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应用
无线电的管理及其技术

无线电的管理及其技术摘要:无线电通信技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无线电技术在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同时,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应用价值逐步显现,因而为了推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无线电通信技术及其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一)3G技术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
目前3G无线电通信技术标准主要有CDMA2000、WCDMA、TD-SCDMA。
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
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
事实上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
TD-SCDMA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二)3.5GHz技术3.5GHz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MMDS,是工作于3.5GHz 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
现在MMDS使用了传统的调制技术,但是未来的技术将是基于VOFDM的,接收端与反射的信号相结合,生成一个更强的信号。
这种技术成本低廉,常用于远离服务中心的小型企业接入网,它有时被称为WDSL或通称为宽带无线技术。
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 26GHz 的LMDS 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 3.5GHz MMDS 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
从技术标准看3.5G固定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与WiMAX系统的比较

l 引 言
在 中 国 , 3 5 系 统 是 指 工 作 于 3 5 Ez 波 频段 的 固 定 ,G ,G I 微 无 线 接 入 系 统 , 其 主 要 标 准 依 据 是 Y / l5 D T 18—2 0 接 01 入 网 技 术 要 求 — — 3 5 Hz固 定 无 线 接 入 》 其 标 准 定 义 了 ,G , 系 统 模 型 、 接 口 、 业 务 能 力 、 无 线 收 发 设 备 性 能 等 基 本 要 求 。 3 5 系 统 的 主 要 技 术 来 源 于 MMDS ( l ih nn l 。G Mu t c a e
信 需 求的变化 , I EE 8 2 1 也 增加 了很 多新 技术 。 目前, E 0 ,6
I E 0 .6主 体 标 准 包 括 I E 0 ,6—2 0 Ai EE 8 2 1 EE 8 2 l 04 r
I e a e f r Fi d nt rf c o xe Br a b nd o d a W i el s Ac e S e s r c s
S N : ● I
图l 等 接 口中的一 种或 多种 。
=
35 .G系 统 固 定 无线 接 入 参 考 模 型
◆ 业务 节 点接 口 S I N :要 求 支 持 1B S T/1 B S 0A E 0 A E— 0 X、电 路 型 接 口 (08或 152k /S 、A M 接 口 、V5接 口 24 550 b ) T
传 输 的 技 术 , 它 不 要 求 支 持 漫 游 , 因此 , 目前 , 其 仅 仅 定 义 到 系 统 功 能 级 。而 作 为 一 个 国 际 上 尚未 完全 标 准 化 、 空 中接 口不 统 一 的 系 统 , 对 空 中接 口协 议 栈 不 作 定 义 , 也 给 未 来 的 发 展 留 下 了一 定 的 空 间 。 I E 0 .6规 范 由 I E 0 ,6工 作 组 制 定 , 最 初 E E 821 E E 821 的 技 术 来 源 于 M MD S和 L MDS 随 着 宽 带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电 。
安顺移动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

( 大部分是移动 通信技 术 )为传输媒介 向用户提供 固定 的或移动 的终端 用户。 无线用 户环路 的宗 旨和 目标 是提
供与有 线接入 网相同的业务种类和更广泛 的服务范 围, 无线用户环路 由于具 有应用 灵活 , 安装快捷等特 点,目
2 安顺移动 3 5 H 系统建设 的必要 性 .G z
一
7 .0 B 远端站 天线增益 3 .d i 系统组 网余量 6 8d m) 55 B ,
5B d m。则 2 lX ( m)= 13 3—1 0 7=2 .d m 0n k 4. 2. 26 B 由此可知 ,系统覆盖距离为 1 .8 m。 0 5k
相隔扇 区之间采用相 同的两组 工作频率 时 , 安顺移 动 3 5 Hz 备信干比在 B R = 1 时是 2 d .G 设 E 0 0 B。在 系 统组 网中 目前主要采用背对 背的频率 2 : 0 复用 , 通过 有 效控制天 线的前后比 , 来消除 同频干扰 。 天线指标 不 在 能完全满足同频干扰指标时再采用不同的极化来增加其
