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运行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5月前言白酒行业是我国轻工业中食品工业的重要分支。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并称为世界着名的四大蒸馏酒。
目前,我国人均白酒消费量为8.57升,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和消费升级,人们对优质白酒消费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强,预计未来数年我国由大众消费升级引领的白酒市场仍存在增长空间。
112345白酒行业相关概述白酒行业市场现状白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白酒行业主要企业分析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Content 目录PART 1 行业相关概述1.定义白酒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酒精度(体积分数)在18%- 68%的蒸馏酒。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杜松子酒(又称金酒)、龙舌兰酒等并列为世界七大蒸馏酒。
世界七大蒸馏酒2.发展历程2000-2003年2004-2012年2013年-至今白酒产量和价格指数呈平稳发展白酒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发展期白酒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包装材料行业、粮食种植业、白酒生产设备供应行业等;包装材料包括酒瓶、纸箱、纸盒、瓶盖、酒标等;基酒包括凤香型基酒、酱香型和浓香型等调味基酒;原粮包括高粱、大麦、豌豆、稻皮、碎米、小麦等。
下游销售渠道主要为:经销商、超市、商场、酒店、电商平台。
行业相关概述3.产业链PART 2 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现状白酒行业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毛利率高,税收负担重,受政策影响深。
另外,白酒属于消费品,其景气程度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也很大。
随着限制“三公消费”,酒驾入刑等政策的出台,白酒告别了黄金十年,进入了行业低谷期。
白酒公司的产量、收入、利润和产品价格方面都有大幅下降。
2015年开始,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占主导,转向理性消费,行业开始弱复苏。
但2017年再次跌入低谷。
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593个,同比增长1%,比2016年增加15个。
2018—2019中国白酒产业大数据报告

2018—2019中国⽩酒产业⼤数据报告 回顾中国⽩酒业的发展、展望中国⽩酒业的未来,我们共同努⼒! ⼀、回顾!酒业发展的7⼤阶段,绝对⼲货! 中国⽩酒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历经了多个周期。
改⾰开放40余年来,我国⽩酒⾏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成就,呈现出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1、1949—1978年,整理起步期。
⽩酒技术改造取得突破,茅台、汾酒等开始试点。
⽩酒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重较⼤,是经济⽀柱。
1978年,全国⽩酒产量143.74万千升,⽐1949年增长了近15倍。
2、1979—1988年,供给扩张阶段。
国家逐步放宽酒类专卖,但酒类仍是⾏政垄断。
汾酒成为规模最⼤的龙头企业。
3、1989—1996年,发展壮⼤阶段。
⾏业⾼增长下的初级垄断竞争格局成形,茅五剑(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成为⾼端酒代名词。
4、1997—2002年,整理阶段。
⾏业收缩下,名优⽩酒抢占市场份额,五粮液⼀家独⼤,收⼊占⽐⾼达10%以上。
5、2003-2012年,⾼速发展阶段。
酒类企业普遍⾼增长,被称为“酒业的黄⾦时代”。
6、2013-2015年,调整阶段。
7、2016年以后,结构性增长新阶段。
⾼端和次⾼端龙头增量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中低端酒存量市场完全竞争。
⼆、必读!⽩酒⾏业发展6⼤态势 ⾼端竞争、次⾼端机遇、消费升级、⾹型轮动…… 1、⽩酒产业发展态势稳定;⽩酒产量稳中有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快报,全国酿酒⾏业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8122亿,⽐上年增长 10.20 %;实现利润总额 1476.45 亿,⽐上年增长 23.92 %。
其中,规模以上⽩酒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5363 亿,⽐上年同期增长12.86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50 亿,⽐上年同期增长29 .98 %;产量达到871.2万千升。
从近⼏年⽩酒产量的情况来看,⽩酒产量基本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2013年—2016年间我国⽩酒产量在1300万千升左右,2017年中国⽩酒产量呈现下滑趋势。
