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发展的分

合集下载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指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的技术。

它可以使用户在没有受到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享受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

二、分类1. 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它采用2.4GHz或5GHz频段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优点。

Wi-Fi技术可以通过路由器、热点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2. 3G/4G技术3G/4G技术是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采用CDMA、WCDMA、TD-SCDMA等多种制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移动性强等特点。

3G/4G技术需要通过SIM卡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3. 5G技术5G技术是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5G技术采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和设备接入。

5G技术需要通过5G基站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4. 光纤到户技术光纤到户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宽带接入技术。

它将光纤线路延伸到用户家中,可以提供更高速、更稳定的网络服务。

光纤到户技术需要通过光猫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5. 卫星互联网技术卫星互联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入技术。

它可以覆盖全球范围,适用于偏远地区和海上航行等场景。

卫星互联网技术需要通过卫星天线等设备实现无线接入。

三、总结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包括Wi-Fi技术、3G/4G技术、5G技术、光纤到户技术和卫星互联网技术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还会出现更多新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

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

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

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

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内、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

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

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

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

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

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

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

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我国电信市场已从传统单一运营商发展到了多运营商竞争的格局,对于新兴运营商而言,迫切希望通过能够快速部署的无线接入技术切入市场,争取用户,因此无线接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接入手段,有着非常大的潜在市场发展空间。

窄带无线接入主要用来提供语音业务,解决部分地区不能通过有线手段提供语音通信的问题,同时满足部分用户的移动语音需求,是有线接入的有效补充;宽带无线接入主要用来提供综合的语音和数据业务,以满足用户对宽带数据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周详介绍了我国应用的几种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情况。

无线接入的发展现状在窄带无线接入中,除了PHS制式的“小灵通”技术外,SCDMA制式的无线接入应用从2003年开始呈现发展和上升趋势。

在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中,近年发展的主要技术包括LMDS技术及WLAN技术.由于不同技术的工作频率、技术特征、市场特性及目标定位的不同,因此每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也不同。

SCDMA技术SCDMA无线接入系统采用同步码分多址技术,工作在时分双工方式.SCDMA无线接入系统是由大唐集团信威公司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利用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上行同步技术等,系统能提供支持移动性的无线市活。

随着SCDMA技术的逐步成熟及不同类型终端的出现,从2003年开始,SCDMA 无线接入系统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大庆,SCDMA无线市话首先进行了商用试验;之后,中国网通在陕西省的宝鸡和榆林也进行了商用试验。

到目前为止,中国网通在南方地区(如四川、广西等地)已开展了大规模的SCDMA网络建设。

SCDMA除了作为城市无线接入的有效方式之外,还被推荐用于农村电信普遍服务。

为了更好、更顺利地完成普遍服务,我国政府在2004年初指定6家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承担电信普遍服务义务,并为此指定了“村通”工程实施方案,对“村通”工程中采用的无线接入系统,推荐优先采用SCDMA等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手段。

无线接入技术介绍

无线接入技术介绍
✓ 局域网特点:一般不大于10公里,而且通常只使用一种传输介质;地域上看局域
网通常是用在一座建筑物或一个工厂内,使用上通常是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使用, 规模上一般不超过几百个用户 ✓ 主要分为两大协议体系:IEEE802.11协议标准体系和欧洲ETSI HIPERLAN协议标准 体系 ✓ 通常所说的WLAN即是IEEE802.11系列标准 ✓ Wi-Fi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 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但是后来人们逐渐习惯用WiFi 来称呼802.11b协议
带化发展
无线接入技术介绍
移动接入宽带化、固定宽带接入移动化
无线接入技术介绍
- 10 -
目录
1 无线接入标准及分类 2 几种主要的无线接入技术介绍
1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2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3 无线接入技术后续演进
– 主要实现技术 • Home RF:2.4GHz不需申请许可证的ISM工作频段 ,最大功率为100mW, 有效范围约50m ,可支持10Mbps的数据速率,支持数据与语音业务 • IrDA(红外线数据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可支持16Mbps的 数据速率,传输距离一般都在30公分-3米左右(视功率而定),角度 限制在30-120度 • 蓝牙(Bluetooth): 2.4GHz ISM工作频段 ,最大功率100mW,有效 范围100m,可支持1Mbps的数据速率,支持数据与语音业务 • IEEE802.15.3/4-超宽带(UWB):“无线USB2.0”,10m以内的近距 离高速无线传输接口,目前数据速率已达100Mbps
– 根据覆盖范围 ,分为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和 无线广域网WAN四大类

