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三辣椒红
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gb2760-资料讲解

肉质品食品添加剂功能及最大使用量1,氨基乙酸( 又名甘氨酸) 功能增味剂预制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 熟肉制品最大使用量 3.0g/kg2,茶多酚( 又名维多酚) 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4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酱卤肉制品类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熏、烧、烤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油炸肉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肉灌肠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发酵肉制品类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水产品罐头0.3g/kg 以油脂中儿茶素计3,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功能着色剂肉灌肠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肉罐头类0.015g/kg 以赤藓红计4,刺云实胶功能增稠剂预制肉制品 10.0g/kg 熟肉制品10.0g/kg5,单辛酸甘油酯功能防腐剂肉灌肠类 0.5 g/kg6,丁基羟基茴香醚( B H A) 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7,二丁基羟基甲苯( B H T )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0.2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8,富马酸一钠功能酸度调节剂肉及肉制品 ( 0 8 . 0 1 生、鲜肉类除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水产及其制品(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 ( 0 9 . 0 1鲜水产除外)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9,甘草抗氧化物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以甘草酸计酱卤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熏、烧、烤肉类0.2g/kg 以甘草酸计油炸肉类0.2g/kg 以甘草酸计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2g/kg以甘草酸计肉灌肠类0.2g/kg 以甘草酸计发酵肉制品类0.2g/kg以甘草酸计腌制水产品0.2g/kg 以甘草酸计10,红曲米, 红曲红功能着色剂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熟肉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β - 胡萝卜素功能着色剂熟肉制品0.02g/kg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5.0 g/kg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1.0 g/kg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1.0 g/kg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1.0 g/kg水产品罐头 0.5 g/kg12,ε - 聚赖氨酸功能防腐剂熟肉制品 0.25g/kg13,ε - 聚赖氨酸盐酸盐功能防腐剂肉及肉制品 0.30 g/kg14,聚葡萄糖功能增稠剂、膨松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肉灌肠类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5,决明胶功能增稠剂肉灌肠类 1.5g/kg16,辣椒橙功能着色剂熟肉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7,辣椒红功能着色剂调理肉制品( 生肉添加调理料) 0 .1g/kg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熟肉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8,磷酸, 焦磷酸二氢二钠, 焦磷酸钠,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铵, 磷酸氢二钾, 磷酸氢钙, 磷酸三钙, 磷酸三钾, 磷酸三钠, 六偏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 磷酸二氢钠, 磷酸氢二钠, 焦磷酸四钾, 焦磷酸一氢三钠, 聚偏磷酸钾, 酸式焦磷酸功能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预制肉制品5.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熟肉制品 v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冷冻水产品5.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5.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1.