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航天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科学,涉及到许多领域,比如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工程学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关于航天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航天?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航天。
航天是指在地球大气层外运行的人造卫星,以及被发射到太空的人造物体。
这些人造物体包括宇宙飞船、火箭、探测器和人造星球等等。
航天技术的重要性现代航天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能够用来观察地球、预测天气、通信、导航、探索太空等等。
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和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
如何发射火箭?当我们想在空中发射一个火箭的时候,必须先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重量、重心等等。
当然,还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测试、装配、填充燃料等等。
当火箭点燃引擎后,火箭将推力传递给地面,并产生起飞的力量。
它将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并开始向上升。
当火箭离开地球大气层后,它将具有足够的速度和高度,可以进入轨道。
轨道是什么?轨道是航天器朝向地球的路径,也是它的运动轨迹。
轨道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者双曲线等等。
处于轨道上的航天器将以恒定的速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它感觉不到重力。
这就是为什么航天器能够在轨道上运动,并维持它的速度和高度。
空间站是什么?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造的一个设施。
它可以提供一个在太空中的实验室和工作空间,也可以为航天员提供食物和水以及生活必需品。
空间站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一个工作区域、一个休息区、一个通信中心和一个运动区域。
为什么要探测外太空?探测外太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和演变。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其他生命存在的证据。
在探测外太空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黑洞、暴星、彗星和行星等等。
总结航天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科学,涉及到许多领域,比如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工程学等等。
现代航天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用来观察地球、预测天气、通信、导航、探索太空等等。
航天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科普知识大全1. 航天探索的起源航天探索指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和利用。
早在古代,人们就对星空产生了好奇,但真正的航天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
2. 航天器件的发展在航天探索中,航天器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包括火箭、卫星、太空飞船等。
这些器件经历了多年的技术革新和改进。
3. 太空环境及挑战太空环境对航天任务提出了很多挑战。
其中包括真空环境、极端温度、辐射和微重力等。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4. 探索外太空的意义航天探索不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梦想,也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方式。
它有助于扩展人类的认知和技术水平,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卫星的角色和用途卫星是航天探索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们可以用于通信、导航、观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卫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
6. 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是在20世纪60年代。
载人航天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激发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
太空探索往往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实现。
各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分享资源、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
8. 探索地外生命探索地外生命一直是航天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科学家们通过探测行星和太空中的其他物体,寻找地外生命的证据和迹象。
9. 未来的航天技术未来的航天技术将继续推动航天探索的发展。
其中包括更先进的火箭系统、更高性能的卫星、更精确的导航系统等。
10. 太空旅游的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太空旅游正逐渐成为现实。
一些私人企业计划通过提供太空旅游服务,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外太空的奇妙。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得作为科学或学术论文的引用。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航天科普知识,请查阅权威的学术出版物。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常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推动了人类不断前行的步伐。
这里将为您介绍一些航天科普小知识。
1. 什么是卫星
卫星是一种人造的飞行器,用于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以实现通信、导航、科学研究等目的。
卫星有很多种类,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2. 什么是火箭
火箭是一种能够在空间中自主飞行的飞行器,它采用燃料和氧气的燃烧反应来产生推力,从而推动它进入空间轨道。
火箭是进行航天活动的必要工具。
3. 什么是太空
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无限空间。
太空中没有空气、水、重力和温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类探索和研究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什么是航天员
航天员是指进行航天活动的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技能和知识,才能够在太空环境中执行任务。
航天员的工作包括宇航服的穿着与维修、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科学实验的开展等。
5. 什么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空间站,它位于地球轨道上,是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基地。
国际空间站拥有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实验舱、船坞、能源舱等,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总之,航天科普小知识涵盖了卫星、火箭、太空、航天员和国际空间站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对于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航天日主题是“航天点亮梦想”,旨在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十个航天小知识有:1、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
2、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3、航天员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人倒挂在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
