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法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
首先,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应该在放射透视下进行。
通过放射透视,医生可以
清晰地看到骨折部位的情况,确保复位的准确性。
在进行复位时,医生应该采取轻柔的手法,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神经。
同时,患者应该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因为紧张而增加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时需要考虑到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不同类型和位置的
骨折,复位时的操作方法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复位前,医生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位操作,以确保骨折部位的准确复位。
另外,复位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和旋转。
过度牵拉和旋转会导致骨折
部位的进一步移位,增加骨折愈合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复位时,医生需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角度,避免过度牵拉和旋转,以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最后,复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和保护。
复位后,医生需要对骨折部位进行
适当的固定,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避免再次移位。
同时,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效果。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骨折愈合的效
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在进行复位时,医生需要在放射透视下进行,考虑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避免过度牵拉和旋转,并进行适当的固定和保护。
只有严格按照复位标准进行操作,才能确保骨折的准确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这么处理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6%~11%。
临床上多采用中医正骨方法治疗,很少采用手术固定处理。
不论骨折粉碎与否,在具体操作中,只要全面理解正骨要领,采用以下治疗步骤,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血肿内麻醉虽然在伤后1~2小时内复位较易成功,有些甚至可以不用局麻,即可复位或基本矫正。
但疼痛会造成患者恐惧,甚至影响复位效果,所以应当使用麻醉,最简单的方法是:常规消毒后,5%利多卡因注入骨折处的血肿内,约1~2分钟左右,将血肿内血性液抽出,既起到麻醉作用,又减轻局部肿胀。
X线检查结合触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
”将理伤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后世又称为正骨八法。
强调整复时手法要轻、巧、稳、准,达到“法之所施,病人不知所苦”。
若想取得闭合复位的成功,单纯依赖X线透视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必须在复位前认真分析其创伤解剖和受伤机制。
在复位中熟练的运用手的感觉,如台阶感、上下端对比、骨端摩擦感、稳定感,把X线检查所见和手的触诊结合起来,在术者头脑中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运动的立体概念。
充分运用正骨八法,才能得心应手。
手法复位首先,麻醉后患者采用卧位或坐位,屈肘90度。
其次一助手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腕及拇指,另一助手握住肘部拔伸2~3分钟,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然后使腕关节弯曲。
第三步术者在桡骨远折端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可闻及咔嚓音。
第四步保护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即可达到解剖对位。
复位过程完成后,即进入外固定阶段。
外固定用小夹板固定小夹板是具有可塑性、韧性和弹性的自然材料,符合“动静结合”的原则。
能通过压垫的杠杆作用及肌肉收缩运动,矫正骨折的成角和侧向移位。
随时间调整布缚带松紧度,观察方便。
缺点是复诊次数较多。
小夹板固定步骤:首先复位后松松缠上3~4层绷带。
第二步放置胶布条固定压垫。
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分型及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分型及治疗1.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尺骨)在手腕关节处或近手腕关节处发生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
桡骨是前臂骨中较大的一根骨头,与尺骨并列,负责支撑手腕和手部的运动。
桡骨远端骨折通常是由手腕扭伤、摔倒、直接撞击或其他外力作用引起,临床表现为手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变形等,主要发生于6-10岁或60-75岁两个阶段的人群。
2.解剖概要①桡骨骨折处为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
②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
③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
④ 1岁时出现桡骨远端骨骺,18-20岁时闭合。
⑤掌侧倾斜角:指手掌在中立位置时,与前臂的角度。
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关节面向掌侧倾斜角10°~15°。
⑥尺侧倾斜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内侧长1.5cm,因此关节面与向尺侧倾斜20°~25°。
3.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桡骨远端骨折分类方式较多,但大多数分类都是以受伤机制与骨折形态为依据,截至目前还没有某种分类方式能够囊括所有的骨折情况。
(1)Colles骨折:Colles骨折是较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约占所有桡骨远端骨折的60%-70%,这类骨折发生于桡骨远端背侧,使得手掌侧向掌侧倾斜,多见于老年人,常由于跌倒时用手掌支撑而引起。
(2)伸直型骨折:此类骨折大多因间接暴力导致,如跌倒时手掌着地等,伴腕部剧痛、活动受限、手指麻木等不适症状,骨折移位明显时可出现关节畸形。