维普资讯
工
安顺移动 35 H 固定无线接入 系统 .G z
聂 永
( 贵州移动通信有 限责任 公 司安顺 分公 司 安顺 5 10 ) 6 0 0
摘 要 本文首先对无线接入技术 作了简单 的介绍 ,之后着重介绍 了安顺移动 3 5 Hz .G 宽带 点对 多点固定无线接
干扰能 力在 B R= O E I 肘S I 2 B, / <一1d 即主信号 电平在 小于邻 道的干扰 信号 电平 1c 时 , 2l B 系统仍 可正常工作 。 由于从 不 同的 扇区到 不 同的远 端站 的距 离基本相 同, 在发射 电平相 同情况下 , 相邻扇 区不会 对其他远端 站产生干扰 。由于不 同的远端 站到基站的距 离不同 , 离 基站较近的远端站对相 邻扇 区可能会产 生干扰 。 此时采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功能要求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功能要求(2002-06-14 08:55:04)去年,我国开始了3.5GHz频段固定无线接入的商用,为固定无线接入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为支持该技术的商用,我国制订了《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标准。
以下主要介绍该标准对3.5GHz技术的功能要求,供大家参考。
业务支持能力3.5GHz固定无线接入主要提供以下业务:面向连接业务,主要针对传统电路方式的业务或以电路仿真方式提供的业务。
主要针对以下应用:普通电话业务;ISDN2B+D或30B+D业务;低于E1的电路承载业务,如64kbit /s子速率、N×64kbit/s等;对应于目前DDN国所提供的速率等级;E1或高于E1的数字电路承载业务等。
无连接业务,是针对基于IP方式提供的应用,如基于IP方式的实时业务、因特网接入(www浏览、E-mail、高速文件传送等)、局域网互联、虚拟专用网VPN等。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可以基于电路方式、IP方式、ATM方式或组合方式来提供上述业务,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具备相应的业务质量保证(CoS、ToS、QoS等)机制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如果提供普通电话业务,应该支持V5协议。
V5协议可以终结在中心站,也可以终结在终端站。
其它功能要求动态带宽分配对于电路型业务,不需要设备具备动态带宽分配能力。
对于分组型业务,带宽分配方式可分为静态带宽分配和动态带宽分配两种。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在动态带宽分配能力上可分为两个层次:a.同一中心站CRS所带的不同终端站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b.同一终端中不同接口之间的动态带宽分配。
其中选项b为必选项,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均应支持动态带宽分配选项b,在同一终端站所带的不同用户之间实现动态带宽分配、资源共享。
在电路业务与分组业务共享带宽的条件下,电路业务和分组业务的带宽通过静态分配来保证。
35G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的干扰分析

3.5G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干扰分析自从2001年8月信息产业部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作为试点分配以来,已顺利开展了三批3.5GHz频率招标发放工作,通过加大对地面固定接入频率的投放,3.5GHz系统使运营商增强了市场的快速接入反应的能力,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规避频率间的干扰。
在分析频率干扰之前,首先介绍抗频率干扰通常采用的五种方式。
频率隔离:通过规划不同的扇区、不同的远端站使用不同的频率来达到频率隔离的目的。
目前系统发信机的邻道功率指标和收信机的相邻信道选择性均可做到30dB左右,因此使用不同的频率是最好的抗干扰手段之一。
距离隔离:无线电波在传输中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导致反射损耗,在使用平面大地模型计算场强时,电波传播损耗与收发天线间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每倍程的电波传播损耗为12dB。
3.5GHz系统传输距离一般不超过10km,因此同频信号复用的距离越大,系统抗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
极化隔离:通过使用载波的不同极化方式来加大载波间的隔离度。
目前3.5GHz系统天线的极化隔离可以达到25dB左右。
方向隔离:通过使用扇区天线或定向天线的不同朝向来对载波发射和接收方向加以区分。
目前基站天线的前背比可达到25dB左右,远端站天线的前背比可达做到22dB左右。
其他:在实施中还可依据具体地形地物进行隔离以减少干扰,并通过调整基站发射功率、天线高度、天线倾角来控制基站覆盖范围以减少不同基站覆盖的交叠区和越区现象。
一、3.5GHz系统设备发射频谱模版分析目前,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在每个城市中可使用的带宽为31.5MHz,被三家运营商平分后每个网络仅可使用10.5MHz的带宽来组网。
由于带宽窄、频点少,且每个网络所使用的频率中都有一部分与其他网络属于邻频,这就要求运营企业在进行频率规划时要着重考虑如何克服频率干扰问题。
