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乡基本情况简介2
XX镇基本情况简介

龙泉寺镇基本情况简介
永登县龙泉寺镇位于永登县城东南部,庄浪河中下游,距县城30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古镇、商贸重镇。
龙泉寺镇于1950年建乡,2001年11月撤乡建镇,2004年12月乡镇合并,原东山乡合并到龙泉寺镇。
2004年被列为甘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5187户、2.2万人,共有耕地5.28万亩。
东与秦川镇、中川镇接壤,南与红城镇、树屏镇接壤,西与通远乡、七山乡接壤,北与大同镇、柳树乡接壤。
龙泉境内交通、通讯便利,312国道、徐古高速公路、兰新铁路贯穿全境,电信、移动、联通通讯网络覆盖率100%。
电力资源充沛,境内有11KVA变电所。
全镇共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5所,教学点4个,教职工200多人,在校学生2600多人。
工商、税务、金融等社会服务体系健全。
“十一五”时期,镇党委、镇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民创业为统揽,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讯速,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成交显著。
在农业方面,注重发展高原夏菜和制种,形成了以高原夏菜种植、制种为特色的
“东种西菜”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每年发展高原夏菜面积7000多亩,制种面积4000多亩。
工业方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现有建材、冶金、食品等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14家。
200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729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25282万元,非公有制增加值达到12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60元。
XX乡镇农业农村基本情况简介

XX乡镇农业农村基本情况简介第一篇:XX乡镇农业农村基本情况简介………镇农业农村基本情况简介………镇位于…….,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辖…….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万。
XXXX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近几年全镇种植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业不断巩固壮大,农民合作化组织不断发展,品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种植业稳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粮食产量。
XXXX年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亩,主要农作物以。
为主。
当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亩,总产量。
吨。
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已将。
亩耕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配备优良完善的基础设施。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
个,铺设地下节水管道。
万米,安装配套水泵。
台、机井智能控制保护柜。
套,提升了全镇现代农业水平。
二、养殖业走上了朝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之路一是养殖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XXXX年全镇畜牧业产值。
万元,同比增长….%。
XXXX年末存栏家禽。
万只、生猪。
万头、牛羊。
头。
当年出栏家禽。
万只、生猪。
万头、牛羊。
头,禽蛋产量。
吨。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推进畜禽养殖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型转变,朝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前进。
XXXXX年全镇存栏千头以上猪场达到。
个,百头以上。
个,规模种鸡孵化场。
个,年出栏生猪。
万头,家禽出笼。
万只,禽蛋产量。
吨。
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有所增加,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目前全镇共有农民合作组织。
个,入社会员达到。
户。
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亩,近年来累计面积达到。
亩。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全镇的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提高农民素质、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四、品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引导。
村基本情况简介

***村简介及经济发展思路***村位于***北部,,总面积公顷,海拔米,无霜期天,年降雨量毫米且分布不均。
全村辖个村民小组,户人,现有党员人。
二、规划目标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具体目标是:(一)基层组织建设村党组织坚强有力,达到市级"双带"五个好村先进党组织标准;有设施较为完善的村党组织活动阵地;村级组织统一协调,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二)经济发展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茶业产、供、销产业链的建设,大力扶持定潭机制名优茶协会,加大定潭无性系茶叶基地建设,按照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好“茶”文章,提高茶叶的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到2008年底,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村组经济实力明显加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全村劳动力转岗培训400人,转移就业率90%以上,全村劳动力就业率达85%以上。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千亩无性系茶园示范基地" 建设,提高基地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整合现有集体资产,以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公开出让,以提高村级集体收入。
以"公司+基地+农户"形式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茶叶、蚕茧等农产品附加值。
2、村风民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有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市级以上文明村要求。
具有文明进步的村风民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赡养老人,家庭和睦;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积极推行殡葬改革,不破坏生态环境;树立新型婚育观念,无政策外生育;社会治安良好,无违规上访,社会稳定。
3、村容村貌(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村及村内道路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道路顺畅,全面实施硬化;通过整治改造,宅间道路力求达到消防安全要求;疏通进出水渠,达到排水通畅;电视、电话入户率达95%以上;农户98%以上安装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
介绍我的家乡高中作文5篇

