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DOC)

合集下载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策略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

产业集群最突出的效应是低成本优势与专业协同,集群内部通过较细致的分工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生产协作网络,从而大大降低各种成本。

本文以重庆为例,探讨了其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及发展策略,以期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特定的产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配套厂家、经销商、供应商,以及相关的服务机构(如研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产业协会等)共同构成的群体。

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地域化的特性,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性、群体联合行动和制度效应等集群功能,对于提高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都有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我国汽车市场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

汽车产业以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一是具有良好的机械制造业与相关产业基础;二是存在较大的汽车需求市场;三是拥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具有较强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四是具备一些优质的、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并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

汽车产业集群是培育与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于处于成长期间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形成产业集群至关重要。

本文以重庆为例,探讨其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及发展策略。

重庆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分析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拥有汽车整车企业24家,成规模零部件企业680余家,能够生产从微型车、轻型车、重型车到中高级轿车及各类特种车辆比较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汽车产业集群的雏形已经形成。

实践证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对推动重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一)产业集群提高汽车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在一个汽车产业集群中,汽车企业在面对竞争时,不得不把主要力量集中到自己竞争力最强或附加值最高的核心业务上。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作者:黄昌婷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第06期摘要:重庆市是科技部最新批准的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但在其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新能源汽车企业定价不合理、市场频发“骗补”事件、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未建立起完善的自主开发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及分配不足等等。

文章将从宏观角度对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有利于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新举措,同时从重庆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总结出有利于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适用性规则,推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为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结构升级,2012年政府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了产业化起步阶段的任务,基本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示范作用影响巨大。

进入“十三五”建设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成本过高、基础配套设施尚未完善、核心技术受限、政策漏洞等问题,我们仍肩负重任,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改良技术、改善现状,推动市场发展,实现汽车产业的成功转化。

1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1.1 财政补贴2015年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市级财政补贴实施细则(暂行)》。

每辆新能源汽车获得16万元的补贴,共计1000辆,其他新能源汽车按照国家补贴标准1∶1给予补贴,共计2000辆。

由于地方政府的补贴力度较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大量补贴,市面一度出现“骗补现象”。

以重庆力帆为例,其申报2015年度新能源补贴中,有1353辆车电池芯数量小于公告数量,1328辆电池单体生产企业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

加快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作者:简华球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21期简华球摘要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现阶段重庆汽车产业仍处于“大而不强”阶段,本文通过分析重庆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重庆汽车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立足于新一轮技术变革背景,为重庆汽车工业转型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的挑战,重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重庆汽车产业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同时面临运行压力增加、产业结构欠佳、创新动能不足等问题,亟须加以关注。

一、重庆汽车产业运行分析2020年以来,在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出现衰退、民众消费欲大幅减弱、国内外汽车市场需求低迷等背景下,重庆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主动应对外部挑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定汽车供应链产业链,促进汽车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重庆汽车产业延续回暖势头。

2020年1月—9月,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和产量分别同比增长8.2%、10.4%。

主要呈现出如下运行特点:(一)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渐趋向好重庆高规格召开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进行专项部署,聚力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加快布局中高端车型,促进新车新品投产放量,全力以赴止滑促增。

林肯首次在美国本土以外投产的产品冒险家SUV,正式在重庆下线;长城汽车永川基地生产的“长城炮”皮卡供不应求,新产“长城炮越野版”如期上市,并追加10亿元投资在渝生产高端越野SUV、年产6万辆;上汽红岩的“重卡”和长安汽车的逸动Plus、CS55Plus等新车型月产销量连续破万,长安CS75车型连续多月位居SUV销量排名前两位。

加快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分析一、背景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重庆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快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成为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重庆汽车产业现状分析1. 市场份额较小:重庆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行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难以与国内其他汽车企业竞争。

2. 面临竞争压力: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研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比较难以和进口国外品牌的汽车产品竞争。

3. 技术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重庆汽车企业的技术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难以跟上全球汽车技术的发展潮流。

4. 产品种类单一:重庆汽车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相对较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5. 品牌知名度不高:重庆汽车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溢价的效应,难以为企业带来更高价值的收益。

三、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对策分析1. 提高产品质量:重庆汽车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2. 优化生产流程:重庆汽车企业应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发展和利润提高。

3. 多元化产品线:重庆汽车企业应推出多元化的产品系列,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同时,企业应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