以TDMA为工作方式的3.5GHz系统设备发射频谱模版,如图1以及表1至表4所示。
对在中国发展3.5GHz固定无线接入的一些思考

・ 无 线 由于 受 珥 境 素 影 响 大 , 别 是 建 筑 物 特
,
频 率 越 高 , 号 随 距 离 信
阻挡影 响 , 传 输 性 能 方 面还 比不上 有 线 方 式 : 在 ・ 可 用 带 宽 有 限 , 能 完 全满 足 各 个 层 面 用 户 不 需 求
降低 , 就 是 说 , 过 障 也 绕 等 ) 能 力 降 低 , 两 的 这
个 影
响 素 是 频 率 复 用 系数 , 率 复 用 系 数 越 高 , 同频 频 相
带 宽度 上 可 调 制 比特 率 就 越 高 一般 来 说 , . G z 3 5 H 固
,
。。 。 j
定 无 线 接 入 调 制 方 式 有 Q S 、4 , 、1 Q 、 PK 0  ̄I 6
腼
维普资讯
场 分 析
E 并
水 、 第= 是 光 纤 网络 的延 伸 0 新 接 入 技 术 的推 h j.它
tl 为 l _ 供 较 岛 的 带 . 定 台 的 价 i 提 ]r 啦 制
J. 必将 影 响 采 刚 3 b H 固 芷 无 线接 入 于段 的企 , 用 .Gz L k
(4 业 务 能 力 ) 和 网 管 系 统 三 大 分 构 别 分 为 室 内单 元 (D I U) ! 单 元 是 与 提 供 、 务 内 l
] 聚 ; 外单元提 供摹 汇 室
3 5 H 固定 无 线 接 入 可 支 持 以下 业 务 类 型 ( .Gz 当然 需 要 网 络 侧 的 配 合 ) 高 速 因 特 网 接 入 、 域 网 互 : 局 连 、 P 、租 用 线 、I 电 话 / 】 真 、视 频 会 议 、 VN P I传
设 的成本 也比较高 ,
无线宽带多业务网络接入组网方案研究

无线宽带多业务网络接入组网方案研究作者:邵佩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第10期摘要: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移动宽带多业务接入网络以各种接入技术为依托,统一网络平台,建立接入技术模板,采用一种或多种标准规范的接入方式实现移动多业务的接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成本的降低、网络的容量的可靠保障和网络的稳定安全。
关键词:无线接入;多业务综合接入1 无线宽带多业务接入技术简介⑴GSM/GPRS无线接入技术。
GPRS利用“包交换”(Packet-Switched)概念发展起来的一套无线传输方式,可以提供高速的无线数据接入服务(最高可达171.2kbit/s),采用灵活的资费策略,用户可以立即上网,真正实现“随时在线”。
实际应用中包括WWW浏览、电子邮件收发,信用卡确认(POS),保安系统(电子监控),GPS自动定位跟踪业务(运钞车定位跟踪),电子商务,电子银行,远程商务洽谈,石油、天然气管道监测系统,煤、水和电远程读表,彩票交易,仓库等监视系统,调度系统(外出流动工作人员任务分派调度管理),车队(出租车、邮政快递)调度管理,交通运输路由导引,集装箱码头船舶调度管理等等。
⑵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3.5GH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中以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MMDS)接入技术为代表。
MMDS(Multichannel Microwave Distribution System)作为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代表是一种点对多点、提供宽带业务的无线技术。
它适用于中小企业用户和集团用户。
可透明传输业务,在基站端与网络的接口为T1/E1、100Base-T、OC-3或V5接口与骨干网相连,在用户端的接口为E1、FR、N×64kbit/s、POTS、10Base-T、ISDN接口等,可以为用户提供Internet的接入、本地用户的数据交换、语音业务和VOD视频点播业务。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可用于中小企业和居民小区包括:写字楼、工厂、商场、商店、银行分行、个体企业、公寓、学校以及具备一定个人需求的智能住宅小区的接入。
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应用

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应用宋文,陈金鹰,方根平(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059)摘要作为一种新兴、快速、便捷的接入方式,3.5GHz固定无线接入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其独有的传输距离、接入带宽和抗雨衰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以及所提供的面向分组数据接入的服务、面向语音数据一体化的服务、面向高速专线数据接入的服务和面向综合业务技术的服务,为它带来的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2001年和2003年的两次招标中己经初见成效,2004开始的第三期招标必将推动3.5GHz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字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分组数据接入、带宽接入、综合业务技术1.前言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xDSL技术、HomePNA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
