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基复合材料.优秀PPT
合集下载
镁基复合材料

展望
镁基复合材料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已 经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工艺、回收技术以及材料内部结构性能的各个 领域进行更多的原理研究及应用探索。 空间应用及交通领域 人类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各种超轻结 构材料对于老年人独立工作及日常生活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杜文博,严振杰,吴玉锋等.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新工艺.稀有 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9, 38(3) [2] T W 克莱因. 金属基复合材料导论 . 余永宁,房志刚译. 北京:冶金工业 出版社. 1996. [3] 董 群, 陈 礼,清赵明久等. 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性能及应用发展概 况. 材料导报. 2004, 18(4) [4] 张修庆, 滕新营.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热加工工艺 2004, (3) [5]方信贤, 王 莹.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南京工程学 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6(2) [6 ]南宏强 ,袁 森 ,王武孝等.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进 展. 2006, 27(4) [7] 孙志强,张 荻,丁 剑等。原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与原位反 应体系热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2, 20(4) [8]胡连喜,李小强.挤压变形对SiCw/ZK51A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 影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10 (5)
应用
应用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展望
研究方向
研究中的问题
展望
研究方向
组成及界面反应
增强相选择要求与铝基复合材料大致相同,都要求物 理、化学相容性好,润湿性良好,载荷承受能力强,尽量 避免增强相与基体合金之间的界面反应等。
制备及合成工艺
反应物的选择和反应工艺的控制。
镁及镁合金材料与热处理 教学PPT课件

金属材料热处理
1镁及镁合金
镁的来源:
• 海水含量为 2.8% ,也以其它方式存在.
• 白云石:dolomite (CaMg(CO3)2) .
• 菱镁矿:magnesite (MgCO3) .
• 光卤石:Carnallite (KMgCl3.6H2O).
• 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十个元素之一.
• 纯度99.8% 镁的就可以应用,但纯镁很少应用于工程中.
(3)T4,淬火处理。
可以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ZM5常用此规范。
为提高过饱和固溶度,淬火温度只比固相线低5-10℃。加热时间较长(砂型厚壁铸件)
(4)T6,淬火+人工时效。
目的: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塑性有所降低。主要应用于Mg-Al-Zn系和Mg-RE-Zr系合金。
10
金属材料热处理
1.3常见的镁合金
镁合金常用热处理类型
(1)T1(人工时效), 铸造或铸锭变形加工后,不再单独进行固溶处理而是直接人工时效。
特点:工艺简单,有一定的实效强化效果
如Mg-Zn合金,重新加热淬火会造成粗晶粒组织,时效后综合性能反不如T1状态。
(2)T2(退火),为了消除铸件残余应力及变形合金的冷作硬化而进行的退火处理。
如:Mg-Al-Zn系铸造合金ZM5的退火规程为350℃加热2-3h,空冷,冷却速度对性能无影响。
• 1927~1930年:德国生产的汽车平均每辆用73.8公斤镁合金。
• 1936~1940年:德国大众汽车(巴西)公司在“甲壳虫”汽车上累计用了4万
吨镁合金(曲轴箱、传动箱壳体)。
2
金属材料热处理
镁的发展过程:
•1948~1962年:美国采用热室压铸机生产了数百万件汽车镁压铸件。
1镁及镁合金
镁的来源:
• 海水含量为 2.8% ,也以其它方式存在.
• 白云石:dolomite (CaMg(CO3)2) .
• 菱镁矿:magnesite (MgCO3) .
• 光卤石:Carnallite (KMgCl3.6H2O).
• 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十个元素之一.
• 纯度99.8% 镁的就可以应用,但纯镁很少应用于工程中.
(3)T4,淬火处理。
可以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ZM5常用此规范。
为提高过饱和固溶度,淬火温度只比固相线低5-10℃。加热时间较长(砂型厚壁铸件)
(4)T6,淬火+人工时效。
目的: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塑性有所降低。主要应用于Mg-Al-Zn系和Mg-RE-Zr系合金。
10
金属材料热处理
1.3常见的镁合金
镁合金常用热处理类型
(1)T1(人工时效), 铸造或铸锭变形加工后,不再单独进行固溶处理而是直接人工时效。
特点:工艺简单,有一定的实效强化效果
如Mg-Zn合金,重新加热淬火会造成粗晶粒组织,时效后综合性能反不如T1状态。
(2)T2(退火),为了消除铸件残余应力及变形合金的冷作硬化而进行的退火处理。
如:Mg-Al-Zn系铸造合金ZM5的退火规程为350℃加热2-3h,空冷,冷却速度对性能无影响。
• 1927~1930年:德国生产的汽车平均每辆用73.8公斤镁合金。
• 1936~1940年:德国大众汽车(巴西)公司在“甲壳虫”汽车上累计用了4万
吨镁合金(曲轴箱、传动箱壳体)。
2
金属材料热处理
镁的发展过程:
•1948~1962年:美国采用热室压铸机生产了数百万件汽车镁压铸件。
镁基复合材料优良的耐磨性详解