2018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和白酒品牌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和白酒品牌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白酒行业变迁史:发展过程几经调整,螺旋式向上 (5)一、宏观经济:白酒发展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行业前景跟经济走势紧密相关 (6)二、中观:产业政策对白酒行业走势影响直接而深远 (7)三、微观:企业顺应趋势,在产品结构、营销模式方面相继调整 (8)第二节国内白酒行业的主要特点 (10)一、品类单一,创新难度大 (10)三、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品牌稀缺性是白酒的重要属性 (13)四、白酒行业集中度较低,呈区域分布的特点 (14)五、白酒价格带宽,弹性大,各价格段都能实现汇量 (16)六、具有文化消费、聚饮消费属性,和餐饮关联度高 (18)第三节行业回顾:12-15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企业分化显现 (21)一、深度调整是宏观经济、外部政策打压和行业自身去泡沫化综合影响的结果 21二、三公消费打压+传统营销失效,部分酒企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 (22)三、龙头率先走出调整,行业回暖拉开序幕 (23)第四节未来走势:白酒行业已经进入挤压式增长阶段,支撑行业成长的逻辑是消费升级、集中度提升和高端需求回暖 (25)一、16年行业向上趋势延续,新一轮发展周期已逐步明朗 (25)1、行业告别高速成长期,存量博弈下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25)2、消费升级潜力巨大,行业向上将是长期趋势 (27)二、不同价格带白酒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有所不同 (29)1、高端酒(600元+,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 (29)2、次高端(300-500元) (33)3、中高端(80-300元) (36)4、低端酒(80元以下) (38)第五节总结:历史文化载体,看好白酒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41)图表1:1949-2016年白酒产量呈周期性波动趋势 (5)图表2:1980-2016年宏观经济背景 (7)图表3:白酒企业营销要素结构图 (9)图表4:白酒行业特点总结 (10)图表5:雀巢和康师傅品类延伸 (11)图表6:白酒企业产品结构模式 (11)图表7:食品饮料子行业市值(2017/5/3)(亿元) (12)图表8:食品饮料子行业营业总收入(2015年1-10月)(亿元) (12)图表9:2011-2016年白酒行业产量及增速 (12)图表10:2011-2016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 (13)图表11:2016年白酒行业CR5:15.49%(按营收) (14)图表12:2016年啤酒行业CR5:72.13%(按销量) (15)图表13:各省份上规模白酒生产企业分布图 (15)图表14:不同价格带主要酒企代表及2016年销售规模 (16)图表15:2016年食品饮料子行业毛利率比较(%) (18)图表16:白酒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 (19)图表17:1998-2016白酒行业及餐饮收入状况 (19)图表18:白酒行业调整趋势图 (21)图表19:2004-2016年白酒产销量变化情况(万千升) (21)图表20:2004-2016年白酒制造业业绩变化情况(亿元) (22)图表21:2012-2013部分白酒企业收入断崖式下滑(百万元) (23)图表22:2013-2017年茅台53°飞天一批价走势 (23)图表23:2014年优质白酒企业开始展开估值修复 (24)图表24:2012-2017Q1重点白酒企业分季度收入增速(%) (24)图表25:白酒产量趋稳,行业进入低速成长期 (25)图表26:调整期过后一二线白酒龙头企业增速高于行业营收增速 (26)图表27:2016年白酒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26)图表28:2016年白酒上市企业利润占比逐步提升(%) (26)图表29:2011年以来白酒行业重大并购事件 (27)图表30:白酒消费结构(内环2012年,外环2014年) (27)图表31:消费从大众产品向高端升级:酒类最受益 (28)图表32:2016年部分高端消费品持续回暖 (28)图表33:2016年高端白酒各品牌份额占比(市场销售口径) (30)图表3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茅台零售价对比 (31)图表35:五粮液、茅台出厂价及一批价对比(元) (31)图表36:茅台历年基酒产量(万吨) (32)图表37:历年可供当年销售的茅台酒(万吨) (33)图表38:2016年次高端白酒主要品牌市场份额占比 (34)图表39:区域龙头酒企分布图 (37)图表40:安徽省内白酒主流价格带消费升级明显 (38)图表41:顺鑫农业白酒业务2011年以来业绩变化情况 (39)表格1:白酒行业发展一览表 (5)表格2:白酒行业政策一览表 (8)表格3:名酒血统追溯表 (14)表格4:不同价格带产品市场运作模式对比 (16)表格5:白酒上市公司经营模式对比 (17)表格6:主要白酒企业的品牌诉求 (18)表格7:不同价位段白酒未来发展趋势判断 (29)表格8:水井坊、沱牌舍得、酒鬼酒2010年以来业绩增速(%) (34)表格9:次高端中二线品牌与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分析 (34)表格10:次高端高速发展期吸引大量业外资本进入经销商环节 (35)表格11:次高端代表品牌的核心产品和主要经营策略 (36)表格12:低端酒主要类型及品牌 (39)第一节白酒行业变迁史:发展过程几经调整,螺旋式向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私人经营的传统酿酒作坊逐渐向规模化工业企业演变,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白酒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酒领域:2018年白酒行业分析报告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发展概况 (2)1、产业链分析 (2)2、行业发展现状 (2)3、行业市场规模 (3)4、行业发展趋势 (4)(1)白酒电子商务销售占比会进一步增加 (4)(2)区域性强势品牌将保持在中低档白酒市场的控制优势 (4)5、行业发展前景 (5)(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2)白酒消费理念及消费结构调整 (5)二、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6)1、品牌壁垒 (6)2、资质和资金壁垒 (6)三、行业基本风险 (6)1、市场竞争风险 (6)2、行业规范性较弱风险 (7)白酒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发展概况1、产业链分析行业属于酒类产业的中端,该行业的上游主要为酒类生产商,上游行业的产能、供给变化、价格的波动将对该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公司所处行业的下游行业是消费者,随着市场发展以及国家对酒类流通渠道限制的进一步放宽,各级经销商、餐饮、商超、名烟名酒、专业连锁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下游行业的良好发展对本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行业发展现状白酒(Spirits)又名烧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白酒以粮谷或含淀粉质和糖质为原料,以曲类、酵母或糖化酶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方式,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调等环节制成。
白酒在我国历史悠久,酒文化积淀深厚,是国内居民生活中的重要饮品。
白酒已与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及朗姆酒(Rum)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
白酒按香型分类,主要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等香型,目前浓香型白酒约占全部白酒市场份额的70%。
其中,浓香型白酒以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为代表;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等为代表;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等为代表;凤香型白酒以西凤酒为代表。
白酒行业是我国轻工业中食品工业的重要分支,是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白酒行业具有良好的产业联动效应,能够带动包装印刷、物流运输、设备制造及餐饮消费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8年白酒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白酒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编号:2目录第一节上一轮白酒行业周期复盘;投资驱动,周期性较强 (6)一、03-12年:投资驱动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带动白酒需求全面爆发,周期性较强 (6)二、2012-2015年白酒需求断崖式下跌,白酒企业收入利润大幅缩水 (8)第二节白酒行业挤压式增长与结构性增长并存 (11)一、行业深度调整后迎来复苏 (11)二、行业挤压式增长,分化延续,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优势更加显著 (12)三、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消费者群体增加,周期性减弱,增长趋势更加稳定 (17)四、此轮白酒并未盲目快速提价,结构升级带动销量大增是主要盈利驱动因素21第三节白酒行业竞争格局 (28)一、消费升级及品牌集中度提升是白酒新周期下的两大特征 (28)1、白酒市场容量大,价格带宽,竞争格局有差异,高端酒护城河最宽,次高端次之 (28)2、竞争格局不同,不同价位段产品营销模式不同 (29)二、高端白酒:寡头垄断,量价齐升 (30)1、高端白酒市场寡头垄断,龙头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30)2、个人消费及商务消费活跃驱动高端白酒行业增长 (37)3、供需不平衡至高端白酒价格持续上行,未来仍存上行空间 (39)三、次高端白酒:价格天花板已然打开,未来将获增量 (41)1、次高端扩容,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将达20.51% (41)2、受益于次高端扩容,主流次高端品牌量价齐升 (43)3、品牌与渠道是主要竞争力,主流品牌不断补强 (46)4、次高端白酒提价空间打开,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48)四、区域地产酒:中端酒为主,龙头公司充分受益于省内消费升级 (50)1、地产酒区域龙头几点特征,主流产品多为中端酒 (50)2、产品线齐全,省内市场优势显著 (51)(1)地产龙头在省内拥有较深的护城河 (51)(2)产品线齐全,覆盖各个价格带 (53)3、省内消费升级,地产龙头充分受益 (54)(1)白酒消费升级,不同省份表现不同 (54)(2)地产龙头充分受益,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提升 (58)4、名优品牌的腰部产品挤占市场空间 (60)五、低端白酒:竞争格局较为混乱 (61)第四节重点公司分析 (64)一、贵州茅台:一线龙头双轮驱动,产品结构调整助力盈利提升 (64)二、五粮液:改革红利释放,产品渠道均有看点 (65)三、泸州老窖:国窖特曲双轮驱动,公司重回百亿规模 (66)四、山西汾酒:青花系列高增长,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67)五、水井坊:聚焦次高端,高增长可期 (68)六、洋河股份:梦之蓝高速增长,新江苏市场快速扩张 (69)七、口子窖:徽酒地产龙头,充分受益省内消费升级 (70)图表目录图表1:我国2000年以来GDP及同比增速 (6)图表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同比增速 (6)图表3: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提高 (7)图表4:我国规模以上酒企白酒产量月度数据 (7)图表5:茅台一批价和终端价自2012-2014年出现大幅下降 (8)图表6:主要白酒企业2012-2015年营收增速 (8)图表7:主要白酒企业2012-201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 (9)图表8:白酒行业上一轮周期复盘 (9)图表9:我国规模以上酒企白酒产量情况 (11)图表10: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及增速 (11)图表11: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利润总额及增速 (12)图表12:白酒板块营业总收入及同比增长率 (13)图表13:白酒板块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长率 (13)图表14:2017年白酒上市公司占行业营收28.96% (14)图表15:2017年白酒企业市场占有率 (14)图表16: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18)图表17:我国城镇中产阶层家庭群体占比不断增加 (18)图表18:2012年高端白酒消费结构 (19)图表19:2015年高端白酒消费结构 (19)图表20:上市酒企按产品档次分类营业总收入增速 (20)图表21:上市酒企按产品档次分类归母净利润增速 (21)图表22:今世缘各档次白酒产品2017年营收增速对比 (23)图表23:今世缘各档次白酒产品2017年营收占比 (23)图表24:洋河股份2015年各产品系列营收占比 (24)图表25:洋河股份2017年各产品系列营收占比 (24)图表26:泸州老窖历年产品营收结构 (25)图表27:口子窖历年产品营收结构 (26)图表28:白酒行业毛利率持续提升 (26)图表29:白酒行业净利率情况 (26)图表30:2012年高端白酒三强营收占比 (30)图表31:2015年高端白酒三强营收占比 (31)图表32:2012年高端白酒三强销量占比 (31)图表33:2015年高端白酒三强销量占比 (32)图表34:高端白酒三强营收对比(亿元) (33)图表35:高端白酒三强营收占比 (33)图表36:高端白酒三强收入增速对比行业情况 (33)图表37:高端白酒三强利润增速对比行业情况 (34)图表38:2015年白酒行业营收结构 (35)图表39:2017年白酒行业营收结构 (35)图表40:2015年以来高端酒整体销售情况 (36)图表41: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37)图表42:我国城镇中产阶层家庭群体占比不断增加 (38)图表43:个人及商务消费活跃,逐渐取代政务消费 (39)图表44: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出厂价变化情况(元/瓶) (39)图表45:茅台普飞出厂价、一批价、终端价变化情况(元) (40)图表46:茅台酒基酒情况 (41)图表47:我国次高端白酒市场空间(亿元) (42)图表48:我国各档次白酒销售占比情况 (43)图表49:我国主流次高端白酒近两年高增长主要是由量的增长来驱动 (44)图表50:洋河次高端价格带产品营收情况 (44)图表51:洋河次高端价格带产品销量情况 (45)图表52:洋河股份2015年各产品系列营收占比 (45)图表53:洋河股份2017年各产品系列营收占比 (45)图表54:我国主流次高端白酒2017年销售收入(亿元) (47)图表55:我国次高端价格带白酒主要品牌2017年销售增速 (48)图表56:主流次高端品牌毛利率持续提升 (49)图表57:我国主要白酒区域龙头分部 (50)图表58:江苏省内白酒市场份额 (52)图表59:安徽省内白酒市场份额 (53)图表60:江苏、安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元) (55)图表61:江苏、安徽全体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支出(元) (55)图表62:今世缘特A+类产品2017年营收增速最快 (56)图表63:洋河梦之蓝系列占比不断增长 (56)图表64:安徽地产品牌省内营收规模增长显著(亿) (57)图表65:安徽地产品牌省内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57)图表66:洋河梦之蓝系列占比不断增长 (58)图表67:口子窖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58)图表68:主要区域地产龙头毛利率不断提升 (59)图表69:主要区域地产龙头净利率不断提升 (60)图表70:茅台系列酒历年营收情况 (61)图表71:顺鑫农业白酒销量情况 (62)图表72:顺鑫农业白酒业务营收情况 (62)图表73:顺鑫农业白酒业务毛利润情况 (62)表格目录表格1:我国主要酒企2012-2015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情况 (8)表格2:上市酒企在白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情况(亿元) (15)表格3:上市酒企在白酒行业利润总额中的占比情况(亿元) (16)表格4:2017年以来我国主要白酒企业提价举措 (22)表格5:我国不同价格带白酒市场格局 (29)表格6:我国不同价格带白酒营销模式对比 (30)表格7:高端白酒(茅五泸)销量情况 (37)表格8:主流次高端白酒近两年收入、销量增长情况 (43)表格9:我国主流次高端白酒品牌对比 (46)表格10:2017年以来我国次高端白酒不断提价 (49)表格11:江苏、安徽白酒市场对比 (51)表格12:洋河股份、口子窖不同价格带主要产品 (54)。
酒类流通行业分析报告

酒类流通行业分析报告酒类流通行业分析报告定义酒类流通行业,指的是将从生产企业获取的酒类产品进行采购、销售、调配以及配送到各个零售终端的过程。