4.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重庆汽车企业参与国际化合作,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共享技术和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5. 加强科技投入:重庆汽车企业应加强科技投入,加快提升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推进汽车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的创新。

四、总结重庆汽车产业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实现其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了能够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需要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推出多元化的产品系列,与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合作,提升与时俱进的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续创新。

重庆市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重庆市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重庆市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作者:李朋飞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9期摘要: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重庆作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受到较大影响,这更加凸显了产业提档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梳理对当前重庆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困境作出分析,认为重庆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困境主要在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新能源汽车发展、自主品牌溢价能力。

其次,本文认为提档升级存在以上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产业发展出现路径依赖,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环境出现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受阻。

最后,文章提出了重庆汽车提档升级的相关对策,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鼓励有条件的汽车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困境;对策汽车产业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支柱产业,2015年重庆成为全国第一大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销量超过300万辆。

但是,整车产品整体附加值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

加之,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2018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这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在经过了连续多年快速增长之后,产销量首次出现下滑,这严重影响了前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势。

因此,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都面临走出困境的压力,这就倒逼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由于体量较大,布局较广等原因,重庆汽车产业的提档升级则面临更多的压力。

一、重庆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存在的困境分析虽然近年来重庆计划大力提升汽车产业产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水平,但2018年,在全市制造业普遍增长态势良好的情况下,汽车制造业成为唯一下降的行业,下降幅度达17.3%。

2019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业依旧没有明显好转,下降幅度仍达14.1%。

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重庆汽车产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较多,竞争力、抗风险性就弱,这些都让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政务民生】重庆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政务民生】重庆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重庆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聊的可是个热乎劲儿十足的话题——重庆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提到重庆,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了那座魔幻的3D城市,轻轨穿楼、火锅飘香?但别忘了,这座城市还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呢!✨一、崛起之路: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想当年,重庆汽车工业起步时,可是一片空白,全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硬生生在西南大地上闯出了一片天。

从最初的微型汽车起家,到如今拥有长安汽车、小康汽车等一众知名品牌,重庆汽车行业的崛起之路,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大片!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第一台车就是辆重庆产的微型车,虽然空间不大,但皮实耐用,陪伴了我们家好多个春秋。

如今,再走进重庆的汽车工厂,你会发现那里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线让人眼花缭乱,每一辆新车都像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科技艺术品。

二、创新驱动:智能网联引领新潮流说起重庆汽车行业的创新,那可真不是盖的!在这个智能网联汽车风起云涌的时代,重庆车企们可是紧跟潮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座驾。

长安汽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们的智能化技术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从语音控制到自动驾驶,每一项技术都让人眼前一亮。

而且,重庆还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设,为这些“未来战士”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

三、未来展望:绿色出行,智领未来展望未来,重庆汽车行业的路还很长,但前景却是一片光明。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新的风口。

重庆车企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纷纷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

长安汽车已经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还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

小康汽车则通过与华为的合作,打造出了全球首款搭载鸿蒙OS智能座舱的车型,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重庆汽车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还加强了与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西部大开发中重庆汽车工业发展对策

西部大开发中重庆汽车工业发展对策

文章编号:1004-132Ⅹ(2001)01-0032-04西部大开发中重庆汽车工业发展对策王 旭 副教授王 旭 刘 飞 邹文超 摘要:对作为重庆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在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形势、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庆汽车工业的发展思路及六大对策,并对西部大开发实施过程中的4个热点问题作了辨析。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重庆;汽车工业中图分类号:F127.719;U 46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0—12—08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面向21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各民族大团结,推动社会稳定,巩固边防和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汽车工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

从全国看,汽车工业将是加入WT O 后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但是国外的资本、技术、人才及管理也会大量进入,将为重庆市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重庆汽车工业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顺应世界汽车产业的潮流,结合重庆的实际,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统一的全球市场中求得生存,赢得发展。

1 国内外汽车工业现状1.1 世界汽车产业的特点(1)严重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1998年全球汽车产量5000万辆,而实际生产能力已达700万辆,能力过剩30%,2000年生产能力达到8500万辆左右,但市场需求难有大的增长。

(2)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强强联合”趋势强劲 1995年美国“通用”控股日本“五十铃”49%;1996年美国“福特”控股日本“马自达”;1998年“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合并,“大众”、“宝马”收购“劳斯莱斯”;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轿车部分,“雷诺”参股“日产”等。