Company Logo
镁基复合材料优良的耐磨性
实验表明
镁基复合材料在磨粒磨损和有润滑的情况下优于基体耐磨性
本质
增强体的加入影响了磨损机制以影响材料的磨损特性
Company Logo
影响因素
增强体种类 增强体形状 增强体体积分数
因素
磨损特性
正载荷 滑动速度 滑动距离
Company Logo
增强体种类
至 70 ℃
静置
升温到730℃
5min
搅拌器搅拌30min
浇注
200℃退火
( SiCp+ B4 Cp ) / ZM5 镁基复合材料
固溶及时效处理
Company Logo
B4C和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
Company Logo
B4C和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
Company Logo
丝模等
❖ C纳米管
碳纳米管出 现团聚现象
Company Logo
多种增强体共用
1.Al2O3对基体加入 Al2O3短纤 维和石墨进 行混杂增强
效果并不好
将硬质颗粒与石墨混杂增强???
Company Logo
增强体纳米化 选择其他增强体 多种增强体共用
……
Company Logo
增强体纳米化
加入纳米SiC后,晶粒细化
加入纳米SiCp后,材料从轻 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温度提 高了50℃,复合材料表现出较 好的耐高温磨损性能
Company Logo
选用其他增强体
❖ ZrO2颗粒
部分稳定氧化锆(VK-R50Y3)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所以氧化锆在磨介 和磨具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球磨球和球磨机内部衬里和耐磨部件,拉
镁基复合材料优良的耐磨性
实验表明
镁基复合材料在磨粒磨损和有润滑的情况下优于基体耐磨性
本质
增强体的加入影响了磨损机制以影响材料的磨损特性
Company Logo
影响因素
增强体种类 增强体形状 增强体体积分数
因素
磨损特性
正载荷 滑动速度 滑动距离
Company Logo
增强体种类
至 70 ℃
静置
升温到730℃
5min
搅拌器搅拌30min
浇注
200℃退火
( SiCp+ B4 Cp ) / ZM5 镁基复合材料
固溶及时效处理
Company Logo
B4C和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
Company Logo
B4C和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磨损特性
Company Logo
丝模等
❖ C纳米管
碳纳米管出 现团聚现象
Company Logo
多种增强体共用
1.Al2O3对基体加入 Al2O3短纤 维和石墨进 行混杂增强
效果并不好
将硬质颗粒与石墨混杂增强???
Company Logo
增强体纳米化 选择其他增强体 多种增强体共用
……
Company Logo
增强体纳米化
加入纳米SiC后,晶粒细化
加入纳米SiCp后,材料从轻 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温度提 高了50℃,复合材料表现出较 好的耐高温磨损性能
Company Logo
选用其他增强体
❖ ZrO2颗粒
部分稳定氧化锆(VK-R50Y3)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所以氧化锆在磨介 和磨具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球磨球和球磨机内部衬里和耐磨部件,拉
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PPT课件