基于硬件环境的不同,这些技术各自的性能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讲可归结为两类技术,即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有线接入在依靠现有通信线路资源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和宽带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其技术基本上能满足固定用户的需要。
但是,由于频率的限制,无线接入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各种微波、无线通信领域的先进手段和方法不断引入,包括3.5GHz频段中宽带无线接入系统、26GHz频段LMDS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进步,才使无线接入领域有比较大的进展。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过去未被开发、或者应用不是很广泛的频率资源(如2.4G、3.5G、5.7G、26G、30G、38G甚至60G的工作频段),实现尽量高的接入速率;另一方面是通过融合微波和有线通信领域已经成功应用的先进技术,如高阶QAM(如64QAM、128QAM)调制、ATM、OFDM、CDMA、IP等,来实现更大的频谱利用率、更丰富的业务接入能力和更灵活的带宽分配方法。
2. 3.5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3.5GHz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固定点到多点无线接入系统,源于2.5GHz MMDS,通过对其进行改进后使之适合于双向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与应用宋文,陈金鹰,方根平(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059)摘要作为一种新兴、快速、便捷的接入方式,3.5GHz固定无线接入正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其独有的传输距离、接入带宽和抗雨衰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以及所提供的面向分组数据接入的服务、面向语音数据一体化的服务、面向高速专线数据接入的服务和面向综合业务技术的服务,为它带来的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2001年和2003年的两次招标中己经初见成效,2004开始的第三期招标必将推动3.5GHz系统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字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分组数据接入、带宽接入、综合业务技术1.前言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宽带接入技术包括xDSL技术、HomePNA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
基于硬件环境的不同,这些技术各自的性能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讲可归结为两类技术,即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有线接入在依靠现有通信线路资源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和宽带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其技术基本上能满足固定用户的需要。
但是,由于频率的限制,无线接入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各种微波、无线通信领域的先进手段和方法不断引入,包括3.5GHz频段中宽带无线接入系统、26GHz频段LMDS系统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进步,才使无线接入领域有比较大的进展。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过去未被开发、或者应用不是很广泛的频率资源(如2.4G、3.5G、5.7G、26G、30G、38G甚至60G的工作频段),实现尽量高的接入速率;另一方面是通过融合微波和有线通信领域已经成功应用的先进技术,如高阶QAM(如64QAM、128QAM)调制、ATM、OFDM、CDMA、IP等,来实现更大的频谱利用率、更丰富的业务接入能力和更灵活的带宽分配方法。
2. 3.5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特点3.5GHz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固定点到多点无线接入系统,源于2.5GHz MMDS,通过对其进行改进后使之适合于双向传输。
其主要特点可归结如下:(1) 覆盖范围对无线信号传输而言,频率越高,信号随距离的衰耗越快,绕射能力也越弱,这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3.5GHz频段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覆盖能力。