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水产品罐头1.0g/k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最大使用量以磷酸根计19,硫酸钙( 又名石膏)功能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腌腊肉制品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 仅限腊肠)5.0g/kg肉灌肠类3.0g/kg20,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功能甜味剂、稳定剂、水分保持剂、乳化剂、膨松剂、增稠剂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0 .5g/kg21,没食子酸丙酯( P G )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1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1g/kg 以油脂中的含量计22,迷迭香提取物功能抗氧化剂预制肉制品 0.3g/kg酱卤肉制品类0.3g/kg熏、烧、烤肉类0.3g/kg油炸肉类0.3g/kg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3g/kg肉灌肠类0.3g/kg发酵肉制品类0.3g/kg23,纳他霉素功能防腐剂酱卤肉制品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熏、烧、烤肉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油炸肉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肉灌肠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发酵肉制品类0.3g/kg表面使用, 混悬液喷雾或浸泡, 残留量< 1 0m g / k g24,乳酸链球菌素功能防腐剂预制肉制品 0.5g/kg熟肉制品0.5g/kg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5g/kg蛋制品( 改变其物理性状) 0.25g/kg25,沙蒿胶功能增稠剂预制肉制品0.5g/kg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5g/kg肉灌肠类0.5g/kg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0.5g/kg26,山梨酸及其钾盐功能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熟肉制品0.075g/kg 以山梨酸计肉灌肠类 1.5g/kg以山梨酸计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075g/kg 以山梨酸计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 1.0g/kg 以山梨酸计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1.0g/kg 以山梨酸计其他水产品及其制品1.0g/kg 以山梨酸计蛋制品( 改变其物理性状) 1.5g/kg以山梨酸计27,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功能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 0.5g/kg28,双乙酸钠( 又名二醋酸钠)功能防腐剂预制肉制品3.0g/kg熟肉制品3.0g/kg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1.0g/kg29,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功能乳化剂、增稠剂预制肉制品 10.0g/kg熟肉制品10.0g/kg水产及其制品(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及其加工制品等 ) ( 不包括 0 9 . 0 1 鲜水产) 10.0g/kg其他再制蛋 5.0g/kg30,特丁基对苯二酚( T B H Q )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风干、烘干、压干等水产品0.2g/kg以油脂中的含量计31,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 又名阿斯巴甜) 功能甜味剂冷冻鱼糜制品( 包括鱼丸等)0.3g/kg预制水产品( 半成品) 0.3g/kg熟制水产品( 可直接食用) 0.3g/kg水产品罐头0.3g/kg 其他蛋制品1.0g/kg32,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又名脱氢醋酸及其钠盐)功能防腐剂预制肉制品0.5g/kg以脱氢乙酸计熟肉制品0.5g/kg以脱氢乙酸计33,脱乙酰甲壳素( 又名壳聚糖)功能增稠剂、被膜剂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6.0g/kg肉灌肠类6.0g/kg34,稳定态二氧化氯功能防腐剂水产品及其制品(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 仅限鱼类加工) 0.05g/kg35,硝酸钠, 硝酸钾功能护色剂、防腐剂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酱卤肉制品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熏、烧、烤肉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油炸肉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肉灌肠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发酵肉制品类0.5g/kg以亚硝酸钠( 钾) 计, 残留量≤3 0m g / k g36,亚麻籽胶( 又名富兰克胶)功能增稠剂熟肉制品 5.0g/kg37,亚硝酸钠, 亚硝酸钾功能护色剂、防腐剂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酱卤肉制品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熏、烧、烤肉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油炸肉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7 