/AZ91复合材料)
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 AZ91镁合金、GNZ /AZ91复合粉及复合
材料
12
第12页/共20页
一、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看出, MGO (氧化石墨烯)/AZ91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伸长率和显微硬度最大,分别为224.85MPa , 268.89MPa , 伸长率 8.15%、显微硬度70.14,比不添加石墨烯的AZ91镁合金的分 别 提 高 了 39.7% , 21.6% , 35.4% , 31.8%,与GNS(石墨烯纳米片) /AZ91复合材料(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AZ91镁合金)相比,其性能也 是比较优越。
14
第14页/共20页
• AZ91 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和 EDS 谱
15
第15页/共20页
结论:氧化石墨烯增强 AZ91 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 别为 224.85 MPa ,8.15%和70.14HV ,比 AZ91镁合金基体的分别提高了 39.7% , 35.4%和31.8%;而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增强相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 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191.86 MPa , 6.72%和60.42HV ,比基体的仅提高 了 18.7% , 9.9% 和 13.5% ;氧化石墨烯上的含氧官能团与镁合金基体发生 界面反应生成了MgO,有利于提高石墨烯与镁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对比,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无论在屈服强度抗拉 强度,伸长率以及硬度上都是最好的。
6
第6页/共20页
• 镁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概要
青海大学的韩丽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 涂覆 Mg2B2O5 晶须增强镁 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CuO 涂覆可以改善界面处的结合强 度,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相较于未涂覆前分别提高了 37.6%和 35.7%。 李坤等也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出了均匀且无裂纹的 SiO2 涂层,进 而制备得到了SiO2涂覆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分析发现虽然复合材料的极限 拉伸强度值只有 527MPa,远远偏离了理论值,但是碳纤维表面的 SiO2 涂层可 明显促进液态镁对碳纤维的润湿。通过液态超声结合固态搅拌的方法成功制备出 了块体石墨烯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石墨烯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的性 能强化明显,1.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可达 66kg/mm2,比相同工艺条件 下纯镁的性能提升了78%。
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 AZ91镁合金、GNZ /AZ91复合粉及复合
材料
12
第12页/共20页
一、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看出, MGO (氧化石墨烯)/AZ91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伸长率和显微硬度最大,分别为224.85MPa , 268.89MPa , 伸长率 8.15%、显微硬度70.14,比不添加石墨烯的AZ91镁合金的分 别 提 高 了 39.7% , 21.6% , 35.4% , 31.8%,与GNS(石墨烯纳米片) /AZ91复合材料(添加石墨烯纳米片的AZ91镁合金)相比,其性能也 是比较优越。
14
第14页/共20页
• AZ91 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断口形貌和 EDS 谱
15
第15页/共20页
结论:氧化石墨烯增强 AZ91 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 别为 224.85 MPa ,8.15%和70.14HV ,比 AZ91镁合金基体的分别提高了 39.7% , 35.4%和31.8%;而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增强相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 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191.86 MPa , 6.72%和60.42HV ,比基体的仅提高 了 18.7% , 9.9% 和 13.5% ;氧化石墨烯上的含氧官能团与镁合金基体发生 界面反应生成了MgO,有利于提高石墨烯与镁合金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对比,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无论在屈服强度抗拉 强度,伸长率以及硬度上都是最好的。
6
第6页/共20页
• 镁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概要
青海大学的韩丽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O 涂覆 Mg2B2O5 晶须增强镁 基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CuO 涂覆可以改善界面处的结合强 度,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相较于未涂覆前分别提高了 37.6%和 35.7%。 李坤等也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出了均匀且无裂纹的 SiO2 涂层,进 而制备得到了SiO2涂覆碳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分析发现虽然复合材料的极限 拉伸强度值只有 527MPa,远远偏离了理论值,但是碳纤维表面的 SiO2 涂层可 明显促进液态镁对碳纤维的润湿。通过液态超声结合固态搅拌的方法成功制备出 了块体石墨烯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石墨烯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复合材料的性 能强化明显,1.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可达 66kg/mm2,比相同工艺条件 下纯镁的性能提升了78%。
《复合材料》PPT课件(2024)

优异的抗疲劳性能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具有较长的疲劳寿命, 适用于承受交变应力的结构件。
2024/1/26
03
良好的减震性能
Hale Waihona Puke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能够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降低结构的
振动和噪音水平。
16
物理性能
耐高低温性能
复合材料能够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适用于高温或低 温工作条件。
2024/1/26
25
建筑领域应用
建筑结构
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建 筑结构部件,如梁、板 、柱和墙体等,具有轻 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 优点。
2024/1/26
建筑材料
复合材料还可作为建筑 材料使用,如复合地板 、复合门窗和复合墙板 等,具有美观、环保和 耐用等特点。
装饰装修
复合材料也可用于建筑 装饰装修领域,如吊顶 、隔断和家具等,具有 多样化的外观和优良的 性能。
X射线衍射(XRD)
分析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确定增 强体和基体的晶体类型。
2024/1/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揭示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如增强体的分 布、取向和缺陷等。
原子力显微镜(AFM)
研究复合材料表面纳米级形貌和力学性质。
20
宏观性能测试方法
拉伸试验
测定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 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性能变化。
疲劳试验
2024/1/26
研究复合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 劳性能,预测其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
。
耐化学腐蚀试验
测试复合材料在不同化学介质中的耐 腐蚀性能,评估其耐酸、耐碱、耐盐 雾等能力。
加速老化试验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具有较长的疲劳寿命, 适用于承受交变应力的结构件。
2024/1/26
03
良好的减震性能
Hale Waihona Puke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能够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降低结构的
振动和噪音水平。
16
物理性能
耐高低温性能
复合材料能够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适用于高温或低 温工作条件。
2024/1/26
25
建筑领域应用
建筑结构
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建 筑结构部件,如梁、板 、柱和墙体等,具有轻 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 优点。
2024/1/26
建筑材料
复合材料还可作为建筑 材料使用,如复合地板 、复合门窗和复合墙板 等,具有美观、环保和 耐用等特点。
装饰装修
复合材料也可用于建筑 装饰装修领域,如吊顶 、隔断和家具等,具有 多样化的外观和优良的 性能。
X射线衍射(XRD)
分析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确定增 强体和基体的晶体类型。
2024/1/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揭示复合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如增强体的分 布、取向和缺陷等。
原子力显微镜(AFM)
研究复合材料表面纳米级形貌和力学性质。
20
宏观性能测试方法
拉伸试验
测定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 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性能变化。
疲劳试验
2024/1/26
研究复合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 劳性能,预测其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
。
耐化学腐蚀试验
测试复合材料在不同化学介质中的耐 腐蚀性能,评估其耐酸、耐碱、耐盐 雾等能力。
加速老化试验
镁基复合材料ppt课件.ppt