无线接入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若干问题

无线接入技术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若干问题

维普资讯
发 展 与 展 望
须为 了保证可用性而牺牲传输距离 ,实际传输距离一般在 3公里 以内。
LD M S可 用 的频 带 比较 宽 ,波 道 带 宽 以 2M z和 1M z居 多 ,因此 面 向的用 户 8H 4H 群主 要 是业 务 需 求较 大 的企 业 客户 。运 营 商利用 LD M S技 术 主 要 提 供 大客户 的综 合 接 入 、基站 互连 、数 据 接 入等 。LD 技 术 一 直 发展 比较 平 稳 ,技术 因素和 设备 成 MS
在 为期 一年 的商用 试验 中.中国 网通在 l 2个城 市 、中 国 电信 在 2 个 城市 、中 3 国移 动在 l 城 市 、 中国联通在 1 城市 分 别开 展 了 L D 3个 4个 M S商用 试验 ,分 别对不
同环境下的 LD M S组 网进行 了试验。 目前主流的设备提供 商基本上都是 国外的设备
制造 商 , 由于 L D M S工 作 频率在 2Gz 6 H ,对 生产 工艺和 设 备 研 制 水 平都有 较高 的要
求,因此 目前国内设备制造商基本采用 OM的方式。 E 对于 LD ,由于工作频率较高,要求必须视距传播 ,这首先对基站和远端站 MS 选址 提出了要求。另外 ,由于该频段很容易受到降雨的影响,造成 在网络规划时必
信 息产 业部 科 技 司
无线接入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接入手段 , 无论是 以提 供话音业务为主的窄带 无线接入技术,还是面 向 I P数据接入和话音接入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在近年来 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首先介绍我国无线接入技术 的发展现状 , 接下来重点对 发展 中的若干 问题或局限性进行分析。


无线 接入 的发 展现 状

详解:12种无线接入技术

详解:12种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7 蓝牙技术
蓝牙的英文名称为“Bluetooth",实际上它是一种实现多种设备之间无线连接的协议?通过这种协议能使包括蜂窝电话?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和家庭Hub等包括家庭RF的众多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蓝牙应用于手机与计算机的相连,可节省手机费用,实现数据共享?因特网接入?无线免提?同步资料?影像传递等?
GPRS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数据传输速度非WAP所能比拟?目前的GSM移动通信网的数据传输速度为每秒9.6K字节,而GPRS达到了115kbps此速度是常用56K modem 理想速率的两倍?除了速度上的优势,GPRS还有“永远在线"的特点,即用户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4 CDPD接入技术
CDPD接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传输速度快,最高的通信速度可以达到19.2kbps?另外,在数据的安全性方面,由于采用了RC4加密技术,所以安全性相对较高;正反向信道密钥不对称,密钥由交换中心掌握,移动终端登录一次,交换中心自动核对旧密钥更换新的密钥一次,实行动态管理?此外,由于CDPD系统是基于TCP/IP的开放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接入Internet,所有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软件都可以无需修改直接使用;应用软件开发简便;移动终端通信编号直接使用IP地址?CDPD系统还支持用户越区切换和全网漫游?广播和群呼,可与公用有线数据网络互联互通?
由于NMDS/LMDS具有更高带宽和双向数据传输的特点,可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克服传统的本地环路的瓶颈,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和图像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是解决通信网接入问题的利器?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6 DBS星接入技术
DBS技术也叫数字直播卫星接入技术,该技术利用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将高速广播数据送到用户的接收天线,所以它一般也称为高轨卫星通信?其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费用与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且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业务传输,可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等?在DBS系统中,大量的数据通过频分或时分等调制后利用卫星主站的高速上行通道和卫星转发器进行广播,用户通过卫星天线和卫星接收Modem接收数据,接收天线直径一般为0.45m或0.53m?