4、宇航员描述,太空闻起来就像烧焦牛排、高温金属和焊接烟雾的刺鼻气味。
专家表示,太空气味呈现出的金属味可能是来自于高能离子的振动。
5、铝镁合金、钛合金等复合材料都是航天科学的产物。
如今,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旅行箱、压力锅等生活用品上。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
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8、人造卫星的分类:按照功能或应用分类: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9、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0、我国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世界航天日小知识:中国航天员有着自己的专属英文名“Taikonauts”出差半年,“太空出差三人组”终于要回家了!这半年,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多次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多次“天地对话”,多轮太空出舱,甚至是空间站里的“北京时间”,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闻新告诉记者,太空里的“中国印记”远不止这些,伴随着科技力量的强大,如今的中国航天员,甚至有了专属的英文名字“Taikonauts”。
这与我们对航天员的传统认知并不一致。
在英文中,“航天员”一词被翻译为“Astronauts”,然而,为什么国外不用“Astronauts”,而用“Taikonauts”称中国航天员呢?闻新说:“‘Astronaut’这个名称来源于希腊单词,意思是‘Star’(星星)和‘Sailor’(水手),通常用来指在外太空飞行的人。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不是。
航天科普知识

航天科普知识航天,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广泛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
它不仅关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也是人类探索未知和开拓宇宙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航天科普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航天领域的重要概念和发展现状。
一、航天的定义和起源航天,顾名思义,是指人类利用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进行活动和探索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利用飞行器可以突破地球的重力束缚,进入宇宙的壮丽蓝图开始逐渐展开。
二、航天器的分类和功能航天器是进行航天活动的基本工具,根据其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载人航天器和无人航天器两大类。
载人航天器主要用于携带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航天探索和空间站建设等活动;而无人航天器则广泛应用于航天科研、资源勘探、遥感监测和通信导航等领域。
三、航天的重大意义航天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国家和人类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航天科技的进步可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军事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航天活动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和地球,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此外,航天技术还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天灾人祸等,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四、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中,人类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
例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功完成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成为首个登上月球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苏联率先在太空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航天器也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未来,航天科技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前景也备受人们期待。
首先,载人航天领域将会取得重要突破,人类将有望在更远的太空深处进行探索。
其次,商业航天的兴起将进一步推动航天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更多机遇。
航天科普小使者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航天科普小使者,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航天科技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航天科技。
航天科技,是指人类在探索和利用宇宙空间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从古至今,人们对宇宙的向往从未停止。
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航天科技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完整航天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到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采样返回,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航天领域的亮点。
一、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进行科学实验、探索等活动。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2003年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并实现了多次载人飞行。
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为我国航天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月球探测月球探测,是指对月球进行探测和研究。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自2007年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探测器。
其中,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火星探测火星探测,是指对火星进行探测和研究。
我国火星探测工程自2016年至今,已经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探测器。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火星着陆和巡视探测,为我国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的篇章。
四、航天科普教育航天科普教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航天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作为航天科普小使者,我们肩负着宣传航天科技、传播航天精神的重要使命。
通过开展航天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热爱航天,为实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学们,航天事业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实现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天宫课堂的科普小知识

天宫课堂的科普小知识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局为青少年开设的一堂科普课程,旨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航天知识,激励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情和兴趣。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天宫课堂的科普小知识。