0m g / k g肉灌肠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发酵肉制品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3 0m g / k g肉罐头类0.15g/kg以亚硝酸钠计, 残留量≤ 5 0m g / k g38,胭脂虫红功能着色剂熟肉制品0.5g/kg 以胭脂红酸计39,胭脂树橙( 又名红木素, 降红木素) 功能着色剂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025g/kg肉灌肠类0.025g/kg40,硬脂酰乳酸钠, 硬脂酰乳酸钙功能乳化剂、稳定剂肉灌肠类 2.0g/kg41,诱惑红及其铝色淀功能着色剂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025g/kg以诱惑红计肉灌肠类 0.015g/kg 以诱惑红计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 0.05g/kg 以诱惑红计42,蔗糖脂肪酸酯功能乳化剂肉及肉制品 1.5g/kg43,植酸( 又名肌醇六磷酸) , 植酸钠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2g/kg 酱卤肉制品类0.2g/kg熏、烧、烤肉类0.2g/kg油炸肉类0.2g/kg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2g/kg肉灌肠类0.2g/kg发酵肉制品类0.2g/kg44,竹叶抗氧化物功能抗氧化剂腌腊肉制品类( 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0.5g/kg 酱卤肉制品类0.5g/kg熏、烧、烤肉类0.5g/kg油炸肉类0.5g/kg西式火腿 ( 熏烤、烟熏、蒸煮火腿) 类0.5g/kg肉灌肠类0.5g/kg发酵肉制品类0.5g/kg水产品及其制品 ( 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软体类、棘皮类等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0.5g/kg肉制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5 ' - 呈味核苷酸二钠( 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D - 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醋酸酯淀粉,单, 双甘油脂肪酸酯 ( 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高粱红,谷氨酸钠,瓜尔胶,果胶,海藻酸钠( 又名褐藻酸钠),黄原胶( 又名汉生胶),甲基纤维素,卡拉胶,抗坏血酸钠,磷酸酯双淀粉,氯化钾,明胶,木糖醇,葡萄糖酸 - δ - 内酯,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乳酸,乳酸钠,碳酸氢铵,氧化羟丙基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柠檬酸,柠檬酸钠等。
辣椒红色素胶状物分离不彻底引起调味酱品质问题的解决

辣椒红色素胶状物分离不彻底引起调味酱品质问题的解决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黄再兴aing,mail:aingw@行业及涉及产品:天然色素,调味食品,辣椒红色素,调味酱。
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食品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天然着色剂辣椒红色素,由于色泽亮丽,安全性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各种食品和调味品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调味品,调味酱的应用更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案例涉及的企业为国内某大型天然色素生产企业和某国际知名速食食品生产企业。
本案例涉及的辣椒红色素系由辣椒果实提取的天然色素辣椒红色素,其生产工艺为辣椒经过去除杂质,破碎去籽,烘干磨粉,造粒,颗粒用正己烷提取,提取液经过浓缩、分离、精制得到辣椒红和辣椒精。
质量事件:某国际知名速食食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食品企业)长期使用国内某大型天然色素生产企业(以下简称色素企业)生产的辣椒红色素,作为调味酱的着色剂,用于调整调味酱的色泽。
2010年底食品企业通知色素企业,最近购进的一批辣椒红色素质量有问题,添加在调味酱里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并有絮状不溶物,要求色素企业尽快退货处理并更换质量合格的辣椒红色素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
调查分析:出现质量问题后食品企业把添加辣椒红色素产生泡沫和不溶絮状物的酱料图片,并要求色素企业尽快查明质量问题原因,通报结果及整改措施,尽快解决辣椒红色素的质量问题。
色素公司接到食品企业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后,马上召集销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先与食品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联系,了解产生问题的详细过程,并马上派技术人员到食品企业现场了解情况,收集现场资料,与食品企业协商解决方案,根据实际了解的情况和现场现象,回来后尽快查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把结果和整改方案通报食品企业。