归纳各种接入网技术

归纳各种接入网技术

题目:归纳各种接入网技术从技术上来说,按照使用的媒介不同,接入网可划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

有线接入分为:铜缆xDSL接入、有源光纤接入网、无源光纤接入网、电力线接入。

无线接入分为:窄带/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地面移动接入及卫星接入、WiMax、Mobile、WPAN。

铜缆接入系统:xDSL接入系统的特点: 单根的铜线接入线路可连接到不同的网络;通由两个频率滤波器组成的分路器,使ADSL系统能够结合和分离低高频信号;DSL调制解调器是位于中心局ADSL收发机单元和位于家庭或公司的ADSL收发信机单元;DSLAM通过主配线架连接到接入线路;MDF是终端用户连接到中心局的铜线接入线路的终止点。

光纤接入系统光纤接入系统:泛指以光纤作为主要传输媒介的接入网。

它根据有无电源分为有源光纤接入网和无源光纤接入网。

有源光纤接入系统有源光纤接入网:局端设备CE和远端设备RE通过有源光传输设备相连的接入方式。

它包括PDH技术、SDH技术MSTP、MSAP、PTN。

MSAP多业务接入平台的特点:以SDH为基础,采用GFP、虚级联VCAT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融合以太网交换和ATM交换技术,实现TDM、以太网业务和ATM业务的综合传输;是集紧凑型MSTP、协议转换器、光端机和光纤收发器、xDSL 于一体的多业务综合接入平台;广泛用于大客户专线接入。

分组传输网PTN的特点:采用端到端的面向连接技术;集成二层交换功能;提供多业务支持;小于50ms的保护倒换;定位于汇聚层;也可用于对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高端用户和3G基站回传的接入层。

点到点有源以太网系统的特点:以光口上联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入方式;每个用户以光纤直连到局端以太网交换机光接口;实现长距离、宽带、安全、专线接入。

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系统的特点:采用QPSK或QAM调制;实现双向数据信号和有线电视信号的混合共缆传输;上下行非对称信道的传输方式;常见设备为Cable Modem;在A波段中划分为若干条8MHz,以广播形式发送下行数据,当采用256QAM时,每个8MHz信道最高速率达51Mbps;上行数据通过5-65MHz 频带回传,200kbps-30Mbps,并可多通道捆绑;提供高速上网、高清、广播、IPTV、VOD。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电信:国际电联的定义是,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

无线接入技术是指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手段的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点:建网费用低,扩容可按需而定,运行成本低,在发达地区可以作为有线网的补充,能迅速及时替代有故障的优先系统或提供短期临时业务,在发展中或偏远地区可广泛用来替换有线用户环路,节省时间和投资。

无线接入技术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两大类。

电信网是由多个电信系统相互连接而构成的通信体系,它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三要素组成,运行时还必须要有信令系统、通信协议以及相应的运行支撑系统。

未来的网络是“三国鼎立”,即传输是光的世界、交换是IP的世界、接入是无线的世界。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驱动力:(1)有线接入的各种制约,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2)接入方式的快带化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3)多种业务的发展对无线环路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4)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信息服务带给人们美好的生活,特别是在娱乐、虚拟现实等方面的应用;(5)电信市场的开放发展,电信市场的竞争推动了固定快带接入技术的发展。

无线接入网又称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或无线用户系统WSS (Wireless Subscriber System)。

无线接入网按传输速率分为窄带无线接入网,中宽带无线接入网,宽带无线接入网。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MMDS(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直播卫星系统(DBS)、WLAN(无线局域网)、不可见光纤无线系统。

通常无线接入可分为地面移动无线接入、地面固定无线接入、卫星无线接入。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无线基站和基站控制器、操作控制中心、用户单元。

控制器,又称为基站控制器或中心站设备,由多个实体组成,其功能是提供与基站网络侧和OMC(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发展的分析摘要: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曾经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经过多年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发达国家,有线网络比较发达,人们有更多的选择;而在发展中国家就要稍好一些。

另外,近几年来,在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发展过热、过快,一些公司在IT业遭遇大滑坡时难逃破产的厄运。

但尽管如此,业界仍然看好这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预计在2004年其在全球接入市场的份额将突破100亿美元。

固定无线接入是有线接入的补充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曾经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当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等宽带接入并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时候,全球的开放趋势使得很多国家的电信经营者数量急剧增加。

这些新兴的电信企业又不可能短期内迅速敷设好传统运营商数十年建设起来的接入网络,因此,接入成为它们业务发展的瓶颈。

20世纪90年代尤其如此。

于是,无线技术所固有的提供业务迅速的优势受到了关注。

多路多点业务分配系统(MMDS)、本地多点业务分配系统(LMDS)等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能够提供相当于甚至比DSL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能够灵活地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建设,因此受到了众多运营商的青睐。

但是经历数年,固定无线接入市场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发展起来,除了部分运营商还利用MMDS系统为用户提供包括视频业务在内的一些业务外,固定无线接入作为宽带Internet 接入手段并没有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三家大的长途公司AT&T,Sptint和WorldCom获得FCC颁发的MMDS许可证,希望能够弥补公司在接入网络的不足而直接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