流通行业在整个酒类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保障整个产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类特点酒类流通行业按照经营范围、服务模式、产品品质、客户群体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酒类经销商、超市零售、电子商务、专卖店、连锁加盟等几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流通企业在服务范围、销售渠道、产品质量、价格定位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酒类流通行业的特点还包括行业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市场规模巨大、营销策略多样化等。
产业链酒类流通行业在整个产业链的位置处于销售环节,是连接生产企业和终端零售商之间的重要纽带。
在产业链中,包括酒类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多个环节,其中物流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整个产业的运转至关重要。
发展历程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历程较短,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酒类流通行业迅速发展壮大。
从无序竞争开始,到市场规范化、品牌化,再到信息化、智能化,整个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行业政策文件国家对于酒类流通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2015年《广告法》发布后,酒类广告实质上被禁止,行业在广告宣传上受到了较大影响。
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就行业准入门槛、市场价格、产品质量、渠道选择等方面进行规范。
经济环境酒类流通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崛起。
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酒类市场之一,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
同时,经济形势也对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如国内税收政策调整、进口酒关税下调以及新冠疫情等。
社会环境在社会环境方面,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行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升级化趋势明显,消费需求更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因此,行业需要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
技术环境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酒类流通行业在供应链、营销渠道、商业模式等方面也在不断创新。
2018年酒类流通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酒类流通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管理 (3)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3)(1)行业主管部门 (3)(2)行业自律组织 (3)2、行业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1)行业法律法规 (4)(2)产业政策 (4)二、行业发展概况 (5)1、行业的兴起 (5)2、行业的规模 (5)3、行业发展趋势 (6)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6)1、有利因素 (6)(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6)(2)消费升级促进发展 (7)2、不利因素 (7)(1)无序竞争的不良影响 (7)(2)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8)四、行业风险 (8)1、市场秩序混乱的风险 (8)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变化的风险 (8)五、行业壁垒 (9)1、资金壁垒 (9)2、渠道壁垒 (9)3、供应商壁垒 (9)六、行业产业链 (10)七、行业竞争格局 (11)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商务部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
商务部负责酒类流通行业管理,监测统计行业数据,协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对行政区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及监测统计工作,并负责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工作。
除上述主管部门外,酒类流通业务还受到商品价格、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海关、质量监督与检验检疫、税务机关等领域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监督管理。
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的安全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行业自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主要为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宣传贯彻国家酒类流通管理办法、酒业产销政策,加强酒类企业诚信自律,协调酒类产销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