A.现场调查:色素企业技术人员到食品企业,与相关生产和技术人员详细了解调味酱的生产过程及产生质量问题的经过,现场察看产生质量问题的产品,经了解,食品企业已经将存在问题的辣椒红色素与其他色素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对比试验,证实色素企业之前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和其他色素企业生产的辣椒红色素,添加到调味酱料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而添加最近购进的辣椒红色素就出现大量泡沫和絮状不溶物,并且食品企业的其他分支机构,在生产相同的调味酱时添加相同批次的辣椒红色素也出现相同的质量问题,由此可以证明,色素企业最近生产的辣椒红色素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影响食品企业的生产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第六节 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5、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1)理化特点: 无臭,有酸味,易溶于水,遇热及重金属离子 易氧化。 (1)在食品中的应用: 肉制品、冷冻水产品、盐藏水产品以及各种水 果蔬菜制品
(3)ADI值:
(4)毒性:
(三)护色剂
1、硝酸钠、亚硝酸钠
(1)理化特点: 硝酸钠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亚硝酸钠水溶性好 (1)在食品中的应用: 用于对肉制品的护色,同时可抑制微生物的增殖 (3)ADI值:
(2)A类: JEGFA已经制定ADI和暂定ADI的添加剂。
A(1):经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GFA) 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订出ADI值(即每人每天容许量, 以mg/Kg体重计)的添加剂。 A(2):JEGFA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整, 暂时允许使用于食品的。
2、亚硫酸钠
(1)理化特点:
在水中易溶解 (1)在食品中的应用: 通常用于蜜饯、糖果、各种糖类、蘑菇罐头等食品中。 (3)ADI值: 0~0.7mg/kg.bw (4)毒性:毒性取决于亚硫酸盐氧化生成二氧化硫的速度、 量与浓度。
(五)乳化剂 1、蔗糖脂肪酸酯 (1)理化特点: 是蔗糖与油脂经乙酯化制成,在体内可分解为蔗糖和 脂肪酸,并参与代谢,无毒。 (2)在食品中的应用:
1、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2)增强食品的耐贮藏性,防止腐败变质。
(3)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4)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或满足其它特殊需要。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鉴于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应尽可能不用或
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2)使用添加剂应保持和改进食品营养质量,而不得降低、 破坏食品的营养价值或影响食品质量及风味。 (3)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用来制造伪假食品为目的而 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销售和使用污染或过期变质的 食品添加剂。
中国第一“辣”

中国第一辣曹磊中国是世界上辣椒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达1500万亩,辣椒品种五花八门。
在中国,号称是“中国第一辣”或者“辣椒之王”的辣椒不在少数。
但,究竟谁的辣椒更“辣”呢?对于辣的程度,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早已确认并制定了辣椒斯科威尔辣度单位的测定标准,并且在全球辣椒贸易中,使用该类标准衡量辣椒及其制品的质量。
下面将关于我国辣椒的“辣”之研究成果或国内公众认定的辣椒之“辣”的认识公诸于众,供各位“辣”友一睹为快。
一、世界辣椒的辣度认定世界第一辣:澳大利亚“特立尼达莫鲁加蝎子”辣椒辣度:146万单位。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辣椒研究所2012年2月研究认定。
吉尼斯世界纪录第一辣:英国“那伽毒蛇”辣椒辣度:138万单位。
2012年度吉尼斯世界纪录,称最辣辣椒为英国人杰拉尔德·福勒培育的。
亚洲第一辣:印度魔鬼辣椒辣度:101万单位。
曾为昔日吉尼斯世界纪录第一辣。
二、中国辣椒辣度前五名第一名:云南“涮涮辣”,又名“象鼻辣”辣度: 444.133万单位。
2006年,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对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象鼻涮涮辣”干椒检测,样品辣素含量19.8148mg/g,二氢辣素含量6.1074mg/g,辣度444.133万“斯科维尔”单位,辣度级别超过10级;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将其定性为“国内外已报道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
产地自评:“涮涮辣”,傣语:“嘛苤胀线”,为小米辣的亚热带变种。
颜色鲜艳,闻之辣味扑鼻,德宏人称其涮涮辣,又叫象鼻辣。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亚热带地区,与缅甸接壤,过去经常大象出没,据说,因大象不小心用鼻子碰在了这种辣椒上,辣得大象狂奔不止,鼻子不停的甩动,象鼻辣因此而得名,可见其辣得“过瘾”。
“象鼻涮涮辣”以鲜果调味为主,将果实弄破,在汤里、水里涮几下辣味就足够了,但也有个别善食辣者敢直接小口鲜食“象鼻涮涮辣”。
排名依据:(1)辣度参数是第一标准;(2)百度搜索网友及《快报时间·好奇实验室》“辣度”比拼中“第一”;(3)名声较大,在全国南方诸省、缅甸、泰国有名气。