一般来说,3.5GHz 固定接入技术覆盖范围可达10km 以上,雨衰因素对3.5GHz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影响不严重,但因其属于准视距传输,建筑物的阻挡对其传输有一定影响,适合中小企业和人口集中的乡镇居民点用户使用。
(2) 系统容量在采用相同调制技术的条件下,可用带宽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系统容量的大小。
系统容量还取决于频率复用系数,频率复用系数越高,相同频带宽度上可调制比特率就越高。
对于3.5GHz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包括QPSK、16QAM、64QAM、GFSK、OFDM 等。
目前的实用系统中,当其工作在30MHz 带宽上时,其半径可实现对10公里范围覆盖,系统容量可达300Mbps 左右。
(3) 业务能力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可支持以下业务类型(需要网络侧的配合):高速Internet 接入、局域网互连、VPN、数据专线、IP 电话/IP 传真、视频会议、PSTN/ISDN,可以为企事业集团用户和社区用户提供服务。
(4) 系统成本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较其他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LMDS)技术成熟度高、技术难度小,因而设备成本较低,同时覆盖用户范围广,每个用户所分担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因此 3.5GHz 固定无线接入方式适合于在业务发展期进行较大范围的覆盖,从面上提供业务。
(5)3.5GHz宽带接入系统基本组成 3.5GHz固定无线接入属于固定接入技术,以点到多点无线方式支持固定用户的接入,不支持漫游功能。
系统参考配置如下表所示。
由3.5GHz频段构成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一般由基站、远端站和网管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其中远端站可进一步划分为室内单元(IDU)和室外单元(ODU)两部分。
基站位于服务区中心,它覆盖的服务区一般分为多个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对一个或多个远端站提供服务。
远端站则设置在用户驻地,远端站室内单元连接用户终端、路由器等用户驻地网设备。
3. 3.5GHz固定无线接入标准从1998年开始,很多国家先后为固定无线接入分配了频谱。
除20GHz以上的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频率之外,10GHz以下主要集中在2.5GHz和3.5GHz两个频段。
北美地区主要选用2.5GHz频段,而欧洲地区则主要选用3.5GHz频段。
在欧洲市场,拥有3.5GHz无线接入经营许可证的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网络。
(1)国内的标准进展国内很多运营商自2000年以来,对LMDS开展了许多技术试验,但国家并没有正式为LMDS分配频率,而首先规划的是3.5GHz频段。
我国无线电管理局在3.5GHz频段分配了30MHz×2的带宽用于固定无线接入,以满足对无线接入的紧迫需求。
为了促进3.5GHz无线接入在我国市场的有序发展,2001年8月27日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了YD/T 1158-2001 《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并于颁布之日起实施。
(2)国外的标准进展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和IEEE 802.16,目前也正在制订无线接入的相关标准。
根据欧洲的频率规划(CEPT 14-03和CEPT 12-08),ETSI传输复用委员会(TM)对3GHz-11GHz的点到多点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提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无线收发设备、系统性能等进行了规定,但没有规定空中接口的具体协议。
其中包括:EN 301 021 的TDMA系统要求;EN 301 253 的FH-CDMA系统要求;EN 301 124 的DS-CDMA系统要求;EN 301 080 的FDMA系统要求。
ETSI的工作开展较早,但是并没有去规范空中接口。
IEEE 802.16工作组的重点则是制订统一的空中接口规范。
它下设的任务3组和4组的工作重点分别包括:TG3的2GHz-11GHz的物理层和MAC层规范;TG4的免许可的2GHz-11GHz的物理层和MAC层规范。
802.16是新成立的工作组,它致力于制订统一的空中接口标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提案,但还没有正式通过3.5GHz频段的无线接入标准。
(3)标准内容在YD/T 1158-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3.5GHz固定无线接入》标准中,主要规定了FDD双工方式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参考模型、功能要求、工作频段和波道配置、接口要求、无线收发设备要求、性能要求、网管功能要求以及供电、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
