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和解肝脾”法治疗脂肪肝27例
保护肝的按摩方法

保护肝的按摩方法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因素都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伤害。
为了保护肝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通过按摩来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加强肝脏的代谢能力,提高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保护肝脏的按摩方法。
1. 肝区推拿按摩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推拿按摩这个区域可以有效刺激肝脏,促进血液循环。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手掌心轻轻按摩腹部右上腹部,以顺时针方向为主,每次持续约10分钟。
在按摩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不适。
2. 肝经穴位按摩按摩肝经穴位也是保护肝脏的有效方法。
肝经穴位有太冲、行间、太冲等。
可以用手指适当按摩这些穴位,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位,每次按压约5-10秒钟,每天按摩3-5次。
3. 足三里按摩足三里是人体肝经的重要穴位,通过按摩足三里可以刺激肝脏,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手指按摩脚背上的足三里穴位,每次按摩约5-10分钟,每天按摩2-3次。
按摩时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不适。
4. 脚底按摩脚底是人体重要的反射区之一,通过按摩脚底可以刺激肝脏,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手指按摩脚底的肝脏反射区,每次按摩约10-15分钟,每天按摩1-2次。
按摩时可以用力适度,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引起疼痛。
除了按摩,保护肝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保持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减少油腻、辛辣和烟酒等对肝脏有害的食物摄入。
- 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提高肝脏的自我修复能力。
- 控制情绪: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对肝脏造成伤害,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保护肝脏的方法。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1.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2.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3.养生方法:七个护肝的民间秘方4.中医对脂肪肝辨证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5.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功能主治祛痰化湿,活血消脂。
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当归须60克,牡砺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蒲黄60克,决明子150克,芦荟30克,水蛭30克,泽泻150克,麦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术150克,陈皮50克。
用法用量诸药粉碎为末,过筛,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疗程前后,化验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对比。
必要时以15量作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疗效。
加减胁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0克;乙肝病毒携带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脂肪肝呈全球流行趋势,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因其具有全身代谢紊乱和肝脏病理进展的双重危害,是当前肝病重点防治的新领域。
生活方式干预对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有肯定效果,但当出现减重不良、肝酶异常、代谢紊乱时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全球尚无针对性治疗的药物,从中医药中寻找脂肪肝治疗的有效办法成为迫切需求。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脂肪肝病名的记载,根据其症状可以归属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
然而,良性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通常是无症状的,这给主要依赖临床症状进行辨证的中医药治疗带来困难。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主要从脾虚、痰湿、瘀血论治,取得一定成效,成为脂肪肝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脾主散精认识脂质的生成和代谢脂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
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记载源于《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
"膏"和脂质均属于中医学认识的精微物质范畴,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揭秘脂肪肝的传统中医按摩技巧你是否曾为脂肪肝而烦恼?现代生活中,随着饮食的不节制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脂肪肝。
庆幸的是,我们的传统中医文化提供了一种非药物的自我管理方法——按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脂肪肝的传统中医按摩技巧,让你轻松摆脱疾病的困扰。
一、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肝脏疾病,由于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引起。
轻度脂肪肝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乏力、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
长期饮酒、药物中毒、营养不良及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引发脂肪肝。
二、传统中医按摩技巧揉中脘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中线上,脐中上四寸处。
操作:以掌根或手指用力按揉中脘穴,以局部发热为度。
功效: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脂肪代谢。
