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温设计:在墙体、屋顶和地板等围护结构上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如聚氨酯、聚苯乙烯等。
保温层的厚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节能要求进行设计,以减少能量的传递和损失。
2. 密封设计:建筑结构的密封性能要好,可以通过采用双层玻璃窗、门窗边框密封、密封胶等措施来减少空气渗透和能量流失。
3. 采暖系统:选择高效的采暖设备和系统,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系统等。
还可以考虑安装辅助采暖设备,如壁挂式电暖器、地暖等。
同时,采用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化调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室内温度。
4. 通风与换气: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通风与换气措施,如设置新风系统、窗户上安装可调节的通风口等,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5. 照明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等;并合理设计室内的采光布局,利用自然光进行照明。
6. 综合能源利用:考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备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系统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限制节能:考虑减少家庭电器和电子设备的使用,采用高效节能的家电产品,合理布局插座位置,以及适时关闭不使用的设备等。
总之,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具体设计,以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能效以应对极端气候条件。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节能设计标准:
1. 绝热和隔热:建筑外墙、屋顶和地板应采用隔热材料,如保温板、岩棉、玻璃棉等,以减少室内热量流失。
窗户应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如双层或三层玻璃,以阻挡热量传导。
2. 空气密封:建筑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密封性,以防止室内热量泄露和外部寒冷空气侵入。
这可以通过密封门窗缝隙、增强建筑接缝的密封性、使用持久性材料等方式实现。
3. 热回收:在暖气、通风和空调系统中引入热回收技术,将排出的热量重新利用,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回收可以通过换热器或热泵来实现。
4. 冬季采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暖气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建筑可以采用地热系统、太阳能热水器或高效燃气锅炉等方式来供暖。
5. 通风和排气系统:通风系统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
可以采用能够调节新风和排气比例的新风系统,以在保持室内温暖的同时保持空气新鲜。
6. 采光设计:在节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光来减少室内照明的能耗。
通过合理布局窗户、天窗和采光井,使室内充满阳
光,减少照明负荷。
7. 高效暖气和冷气设备:选择高效的暖气和冷气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
能源星级认证的设备通常更加节能,选择合适的容量和效能可以节省能源开支。
8. 电气设备和照明:选择能耗低、高效的电器设备和照明系统,如LED灯泡,以减少用电量。
以上是可能应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具体的标准可以因地区气候情况和建筑类型而有所不同。
寒冷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寒冷气候区的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摘要】我国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合理的利用自然条件,完善我们的居住环境,缓解日趋紧张的能源压力,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绿色,更加环保。
【关键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寒冷地区;选址一、建筑节能对象和目标节能设计标准的节能对象和目标是:对于居住建筑,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及系统的能效比。
与80 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我国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每年有4 至6个月采暖期。
依据节能设计标准建成的居住建筑,节能量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我国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
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和生活水平原因,居住建筑普遍没有采暖空调设施,因此节能50%是一个潜在节能的概念,即如果80 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居住建筑保持当前室内环境条件会耗费100%的能源,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建成的居住建筑将耗费50%的能源。
二、寒冷地区气候特点根据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寒冷地区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以及东北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为寒冷地区,因此,该地的建筑应尽可能使冬季更加的保暖。
寒冷地区气候特点:由于降水量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寒冷地区相对来说比较干燥。
夏季的高温日数虽然没有冬季的寒冷日数时间长,但是夏季仍然存在高温对人的热舒适性的影响。
由于气温温差大,存在明显的过渡季节。
三、建筑节能设计的目的当前的建筑节能设计正是应用规划与建筑的手段,利用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资源,并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居民对气候环境的适应特质,来接近或达到温和地区居住建筑的热舒适性。
四、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措施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是个复杂反复的过程,适当节能设计措施非常关键。
(一)居住建筑选址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该选择避风的地方。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节能和热环境设计两个方面,为您全面评估和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节能设计指标1. 寒冷地区的特点在寒冷地区,低温和大风是常见的气候特点,因此建筑需要更多的热能来保持温暖。
而且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隔热性能和空气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节能设计原则在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中,提高保温性能、采用地源热泵、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智能家居系统等是常见的节能设计原则。
3. 室内采光与通风设计在节能设计中,室内采光和通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寒冷地区,建筑需要更多的采光来增加室内的温暖感,而通风系统也需要合理设计,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4. 热量损失控制在寒冷地区建筑中,热量损失是常见的问题。
需要采用节能材料进行保温,并采取合理的隔热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二、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1. 室内热舒适性在寒冷地区,室内热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
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以保证居民的舒适度。
2. 采暖系统设计在寒冷地区,采暖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合理的供暖方式、合适的供暖设备以及科学的供暖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的热舒适度。