OОО浉ふ蓙食品的色香味资料

O
OH OH
樨草素(黄酮类)
OH O
HO
O
OH
芹菜素(黄酮类)
OH O
2. 性质
类黄酮的羟基呈酸性,具有酸类化合物的通性。
类黄酮在碱性溶液中易开环生成查耳酮型结构而 呈黄色、橙色或褐色。
类黄酮可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 类黄酮色素在空气中久置,易氧化生成褐色沉淀。
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物质吸收的光
透过光(互补色)
波长(nm) 相应的颜色
400
紫
黄绿
425
蓝青
黄
450
青
橙黄
490
青绿
红
510
绿
紫
530
黄绿
紫
550
黄
蓝青
590
橙黄
青
640
红
青绿
730
紫
绿
1.发色团(Chromophore )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基 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
Mb NO NOMb(氧化氮肌红蛋白) 加热 氧化氮肌色原
(紫红色)
(鲜桃红)
(鲜桃红)
还原剂
MMb NO NOMMb(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褐色)
(深红)
NOMb, NOMMb, 氧化氮肌色原统称为腌肉色素, 其颜色更加鲜艳,性质更加稳定(对热、氧)。
MNO2的作用: (1)发色 (2)抑菌 (3)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
鲜红色
肌红蛋白
(myoglobin)
红紫色
高铁肌红蛋白
(metmyoglobin)
褐色
低氧压时 (1~20mm汞柱), 主要为氧化作用; 高氧压时 主要为氧合作用。
浅谈动画电影《红辣椒》中镜头调度的应用

浅谈动画电影《红辣椒》中镜头调度的应用作者:胡瑛邹佳星张家钰刘畅来源:《理论与创新》2019年第05期【摘要】动画电影作为一个高度连贯的、有多种元素参与的一个艺术体,动画的“动”对于影片的影视表现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动”是通过动画影片的镜头来进行展现的,所以对于镜头调度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的研究显的十分必要。
本篇论文中,笔者以动画电影《红辣椒》为例,在第一部分绪论中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相关的镜头调度和动画电影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以使读者把握论文基础概念,方便读者理解论文,第三章探讨了镜头调度在动画电影《红辣椒》中的应用与作用。
希望此文可以为动画电影制作中镜头调度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镜头调度;动画电影;《红辣椒》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动画电影的魅力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儿镜头调度作为动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关键部分,能够推动读者在动画电影进行连续运动的画面展示时更加迅速的融入电影的情境中,更为深刻的把握动画电影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对电影内涵和主旨的深度把握,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价值认同。
成功动画电影作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具有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艺术作品,离不开镜头调度的灵活运用,其对影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引导影片节奏,在一个个镜头的转换中实现影片播放的时间与剧情掌控;第二,实现画面构图的合理性与美感度,通过不同比例、不同角度的运用,让画面更为鲜活,更加引人瞩目、具有美学价值;第三,故事情节能否引人入胜,观看者是否能通过画面角度的变换实现对人物的性格、行为更准确地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与所要表达的主旨都对镜头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故而,笔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以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红辣椒》为例,探究了镜头调度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以求为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创作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1镜头调度及动画电影相关概念1.1动画电影的概念“动画电影”顾名思义,浅层理解即为借助动画手段制作的电影作品。
如何认定在食品添加剂中掺入“苏丹红一号”的行为——科云网解读

如何认定在食品添加剂中掺入“苏丹红一号”的行为更多资料请登录科云法律网【裁判要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其行为方式相同,只是犯罪对象不同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定罪处刑标准各有差异。
在食品添加剂中掺入“苏丹红一号”的行为定性不仅要根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涉案食品的鉴定结论,还要根据销售金额,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按较重的罪定罪处罚。