介绍我的家乡高中作文5篇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泰山那样雄伟的峰峦,也没有香山那样死活的枫叶,但他四季风光如画,谁见了都会赞叹不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介绍我的家乡高中作文5篇,欢迎阅读。
篇一:我的家乡——邹平在鲁西北的黄河南岸,有一座名人倍出的小城,有一座风景如画的小城,有一座日新月异的小城。
她如一束美丽的光环、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点缀着祖国的大地。
这座小城就是我的家乡——邹平。
回顾家乡的历史,出现了一代代“传奇人物”。
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正是我们邹平人精神的象征。
教育改革家梁漱溟的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民起义领袖王薄,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都是我们引以为荣的邹平人。
他们的丰功伟绩都已载入了史册,这难道不是我们邹平人的骄傲吗?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源源流长,而且还山清水秀,引来无数中外游客。
家乡的山数不胜数:鹤伴山、黄山、青龙山、白云山、印台山……它们不以雄奇险峻取胜,而以清丽俏美夺人。
下面请跟我来领略一下鹤伴山的风采吧。
鹤伴山——一个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它坐落在邹平南部的西董镇。
夏日沿着蜿蜒小路,漫步在幽静的林荫之间,路两旁的树木高的、矮的、大的、小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把整座山封得严严实实。
树下,百花争芳斗艳,红的、黄的、白的、蓝的、紫的,红似火,白似雪,粉似霞,一朵朵,一丛丛,花香沁人心脾。
山上还有许多瀑布,每逢雨季来临时,瀑布顺山势而下,激起巨大的浪花,犹如万马奔腾,声音震耳欲聋。
加上山中奇石累累,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定会让你依依不舍。
家乡的水也是不胜枚举:三八水库、黛溪河、杏花沟、孝妇河……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我的家乡。
就拿三八水库来说吧:无论春夏还是秋冬,你悠闲地走在水库的岸边,只见,阳光照耀下的水闪闪发光,如同星星正在天边调皮地眨眼睛,映成一幅画,同时,你也会感到非常凉爽,使你精神百倍。
个人简介及为家乡做的贡献

个人简介及为家乡做的贡献我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人。
温州是一个美丽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作为一个温州人,我一直致力于为家乡做出贡献。
我积极参与家乡的环境保护工作。
温州是一个山水相依的城市,拥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我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维护家乡的美丽至关重要,因此我加入了当地的环保组织,并积极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
我参与了海滩清洁活动,清理了许多垃圾,使我们的海滩更加干净美丽。
此外,我还参与了植树造林活动,为家乡增添了许多绿色。
我也积极参与家乡的文化传承工作。
温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作为一个温州人,我深深热爱着家乡的文化。
我积极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学习传统手工艺和传统乐器演奏。
我参与了传统绘画班,学习了中国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
我还学习了温州的传统乐器“葫芦丝”的演奏,参加了多次音乐演出。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传承了家乡的文化,也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一些贡献。
我还积极参与家乡的社区服务工作。
作为一个温州人,我感到责任重大,要为社区做出贡献。
我参加了社区志愿者组织,并参与了各种社区服务活动。
我帮助老人办理一些生活上的事务,陪伴他们聊天,给他们带去了快乐。
我还参与了社区的义工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我还积极参与家乡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我深知教育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参与了一些教育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支持。
我为他们组织了一些学习辅导班,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我还参与了一些教育交流活动,与其他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分享经验和教育理念。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作为一个温州人,我热爱家乡并一直致力于为家乡做出贡献。
我参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区服务和教育事业的活动,希望能够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乡。
大学个人基本情况范文