3. 冬季暖阳的利用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冬季的暖阳。
合理设计建筑外观和布局,以便更好地接受和利用冬季阳光,从而提高室内的温暖度。
4. 室内热环境与节能的平衡在设计寒冷地区的建筑室内热环境时,需要考虑节能与舒适度的平衡。
既要保证室内的热舒适性,又要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方面,我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供暖设备和室内装饰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和热环境的设计目标。
四、总结与回顾在寒冷地区的建筑设计中,节能与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

寒冷和严寒地区建筑门窗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1.保温材料的选择:在门窗的制造过程中,选用高效的保温材料能够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保温性能的材料,如新型岩棉、聚氨酯等,以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散失。
2.玻璃的选择:合理选择门窗玻璃的材质和结构,能够有效减少冷空气和热量的传输。
例如,可以选择双层或多层中空玻璃,使得玻璃的热传导系数较低,从而减少能量的损失。
3.辅助密封设计:在门窗的设计中,可以添加辅助密封系统,如橡胶密封条、气密胶条等,以减少空气和热量的漏失。
同时,可以采用窗框的断热设计,减少传热。
4.防风设计:由于寒冷地区常有强风现象,因此门窗的防风性能尤为重要。
可以采用双重门窗的设计,通过两道门窗之间的空气层来减少风的穿透。
5.热桥的防止:在门窗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热桥的产生。
可以通过使用断热材料、合理的构造设计和施工工艺,减少热桥的形成,以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
6.主动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引入主动节能技术,如智能玻璃、太阳能发电、传热系统等,增加门窗的节能性能。
例如,可以安装可调光的智能玻璃,根据外部环境实时调节玻璃透光度,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进入室内。
7.空气质量控制:在门窗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寒冷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采用有效的空气净化和通风设备,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障居住者的健康。
8.防冻设计:寒冷地区的门窗设计中,需考虑严寒环境下的防冻问题。
可采用加热设备或保温措施,防止门窗结冰、裂开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和解决方案应综合考虑保温、采光、防风、防冻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材料、结构和技术的选择,以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
战
严寒地区的气候条件给建筑节能 设计带来诸多挑战,如冬季保温、 夏季隔热等。
创新发展的机遇
通过技术创新和材料研发,为严 寒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供更 多可能性。
政策支持与市场驱
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筑节能 技术的发展,同时市场需求也为 节能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
感谢观看
THANKS
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型节能材料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效隔热材料
研发具有优异隔热性能的新型材料,有效降低建筑外墙和屋面的热 传导。
智能化节能技术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建筑能源的智能 管理和优化。
自然能源利用技术
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降低对传统能源 的依赖。
目的
制定严寒(c)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旨在规范和引导建筑行业在严寒地区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施工 和运行,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严寒(c)区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严寒(c)区通常指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且 凉爽,或全年气温较低的地区。具体范围可能因国家和 地区的定义而有所不同。 冬季气温低,持续时间长,需要供暖;
建筑设计需充分考虑保温、隔热和采暖需求,以确保室 内温度舒适;
特点:严寒(c)区具有以下特点
夏季气温适中,持续时间短,一般不需要空调;
建筑能耗以供暖为主,节能设计重点在于提高供暖效率 。
02
节能设计原则
建筑布局与规划
01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 自然光、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建筑热工指标
为了衡量建筑物的热工性能,需要制 定一系列的指标,如传热系数、热阻、 保温性能等。这些指标应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保温隔热设计: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对建筑外墙、屋顶和
地板等进行隔热处理,减少热量传递和能量损失。
2. 高效采暖系统设计:选择适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供暖设备,如地热采暖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提高供暖效率。
3. 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和采光口,增加室内自
然光照,减少使用人工照明,节约能源。
4. 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可再
生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 密闭节气设计:采用密闭隔尘门、保温门窗等措施,减
少冷气流进入室内,避免能量流失。
6. 热桥控制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容易出现热桥现象,需合理设计结构连接点和细部构造,减少热桥效应。
7. 室内热舒适设计:考虑建筑材料热容性和透湿性,保持
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的舒适性。
8.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的节能控制系统,实时
监测和调控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 冬季自然采暖设计:利用冬季阳光进入室内的温室效应,设计冬季阳光房、挑高屋顶等结构,提高室内温度。
10. 耐寒结构和材料选择: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的抗寒能力。
以上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些基本标准,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还需根据当地气候
和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引言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尤为重要。
节能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讨论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中应采取的节能设计标准。
建筑外立面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外立面的设计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要点:1. 高效保温材料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墙体保温是十分重要的。
应选择高效保温材料来减少热量的传递,如聚苯板或岩棉板。
同时,墙体的保温材料应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保温效果。
2. 保温窗户和门窗户和门是建筑的热量流失的主要通道。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选择具有较高保温性能的窗户和门。
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以及密封良好的门是理想选择。
3. 外墙保温和保护层外墙保温和保护层是减少能源损耗的关键。
利用外墙保温和保护层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导和漏失。