3.5GHz固定无线接入采用一种点到多点的结构,其主要系统构成一般包括中心站、终端站和网管系统三大部分。
在参考模型中描述了它们在网络中的相对位置和各部分的功能,通过4个接口对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进行了界定。
工作频段和波道配置,遵循我国频率管制部门的规划,上下行各分配了30MHz的频率,可以采用四种信道间隔,分别为:1.75MHz、3.5MHz、7MHz、14MHz。
对于系统的SNI接口和UNI接口,标准规定可以在电路型接口、Ethernet接口和ATM等接口类型中任选一种。
网管接口规定必须采用SNMPV2协议。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不限制空中接口的实现方式,对空中接口协议栈暂时不进行规定。
对于固定无线接入,目前没有统一的空中无线接口标准,而且目前并不存在不同厂商的中心站和终端站互通的可能性,因此没有规范空中接口。
按照实现方式的不同,该标准规范了TDMA、DS-CDMA和FH-CDMA三种多址方式的系统。
对于调制方式没有进行规定,但建议系统应采用频谱利用率高的调制方式。
无线收发设备规定了发射功率和功率容限、发射频谱、杂散发射、同信道干扰、邻信道干扰和接收机动态范围等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参照ETSI的相关标准进行制订。
对系统性能则是根据ITU相关的无线接入系统性能指标和我国已经颁布的接入网性能指标进行了规定。
另外,标准还对系统可用性、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网管功能等进行了规定。
4.3.5GHz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市场前景通过近年的试验和运营,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初步证明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用前景令人乐观。
已经证明3.5GHz 系统技术比较成熟,设备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商业运营的要求,因此,此技术是一个经济、高效、快速、理想的接入手段。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3.5GHz系统能够作为综合的业务平台,可提供基于IP平台的数据和多媒体等接入业务,包括Internet接入业务(www浏览、E-mail、高速文件传送等)、局域网互联业务、虚拟专用网VPN业务、传输电路业务和增值业务(支持各种流媒体业务,如VOD、电视会议、远程教育)。
此外,3.5GHz系统具有启动资金小、服务速度快、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扩容灵活、业务接口多、运维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设备基本都支持动态带宽分配。
而且3.5G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可以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口,根据不同运营商的不同需求配置,为运营商开展综合业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在中心站至少能提供V5、A TM、E1、以太网10BASE-T/100BASE-X接口中一种,在终端站至少能提供ISDN、POTS、以太网10BASE-T以及E1接口中的一种。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3.5GHz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分成四类:面向分组数据接入的产品、面向语音数据一体化的产品、面向高速专线数据接入的产品和面向综合业务技术的产品。
目前出现在市场上的相关产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设备是电路型;第二类设备是混合型设备;第三类设备是IP型。
各种设备的峰值带宽与可用频率资源及所采用的调制方式有关。
在技术选择上可根据业务需求、投资回报率及市场竞争的需要来决定。
目前国内能够提供3.5GHz固定无线接入设备的厂商包括大唐、中兴、马可尼、运通、金峰、地杰等10多家厂商。
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电信市场竞争日益走向深入,3.5GHz 固定无线接入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参考文献1) 黄涛,刘道生,3.5GHz宽带接入技术分析,移动通信在线,20032) 樊永军,3.5GHz无线接入系统技术及应用,西部通信,20033) 主流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发展特点,上海慧锦网络科技集团信息中心,20034) 符岛,黄银燕,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LMDS系统的应用选择,中国多媒体视讯,20035) /Control/Article.asp6) /CwwService/Weekly/Article.asp7)/htm/net/comm/01_4_17_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