大学个人基本情况范文
我是一名大学生,现就读于某某大学某某专业。
我出生于某年某月,家乡是某某市某某县,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我从小就对知识充满好奇,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对于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中学时期,我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担任过班干部和社团干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在学习之余,我还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社会经验。
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全新的阶段,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大学里,我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我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担任了学生会干部,参与了社团活动,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一些编程技术,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大学期间,我也曾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
面对困难,我从不退缩,而是勇敢面对,努力克服。
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不仅要学到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精彩,愿我的未来更加美好!。
介绍我的家乡于都的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于都的作文篇一介绍我的家乡于都嘿,朋友!今天我要给你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于都。
于都,这地方可能不像那些大城市那么出名,但是对于我来说,那可是心头的宝啊!你知道吗?于都有条河,叫贡江。
那河水就像一条灵动的丝带,缓缓流淌着。
也许它没有长江黄河那么波澜壮阔,但它有一种独特的温柔。
我小时候啊,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那时候觉得,这河就是我们的乐园。
于都的美食也是一绝!特别是那香喷喷的烧卷子,一口咬下去,嘎吱嘎吱响,那味道,简直了!我觉得,就算是神仙来了,也得被这美味吸引。
还有那珍珠粉,滑溜溜的,像一颗颗珍珠在嘴里跳舞。
于都的人们,那叫一个热情好客!走在街上,大家碰面都会亲切地打招呼,“吃了没?”“上哪去呀?”这种温暖的问候,可能对于外地人来说没啥,但是对于我们于都人,那就是家常便饭,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不过,于都也不是完美的。
比如说,交通可能没有大城市那么便利,有时候出门等个公交都能等得让人着急。
但是,也许正是这种不那么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你说,于都是不是很棒?反正我觉得,我的家乡于都,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篇二介绍我的家乡于都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我的家乡——于都。
于都啊,那可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你听说过长征吗?于都就是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想象一下,当年那些英勇的战士们,从这里迈出了艰难而坚定的步伐,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咱们于都的风景也是没得说。
屏山牧场,那大片大片的绿色,就像一幅巨大的画卷。
我曾经去过那里,站在山顶,我就在想,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能比人类的任何杰作都要美吧!还有罗田岩,那里的山山水水,也许没有那么惊艳,但就是有一种让人放松的魔力。
于都的夜晚也别有一番风味。
街边的小吃摊冒着热气,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
那灯光,那热闹的场景,难道不比大城市的霓虹闪烁差吗?我觉得啊,于都的夜晚有一种独特的烟火气。
不过呢,于都也有让我烦恼的地方。
比如教育资源可能相对不足,很多孩子想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可能就得去外地。
村简介范文

