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光学课程代码:7082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地介绍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与成像理论、理想光学系统、平面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中光束限制、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光线的光路计算与像差理论、典型光学系统、现代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与与像差公差、光的电磁性质光波的叠加与分析、光的干涉、光的衍射与傅立叶光学、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基础、光的量子性与激光、光纤与波导光学以及近几年最新发展的半导体激光和光子学等。
课程特点在于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现代光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典型光学系统的实例和应用。
本课程适合于自学考试光机电一体化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光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学生应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与成像理论、理想光学系统、平面光学系统、光束限制、像差理论等几何光学的基本容以及光的电磁性质、光波的叠加与分析、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物理光学的基本容以及现代光学中的部分容。
为学习光学设计、光信息理论和从事光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专业前期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是《工程光学》课程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通过《工程光学》课程的学习为本专业的后期课程激光原理与技术、实用光电技术、信息光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层次和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掌握几何光学基本定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3)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4)光路的可逆性5)费马原理(最短光程原理)6)马吕斯定律。
完善成像条件的概念和相关表述能够应用光学中的符号规则,单个折射球面的光线光路计算公式(近轴、远轴)能够利用单个折射面的成像公式,包括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角放大率γ、拉赫不变量等公式。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车用内燃机课程代号:08578I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特点与设置目的《车用内燃机》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规定必考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突出对发动机性能认识的要求,从车辆对发动机使用要求出发,学习研究发动机的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发动机新技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汽车维修检测和汽车产品开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基础理论的学习。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1、掌握发动机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性能。
2、掌握发动机的特性及匹配方法。
3、具备分析影响发动机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和方法的能力。
4、熟悉常规的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考生应具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为学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打下基础,并将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应用。
本课程的重点是:发动机的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性能与特性、污染与控制等。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应用;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以及常见基本热力过程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为后续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1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1.1.1工质、热力系统热机、工质、热力系统、边界、闭口系统、开口系统1.1.2状态及状态参数状态、状态参数、平衡状态、压力、比容、温度、热力学能、焓、熵、热运动、总储存能、强度量和广延量1.1.3状态参数的坐标图1.1.4热力过程和循环热力过程、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循环1.1.5功和热量功、膨胀功、压缩功、容积功、功量的符号规定、热量与熵、热量与功的区别1.2 热力学第一定律1.2.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1.2.2闭口系统能量方程1.2.3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1.3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1.3.1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1.3.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3.3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热力学能和焓比热容的定义,定容比热容,定压比热容,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绝热指数1.3.4理想气体的熵1.3.5理想混合气体1.理想混合气体的成分2.各成分间的关系3.理想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4.混合气体的平均气体常数5.道尔顿分压定律6.亚美格分体积定律7.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1.4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1.4.1多变过程与基本热力过程1.4.2多变过程1)过程方程式2)状态参数间的关系3)热力学能、焓、熵变化4)功和热量的计算1.4.3四种基本热力过程1)过程方程式2)状态参数间的关系3)热力学能、焓、熵的计算4)功和热量的计算1.4.4多变过程的p-v图及T-s图1.四种基本热力过程的p-v图及T-s图2.多变过程在p-v图和T-s图的规律定性分析三、考核知识点(一)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三)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2.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及计算方法3.焓的定义及与温度的关系4.熵的定义及计算方法5.理想混合气体(1)平均分子量(2)平均气体常数(3)道尔顿分压定律(4)亚美格分体积定律(5)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四)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1)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过程方程式(2)热力学能、焓、熵、功和热量的计算(3)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p-v图及T-s图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2.