但是一年前,这些公司都不再向新客户提供MMDS业务,AT&T 甚至不再向现有的用户提供这种连接。

相比之下,ADSL技术逐渐成熟,在韩国等地的成功发展促进了设备的规模化,带来的是成本的急剧下降和市场的良性反应,同时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在有线电视公司的努力下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FCC在2002年下半年对高速接入业务的部署情况评述中可见,固定无线接入的发展一直远远落后于其它的接入技术。

据统计,在公司、政府部门和大的组织中,使用固定无线接入手段的用户数为使用光纤、ADSL或者Cablemodem用户数的1/10甚至更少,而且使用无线手段用户的实际数字可能比统计数字还少。

从图1可以看出来,实际情况远远没有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预测的固定无线接入能占到整个接入市场的15%-20%的比例。

图1 各种接入手段所占比例资料来源:FCC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电信咨询公司仍然对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未来的市场抱有信心,所做出的市场预测规模仍然是值得设备商继续投入和争取的。

据相关国际市场分析报告称:全球宽带无线接入的市场规模在2000年约为17亿美元,2001年约为22亿美元,2003年将达到60亿美元,而到2004年预计可以突破100亿美元。

另据美国华盛顿咨询公司(Strategis)预计,到2003年,美国无线网络的商业覆盖将接近20%,用户数可以达到51万。

此预测主要基于这样的一个信念:固定无线接入是有线接入的一个有效补充手段,在某些时候甚至是用户的唯一选择,例如在人口密度不是很大的农村地区。

同发达国家相比,近两年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部分非发达国家得到较好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

更进一步说,很多希望利用自己的网络提供电信业务的企业除了固定无线接入外,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者在一定的业务发展阶段没有其他的选择。

目前固定无线接入没有大发展起来,主要是由于宽带接入用户主要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里有线网络比较完善,因此能够通过ADSL 等其他手段提供业务,对固定无线接入的需求会受到影响。

随着宽带接入的逐渐普及,固定无线接入应该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市场对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需求截至2002年底,北美大约有1400万的企业和家庭已经连接宽带,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宽带来传送E-mail、进行Web浏览以及其他应用,尤其是随着传送附件需求的增加,用户对宽带的需求变得更强烈。

但实质上,宽带这个词虽然已经宣传了十多年了,但不同的组织、管制机构、供应商及运营者都为自己的产品、政策和业务规定不同的定义和范围。

一般来讲,宽带应具备以下的基本特性:永远在线用户应该能够在打开计算机后就通过启动浏览器或者其他方式很简单地连接到网络上。

128kbit/s的上行速率是比较理想的这种速率的量化值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多媒体业务的增长将加大网络带宽的需求压力,很容易使得宽带的速率定义增加到1Mbit/s。

任何一种技术,只要有市场,就有生存的可能性。

目前宽带接入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还有件事情很明确,就是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目前大部分人使用宽带技术还是在固定位置进行,因此Cablemodem,DSL或者卫星业务满足了部分需求。

但是对部分用户来说,还无法得到这样的服务,或者说他们在需求以及支付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

也可以说,除了在DSL业务无法或者不便于提供业务的地区外,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在DSL能够提供业务的地方还有其它一些优势:竞争性价格宽带无线的开发成本比固定的要低一些,因此运营商能够在价格灵活设置方面吸引用户。

方便性无线的固有性质以及自安装的特性使得用户能够尽快在所需要、但有线安装困难的地方迅速获得服务。

速率各种宽带技术方案能够提供的带宽其实差别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的是千比特每秒的价格,宽带无线接入具有优势。

便携性和可移动性随着宽带应用的增加,对用户来说能够“拿起来就用”非常重要,用户上网的设备越便携,这种需求就越明显。

宽带无线接入产品开发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宽带无线解决技术方案中所采用的技术直接影响产品的速度和复杂程度,随着很多业务的开展,在产品开发中需要多考虑一些因素。

很多因素取决于运营商本身,拥有现有后台办公(backoffice)系统的传统业务提供者和新兴业务提供者的需求是不同的。

下面是在开发宽带无线技术方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安全性为了吸引企业用户并传送有质量保证的数据,端到端的加密是必需的,无论是在空中链路的加密还是在支持虚拟专用网(VPN)协议方面。

