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

归纳整理

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

一、题目类型

1、经典设问:

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

b)赏析加点词。(福建省常考题型)

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

2、变式设问: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

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

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

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d)思想感情

4、答题技巧

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

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

1、经典设问:

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答题技巧

1)、开头作用

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2)、结尾作用

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旨。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

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

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

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

题目类型

1、经典设问

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2、变式设问

a).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b).本文以为线索,以为,,,展开情节描写。

3、线索的作用

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联系在一起,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4、线索形式

a).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b). 以人物思想情感变化为线

c).以具体事物为线索;

d). 以象征事物为线索;

e).以某一事件为线索;

f)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考点四:理清记叙顺序

题目类型

1、经典设问

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变式设问

a). 文中插入了一段……情节,有什么作用。

b) 文章中的第几段能删去吗,请结合记叙顺序简要分析。

3、记叙顺序的作用

a)顺叙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b)倒叙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引人入胜。

c)插叙

○1、补充了……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交代了……的原因

○3、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

○4、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5、使文章结构起伏多变。

d)补叙起补充说明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

考点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文章描写手法)

一、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二、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例1:2018年福建省中考文言文题《伯牙与钟子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查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

考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伯牙的琴技的高超。

例2:阅读题《母亲的茶事》

母亲的茶事

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

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远远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