湿空气的基本概念3.理想混合气体的概念4.定容比热容和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二)领会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2.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过程方程式3.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的相互关系(三)简单应用1.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p-v图及T-s图2.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的计算(四)综合应用1.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的热力学能、焓、熵、功和热量的计算五、重点内容1.本章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理想气体的基本性质,计算基本热力过程的各项参数。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控制测量课程代码:0155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控制测量是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全国高等教学自学考试工程测量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者的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控制测量的任务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内,建立水平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以确定地面点的精确位置,作为各种比例尺地形测图和各项工程测量的基础。
本课程以精密测角仪器和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精密导线测量为主要内容讲解外业观测的方法和理论、操作技能,以参考椭球和高斯投影计算为主内容讲解内业的数据处理技术。
本课程是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面广,有些概念较抽象,外业工作繁琐,实际操作和计算要求严格细致,因此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小面积测区建立三、四等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外业工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掌握高斯投影计算方法及基本技能,以便毕业后较好地适应工程测量工作的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它在《测量学》课程自学结束后基础上进行自学,为后面的《数字地籍测量》、《GPS定位技术应用》、《工程测量》等专业课的自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控制测量的任务和建设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大地控制网测量数据归算的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控制测量任务,建立国家水平、高程控制网的常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归算的基本概念。
难点: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归算的基本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控制测量及任务识记:控制测量的概念理解:控制测量的任务(2)建立国家水平控制网的方法和优缺点,适用范围识记:三角网,导线网,边角网,边边网,GPS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优缺点理解:适用范围(3)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网的方法和优缺点,适用范围识记: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建立方法理解:适用范围第二章水平控制网技术设计、精密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家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方案和控制测量作业程序,熟悉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基本掌握三、四等控制网水平角测量的外业工作方法,理论依据和基本操作技能。
湖北省高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药物化学(二)/ 药物化学课程代码:01759 / 0302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药物化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发现、发展及研究进展,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药物的作用靶点等知识,重点在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的内容。
通过学习可以使考生对常用药物的构性关系、构效关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保管有系统的认识,达到安全、合理和有效地使用常用药物。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设置目标是使考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命名、化学结构、合成方法、理化性质、用途及重要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掌握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为药物的贮存、制剂、分析和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掌握重要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与代谢有关的化学变化及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为合理使用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合成方法等,了解现代药物化学学科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与在医药工作实践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类型药物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化学名称、化学结构或结构特点、制备原理与合成路线、构性关系、主要用途及各类型药物的构效关系,掌握常用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立体异构体。
2、掌握药物化学结构和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其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和确定预防药物发生变质反应的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3、掌握药物化学分析、研究药物的方法,能应用药物的有关化学知识解决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
4、熟悉新药研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5、了解各类药物的新进展及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名称、化学结构类型、结构或结构特点和主要用途。
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湖北教育考试院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程控交换原理课程代号:02371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
