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讲课教案共30页
教师招聘: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源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艺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生活元素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二章:高于生活的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认识到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2. 引导学生探索艺术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2. 艺术创作的源泉3. 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艺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分析艺术创作的源泉。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主题,将其升华为艺术作品。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生活主题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三章: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生活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宝库。
2. 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中生活元素的重要性2.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3. 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探讨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如民间艺术、建筑艺术、自然景观等。
3. 艺术的表现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摄影、雕塑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4.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艺术作品。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价。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现象,促进学生互动与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准备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创作的必备材料。
3. 场地:安排适合艺术创作的活动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示范艺术表现手法:以绘画、摄影、雕塑等为例,展示艺术的表现手法。
4. 学生创作实践:布置艺术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荷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思考:这些绘画作品所描绘的是什么题材?如果生活中没有荷花,刚才我们看到的作品能被创造出来吗?观看真实的荷花照片,这是荷花真实的样子,它和刚才我们看到的绘画作品中的荷花的样子完全相同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的一种创造,但这些艺术形象又和现实不同,它们可能被简化、变形、夸张,或赋予象征意义,使它们更美,更典型,更能打动人心。
也就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板书)这是我们今天的讨论主题。
二、发展阶段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这副美术作品《血衣》王式廓(1911—1973),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
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早年学习美术,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
《血衣》192.0厘米×345.0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先和大家介绍一下土地改革,我们可能也在电视电影书籍上对它有一点点模糊的印象,旧社会,土地都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以地主为代表,但他们并不劳作,种田的是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得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进来地主的粮仓,自己却吃不饱、穿不暖。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1.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广告、包装、建筑设计、时尚等。
观察生活中的美术: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
1.3 教学活动观察与分享: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分享自己的发现。
讨论与分析:讨论生活中的美术对人们的影响,分析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1.4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生活中美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美术与生活相结合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来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2.2 教学内容美术与生活的结合:家居设计、服装设计、插花艺术等。
创新思维与实践: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生活创新设计。
2.3 教学活动创意实践:学生进行生活创新设计,如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进行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
2.4 教学评价创新设计作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生活中的美术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术的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3.2 教学内容生活素材的运用: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创作方法与技巧:学习不同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活动素材收集与创作: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进行美术创作。
创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
3.4 教学评价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生活中美术创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美术与生活的互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美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来表达生活,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2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3. 通过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源于生活的定义与例子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识别3. 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4. 学生艺术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分享生活中的艺术例子。
2.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3. 参考案例或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例子,如街头艺术、家居装饰等,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10分钟)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定义,阐述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
3. 识别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颜色、形状、纹理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 艺术创作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艺术元素和技巧,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探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艺术价值。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艺术源于生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的识别和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反馈,分析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1.4.2 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理解艺术的内涵1.4.3 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1.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1.4.5 总结: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第二章: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2.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手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践操作法:让学员亲自动手创作,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创作手法的思考2.4.2 讲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创作的价值2.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让学员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2.4.4 实践操作:学员分组进行艺术创作,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5 总结:强调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进行艺术创作第三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1 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3.2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与评价讲授法: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思考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欣赏与评价的过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思考3.4.2 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学会欣赏艺术作品3.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评价艺术作品的过程3.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3.4.5 总结:强调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第四章: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4.2 教学内容: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与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引导学员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员了解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文化背景关系的思考4.4.2 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引导学员认识到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4.4.3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让学员了解艺术的多样性4.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4.4.5 总结:强调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第六章: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6.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6.2 教学内容: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实际效果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治疗的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思考6.4.2 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6.4.3 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具体实践方法6.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6.4.5 总结:强调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七章: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7.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掌握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关系的思考7.4.2 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积极作用7.4.3 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教育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7.4.5 总结:强调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第八章: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8.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8.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家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关系的思考8.4.2 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8.4.3 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8.4.5 总结:强调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第九章: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掌握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方法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关系的思考9.4.2 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9.4.3 分析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与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实践方法,分享彼此的想法重点解析本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等多个方面。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人教新版美术)第一章:生活中的美术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美术实例分析,如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建筑外观等。
2. 欣赏和分析经典美术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进行创意实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生活场景的观察和描绘,如校园、家庭、街道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学生进行创意实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评价方法:1. 学生的生活场景观察描绘作品评价。
2. 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的口头报告评价。
3. 学生的创意实践美术作品评价。
第二章:美术与情感的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如情绪画、寓意画等。
2. 学习情感表达的美术技巧,如色彩运用、构图安排等。
3.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美术创作实践,可以选择绘画、雕塑等形式。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评价方法:1. 学生的情感表达美术作品评价。
2. 学生展示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感受的评价。
3. 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的评价。
第三章:美术与想象的发挥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在想象力发挥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 学会通过美术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想象力发挥的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如抽象画、梦幻画等。
2. 学习想象力发挥的美术技巧,如形状变化、色彩搭配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本质,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3. 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4.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5. 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手法与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和优秀艺术作品。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 课件:艺术作品、生活场景图片等3. 艺术创作材料: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4.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如街头艺术、民间艺术等)引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艺术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审美价值。
2. 分析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介绍艺术的表现手法与风格,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建筑、设计、摄影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分析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运用艺术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