(3)以跨国资本、跨国公司为核心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加剧 世界前10家大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技术人才资源的80%。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成 的 C : 放 ,6 O排 7%来 自汽 车 油箱 的 直 接 燃 烧 ,%来 自汽 车 制 9
新能源汽车首次亮相是13 年问世的电动汽车 。 0 84 到2 世纪 初, 电动汽车 占据了私人汽车市场 的主要份额 , 因充 电续驶 后
造 ,5 1%来 自于燃料开采供应系统等。
1 新 能源 汽 车 发展 必 要 性
庆 新能 源 汽 车 产业 发展 的 对 策 。 关键 词 : 能源 汽 车 ; 策 ; 庆 新 对 重
di 03 6 ̄i n10 — 542 1.2 3 o1 . 9 .s. 6 85 .001. 4 : 9 s 0 0
哥本 哈根气候 大会 ( O 1 ̄ O 5 引起世界 各国对C C P5 P ) O 排
非常规车用燃料 为动力来源 , 采用 先进 的动力控制技术 、 驱动 技术和新型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 E 、 B V) 混 合动力电动汽车 ( E 、 H V)燃料 电池电动汽车 (C V) F E 和氢发 动汽车 以及其他新 能源 ( 如高效储能器、 甲醚 ) 二 等。
专 题 研 裒
T C N L G N A K T E H o o YA DM_ E R
重庆 新 能 源汽 车产 业发 展 的若 干对 策
陈建 华, 张建强
( 南交通 大学地球 科 学与环境 工程 学院 , 西 四川 成 都 603) 10 1
摘 要 : 简述 新 能 源 汽 车发 展 的 历 史和 现 状 的 基础 上 , 对 重 庆在 新 能 源汽 车 产 业 发 展 方 面 的 优 势 和 特 色 , 出 了重 在 针 提
能 源 动力 系统 变 革 的 主 要趋 势 是 汽 车 能 源多 元 化 、 车 电 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题目关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学院经贸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2010级经济学一班学生姓名冯敏指导教师姜鑫职称教授2013 年9 月 2 日目录中文摘要: (1)关键字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前言 (1)二、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 (2)1、从产业集群视角探析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2、从竞争力视角探析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3、从产业链或零部件角度研讨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2)4、从创新研发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3)5、从核心区域构建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 (3)6、从新能源等其他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4)7、国外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相关对策借鉴 (4)三、总结综述 (5)参考文献 (5)关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专业 2010级经济学一班冯敏指导教师姜鑫中文摘要:伴随着重庆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在新的时期能否有更大作为值得关注,众多学者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笔者发现,国内外有关本领域的现有研究主要包括在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链、创新研发、核心区域、新能源角度等方面,本文通过对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字:汽车产业重庆现状及对策文献综述Abstract:With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whether the automobileindustry can have a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new period draw more attention. An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do research on relevant aspects. I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bout this field mainly consists inindustrycluster, competitiveness, industry chain, innovation, core area, new energy angle et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ongqing automobile industry,so that it can enlightenment and help the further research onthis subject.Key words: Automobile industry Chongq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一、前言汽车产业是资本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

在把重庆努力建设为西部经济增长极的新形势下,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在全国的影响里,更能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以及重庆整体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在重庆市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

实践证明,汽车产业产业的发展对推动重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发展的背后必然存在的一定的问题,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出现了瓶颈,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于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应研究文献较多,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链、创新研发、核心区域、新能源角度等方面。

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与总结,得出解决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要从多角度共同入手、采取实质性政策等启示。

二、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目前,国内学者研究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涉及很多方面。

在研究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上,人们观点众多且各有侧重,而针对进一步发展对策上则分析较少、口径一致。

通过对重庆汽车产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笔者发现其研究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产业集群视角探析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钱芳(2007)在认为,要想更好地实现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打造集群品牌[1]。

在对集群品牌的涵义与特征阐释的基础上,其结合重庆市汽车产业的实际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重庆构建汽车产业集群品牌战略的思路及对策。

乜堪雄(2009)指出,产业集群对于促进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并认为重庆汽车产业积极实施集群化战略至关重要[2]。

其措施包括: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依靠龙头企业集团的牵引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等。