在现代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学科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了解和掌握程控交换原理和技术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与设备,为今后从事通信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复杂故障,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总的基本要求学习的内容如下:1)交换在通信网的地位和作用;各种交换方式;交换技术的发展。
2)数字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电话通信网;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ISDN的基本概念;ATM交换的基本原理;IP交换的基本概念。
3)交换单元的构成;各种交换网络;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信令系统;ATM 交换技术。
其中:了解:交换的基本概念,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IP交换技术。
熟悉:各种交换机的原理和基本组成,NO.7信令系统。
掌握: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交换单元的构成,程控交换机的组成以及数字交换网,电路交换原理,分组交换原理、帧中继的原理,理解ATM协议参考模型及交换原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电路》等课程。
按照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自学考试计划,应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先前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交换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介绍交换的基本概念及各类交换技术的原理和发展演进。
理解各种交换方式及其基本概念。
形成交换与通信网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章节的进一步学习建好概念框架。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社会保险学课程代码:1917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社会保险是保险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
社会保险学是研究社会保险的制度安排、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保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保险制度系统内的研究;另一部分是社会保险制度系统外的研究。
系统内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保险基金与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的子项目、社会保险管理以及社会保险模式的选择;而系统外的研究主要包括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系统内其他保障项目的关系、社会保险与经济运行系统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险与社会运行系统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社会保险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前瞻性的特点,即社会保险学不仅与多门相关学科具有密切联系,同时还具有应用并指导实践以及预测未来社会保险改革与发展趋势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掌握社会保险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险管理、社会保险的各个子项目及其运行机制、社会保险模式的选择等相关知识,理解并把握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系统内其他保障项目的关系、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社会保险与经济运行系统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险与社会运行系统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用所学知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险的经验,分析并解决我国社会保险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社会保险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与保险学、人身保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其中,社会保险学与保险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社会保险的研究对象是保险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认为社会保险学是保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保险学是社会保险学的基础学科。
从各国发展的实践看,社会保险是人身保险的延伸。
学习本课程的先期课程为保险学、人身保险等。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社会保险的功能与内涵一、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保险的含义、基本原则及其功能,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与特点,掌握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共性与差异,以及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等。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打印)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课程代码:621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本课程是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是艺术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沟通课程。
(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的基本内容,初步具备运用相关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建设法律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建设法律的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内容和作用,掌握运用建设法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为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二)课程内容1.1 建设法律概述1.1.1 建设法律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1.2 建设法律的特征1.2 立法的基本原则及法律的作用1.2.1 建设立法的基本原则1.2.2 建设法律的作用1.3 我国建设法律立法概况1.3.1 工程建设与建筑业立法概况1.3.2 中国房地产立法概况1.3.3 中国城乡规划、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立法概况1.4 建设法律关系1.4.1 建设法律关系的概念1.4.2 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4.3 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5 建设法律体系1.5.1 建设法律体系概念1.5.2 建设法律体系的构成(三)考核知识点1、建设法律概念2、建设法律的调整对象(即建设关系)3、建设法律的特征4、建设立法的基本原则5、建设法律的作用6、建设法律关系的概念7、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8、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9、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 10、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11、法律体系 12、建设法律体系概念 