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序与中国书法艺术》论文题目: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学生姓名: xxx 学生学号:xxx

成绩:任课教师:

学生序号:评阅日期: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摘要: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继王羲之的第二个高峰,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是仅次于“二王”⑴的。颜真卿出生于盛唐时期,同时他所在的

家族又是一个世代为官,以儒学传家的名门大族,据考证颜氏的第一世

是春秋末期孔子著名弟子颜回。因此颜真卿从小就接触儒学,接触书法,

为他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颜真卿对“二王”的书法体系加以

研究,依据他们的书法特色,灵活通变,推陈出新,创造了符合盛唐审

美追求的刚健雄浑的颜体。颜真卿诸书体传世最多,被称为中国书苑的

一大宝库、百代楷模。启功先生曾说:“鲁公书,非独为有唐八法之宗,

亦古今书苑不之祖。其铭石之作,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莫不衣钵相沿。”

关键词:颜体,笔法,艺品,儒学,学颜

一、艺术成就

1、楷书

文人楷书是唐朝书法中最为出类拔

萃的,而颜真卿的楷书又是文人楷书的卓

越代表。颜体的楷书一改以秀劲取姿、欹

侧取势的圣教书风,融合了许多秦汉时期

的郁勃、两晋的古朴、北朝的雄浑、唐初

的秀逸和中唐的肥劲,颜体常被称为集诸

家之大成。苏轼曾说:“颜鲁公书雄秀独

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

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

殆难复措手。”⑶

颜体的楷书技巧多用外拓笔法,巧妙

地运用了藏锋和中锋,着力于点划的起

止,使点划更具有节奏感。笔画的重量感

和力量感较强,横轻竖重、横细竖粗,且

轻时笔画园劲,重时筋骨内含,会给人一

种浮雕感,这是“二王”的书法所没有的。附图1大唐中兴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另一宋拓本)

并且颜体更注重对称方正,外紧内松,给

人一种庄重雄浑的气度感。

2、行草书

颜真卿的行草书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唐代书风“尚法”和“尚情”的两大倾向,在注重法度的同时,融入了个性的创造和性灵

的表现。颜真卿的行草书中常常可以见到篆、

隶、楷、籀的痕迹,线条多运用中锋、藏锋和

转锋,从而显得笔画苍劲有力,字形灵活多变,

墨色浓淡枯润,“有驰骋挥戈、拔剑起舞的叱咤

气概”。⑷

历代书家评论颜体的行草书有如下三大特

点:一、笔法奇特,用笔中含有篆籀气韵,改

方为圆,前锋外拓,富有弹性,与王羲之用笔

迥异;二、结构自然,无雕琢痕迹,舒和遒劲,

自然朴实;三、字体英爽,一点一画顾盼有情,

丰丽超动,神采焕发。此等评价是极高的。这

种笔法的特点和颜真卿的为官经历以及他个人

的品性是分不开,所谓字如其人,这一点在颜

真卿的身上其实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清代的杨

守敬在《学书迩言》中曾提到:“行书自右军后,

以鲁公此帖(《争座位帖》)为创格,绝去姿媚,

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⑸

二、不同时期特点

1、初期

50岁之前,是颜真卿书法成就的初期。在这

一时期,颜真卿师从张旭,从艰苦地自我摸索期

中脱离出来,在张旭的指导和自我的创新中,颜

体初步形成。这时的颜真卿主要追求用笔的沉着、

雄毅,以劲健立骨体,敷以较厚的血肉;结构上

整密、端庄、沉稳,由瘦长变为方正。颜真卿在

初期时虽然在书法造诣上已经有了一些成绩,但

是显然还不成熟,一味地追求“雄媚”,所以留世

的并不多,其中属《多宝塔碑》和《东方朔画赞

碑》最为著名。46岁时(天宝十四载),由于安

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也

无暇顾及笔砚艺事。

2、中期

附图2 乍奉辞帖(宋绛帖本) 附图

3 多宝塔碑(北京图书馆藏明整拓本)

50~65岁,是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中期。

这一时期中,颜体逐渐趋向成熟。此时的

颜真卿大胆变法,自出新意,使颜体形神

兼备。他加强了腕力,圆转藏锋,中锋涩

进,如印印泥。笔画多为横细竖组,钩捺

的末尾尖锋明显,捺笔有明显的一波三折

之节奏,折笔中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

以“折钗股”拟之。结构趋向方正端庄,

外紧内松,不因字本身结构的重心欹侧和

松紧度而有所偏倚,而是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保留了不少篆隶的面貌。

其实这一转变,与颜真卿在这一时期的个人

经历密不可分。由于正值安史之乱,唐朝的政治

局势动荡,作为忠臣的颜真卿自然受到不少奸臣

的恶意排挤。唐肃宗乾元元年,颜真卿50岁,

因御史唐旻诬告,被贬为饶州刺史;乾元三年,

颜真卿51岁,因淮南节度观察处置使李峘以“无

故生事”参奏,入京任刑部侍郎;同年,又因率

群臣上表问候迁于西内的太上皇李隆基,被权臣

李辅国遣御史诬奏,被贬蓬州长史;永泰二年,

颜真卿58岁,摄祭太庙时,以祭器不修言之于

朝,元载以诽谤时政罪贬颜真卿为硖州别驾,后

又改贬吉州别驾。同时,次兄允南和弟允臧也相

继在颜真卿54岁和60岁时辞世。正是这些生活

景况的频繁转换和人生酸甜苦辣的体验,让颜真

卿对艺术的体味也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这一时期颜真卿留世的作品是最多的,有《颜允南碑》、《麻姑仙坛记》、《郭氏家庙碑》、《鲜于氏离堆记》、《颜乔卿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逍遥楼刻石》、《颜含大宗碑》、《臧怀恪碑》、《殷践猷碑》等等。

3、后期

65岁以后,颜真卿的书法造诣进入后期。这一

时期,颜真卿步入自己人生的晚年。历经四朝的政

治风云,六十多年来的人事纷披,基于对儒、释、

道各家的深刻认识,颜真卿对生命与书艺有了进一

步的领悟。此时的书法技艺,老辣中富有鲜活的生

机,疏淡中不乏质朴的风神,笔锋得意处更显功力

的炉火纯青。书风更趋于豪迈奔放。可谓“成熟中

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的进境,一碑存一碑的

异彩。”⑹

著名的《颜氏家庙碑》和《颜勤礼碑》便是颜

附图4 鲜于氏离堆记刻石 附图5 麻姑仙坛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翻刻本) 附图六 颜勤礼碑(1992年初拓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