姜鑫等(2010)对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进行量化评分,指出该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国内来说相对较高,影响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研发经费等方面,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对策建议[3]。

2、从竞争力视角探析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徐小钦(2007)提出了从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六个方面来构建重庆市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相应提出了提升重庆市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4]。

赵立坤(2012)利用实证性分析的方法,对重庆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5]。

杨晓云(2009)采用区域市场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重庆市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进行了衡量,均表明当前重庆汽车商品出口竞争力较低,并指出规模经济的培养、产品档次提高和以自主研发促进技术升级有利于提升未来重庆汽车产业出口竞争力[6]。

高韵等(2008)在分析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产品差异、技术创新与企业联合的角度探讨了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如通过产品差异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企业并购形成规模经济[7]。

3、从产业链或零部件角度研讨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邓兆祥和杨杰(2009)对重庆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行业发展的主要策略,进而据此提出了促进重庆汽车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8]。

另外,他们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市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详细地分析,指出零部件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重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发展重庆汽车零部件业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基础,需要专门组织力量进行发展战略研究,才能制订出切实有效的一整套对策[9]。

葛娜娜等(2013)主要从顾客需求角度分析了汽车产业的相关情况,提出汽车商品化属性研究分为前期准备、顾客需求研究、结果输出和产品转化及监控四个阶段,从市场的角度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及需求至关重要[10]。

王怡文(2009)提出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尤其是汽车零部件整车企业配套体系,强化汽车整车制造核心环节、提高研发力量,整体提高重庆汽车制造业服务业水平是适合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完成重庆汽车产业升级的可行性道路[11]。

赵媛媛(2010)认为目前重庆目前重庆还没有专门的汽摩配件市场,自发形成的配件市场极为混乱[12]。

因此,建设一个大型的汽车、摩托车配件物流商城是十分必要的,对推动重庆汽摩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从创新研发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陈宇科等(2009)基于价值网理论,提出建立以顾客价值为核心、以产业链为主干、以产品创新为目标的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的特征、运作机理和运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以重庆汽车产业为例,对纵向合作创新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作了简要的说明[13]。

熊世权等(2010)人从与汽车直接供应商的关系这一角度,研究了汽车产业出创新绩效的相关情况,指出应均衡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充分重视组织学习在提升产品创新绩效中的作用[14]。

陈卫莉等(2011)分析了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如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创新技术薄弱、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等。

进而,提出了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相应对策,如加大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发展自主品牌[15]。

李钺锋(2010)认为政府对创新缺乏战略引导和支持、配套研发能力滞后导致自主创新成长力薄弱以及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投入的主观动力不足。

同时,提出了政府引导、战略重组、锻造汽车产业链的研发高端等对策建议以提升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16]。

侯朝濮等(2009)通过对国内、外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新趋势和对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从基础、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出提重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具体对策和政策建议[17]。

5、从核心区域构建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成思桥(2010)提出,北部新区作为重庆强大的汽车产业基地应瞄准世界汽车工业前沿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型企业集团、优势品牌为龙头,以总部企业、国际国内巨头生产基地引进为突破口,壮大并提升汽车整车业,建成重庆中国汽车名城的核心区[18]。

刘卫等(2009)认为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汽车产业生态经济,分析了重庆经济技术开区汽车制造产业的现状,提出了重庆经济技术开区汽车制造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19]。

白渝平(2011)指出重庆应改变汽车产业生产过去分散的状况,在现有汽车工业发展状况和基本布局的基础上,统一规划部署建立重庆市具有创新特色的汽车工业园区[20]。

6、从新能源等其他角度研究重庆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陈建华等(2010)在简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21]。

谢非等(2010)指出重庆汽车工业对于国外的产品、技术和市场有着相当高的依存度,处于该行业中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外汇风险;为此,应该从外汇风险规避内部控制机制、财务对策及非财务对策三个方面以应对相应风险[22]。

凌天钧(2013)探讨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瓶颈,并且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3]。

姜雪娇等(2012)指出天然气汽车以其环保优势、技术优势、安全优势等受到青睐,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一大趋势;同时分析了重庆 CNG 汽车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24]。

7、国外关于汽车产业发展相关对策借鉴各先进汽车制造国为了促进本国汽车产业创新,通过完善汽车产业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采取鼓励创新的税收制度,对汽车产业技术进行推广等措施,为本国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个适合创新的大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