推肋间位置:第二至第五肋间,两侧肋缘下方。
操作:用双手掌沿肋骨间隙自上而下推擦,以局部发热为度。
功效:疏肝解郁,调理气血,改善脂肪代谢。
摩腹位置:整个腹部。
操作:用掌心或四指并拢用力摩腹,顺时针方向36次,再逆时针方向36次。
功效:舒缓肝气,促进肠胃蠕动,加速脂肪代谢。
按足三里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三寸处。
操作: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足三里穴,以局部酸痛为度。
功效: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和代谢。
推背俞穴位置:背部膀胱经分布的俞穴。
操作:用掌根或拇指自上而下推擦背俞穴,以局部发热为度。
功效:舒缓背部紧张肌肉,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脂肪代谢。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按摩操作前,请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建议,确保自己适合接受此类治疗。
按摩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皮肤损伤或不适。
坚持每天按摩,逐步改善肝脏功能和脂肪代谢。
与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相结合,效果更佳。
若在按摩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寻求医生帮助。
四、专家建议与结论传统中医按摩技巧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自我管理方法。
通过按摩中脘、推肋间、摩腹、按足三里和推背俞穴等手法,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肝脏功能、调节脂肪代谢并缓解相关症状。
疏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56例

疏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56例摘要】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过多堆积,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质量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的肝细胞脂变时则称为脂肪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既往认为脂肪肝仅为良性病变,但近年发现20%的隐源性肝硬化可能为脂肪性肝炎发展而来。
为了明确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优势,笔者应用大柴胡汤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健脾疏肝脂肪肝大柴胡汤脂肪肝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逐渐趋向年轻化,多见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属中医胁痛、积聚范畴。
近年来,笔者运用大柴胡汤治疗本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35-45岁34例,46-55岁16例,55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46岁;病程1-3年。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高脂血症,有糖尿病病史的12例,高血压15例,肥胖18例,无症状者11例。
重度脂肪肝14例,中度脂肪肝29例,轻度脂肪肝13例。
全部病例均经B超及血脂分析检查确诊。
轻度脂肪肝者多无临床症状,而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肝区胀痛不适,严重者可见黄疸等。
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以内服大柴胡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柴胡、生姜各15克,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10克,大黄10克。
加减:脾胃虚寒者去大黄加党参、黄芪各30克,白术20克;肝区胀痛者加王不留行30克,郁金15克;恶心、发黄者加栀子15克,茵陈、五味子各20克;肝脾肿大者加牡蛎30克;高血压者加石决明60克,草决明30克;伴有头晕、腰膝酸软者加何首乌、枸杞子、生地各30克。
每天一剂,水煎3服,30天为1疗程。
3、治疗结果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肝脏B超复查脂肪样状基本消失,血脂检查正常值)29例,有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肝脏B超复查脂肪样变性明显改善,血脂检查接近正常值)22例,无效(自觉症状存在,肝脏B超及血脂检查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91.07%。
脂肪肝的“穴位按摩体操”(图)

首页 分类 小组 百科建站 百科123 更多
登录
注册
帮助
全球最大中文百科
词条 文章 图片
首页
百科词条
自然地理
历史
百科文章
百科图片
百科视频
文化
科技
军事
生活
百科词条 > 科学 > 应用科学 > 正文
人物百科
百科任
社会
艺术
创建词条
中脘穴
4分
开放分类:人体生理学 人体穴位
收藏 分享到
顶[0] 编辑词条
目录
1 基本简介 2 穴位名解
内关穴 | 外关穴 | 曲池穴 | 尺泽穴 | 治痒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阳池穴 | 神门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冲穴 | 落枕穴 | 指间穴 | 太渊穴 | 口内穴 | 胃肠穴 | 手三里穴
膝眼穴 | 梁丘穴 | 复溜穴 | 阴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阳陵泉穴 | 阴陵泉穴 | 三阴交穴 | 百里穴
人体穴位
头部穴位(正面) 头部穴位(背面) 头部穴位(侧面) 腹部胸部穴位 人体背部穴位
人体上肢穴位 人体下肢穴位 人体足部穴位
收起 头维穴 | 发际穴 | 阳白穴 | 印堂穴 | 攒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沟穴 | 瞳子髎穴
百会穴 | 后顶穴 | 风府穴 | 哑门穴 | 完骨穴 | 风池穴 | 天柱穴
我们知道,穴位也就是经络线上出现异常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 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以指触摸,有硬块( 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出现黑痣、斑(色素沉着)、和周围的皮肤产 变化)等。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位的重要标志。如果在与肝脏最为紧 线上用按压、捏捏皮肤的方法,若出现前述的反应,即可判断此点就有可能是最 位。但脂肪肝的按压异常大概在期门穴、肝俞穴所在之处。脂肪肝患者记住以下穴位的 与按压方法可达到有效防治目的。
疏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40例

进 入熏 蒸舱 内 , 头部 外 露 , 内座椅 调 至 合 适 高度 , 舱 告
知患者 如有 不适 及 时通 知 护 士 , 士应 随 时观 察 患 者 护
( 文校 对 : 春 渝 本 庞 收稿 日期 :0 1—0 2 ) 21 3— 2
2 2 2 不 良反 应 ..