(3)屈曲型骨折:此类型骨折较少见,可能由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引起,也可能由腕背部受直接暴力打击导致。
伴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部活动受限等表现,骨折明显时伴关节畸形。
(4)巴顿骨折:桡骨远端关节面斜向断裂,伴关节半脱位时是巴顿骨折。
根据发生机制和骨折线不同,分背侧型和掌侧型。
8种方法搞定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其适应证包括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以及各种类型的不稳定骨折。另外,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还可用于保守治疗失败、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优势是手术可视,最大程度恢复桡尺骨的解剖结构,恢复关节面平整,固定移位的骨折块,早期进行腕关节功能锻 炼。另一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有创手术,因此造成血管、神经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术后瘢痕形成、 创伤性关节炎、术后慢性痛等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
非手术治疗
1.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关节内骨折,通常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同定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复位后需采用不同的体位予以固定:Colles骨折固定于掌屈5°~15°及最大限度尺偏位;Smith骨折固定于前臂旋后和腕关节背伸位。Barton骨折外固定不容易稳定,在不能采用内固定的情况下;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掌侧Barton骨折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及前臂旋后位(如石膏固定上述位置固定2周后改成腕关节中立位同定至4周)。
掌骨固定针的直径不要超过3mm,固定针位置位于近端1/3部,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最近端的螺钉可以穿3层皮质(第2掌骨,第3掌骨半侧皮质),这样螺钉固定力臂长、固定扭矩大,增加固定针的稳定性。
桡骨螺钉的置入:
在桡骨外侧缘,肱桡肌和桡侧腕伸肌间,骨折线近端3cm以上,约腕关节近端10cm的位置做皮肤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至骨面。注意保护在此区域内走行的桡神经浅支。与掌骨螺钉在同一平面,套筒保护软组织导向器引导下置入2枚3mm Schanz螺钉。
经皮穿针复位内固定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取出容易、较少影响周围软组织功能;缺点是并发症较多,如针道感染、桡神经炎、克氏针脱出、骨折复位丢失和骨折畸形愈合等。
桡骨远端骨折来袭,不妨试试中医疗法

桡骨远端骨折来袭,不妨试试中医疗法提起医院急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便是手腕骨折,也是医生常说的桡骨远端骨折,生活中有很多导致手、腕部受伤的情况:比如不小心摔一下、拖拽重物造成拉伤或者健身时候不小心扭一下,都容易造成手、腕部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到大家的日常生活。
在受伤后,中医治疗可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下面展开聊聊。
1、什么是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手腕骨折,它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手臂骨折的75%。
其中,又以老年人多见,通常是摔倒时手掌撑地所导致。
2、为什么手腕骨折这么容易出现呢?说到底,这和受伤机制、局部构造与患者本身的情况息息相关。
先说说受伤机制,其实骨折的常见原因无非有两个:(1)直接暴力,多见车祸撞击伤、地震压榨伤、高处坠落伤、枪弹爆炸伤等,属于高能量损伤。
这些因素通常避无可避,导致的损伤较严重,除了骨折外,还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后果相当不乐观。
(2)间接暴力,多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说白了,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摔倒时手撑地的动作。
这种类型的暴力所导致的软组织损伤较轻,多不会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皮肤挫裂伤等并发症。
再来看看手腕部的生理结构,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厘米以内的骨折。
由于正好是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处,是应力上的薄弱点,因此该处容易发生骨折。
最后来看看自身情况,也就是好发人群,正如前面说到的那样,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伴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因为骨质情况不好,因此在跌倒时,手一撑地,就容易在最脆弱的地方出现骨折。
3、那怎么判断有没有桡骨远端骨折呢?一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手腕部疼痛、肿胀、不能触碰; 2.手腕关节变成像餐叉的形状; 3.不能抓握物体,可能还会出现骨头摩擦的感觉,即骨擦感。
4、发生了桡骨远端骨折该怎么办呢?最首要的是要立即就医,尽快拍X线片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您的骨折类型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面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因其有较大移位风险,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为佳。
中医正骨之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正骨之桡骨远端骨折一、桡骨远端骨折及分类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区域的骨折,这部分位于桡骨的最末端,连接着手腕关节,其特殊的位置和结构使其成为常见的骨折部位。
在骨折的形成过程中,暴力往往从手的一侧沿着桡骨传导至其远端,导致该区域的桡骨遭受到的压力远超过其他部位,进而出现骨折。
骨折后的病人常常伴随手部和腕部肿胀、压痛,手和腕部活动受限等症状。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根据其骨折模式,主要分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和巴尔通骨折。
1.伸直型骨折伸直型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常见于跌倒时手掌着地,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前位的情况。