【案号】一审: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穗中法刑二初字第69号二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06)粤高法刑二终字第638号一、基本案情及审理情况被告人谭伟棠,男,1959年7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汉族,文化程度高中,原系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因本案于2005年5月16日被逮捕。
被告人冯永华,男,1961年9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汉族,文化程度高中,原系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服务公司总经理助理。
因本案于2005年5月16日被逮捕。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谭伟棠、冯永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洋公司)、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服务公司)系“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分别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企业。
被告人谭伟棠担任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负责公司产品的研究、开发;被告人冯永华自1999年起担任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协助谭伟棠的工作。
2002年3月,被告人谭伟棠在研制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为了使产品颜色更加鲜艳,更加畅销,指使被告人冯永华到广东华颜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颜公司)购买化工色素油溶黄、油溶红,用于其调制食品添加剂“辣椒红一号”的配方。
两人明知化工色素油溶黄、油溶红不在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之内、不能加入到食品添加剂中。
《红辣椒》电影赏析

《红辣椒》(Paprika)2006年If see the "red pepper", it will not be Nolan's film inception around dizzy.Since inception, although claims to be Nolan's original story, but the concept and the story is similar to "red pepper" is magically.See "red pepper" need to know just one thing: that is the world is the reality, chiba light appear red pepper action of the world is a dream, finally chiba and chili appear together, that's the reality and dream together.Chiba and chili's image,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obviously, so it is not difficult.In the world of "red pepper", through the new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 DCmini (role similar to the inception of the dream machine), the therapist can sneak into the patient's dream for its cure mental diseases.The film's heroine chiba bent down on this device, as dream detective chili to help the patient.Have a DCmini stolen, however, people with ulterior motives use DCmini into someone else's dream, the brain forced into their consciousness,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others.Because DCmini itself is not fully mature products, when use will also receive other sleeping brain waves, finally caused many dreams mixed together.At the end of the story development, even cause dreams and mixed in with the real world.If you don't go with reality and fantasy, the whole story as a dream, may be more can enjoy the pleasure of imagination outbreak kon animation.Unfortunately, kon recently, difficult to see him lateranimation works full of imagination.如果看明白了《红辣椒》,那就一定不会被诺兰的新片《盗梦空间》绕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三辣椒红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的食品应当是色、香、味俱全,其中“色”是第一感观,良好的色泽不仅能使人们感观享受到愉快,而且能促进食品的消化吸收,增加食欲。
食品的色泽很多是由添加色素来实现的。
食品色素的组成和含量,不仅与食品质量有关,也与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有关[文献1#]。
