂肪贮存,减少肝脏释放葡 萄糖。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 成,对于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 是不可缺少的。
6.微量蛋白尿(20~199
μg /min)
胰岛素抵抗(IR)
是MS的重要中心 环节,中心性肥胖通 过影响胰岛素的敏感 性参与IR的形成和发 展。
肥胖症
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 (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 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 病。遗传易感性、高热量、高 脂饮食、体力活动减少等是肥 胖的主要原因。
肥胖症
按脂肪组织块的分布,通常分 为两种体型。中心性肥胖者脂肪主 要分布在腹腔和腰部,多见于男性, 又称内脏型、苹果型、男性型。另 一类多见于女性,脂肪主要分布在 腰以下,如下腹部、臀部、大腿, 称为梨型、女性型。苹果型者发生 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大于梨型者。
肥胖症患者可因体型而引起自卑
感、焦虑、抑郁等身心相关问题。 与肥胖密切相关的一些疾病如心 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 率也随之增加,还可并发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胰岛素缺乏时的糖代谢情况正 与此相反,在肝、肾、骨骼肌 和脂肪组织中的氧化利用减少,
引起血糖升高,当超过肾糖阈 时即出现糖尿。
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或)
胰岛素作用缺陷均可引起 高血糖,糖尿病在发达国 家中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 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 染性疾病。
在发病机制上有较强的遗传倾向, 加之环境因素的作用,包括人口老
腰围比腰臀比值更适于检测腹
型肥胖。 腰围的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 位,两脚分开25~30厘米, 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棘和 第十二肋下缘连线中点。 臀围测量是环绕臀部最突出点 测出的身体水平周径。
体重指数(BMI)=体重
2 (Kg)/身高(m) (以
22~24为正常范围)。 >24超重,28为肥胖。 血压与BMI成正相关,也与腹 型肥胖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