3 讨 论
全 部 患者未 见异 常不适 。
中药熏蒸 治疗 的特 点是 经过 皮肤 给药 , 避免 了药
疏 肝 健脾 法 治疗 脂 肪 肝 4 O例
李 忠敏
关键词: 脂肪肝; 疏肝健脾法; 中医药疗法
表 1 两 组 临床 疗 效 较 B
(, ) n%
的专 职 护士护 理熏 蒸 患 者 , 治疗 前 、 、 三个 阶段 分 中 后
进行 , 好地 配合 了患 者 的治疗 , 很 避免 了不 良反应 和副 作用。 1 3 1 治 疗前 .. 做好 病人 的解 释工 作 , 知其 治疗 时 告 避 免空 腹或 过饱 , 介绍 熏蒸 的 目的 、 法 、 意事项 、 方 注 疗 程等, 观察并 询 问患 者全 身 有 无 破 溃 、 肿处 , 红 嘱其 排
di1 .99 ji n 10 — 1 .0 10 1 17 o:03 6 /. s.0 38 4 2 1 . 1 . 1 s 9 文 章编 号 :0 38 1 ( 0 1 1 -32 10 -9 4 2 1 ) 1 4 3 2
疏 肝健 脾法 是 临床 治 疗 疾 病 的 常用 治 法 , 用 于 常 治疗慢 性肝 炎 、 性 胃炎 、 性 胰腺 炎 、 慢 慢 口腔藓 等 临床 常见病 , 中 以治 疗肝 脏疾 病最 为常 见 其 卜引, 院 自运 我 用疏 肝健脾 法治 疗脂 肪肝 以来 , 取得 较 为显著 之疗 效 ,
轻度脂肪肝推拿治疗

轻度脂肪肝推拿治疗
中医认为,饮食失节.思虑过度是脂肪肝的主要病因。
脂肪肝是肝脾不和、痰浊内阻的一类本虚标实证,病机常表现为肝木乘脾和土壅木郁,因而治疗上不离肝脾二经。
对于中度以上的脂肪肝,尤其己有自觉症状及肝功、血脂异常的患者,我们建议应尽早到医院治疗而一些轻度的脂防肝且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和肝功、血脂变化的患者,可以运用自我推拿的方法进行自我保健。
这些方法也可以对健康人群预防脂肪肝起到很好的作用。
提拿肋缘法:患者双手握拳状将肋弓处剑突至十二肋的皮肉握拿轻轻向上提起,左右各
l2次。
直推胁肋法:屈双臂,用掌根自腋下至腹侧直推12次。
揉腹:叠掌绕脐揉全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次。
点按中脘、天枢穴:中脘穴位于剑突与脐的中点,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
拍击胫前:用双手掌或空拳拍打小腿前侧胫前肌,以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等穴处为重点。
约3分钟。
以上推拿方法如能坚持每日练习.对于人体的代谢、内分泌、消化吸收都会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疏肝健脾法治疗脂肪肝66例

DDO I远教 SUF TCC AAH NTI C程育 EOH N, I ̄
2 6总0 第第 ・4 0 1 第 12 1 0月 期 2期 卷 年
・
下 半 月 刊
者 出院后仍须加强营养 ,适当地喝骨头汤 、牛奶 ,吃新 鲜的蔬菜 、水果、 肉类、豆制品等 ,以促进伤 口愈合 , 骨痂生长 。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主动为主 , 补动为辅 。每周 电话随访 ,患者也可 电话咨询 。嘱其定 期 门诊复查 ,以保证康复锻炼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按 医 生指导定时复查 x线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 。一 旦发生 不适 ,应立即制动,并及 时到 医院治疗 。 参考文献
1 观察 指标 治 疗前后 观察症状 及体 征 ,肝 功能 : - 3
AL 、A T T S ,三酰甘 油 ( G) T ,总胆 固醇 ( C) T ,B超 肝 脏检查 。
2 结 果