辣椒红是以辣椒果皮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脱辣素等工艺制成的食品添加剂,属于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其主要成分是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
辣椒红色素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深红色油状液体,色价高,无辣味,可任意溶入植物油中,是良好的天然着色剂。
在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辣椒红可用于多种食品的着色。
以膨化豆制品为原料、大豆素肉为产品概念的新产品近年来不断推陈出新,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市场热点。
[文献2#]。
然而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本身的颜色,不符合大众对美味食品的颜色要求。
此类产品多以麻辣风味为主,故这些产品都有添加红油染色的习惯。
而红油中的红色就是油炸辣椒提取出的辣椒红溶于油中的颜色。
据统计,每年以油炸辣椒形式提取出的辣椒红经折算可达到130吨,而实际上市场上早已经将辣椒红用于这些产品的着色,并且年用量高达150吨以上。
因此有必要将辣椒红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新型豆制品中。
香辛料调味油是从香辛料植物或植物籽粒中提取的油脂或萃取呈味成分于植物油中的调味品,因其清洁、纯度高、色香味俱佳、方便实用等特点,而很快被人们所接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调味油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日益旺盛。
2017年调味品行业约3000亿的产值,调味油中的香辛料油已占到32%,近三年均以7%左右的年增长率在快速增长,香辛料调味油已成为调味品行业新的增长点。
以添加辣椒为原料的香辛料油,辣椒可起到提供辣椒辣味和鲜红颜色的作用。
但是由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甚至同一品种不同批次间存在质量差别问题,不仅不可以保证每批次产品的辣味物质和颜色的统一,还因辣椒品种的原因不能达到产品要求的颜色。
而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可解决以上问题。
*(可公开)一、辣椒红功能类别及作用机理*(可公开)1、功能分类在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辣椒红的功能为着色剂。
2、作用机理辣椒红的主要成分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易溶于液态油脂,因两种成分结构中都有共轭双键,故可以吸收可见光中的特定波长而呈现橙色至深红色。
二、辣椒红在新型豆制品、香辛料油中使用的工艺必要性*(可公开)在配料中添加辣椒有两个作用,一是增添辣椒的香味,一是用油提出辣椒的颜色和辣味[文献 3# ]。
而辣椒红色素正是从辣椒中提取出来并浓缩而成的红色素。
因此在配料中添加辣椒红就相当于添加更多的辣椒来着色,但却比单纯添加辣椒有更多的好处:(一)辣椒红在新型豆制品中使用的工艺必要性1、辣椒红色价高,又易稀释,可调配出单独添加辣椒得不到的颜色。
新型豆制品本身发白、或浅黄色,作为食品好色相是直接影响产品品质的一大因素。
普通辣椒油作为这些产品的着色剂,颜色比较浅(色价仅为6-16),着色效果差,而添加辣椒红可以调配出理想的色泽及亮度(辣椒红色价可高达300)。
2、辣椒红以色价定量调配,可使产品颜色标准化、多样化。
单独用辣椒油着色还存在不同批次间着色差距大的问题,直接导致终产品质量不稳定,很难使产品标准化。
而辣椒红作为浓缩的食用色素,不仅色价高,而且可以以色价为定量单位,按所需的任何比例溶于油中,是调配新型豆制品颜色的不二选择。
3、辣椒红替代红油做着色剂,可解决红油着色后产品褐变难题,提高产品色相。
辣椒炸油为了提出辣椒的红色和辣味,需要高温炸制一定时间,用炸制的红油给产品着色,经常发生褐变,甚至变黑情况。
用于食品着色时严重影响产品色相。
而用辣椒红替代增加颜色的红油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4、使用辣椒红做着色剂,可优化产品工艺,增加产品风味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可改善产品色相和口感。
因辣椒颜色批间差异较大,故每批生产所需辣椒量不同,造成生产工艺参数不固定。
使用辣椒红作着色剂,以统一的色价单位进行定量生产,则可以稳定生产工艺参数。
使用辣椒红着色可以在不改变工艺配方的情况下,规模化生产达到色泽要求,但不增加产品的辣感,即达到增加产品风味品种的目的。
不仅如此,使用辣椒红代替辣椒着色,可以省去辣椒原料的前期加工处理过程,不仅简化生产工艺,而且避免辣椒原料中其他杂质对产品的污染,同时还可解决因辣椒柄、辣椒籽、辣椒皮等杂质造成的口感不好问题。
4、辣椒红较辣椒易储存,更有利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控制。
辣椒质量轻,占库存,而且储存不当会发霉,生虫。
辣椒红是辣椒中显色物质的浓缩物,含量高,杂质少,所占空间比辣椒小得多,不存在发霉、生虫等二次污染。
另外,辣椒红是一种工业化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明确,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可控。
因此相对于大量使用辣椒,将适量辣椒和辣椒红共用更有利于原料质量和食品安全控制。
5、使用辣椒红资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
天然色素辣椒红有不耐高温的特性,使用油炸辣椒萃取的红色素不仅收率低,而且高温炸制严重污染环境,且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颜色收率高达99.8%,而用油炸辣椒的颜色收率仅能达到25%。
使用辣椒红着色不仅资源利用率高,而且节能环保。
(二)辣椒红在香辛料油中使用的工艺必要性1、辣椒红色价高,又易稀释,可调配出单独添加辣椒得不到的颜色。
香辛料油中的辣椒一是提供辣味,二是提供好的颜色。
食品好色相是直接影响产品品质的一大因素。