13、建设法律体系构成的基本涵义 14、建设法律体系构成的内容 15、我国的建设法律体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建设法律的概念建设法律的调整对象建设立法的基本原则建设法律关系的概念建设法律体系概念(2)领会:建设法律的特征建设法律的作用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建设法律体系的构成(3)简单应用:建设活动中法的规范作用(4)综合应用: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第二章建设企业法律制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建设企业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内容和作用,掌握运用建设企业法律制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代码:2407目录第一部份课程性质与目标 (1)第二部份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2)第一章总论 (2)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2)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2)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2)第三章一样路基设计 (3)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3)第四章路基稳固性分析计算 (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4)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4)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5)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5)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5)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5)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6)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6)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6)第八章土质路基施工 (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7)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7)第九章石质路基爆破施工 (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7)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7)第十章块、碎(砾)石路面与基层 (8)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8)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8)第十一章无机结合料稳固基层 (8)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8)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8)第十二章沥青路面 (9)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9)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9)第十三章沥青路面设计 (10)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0)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0)第十四章水泥混凝土路面 (11)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1)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1)第十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1)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1)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2)第十六章路面养护与治理 (12)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2)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2)第三部份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14)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14)二、教材 (14)三、自学方式指导 (14)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5)五、关于命题考试的假设干规定 (16)六、题型例如(题样) (16)第一部份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学位课程,也是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群组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要紧讲述公路与城市道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大体理论和大体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及栽培课程代码:0663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园林树木栽培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移栽定植、养护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的大小周期,掌握树木从移栽定植及其养护管理的主要栽培环节和技术要领,学会分析树木生长发育中的各种主要矛盾,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具备组织和实施树木挖掘、运输、栽植、水肥管理及整形修剪的现场操作和进行相关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园林树木及栽培以园林树木学、土壤学、农业化学、森林气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为基础理论,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第1章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和年周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树木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与特点,树体发育阶段分区的原理、依据及其实践意义;树木衰老与复壮的机理。
要求熟记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的发育阶段、树木的物候、变化规律及其实践意义,重点掌握树木复壮、树木物候变化的规律、落叶树物候期的特点及其与此相应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树木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树体发育阶段分区的依据;树木衰老复壮的机理;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树木的主要物候期(重点)识记:生命周期;树木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年生长发育周期理解:树体发育阶段分区的内部条件;春化阶段与光照阶段的意义应用:树木衰老复壮的措施;落叶树年周期中的主要物候期的划分方法、特点及其与周年管理的关系。
(二)树木个体发育阶段的特点;树木的年龄时期;树木年生长周期中的发育阶段和常绿树的物候(次重点)识记:实生树与无性繁殖树木年龄时期的差异;树木年周期中的两个主要发育阶段应用:树木结实大小年现象及怎样克服;物候的形成与应用理解:树木个体发育中年龄时期的划分及其栽培管理要点;常绿树的物候特点(三)树木的衰老(一般)识记:个体发育;物候;物候期;物候相理解:树木幼年阶段的特征;树木幼年阶段变化的控制;树木的物候特性及物候变化的一般规律第2章树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理解树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的关系。