因为暴力首先冲击到手掌,然后通过桡骨传递至其远端,导致桡骨远端出现骨折,骨折部位一般向背侧和桡侧移位。
儿童和老年人是此类骨折的高发人群,儿童因其骨骺未闭,可能发生骨骺分离,而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轻微的外力便可导致骨折,且常常是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由于嵌压而缩短。
2.屈曲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相对较少见,其骨折机制与伸直型骨折正好相反。
当人体跌倒时,如果是手背着地,那么桡骨远端就可能会发生屈曲型骨折。
由于暴力冲击的方向改变,骨折断端向掌侧和尺侧移位,产生的病理性变化与伸直型骨折有所不同。
3.巴尔通骨折巴尔通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主要特点是桡骨远端关节面发生纵向斜裂骨折,且伴随腕关节的脱位。
其发病机制通常是跌倒时手掌着地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导致桡骨关节面骨折。
在桡骨下段掌侧或桡骨下段背侧,形成一块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
骨折块常常向近侧移位,且腕关节出现脱位或半脱位。
二、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用正骨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其历史悠久,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病患,采取正骨治疗,主旨在于加速骨折位置的复位,并通过活络筋脉的方式,促进骨头的生长,从而加快骨折的愈合进程。
正骨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病患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完整版

成人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与治疗循证指南完整版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6%~46%,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6~1/5[1-5]。
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和中老年人群(年龄>50岁)中,桡骨远端骨折均为最常见的骨折,且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5-7]。
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程度较男性更严重,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上升也较男性更为明显。
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人群中,女性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风险是男性的5倍[8]。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逐年增多,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本循证指南的制订由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发起,于2023年11月9日正式启动,遵照《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的要求制订严密计划和日程,经过多轮德尔菲法投票,汇集国内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部等各个区域骨科领域顶尖专家的智慧,旨在为主要从事创伤诊疗工作的骨科医生,及其他潜在使用人员,包括康复医生、麻醉医生、内科医生、护理人员、医院管理者和公共卫生专家等提供科学、权威的诊断与治疗指导。
针对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目前国内最为关注的临床问题,本指南共形成27条推荐意见,内容涵盖了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临床功能评价、并发症预防及骨质疏松诊治等内容。
临床问题1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如何定义?推荐意见:对于稳定或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
年龄≥65岁、女性、骨折粉碎、桡骨短缩是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的预测因素(1B)。
临床问题2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保守治疗的指征临床问题2-1:桡骨远端骨折是否需急诊进行复位?推荐意见:移位的关节外稳定骨折及软组织受到威胁的任何不稳定型骨折均需行急诊手法复位(1D)。
临床问题2-2: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是否可以保守治疗?推荐意见:对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如果手法复位效果满意,石膏可以作为最终治疗方式(1B)。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步骤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步骤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步骤可能会因医生的偏好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基本步骤:
1.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确保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和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手术暴露:在手腕背部做一个小切口,暴露桡骨远端骨折端。
4. 骨折复位:使用牵引、撬拨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常的位置。
5. 内固定: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或髓内钉。
将内固定物固定在骨折端,以保持骨折的稳定。
6. 检查固定:在固定完成后,检查骨折端的位置和固定的稳定性。
确保骨折端对齐良好,固定牢固。
7. 关闭切口:冲洗切口,逐层缝合,以关闭手术切口。
8. 术后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给予适当的止痛和抗感染治疗。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帮助恢复手腕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指导,具体的手术操作可能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决策。
如果你对具体的手术步骤有更多的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骨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