2018年白酒流通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白酒流通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管理 (2)1、行业监管体制 (2)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2)(1)消费税政策 (2)(2)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5)三、行业发展概况 (5)1、行业发展现状 (5)2、行业发展趋势 (7)(1)行业进入深度的调整期 (7)(2)白酒电子商务销售占比会进一步增加 (7)(3)区域性强势品牌将保持在中低档白酒市场的控制优势 (7)3、行业发展前景 (8)(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8)(2)白酒消费理念及消费结构调整 (9)四、行业市场规模 (10)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1)1、品牌壁垒 (11)2、资质和资金壁垒 (11)六、行业风险特征 (11)1、市场竞争风险 (11)2、行业规范性较弱风险 (12)一、行业管理1、行业监管体制白酒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其中国家发改委负责制定本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并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等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起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食品行政许可的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国家及地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审查发放白酒的生产许可证件,负责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督管理;国家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酒类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酒类经营者;商务部负责拟订促进餐饮服务和酒类流通发展规划和政策;公安部负责组织指导酒类食品犯罪案件侦查工作。
白酒行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及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等。
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1)消费税政策2001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酒类流通行业运行分析报告目录一、酒类市场运行情况 (1)(一)市场规模稳中有增 (1)(二)市场结构有所优化 (2)(三)价格回升效益好转 (4)(四)进出口持续向好 (5)二、酒类流通发展特点 (8)(一)行业总体转暖复苏 (8)(二)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8)(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9)(四)国际化进程加快 (10)三、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一)经济平稳运行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11)(二)居民消费升级为行业转型发展带来机遇 (11)(三)信息技术进步为流通模式创新创造条件 (12)(四)法规标准不完善影响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12)四、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13)(一)酒类消费加快转型升级 (13)(二)流通模式不断创新转型 (14)(三)中高端白酒引领复苏进程 (14)(四)啤酒业延续调整和整合 (15)(五)葡萄酒消费将稳步提升 (15)图表目录图表 1 2011- 2016年饮料酒产量及增速 (1)图表 2 2006-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数量 (2)图表 3 2014-2016年我国饮料酒地区产量占比情况 (3)图表 4 2016年酒类批零均价同比增速走势图 (4)图表 5 2016年酒类生产行业效益情况 (5)图表 6 2016年我国饮料酒及主要酒种出口情况 (6)图表 7 2016年饮料酒及主要酒种进口情况 (7)2016年,酒类市场在调整转型中逐步呈现总体转暖复苏态势,酒类产量和价格回升,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改善。
为适应酒类消费新趋势、新特点,酒类生产企业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经销企业加强创新转型,减少环节提升效率,行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酒类市场运行情况(一)市场规模稳中有增酒类产量小幅增长。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完成酒类总产量7226.3万千升,同比(下同)增长0.8%。
其中,饮料酒产量6274.2万千升,增长0.8%。
白酒产量1358.4万千升,增长3.2%;啤酒产量4506.4万千升,下降0.1%,降幅较上年缩小5个百分点;葡萄酒产量113.7万千升,下降2%,连续五年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1 2006-2016年饮料酒产量及增速酒类销售明显回升。
全国规模以上饮料酒生产企业销售收入为8999.1亿元,增长7.1%,增速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从流通环节看,2016年,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典型酒类流通企业白酒销售额931.7亿元,增长7.5%(上年下降15.3%)。