树木的花芽分化及其季节型;开花的习性,催延花期的意义与措施,落花落果的机理及其控制,促进果实着色的途径。
要求掌握树体生长发育中的营养合成、贮藏与利用的基本规律及各器官相关性的表现与机理。
重点掌握树体生长发育中的营养合成、树木根系的分布、生长与土、肥、水管理等养护措施的关系;枝芽特性、树体形状等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整形修剪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茎的生长;花芽分化;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重点)识记:芽的异质性;芽的异熟性;芽的早熟性(芽的晚熟性);早熟芽(晚熟芽);层性(干性);萌芽力(成枝力);潜伏芽(芽的潜伏力);顶端优势(垂直优势);离心生长(离心秃裸);向心枯死(向心更新);花芽分化;花诱导;花孕育;相关效应或相关性;四种营养类型理解:枝条的生长与习性;树木的分枝方式;树型与冠型;花芽分化期;花芽分化的季节型与开花季节的关系;树木年周期的代谢类型与动态应用:生命周期中枝枝系的发展与演变;影响枝条生长的因素;树木花芽分化的一般规律;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外因素;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相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二)根系的生长;开花生物学;树体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利用(次重点)识记:树木根系的起源与结构;花期阶段的划分;花、叶开放先后的类型理解:根系生长的速度与周期;根系生长的习性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开花与温度的关系;树木的光合作用与矿质营养的吸收应用:栽培管理与根系生长;花期控制与养护;树木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规律(三)叶和叶幕的形成;座果与果实的生长发育;树木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一般)识记:叶面积指数;授粉与授精;其他各器官间的相关理解:叶片的形成与生长;叶幕的形成特点与结构;着果(座果)的机制,落花落果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促进果实着色的途径与方法;树体各部位与器官的相关机理及其在修剪中的作用。
第4章园林树种的选择与密度配置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理解园林绿地主要环境类型的特点与树种选择的要求。
熟练掌握园林树种选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栽植密度与树种搭配的重要性、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园林树种的选择(重点)识记:适地适树的概念、标准、方法、途径。
理解:树种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应用:结合当地条件各类树种如行道树、遮荫树选择应能满足哪些条件?(二)各类用途园林树种的选择;栽植密度与树种组成(次重点)识记:树种组成;单纯树种;混交树群理解:各类用途园林树种的选择条件;确定栽植密度的原则;密度对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混交树群的特点;在绿地设计中,主景树与配景树选择与搭配的依据。
(三)树木生长的局部环境类型;种植点的配置方式(一般)识记:局部环境类型理解:种植点的配置方式第5章树木的移栽与定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树木栽植成活的各种技术措施,提高栽植成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环节。
并能结合实际提出代表性树种如樟树、雪松、竹类、棕榈等的栽培要点、大树移栽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树木栽植的意义及其成活的原理;树木的栽植技术;大树移栽工程(重点)识记:定植;假植;寄植;树木栽植成活的原理理解:栽植的程序与技术。
应用:大树移栽的意义、特点及方法。
(二)树木的栽植季节;竹类与棕榈的栽植(次重点)识记:树木的栽植季节理解:竹类和棕榈的栽植关键技术;应用:我国各大区的栽植季节(三)特殊立地环境的树木移栽;成活期的养护管理(一般)识记:抹芽去萌与补充修剪;成活调查与补植理解:特殊立地环境的树木移栽注意事项;扶正培土;水分管理;松土除草;施肥。
第6章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树木土肥水管理的意义、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园林树木土壤改良的措施,树木施肥的特点、施肥配方、施肥量,主要施肥方法和技术,水分管理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园林树木施肥(重点)识记:施肥时期;肥料的配方与用量;理解:园林树木施肥的意义、特点、原则;施肥方法;应用:研究树木需肥状况的方法;园林树木的营养诊断。
(二)土壤管理(次重点)识记:松土除草理解:土壤改良的方法及调节要点应用:地面覆盖与地被植物;(三)园林树木的灌水与排水管理(一般)识记:合理灌水与排水的依据与原则理解:园林树木的灌水和排水。
第7章树木的整形修剪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园林树木伤口的形成与处理,整形修剪的意义,修剪与整形的方式与方法。
重点掌握整形修剪的基本技术、主要修剪方法的技术与作用,不同类型树木的整形修剪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修剪的意义与基本技术;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重点)识记:修剪的目的与意义;修剪的时期;整形修剪的基本原则;树木整形中的修剪方法。
理解:修剪的调节机理;树体的形态结构;应用:观赏树木的主要整形方式;修剪的基本技术。
(二)不同类型树木的整形修剪(次重点)识记:苗木的整形修剪;理解:苗木出圃或栽植前后的修剪;应用:不同类型树木如乔木类、灌木类、绿篱的整形修剪。
(三)树木的创伤与愈合(一般)识记:愈伤组织的形成与伤口愈合理解:树木生长的分室现象;树木受伤后的分室作用;伤口处理与敷料。
第8章树洞处理与树体支撑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识记和理解树洞形成的原因,处理的程序与方法,掌握树体支撑加固的类型、应用条件与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树木的支撑(重点)识记:人工支撑的类型理解:人工支撑的方法应用:影响树木支撑的因素;(二)树洞处理的方法与步骤(次重点)识记:树洞处理的步骤应用:树洞处理的技术要点。
(三)树洞处理的意义(一般)识记:树洞处理的目的与原则。
理解:树洞形成的原因与进程。
第9章树木的各种灾害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识记和理解低温、高温等自然灾害,土建工程以及煤气与化雪盐对树木的危害与防治。
重点掌握填方及铺装对树木危害的机理、症状及防治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市政工程对树木的危害(重点)识记:填方与挖方对树木危害的表现理解:填方与挖方对树木危害的机理应用:填方、挖方、地面铺装对树木危害的防治。
(二)树木的自然灾害(次重点)识记:冻害;寒害;日灼理解:低温危害;高温危害;根环束的危害。
应用:常见树木自然灾害如低温、高温、日灼等防治方法。
(三)煤气与化雪盐对树木的危害(一般)识记:煤气对树木的危害与防治;理解:化雪盐对树木的危害。
第10章树木诊断与古树养护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识记和理解园林树木检查诊断的意义与方法,古树名木研究与保护的意义,掌握古树养护复壮的原则、技术与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树木的检查与诊断(重点)识记:树木诊断的程序和方法理解:树木的检查与评价应用:树木异常症状的诊断;树木某些症状的分析;病虫害的鉴定与检索。
(二)古树的衰老与复壮(次重点)理解:古树衰老原因的诊断与分析应用:古树名木的养护与复壮。
(三)古树名木保护和研究的意义(一般)识记:古树和名木的概念理解: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的意义;国内外古树名木的研究概况;古树名木的调查。
总应用:园林树木养护管理年月历工作注:教材的“第3章苗木培育”在此专业已单列出另一课程《园林种苗学》(6631),故此门课考试的内容不包括第3章的内容。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叶要妹,包满珠.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