一、航天历史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一直梦想能够飞向天空。
现代航天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飞机和火箭,这使得航天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二、天宫空间站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航天局研究开发的空间科学实验室,是一个长期在轨工作和研究的航天站。
天宫空间站的建造分为三个阶段:空间实验室、载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大站。
它的建造和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伟大壮举,为中国的航天梦想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太空食品在太空中,食品也需要保证营养、安全。
太空食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既要满足营养需求,还要保证安全和味道好。
太空食品包括食品粉末、罐头、真空包装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宇航员最爱吃的奶酪和火腿。
四、宇航员的“战袍”在太空中,宇航员不仅要坚强勇敢,还要有一身适合太空环境的“战袍”。
宇航员的“战袍”必须满足多个方面的要求,如能够调节温度、保护宇航员免受宇宙射线伤害、抗紫外线等。
它们还必须轻便、灵活,方便宇航员的活动和操作。
五、太空生活在太空中,一切都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持,包括太空中的繁琐生活。
宇航员在太空中要学会解决许多枯燥、机械的生活琐事,如吃饭、洗漱、上厕所等。
在太空中,一次简单的任务需要用时许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以上五点是天宫课堂的科普小知识,它们的背后都是科技的支持和宇航员们的努力。
希望通过这些科普知识,大家能够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不是。
飞船返回地面时,只有返回舱一个舱返回地面。
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轨道舱可以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半年左右。
15、神舟号飞船由多少个分系统组成?共有13个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制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测控通信、热控制、推进、电源、有效载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回收着陆等。
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系统,在卫星上是没有的。
16、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是什么样子?神舟号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它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上部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供航天员进出轨道舱使用。
返回舱内最多可设置3个航天员座椅。
17、航天员在“神舟”五号飞船里活动的空间很大吗?不算附加段,“神舟”五号飞船三个舱加起来有8米高,最大内直径2.5米,能够提供航天员自由活动的空间大约6立方米左右。
发射“神号”五号飞船的是什么火箭?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它是在多次发射国外卫星的“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18、我国载人火箭有几个液体助推器?“长征”二号F火箭有4个液体助推器,是我国目前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中可靠性最高、系统最复杂的火箭。
19、“长征”二号F火箭由几个分系统组成?由箭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装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附加系统、地面设备等10个分系统组成,其中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而增加的。
20、“神舟”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了什么样的救生物品?“神舟”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的救生物品一应俱全,有远距离呼救电台、GPS定位仪、闪光标位器、光烟信号管和海水染色剂,还有急救药包、救生口粮、救生饮水、引火物、救生船、抗浸防寒漂浮装备、救生手册等。
21、航天员上天前要进行什么训练?航天员的训练主要分4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航天飞行任务模拟训练阶段和发射场发射准备阶段。
22、神舟号飞船的主降落伞有多大?神舟号飞船的降落伞叫做“环帆伞”,主降落伞展开后有1200平方米大。
23、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顶端有一个像避雷针模样的东西,它是什么?它叫逃逸塔,用于火箭一旦发生故障时,帮助航天员脱离危险区,依赖飞船的应急救生系统安全着陆。
24、我国有航天测控船吗?我国目前有4艘航天测控船,它们是“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和“远望”四号。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我国已派出这4艘测控船对飞船进行海上跟踪测控。
25、什么是太空微重力环境?太空微重力环境又称失重环境或零重力环境,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系统的表观重量远小于其实际重量的环境。
26、三吨多重的神舟号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万一落到水里,会沉没吗?不会。
神舟号飞船返回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配备了水上漂浮用的气囊,即使返回舱落到水面上,也能够保障航天员在水上漂浮生存24小时,等待营救。
27、“神舟”五号飞船载人上天前为什么不进行动物试验?神舟号飞船进行了无人飞行试验,用模拟人代替了动物进行试验,模拟人系统包括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形体假人。
该系统比试验动物更能真实地模拟真人乘坐飞船。
28、飞船上有“黑匣子”吗?与飞机一样,飞船也安装有“黑匣子”,它安装在飞船的返回舱内,是用来记录飞船的飞行数据的电子设备。
为了便于辨认寻找,“黑匣子”,被涂上了橘红色。
29、按照神舟号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的设计指标,“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里的温度是多少?21℃±4℃“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是多少?“长征”二号F火箭的可靠性指标为97%,安全性指标为99.7%,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0、第一个登陆太空的人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31、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谁?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二、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资料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
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
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
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宇航员:杨利伟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
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
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行时间/圈数: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36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宇航员:刘洋,景海鹏,刘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
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