规模企业数量增加。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数量2742家,较上年增加53家,延续六年来规模企业数量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其中,白酒、葡萄酒、黄酒、其他酒生产企业分别为1578家、240家、112家、215家,较上年分别增加15家、21家、9家、19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2 2011-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数量(二)市场结构有所优化区域结构更加均衡。
从生产看,近三年东部地区饮料酒产量占比逐年小幅下降,西部地区占比稳步扩大,东中西部更趋均衡。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饮料酒产量1东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为43.2%、28.9%和27.9%,西部地区占比较上年扩大1.4个百分点,较2014年扩大2.8个百分点。
从消费看,随着中西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酒类消费稳步增长,重点监测的中西部地区酒类流通企业饮料酒销售量、销售额占比较上年分别提高6.1和9.9个百分点。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和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农村酒类消费规模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3 2014-2016年我国饮料酒地区产量占比情况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酒类生产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酒类市场供应更加丰富,葡萄酒、果露酒、鸡尾酒、保健酒等酒种供给明显增加。
葡萄酒消费较快增长,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初步统计达17.2亿升,同比增长6.9%,增幅位居全球之首。
酒类消费市场逐步显现橄榄型特征,即中高端1本处饮料酒产量是指白酒、啤酒、葡萄酒3个酒种产量合计。
产品需求较快增长,更加重视产品特色和品质,低端产品有所萎缩,高端产品稳步增长。
(三)价格回升效益好转酒类价格止跌回升。
据商务部监测,2016年典型酒类流通企业酒类批发、零售均价较上年分别增长0.7%和2.7%,结束连续3年的下跌趋势。
饮料酒批发均价增速自7月份起连续6月保持上升趋势。
其中,白酒批发均价同比上涨2.4%,重点监测的11种高端白酒零售均价同比上涨3.6%;啤酒零售均价同比上涨1.5%。
数据来源:商务部图表4 2016年酒类批零均价同比增速走势图经营效益明显好转。
酒类生产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加快高品质、高利润率产品供给,经营效益增长显著。
全国规模以上饮料酒生产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56.5亿元,增长6.9%,增速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现代流通方式的推广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效改善市场供需关系,酒类流通企业效益稳步回升。
据商务部监测,2016年全国典型酒类流通企业饮料酒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
图表5 2016年酒类生产行业效益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进出口持续向好进出口较快增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酒类企业积极“走出去”,同时酒类进口关税降低、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高性价比、高品质、多品类酒类商品进出口快速增长。
2016年我国饮料酒进出口总量167.8万千升,增长15.1%。
其中,出口总量33.4万千升,增长8.7%;进口总量134.4万千升,增长16.8%。
进出口总额51.9亿美元,增长13.6%。
其中,出口总额12.8亿美元,增长14.8%;进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13.2%。
逆差26.2亿美元,增长12.4%。
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2016年,我国饮料酒出口总量33.4万千升,增长8.7%,增速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2.8亿美元,增长14.8%。
随着国产葡萄酒品质的提升,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额达5.4亿美元,增长31%,葡萄酒出口金额超越白酒,位居第一;白酒出口额4.7亿美元,增长4.3%。
图表6 2016年我国饮料酒及主要酒种出口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进口增速减缓。
2016年,我国饮料酒进口总量134.4万千升,增长16.8%,增速较上年减缓31.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39亿美元,增长13.2%,增速较上年减缓9.2个百分点。
其中,啤酒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增长20.1%和15.8%,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葡萄酒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增长15.4%和16.7%。