村简介范文
村简介范文:村庄的名字叫做蚂蚁村,它位于离城市不远的乡村,距离县城约10公里,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居民约600人。
蚂蚁村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村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
在那个年代,这里是当地的商贸中心,许多商人都在这里购买稀有的物品,并将其带回城市进行销售。
今天,虽然这里不再是商业中心,但它的历史和文化仍然让人们敬仰一筹。
在蚂蚁村,风景如画,景色宜人,大自然的美景随处可见。
村子里有一片茂密的林地,里面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珍贵树种,是当地人保护的一个名胜古迹。
除此之外,村子周围还有一些依山傍水的庄园,风景十分宜人。
蚂蚁村的居民以种植、养殖等为主要产业,在这里,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这里的农产品新鲜、绿色健康。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蚂蚁村的鸡蛋,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这里备受欢迎的特产之一。
与此同时,蚂蚁村还拥有成熟的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市场、银行、邮局等等一应俱全,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在蚂蚁村,人们有着友善、淳朴、勤劳的品格,他们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积极地投身于村庄发展的事业中。
在他们的努力下,蚂蚁村在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的来说,蚂蚁村是一个美丽、宜居、富有活力的乡村,
它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拥有一个友善、勤劳、创新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氛围。
在未来,蚂蚁村必将更加兴旺发达,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乡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家乡基本情况简介
一、于家乡基本概况
于家乡位于井陉县西部山区,距县城18公里,东与秀林相连,南与障城镇毗邻,西北与天长镇交界,乡政府驻地于家村。
我乡地势西南高,中间低,属山区地带,平均海拔500米,乡域面积33.45平方公里。
辖于家、史家、狼窝、当泉、高家坡、水窑洼、南张井、张井沟、郝家坡、康家、张家、樊家12个行政村,2010年总人口2204户,6980口人。
耕地总面积11851亩,其中水地3765亩,旱地面积8086亩,宜林山场面积28880亩,森林覆盖率34%。
境内有享誉省内外的旅游名胜,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于家石头村,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张井老虎火。
于家乡机关位于于家村东部,机关办公楼建成于1974年,我乡现有班子成员10名,乡机关干部28名。
2010年全乡财政收入450万元,人均纯收入4110元,2011年财政收入任务505万元,年递增12%。
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
二、主导产业情况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旅游富民,钙镁强乡”主题,真抓实干,旅游、钙石两大主导产业正稳步健康发展。
1、钙石产业提档升级。
我乡是全县高钙聚集区,氧化钙含量高达55%,接近理论数值,储量达7亿吨,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钙石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在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上求突破。
“十一五”期间,共引资1.28亿元,新上包括佳德、嘉远、凯泰、双源、荣昌钙石深加工项目5个,特别是乾昊佳德建材公司投资1.5亿元的旋转窑三期工程完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钙石深加工企业。
我乡现拥有环保型机立窑26座,占全县的40%,这将为井陉钙镁之乡注入新活力,成为井陉县钙镁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这为于家乡培植新税源、强村富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对全乡钙石企业进行规范。
一是集约开采。
整合当前钙石企业,上大压小,全乡将筛选3-5家企业集团进行规模科学开采。
同时提高引资企业的准入门槛儿,拒绝简单开采和粗加工项目。
二是深度开发。
利用好国家产业政策,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2、旅游步伐逐步加大。
旅游文化建设方面:2008年南张井老虎火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于家村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于家村荣获“中国田园魅力城镇”称号。
2010年于家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一届“中国〃井陉于家石头村文化民俗节”。
邀请日本、省市县多名文化人士和领导参加,研讨于谦历
史文化,充分挖掘以历史名人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市场。
旅游设施建设:2006年建成集会议、餐钦、住宿、洗浴于一体的多功能宾馆石韵山庄,建家庭宾馆28家。
旅游景点建设:2008年,投资15万元维修古院、古街,古戏楼。
投资20万元建对于氏宗祠进行修缮;2009年,投资28万元建于谦纪念馆。
影视基地建设:多家国家级电影、电视制片厂到于家拍摄了《法官老张轶事》、《烽火长城》、《冀中除奸队》等20多部电影、电视剧。
我们将依托于家乡独特地石头文化、深厚的文化底韵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建成一个在农村题材为主的影视拍摄基地,将于家旅游进一步推向全国。
近期,由著名导演刘新执导,倪萍、王茜花、吴刚、张少华、李宗翰主演的《夏天的拉花》在于家拍摄完毕。
“十二五”期间,我乡旅游将以每年一届的中国井陉于家石头村民俗节为平台,提升于家旅游知名度,科学制定于家旅游规划。
一是继续做强做大以石头村和于谦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民俗文化游。
以“石头村”带动大旅游,形成了以于家石头村为中心,辐射当泉、水窑洼、张家等村的文化旅游。
二是引资开发以张井沟千亩生态林、大溶洞为基础的生态游。
三是创新思路,规划建设各类采摘园,开发各具特色的农家旅馆,挖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张井老虎火为主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乡土气息浓郁的农家乐休闲游。
三、其他主要工作
1、公园建设。
我乡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按照“道路框架为支撑、绿化生态为基础、农村公园为标志、旅游景点相连接”的总要求,突出重点,科学规划,重点抓好于家石头村旅游线路一线狼窝、高家坡、史家、当泉、于家五个村公园建设,重点是把“依山、依水、依路”建园的高家坡公园与乡政府驻地于家村的南山公园打造成全乡的样板公园。
如今的农村公园真正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精神家园。
2、公路硬化。
几年来,乡村两级克服困难,多方筹资587万多元,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和两条乡级公路共计70多公里的公路硬化。
特别值的一提的是都仅有100多口人的水窑洼、张井沟两村,在毫无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举全村之力,男女老少齐上阵,分别完成了15公里、10公里的通村和街道硬化,充分体现了于家人创建美好家园的真情、战天斗地的豪情。
3、人畜饮水。
几百年来,于家人民都是靠天吃水,饮水卫生及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几年来在有关县直部门的帮扶下,乡村两级同心协力,先后完成了史家、高家坡、当泉、南张井、樊家6个村300多米深的钻井及自来水入户配套工程。
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于家乡生产、生活的瓶颈问题,我乡争取在两年内解决其他6个村的自来水入户问题。
4、山区终合开发。
于家乡是一个纯山区乡镇,我们本着以绿化造林为主,兼顾畜禽养殖的立体、生态山区开发思路,向山
场要效益,几年来,我们依托太行山绿化工程和万树进村活动,对山区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植树造林,全力打造一个绿水清山的旅游硬环境,几年来共植树10万株,建养猪厂2个,养鸡厂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