热系统设计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热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居住需求进行优化。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要点:1. 采用高效供暖系统在严寒和寒冷地区,采用高效供暖系统是必要的。
例如,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热系统的理想选择。
此外,应选择高效的锅炉和散热器,以减少能源消耗。
2. 控制室内温度在寒冷地区,过高的室内温度会浪费能源并增加暖气系统的负荷。
因此,应采用智能温控系统来精确控制室内温度,根据需求调整供暖系统的输出。
3. 可调节的供暖区域不同房间或区域的供暖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可调节的供暖区域是节能设计的一部分。
通过为不同区域提供可独立调节的供暖功能,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
通风设计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并减少能源消耗。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要点:1. 自然通风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合理设置门窗的位置和朝向,确保通风良好,减少室内湿度。
2. 恰当的通风量通风量的大小应根据居住人数和房间面积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每个房间应有足够的通风口和排气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寒及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常见方法
【摘要】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建筑业的需要。
近几年住宅节能设计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全国新建房屋面积高达31亿平方米。
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住宅节能设计首先应从建筑选址、分区、道路布局走向,住宅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
如设计住宅小区时,在总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低密度、高容积率对节能有利,要选择在采光、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段进行建设,建筑物还应有良好的朝向。
设计时还应注意窗墙面积比、遮阳效果、及房间的朝向。
设计达到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住宅节能效果。
住宅单体节能应从墙体、外墙门窗、地面、屋面、太阳能利用等几个方面考虑。
1 墙体保温。
墙体保温分为外保温和内保温,常见作法为外保温。
保温隔热层
是节能墙体的主要功能部分,常用保温材料为阻燃型挤塑聚苯板(xps)或胶粉聚苯颗粒。
目前较成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主要有外挂式外保温、聚苯板与墙体一次浇注成型、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外保温等。
节能保温墙体技术中还有将墙体做成夹层,把珍珠岩、木屑、矿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现场发泡)等填入夹层中,形成保温层。
但2010年11.15上海的一场大火提醒人们外墙外保温材料必须采用a级防火材料。
出于导热系数、抗压强度、蒸汽渗透率、燃烧性能等方面的考虑,现在比较常见的防火型外墙保温材料为防火酚醛泡沫板,导热系数为0.023左右(是聚苯板的2倍多),防火等级是a级(可耐150℃高温),同时价格与聚氨酯差不多。
聚苯乙烯泡沫和聚氨酯泡沫都易燃,不耐高温,目前正受到消防部门的限制使用,对防火要求严格的场所,政府部门已有明文规定只能用酚醛泡沫板及其夹芯板。
2 外墙门窗保温。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热交换,70%通过门窗,30%通过墙体和屋面。
双层门窗保温隔音效果好于单层门窗材料。
塑钢门窗热传导效果明显好于铝合金和钢门窗。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外观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
其节能措施有:
2.1 控制住宅窗墙比。
jgj 26-2010《严寒及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西向、南向的窗墙比严寒地区不应超过25%、30%、45%”。
寒冷地区不应超过30%、35%、50%”。
2.2 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
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
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2.3 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
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2.4 玻璃。
一般为4mm或5mm普通玻璃、中空镀膜玻璃等,在隔声、隔热、节能、提高采光性能方面,中空镀膜玻璃效果最佳。
低
辐射镀膜low-e玻璃(辐射率可降至0.15以下)既可以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又可以在夏季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
2.5 设置“温度阻尼区”。
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个过渡空间,这一过渡空间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
在住宅中,将北阳台密封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目前, 楼梯间入口多为钢制门, 窗户为单层窗, 因管理不善, 门窗缺失较为严重。
间隔墙多数没有采取保温措施,这对住宅内部的保温节能影响很大, 热损耗严重。
因此, 楼梯间的窗户应与住宅窗户一样, 楼梯入口处应设门斗,出屋面维护结构应增加保温措施。
3 地面、屋面保温。
严寒地区a区周边地面热阻r要求不小于1.7(㎡·k)/w,严寒地区b区周边地面热阻r要求不小于1.4(㎡·k)/w,外墙内表面2m以内地面下部应铺设xps保温板才能达到相应的热阻。
如果与土壤接触的地面热阻过小,地面的传热量会很大,地表面容易结露产生冻脚现象,因此从节能和卫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外墙内表面2m 以内地面必须达到相应的热阻。
严寒、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冬季防寒保温,屋面传热系数对建筑的采暖能耗影响很大,因此对屋面传热
系数的限值要求较高。
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4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大多考虑的是建筑的美观、适用及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而对建筑的耗能与节能却考虑较少。
在住宅设计中要体现“四性”:即可负担性(尽量降低造价,让老百姓买得起);可居住性(居住安全、舒适、健康);可适应性(可满足日常生活及将来的变化);可持续性(实现资源消耗最低,再生资源最多)。
太阳能是最好的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天然的洁净能源,应在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
从近年来的能源使用和情况来看,煤、电、油的供应紧张已经不容忽视,太阳能应该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经过20年的发展,产品的生产研发技术日臻成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从使用效果和投资回收周期来看,太阳能热水器也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太阳能热水器仍以一家一户的零散安装使用方法为主,存在破坏建筑结构、热水温度不稳定等因素。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太阳能的利用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太阳能装置位置,充分利用屋顶装设大型太阳能集热装置。
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
5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等性能优良的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
总之,只要按照节能标准把好设计关,管好用材关,就能有效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节约居家生活成本,为住户打造真正的环保节能、舒适、健康的高品质住宅,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将住宅节能设计与新材料、新构造相结合,是我国当代建筑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jgj 26-2010《严寒及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作者简介:
潘德权,男,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