图表7 2016年饮料酒及主要酒种进口情况单位:千升,万美元,%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二、酒类流通发展特点(一)行业总体转暖复苏2016年,酒类行业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强化销售管理,生产和流通环节库存大幅减少,加上居民消费升级带动中高端酒类产品热销,酒类行业整体呈现回暖复苏态势:饮料酒总产量恢复增长、收入利润增长加快、酒类价格连续上升、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这种转暖复苏还处于分化态势,主要表现在白酒行业比葡萄酒、啤酒更加明显,其中中高端白酒率先复苏,名优白酒企业效益回升较快,中小酒企仍在筑底调整。
部分中高端白酒产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在15%至35%之间,春节等重要节庆前夕,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1573等高端产品需求旺盛,生产厂商一度出现暂停接受订单的现象。
同时,酒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明显好转,2016年36家A股酒类企业销售总额增长4.7%,利润总额增长5.4%。
(二)供给水平明显提升酒类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和新型消费群体,优化品类布局,完善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从产品供给看,白酒生产企业加强对酒类产品的整合优化,加强控制系列酒生产,淘汰冗余品种,创新推出时尚、健康酒品,各层次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啤酒企业聚焦纯生啤酒、精酿啤酒、易拉罐产品等高附加值品类,通过推出高端特色新品,打造与进口啤酒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葡萄酒企业借自贸协定关税红利,拓展进口酒业务,同时布局上游海外品牌资源,加快海外酒庄并购,获取高端市场份额,同时国内葡萄酒品牌也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品质、完善品种。
从流通服务供给看,酒类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产品追溯等环节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加强实体门店和物流配送建设,提高了流通效率。
酒类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线上线下融合,1919、酒便利等电商推出“20分钟准时达、慢必赔”等活动,极大提升了酒类流通的便捷性。
从消费服务供给看,酒类经营企业不断提高消费服务的便利化、精细化水平,更加注重售后服务,同时在酒类商品包装上,更趋简洁环保,注重个性、时尚、便携、小容量等实用设计。
(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面临居民消费升级、消费新群体出现以及消费习惯多元化的变化,酒类企业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推动传统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一是品牌聚焦明显加快。
酒类企业不断完善原有产品结构体系,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集中资源打造名优单品品牌,如茅台继续“一个世界级茅台”的品牌战略,适度控制其他子品牌,泸州老窖推出“五大战略单品”。
酒类流通企业也更加注重品牌建设,从酒类销售情况来,市场不断向优势品牌、优势企业集中。
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酒类企业加大微商、创客等新兴运营方式的投入,与原有渠道及连锁门店同步推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电子商务营销体系。
三是文化旅游营销兴起。
白酒、葡萄酒酒庄悄然兴起,给消费者更多参与和体验,在宣传品牌、传播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消费。
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酒文化特色旅游、酒生态文化园、酒厂景区,将酒业营销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打造旅游品牌亮点,增强酒文化品牌影响力。
(四)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深入实施,酒类企业“走出去”环境不断改善,酒类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加快。
出口方面,多地政府为鼓励酒类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检验检疫机构积极推进无纸化通关、监督抽检等便利化措施。
茅台、五粮液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全球巡展推介活动,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等首开中东欧、非洲及南美洲市场,讲白酒故事,扬传统文化,扩大我国饮料酒出口规模及市场影响力。
葡萄酒品质进一步提升,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额已超过白酒。
进口方面,中智、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加速了进口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商品的同时,也为引进先进酿酒技术及形成良性竞争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北京、上海、四川、贵州等地积极发展国际酒业交易市场,其中四川计划将泸州打造成酒类国际交易中心,并纳入自贸试验区建设规划。
三、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当前酒类行业处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