后台/前台办公系统(Backoffice/Frontoffice)的需求对于前台和后台的要求通常是由现有的系统决定的,解决技术方案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便能和现有系统结合,这包括运营、计费、用户支持和监测。

用户经管用户经管通常指增加、改变或者删除终端用户的能力。

基于假设的解决技术方案,如果无线业务是固定的,这就不是问题。

Web接口通常用于接入到终端用户经管系统。

计费计费应该足够灵活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综合现有的计费系统,这通常需要应用程序接口(API)或者计费本身容易进行综合。

供应商的解决技术方案不但希望灵活而且能够与多种计费系统一起工作。

回程问题传统的T1(或者T1级)业务能够满足移动话音业务的回程传输需求,但宽带移动无线数据业务需要更强的回程能力。

能够通过成本有效的回程技术方案传送基站话务量到综合入网点(POP)是必要的。

网络经管和支持不同业务提供者的需求是不同的,都需要在整个网络中得到系统性能的支撑。

经管系统应该是分布式结构,让业务提供者得到有效的办法来通过网络的自动控制进行修改。

持有者的总成本(TCO,totalcostofownership)降低网络运作和监控成本是很多运营商所关注的,但是对新的系统来说同等重要的是TCO,即包含运营和对基站、路由器、网络经管系统、用户终端设备(CPE)的运营和资本支出(capitalexpenditures)在内的所有成本。

提供商用业务,这些必须要足够低,而宽带无线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能力和优势。

对漫游的支持对于希望获取高收入的用户来说,漫游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一方面不仅是从用户的角度得到无逢的漫游;另一方面在计费和业务提供系统方面也应该是充分、足够的平滑。

漫游也有可能是与其他一些包括Wi-Fi热点地区的漫游以及要求业务提供者能够使用宽带无线来提供整个一揽子的新业务给用户。

国外固定无线接入网络的经营者给予的启示2001年对固定无线接入的支持者来说是灰色的一年。

当时,美国部分固定无线接入领域的积极倡导者纷纷破产,使得业界对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信心一落千丈。

2001年,Winstar,Northpoint等经营固定无线接入业务公司的破产是在一系列美国竞争性本地电信公司(CLEC)的破产前后发生的,被认为是美国本地竞争失败的一个例子,经济不景气及宽带业务和应用没有发展起来是主要的原因。

另外,为了迅速扩张自己的网络覆盖面,Winstar公司将大部分投资放到了建设网络上,加之作为最大投资者的朗讯公司的资金不能按时到位,使得公司立刻陷入了困境。

在分析Winstar等公司破产的原因时,可以看出这样的一些事实:LMDS市场没有充分启动,设备价格无法达到规模化后下降的预期,因此造成行业对资金的估计不足;同时由于美国FCC于2000年开始出台了线路共享(lineshareing)的政策,同时DSL设备价格下降,许多CLEC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更热衷于ADSL的市场开拓,风险投资也从前几年过热的宽带网络投资中冷静下来,开始关注投资回报率,这些都对LMDS市场的发展很不利。

因此许多市场分析家认为,Winstar公司破产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需求不足,而是金融过热的自然反映。

当Internet泡沫破灭时,由于没有什么底层的资产可以吸引持续的投资,所以注定要破灭。

华尔街不能分辨网络公司与制造真实资产、真实盈利、现金流转的公司有何不同,已经不能忍受长期商业计划的金融风险,金融市场完全改变了对成功的度量。

所以,华尔街觉得该产业不应再受资助了。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由于网络敷设迅速,公司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而投资回收又赶不上投资建设的速度,在大量资金不到位的情形下,公司负债居高不下,又处在全球电信经济下滑时期,公司寻求新的投资来弥补债务和投资运营是非常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业务开展得非常好,财务上的巨大压力仍使得公司无法继续运作,更无法偿还债务。

因此,导致3家主要的运营公司接连破产。

其实最后一个原因也是美国近两年来的一个普遍问题。

美国的很多CLEC和曾经风光一时的建筑物本地交换公司(BLEC)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纷纷破产。

这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过于相信整个电信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用户的需求发展速度,一味相信“建设完成后,顾客自然会找上门来”,因此着力于花费大量的金钱来安装基础设备以便占领“网络领地”,却忽略了通过发展用户获取相应的资金保证。

不可否认,类似Winstar公司的方向并没有错。

多住宅用户区(MTU)和中小企业(SME)确实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忽略的前提是这一市场有待开发,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因此他们采取的经营态度是盲目乐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