普通辣椒油作为这些产品的着色剂,颜色比较浅(色价仅为6-16),着色效果差,而添加辣椒红可以调配出理想的色泽及亮度(辣椒红色价可高达300)。
2、辣椒红以色价定量调配,可使产品颜色标准化、多样化。
单独用辣椒生产的调味油,存在不同批次间颜色差距大的问题,直接导致终产品质量不稳定,很难使产品标准化。
而辣椒红作为浓缩的食用色素,不仅色价高,而且可以以色价为定量单位,按所需的任何比例溶于油中,是调配标准调味油颜色的不二选择。
3、辣椒红替代红油做着色剂,可解决红油着色后产品褐变难题,提高产品色相。
辣椒炸油为了提出辣椒的红色和辣味,需要高温炸制一定时间,用炸制的红油给产品着色,经常发生褐变,甚至变黑情况。
用于食品着色时严重影响产品色相。
而用辣椒红替代增加颜色的红油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4、使用辣椒红着色剂,可优化产品工艺,增加产品风味品种,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可改善产品色相和口感。
因辣椒颜色批间差异较大,故每批生产所需辣椒量不同,造成生产工艺参数不固定。
使用辣椒红作着色剂,以统一的色价单位进行定量生产,则可以稳定生产工艺参数。
使用辣椒红着色可以在不改变工艺配方的情况下,规模化生产达到色泽要求,但不增加产品的辣感,即达到增加产品风味品种的目的。
不仅如此,使用辣椒红代替辣椒着色,可以省去辣椒原料的前期加工处理过程,不仅简化生产工艺,而且避免辣椒原料中其他杂质对产品的污染,同时还可解决因辣椒柄、辣椒籽、辣椒皮等杂质造成的口感不好问题。
4、辣椒红较辣椒易储存,更有利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控制。
辣椒质量轻,占库存,而且储存不当会发霉,生虫。
辣椒红是辣椒中显色物质的浓缩物,含量高,杂质少,所占空间比辣椒小得多,不存在发霉、生虫等二次污染。
另外,辣椒红是一种工业化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明确,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可控。
因此相对于大量使用辣椒,将适量辣椒和辣椒红共用更有利于原料质量和食品安全控制。
5、使用辣椒红资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
天然色素辣椒红有不耐高温的特性,使用油炸辣椒萃取的红色素不仅收率低,而且高温炸制严重污染环境,且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的颜色收率高达99.8%,而用油炸辣椒的颜色收率仅能达到25%。
使用辣椒红着色不仅资源利用率高,而且节能环保。
三、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一)辣椒红在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中的应用1、单独添加辣椒与既添加辣椒又添加辣椒红对新型豆制品的影响实验一:(1)目的:对比辣椒和辣椒红对产品颜色的影响。
表1 辣椒和辣椒红对产品着色的效果对比(2)产品评定:由表1得出:辣椒红着色可呈现产品的真实颜色,红油着色后由于产品易褐变,不仅产品颜色不好看,而且出现褐变质量问题。
实验二:(1)目的:考察辣椒红对新型豆制品品质的影响。
(2)工艺配方:1#样品:只添加辣椒的产品配方(以大豆素肉为例):2#样品:既添加辣椒又添加辣椒红的产品配方(以大豆素肉为例):(3)产品的评定表2 添加不同着色剂的产品品质对比打分表色泽:使用辣椒红比单独使用辣椒的产品颜色发亮,具有橙红色光泽。
◆口感:1#样品因添加辣椒较多,口感不细腻。
2#样品中辣椒较少,口感润滑细腻。
◆风味:1#样品因添加辣椒较多,较辣。
2#样品基本无辣味。
◆外观:1#样品中辣椒较多,2#样品中几乎看不到辣椒。
◆接受度:通过产品整体对比,2#样品色泽、口感、风味和外观均较1#有较大改善,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从表2可以看出:添加辣椒红的产品色泽更好看,口感和风味较好,接受度更高。
表3 辣椒红对不同批次间产品品质稳定性的影响从表3得出:添加辣椒红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有利于实现产品标准化。
综上,添加辣椒红不仅可达到添加辣椒所有的效果,还能提高产品品质,解决产品稳定性问题,有必要考虑将辣椒红使用范围扩大到新型豆制品中。
2、与同一功能类别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效果的对比*(可公开)根据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能在新型豆制品中使用的着色剂有:β-胡萝卜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CNS号:08.010,适用于各类食品);柑桔黄(CNS号:08.143,适用于各类食品);高粱红,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CNS号:08.115,适用于各类食品);天然胡萝卜素,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CNS号:08.147,适用于各类食品);甜菜红,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CNS号:08.101,适用于各类食品)。
β-胡萝卜素:颜色由黄到橙色。
辣椒红:颜色由橙黄到红色,颜色比β-胡萝卜素更鲜艳。
柑桔黄颜色较浅,并且现在无柑桔黄标准,无法使用。
高粱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不能和油脂互溶。
不能适用含油的产品工艺。
而辣椒红色素为油溶性的,可以弥补高粱红缺陷。
天然胡萝卜素:颜色由黄到橙色。
辣椒红:颜色由橙黄到红色,颜色比天然胡萝卜素更鲜艳。
甜菜红:为水溶性色素,不能和油脂互溶。
不能适用含油的产品工艺。
而辣椒红色素为油溶性的,可以弥补甜菜红缺陷。
上述已批准的着色剂中,水溶性色素在生产工艺上有局限性,不能满足产品的多样性要求。
而油溶性色素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着色范围较窄,不能得到辣椒红特有的红色,并且辣椒红从辣椒中来,是麻辣风味产品的最佳着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