步病史 ;合并症:合并糖尿病者 l 4例,高血压者 2 7例, 肝功能损害者 4 例 ;实验室检查 :三酰甘油(G 升高者 l T) 4 例 ,胆 固醇(C 升高者 4 例 。对照组中男 3 例 ,女 3 T) 6 6 2 4例 ;年龄 2  ̄7 8 2岁,平均 ( 5 ~1.)岁;病程 5 3. 2 8 3 个月至 1 0年;其中,4 例为肥胖患者;3 1 6例有长期饮 酒史 ;l 2例有肝炎病史;合并症 :合并糖尿病者 l 2例, 合并高血压者 1 , 5例 肝功能损害者 3 例 ;实验室检查 : 1 三酰甘油 ( G)升 高者 3 例 ,胆 固醇 ( C)升高者 4 T 8 T 1 例 。2组 患者 临床 资料在年龄、病程 、合并疾病等方面 ,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0 5 ,具有可 比性。 P 1) 0 1 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医药汤剂 口服,基本方为 :姜 . 2 半夏 1g 2 ,丹参、决明子各 2 g 0 ,泽泻 、生 山楂各 3 g 0, 党参 、 白术、郁金、生麦芽各 1g 白芍 、香 附、茵 陈 5, 各 2g 5 。并随症 加减 :若脾 胃积热 ,痰浊偏盛可选加黄 连 、黄芩、藿香 、佩 兰、苍术、瓜蒌之类 。若肝郁 气滞 , 血脉瘀 阻,瘀 滞症状偏 重,可选加川芎、三 棱、莪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 。④影像学检查 ( B超 或 C T)提示脂肪肝 图像。
1 - 效 标 准 3疗
柔相济的效果。近年 的诸 多关于脂肪肝 防治的研究也表明,该 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药物治疗难 以奏效 。如何最大限 度减少治疗中的副作用 ,全面调理机体代谢 功能成为 了治疗的
伤及脾 胃,则运化失司,伤及肝胆,则疏泄不利。笔者根据本 病肝脾不和,痰浊 内阻之病机特点 ,认 为治 当调运中焦 ,和解 肝脾 。但 ,肝为刚脏 ,阳易亢。内藏血 ,阴易损。脾主运化 ,
生气 血 ,既易 虚 损 更 易 壅滞 。故进 而考 虑 到 治 疗 上 不 宜攻 ,攻
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 以下诊断标准 ( 参考 《 中医肝胆病 学》・ 王伯祥 ) :①病史 :长期饮酒 ,高脂饮食 ,肥胖,肝炎及 糖尿病史。②肝脏肿大 ,质韧边缘钝厚,伴有肝区或痛或胀等
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肝功 、降低血脂 。
【 关健词 】 推拿 ;和解肝脾;脂肪肝
[ s at O jcv : oi et a etadmeh ns o f rig at l e sae hrp f ei G n iMe o s2 Abt c] bet eT v sgt e c n cai f e n t v r ymasg eayo Hje ap. t d: 7 r i n i ef s m f yi b t h
.
1. 8
Cl i a o r a f i e eM e i i e2 VOL () i c l u n l n s d cn 0 n J o Ch 1 0 2
.
N 1 O.7
推 拿
“ 解 肝 脾 "法 治 疗 脂 肪 肝 2 和 7例
T e t g2 ae f at v r yma sg ea yo jeGa p rai 7c ss t l e sa et rp f i n i n of yi b h He
p te t t at i e a e ma s g n 2 0 e E Ob e v h h n e n s mp o n in fp t n s ma i g d v ri c t n ain s wi ft l r tk s a e i 0 9 y a s r e t e c a g s i y t ms a d s s o ai t,i g n i e sf a i , h y v g e i o
4 讨 论
1 临床资料
1 . 般 资 料 I一
观察病例均来 自2 0 0 9年度 北京按摩医院门诊 患者 ,共 2 7
例 , 其 中 男 1 例 ,女 1 1 6例 。年龄 2 ~6 1 3岁 。 1 诊 断标 准 . 2
祖 国医 学 认 为本 病 多 因 饮 食 不节 ,过 食 肥 甘 或酗 酒 所 致 。
关键 。以腹 部 手 法 为 主 的推 拿 治疗 具 有 整体 性与 非 药 物 性 的特 点 。通过 对 腹 腔 脏 器 、神 经 、 内分 泌 系 统等 多方 面 的 良性 刺激
参考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①临床治愈:临床
症 状 、体 征 消 失 ,肝 功 、血 脂 恢 复 正 常 ,影 像 学 基 本 正常 。②
不 适 感 ,或 消化 系 统 症状 。 生化 检 查 ;血 清 总 胆 固醇 ( C) ③ T > 61 . mmo L l ,甘 油 三 酯 ( G)> . / T 1 mmo/, 肝 功 正常 或 轻 度 异 7 l L
则伤脾耗阴。不宜补,补则升气化痰。因此 ,选用 了按摩八法 中的 “ ”法 。以柔肝,醒脾 ,解郁行气的腹部手法 为主 。平 和
参考文献:
【】 l王伯 祥. 中医 肝胆病 学[ . M] 中国医 药科 技出版 社, 9 :1 1 38 8 9 [】 2 范建 高. 脂肪 性肝病 的治疗 对策 [ 中华肝脏 病杂 志,0 51 () 3 —3 2 0 , 2 : 6 17 3 1
① 掌揉全腹,顺 时针 ,逆 时针各十二次。点按天枢 ,大横半分
不 同程度 的脂 肪 肝 。到 目前 为 止 , 尚无 防 治该 病 的有 效药 物 。
横擦 腰 骶 。 以上 治疗 隔 日一 次 , 每 周三 次 。每 次 3 钟 。 十 0分
次一 个 疗 程 。
笔 者 根据 近 年 的临 床 观察 与分 析 , 为 , 认 该病 虽 涉 及 多个 脏 腑 ,
显 效 : 临床 症 状 、 体征 基 本 消 失 , 肝功 明显 恢 复 ,T C下 降 ≥
2%, G下降≥4 %,影像学显示明显减轻 ( 0 T 0 如脂肪肝 由重度
变 为轻 度 等 ) 。③ 有 效 : 临床 症 状 、体 征 部 分 消 失 ,肝 功 、 影 像 学 显示 有 所 改 善 ,0 T 2 %> C下 降 ≥ 1%,0 T 0 4 %> G下 降 >2% 。 1 0
可以达到改善消化功能 ,活化微循环、促进机体代谢平衡的作
用 。可 见 ,推拿 在 治疗 许 多 内科疾 病 上 具 有 着 广 阔 的前 景 ,值
得 我 们 进 一
2 治 疗 方法 本 法 以和解 肝脾 为 目的 ,要 求手 法 柔 和 深透 ,平 补 平 泻 。
遍 。点 按 丰 隆 、 公孙 、三 阴 交 。⑥ 点按 肝 俞 ,脾 俞 ,三 焦 俞 。
[] 晶 日. 肝 的中 医研 究现 状 [ _ 代 消化 及 介入 诊疗 , 0,44: 2 4谢 脂肪 J现 ] 2 91() 4 — 0 2
26 4
编 号 :E 一0 8 6 1( 回 :2 1 -90 ) R 10 10 修 0 O0 —3
l e y sa ehrp f ei G n i a g o f c. i r sg eayo Hje ap s o de et v b ma t h a
[ y r s Masg; eiG n iF t vr Kewod ] sae H j a p; a yl e e t i 脂肪 肝 在 我 国近 年呈 高发 态 势 , 据统 计 , %的 成年 人 患 有 9
症状复杂。 但基本病机不外肝脾不和 , 痰浊 内阻。 因此选用“ ” 和
法 对 该病 进 行 手 法 治 疗 ,取 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
3 结
果
治疗 2 例 ,临床 治愈 4例 ,显 效 l 例 ,有 效 5 ,无 效 7 7 例 1 。治 愈 率 1 .1 ,总 有 效率 9 .0 。 例 48% 63%
王 海龙
( 北京按摩 医院,北京 ,10 3 ) 0 0 5
中图分类号:R555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8 0( 0 0 70 1 .1 证型:GD 647 6 2 1 )1 .0 80
【 要】 目 摘 的:探讨推拿 “ 和解肝脾”法治疗脂肪肝 的作用与机 制。方法: 20 年度来诊的脂肪肝 患者 2 例进行手法 对 09 7 治疗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 变化 ,影像 学变化,检测肝功与血脂 ( G、T T C、H 、L L o结果:患者相 关证状 明显好转 , DL D B超 、血脂 、肝功等检测显示诸项指标 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 9 .0 63 %。结论:推拿 “ 和解肝脾”法对脂肪肝具有 良好的治疗效果,
dtc o fie nt nadbodl i T , C HD ,n D )R sR T ettl fc n yfr 6 0 C n ls n T et gft e t no v ru ci n lo pd(G T , L adL L . eu : h a e i c . %. ocui : ran t ei l f o i o i e o9 3 o i ay
钟 ( 同) 下 。② 分 推 肋 弓 5 1 遍 。提 拿肋 缘 3 5 。点 按 章 ~ 0 ~ 遍
[】 念 聪. 酒 精性 脂 肪性 肝 病 的 中医证 治 研 究【 . 3车 非 J 中西 医结 合 肝病 杂 志, 】
2 0 ,8 5 0 81 ()
门,期门。③掌揉关元,并提拿腹肌。点按五枢,维道 。④ 团 摩脐周 ,掌心振 颤神 阙。透热为度 。⑤直推双侧胁肋部 5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