原位自生镁基复合材料
结构、功能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熔体浸渗法 (Melt Infiltration Process)
将增强相预制成形,再通过压力,将熔融的基体金属渗入到预 制体间隙中,达到复合化的目的。熔体浸渗法包括压力浸渗、无压 浸渗与负压浸渗。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其他制备方法
薄膜冶金工艺 (Foil Metallurgy Processing) RCM法 (Rotation Cylinder Method) DMD法 (Disintegrated Melt Deposition) 重熔稀释法 (Remelting and Dilution ) 低温反应自熔 ( RSM) 混合盐反应法 ( LSM ) 放热反应法( XD) 气泡法 (Gas-bubbling Method) 反复塑性变形法(Repeated Plastic Working)
在种类、体积等其它属性相同的情况 下,形状圆润的增强体有利于复合材 料耐磨性的提高。
在体积分数较低时,镁基复合材料的 耐磨性一般随硬质增强体体积分数的 增加而提高
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存 在一个磨损由轻微向剧烈转变的载荷,石墨 的加入延迟了复合材料向剧烈磨损的转变。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原位反应自发浸渗工艺(Insitu Reactive Infiltration Process) 利用金属熔体自发渗入和原位放热反应直接合成增强相这2个工艺过
结构、功能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熔体浸渗法 (Melt Infiltration Process)
将增强相预制成形,再通过压力,将熔融的基体金属渗入到预 制体间隙中,达到复合化的目的。熔体浸渗法包括压力浸渗、无压 浸渗与负压浸渗。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其他制备方法
薄膜冶金工艺 (Foil Metallurgy Processing) RCM法 (Rotation Cylinder Method) DMD法 (Disintegrated Melt Deposition) 重熔稀释法 (Remelting and Dilution ) 低温反应自熔 ( RSM) 混合盐反应法 ( LSM ) 放热反应法( XD) 气泡法 (Gas-bubbling Method) 反复塑性变形法(Repeated Plastic Working)
在种类、体积等其它属性相同的情况 下,形状圆润的增强体有利于复合材 料耐磨性的提高。
在体积分数较低时,镁基复合材料的 耐磨性一般随硬质增强体体积分数的 增加而提高
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加,存 在一个磨损由轻微向剧烈转变的载荷,石墨 的加入延迟了复合材料向剧烈磨损的转变。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原位反应自发浸渗工艺(Insitu Reactive Infiltration Process) 利用金属熔体自发渗入和原位放热反应直接合成增强相这2个工艺过
镁基复合材料2分析

分来选择所需的颗粒增强体.要求增强体与基体物理、化 学相容性好,应尽量避免增强体与基体合金之间的有害界 面反应,并使其与基体润湿性良好,载荷承受能力强等。 取适当的工艺措施使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减少颗粒间 的团聚,以改善材料受载时内部的应力分布,也保证复合 材料具有良好性能的关键之一。
制备方法可以分为外加颗粒和内位原生颗粒法两种。
3 镁基复合材料结构
镁化合 物
纤维
基体
铸镁
镁合金
增强相
颗粒
晶须
❖ 常用的基体镁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要求基体组织细小、均匀,基体合金使用 性能良好.
标准
Mg-Al合金(AZ31、AZ61、AZ91)
高强度 耐热 储氢
Mg-Zn-Cu合金(ZC17) Mg-Re-Zr合金 Mg-Ni合金
❖ 常用颗粒增强体 根据镁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基体镁合金的种类和成
❖ 优良的耐磨性
B4C和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1500℃
脱碳
催化剂
SiC晶须成品
净化
分选
❖ 优良的力学性能
目前,对于颗粒增强金属基包括镁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还没有一个统
一而完善的理论。
普遍认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由于基体与增强体
不同导致材料内产生热残余应力以及由于
释放导致基体中产生
增强体的加入对基体变形的约束以及对基体中位错运动的阻碍产生了强
2 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背景
镁基复合材料密度小,仅为铝或基复合材料的2/3左右,具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良好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受到航 空航天、汽车、机械以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在新 兴高新技术领域比传统金属和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潜力更 大。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末,镁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金属 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制备方法可以分为外加颗粒和内位原生颗粒法两种。
3 镁基复合材料结构
镁化合 物
纤维
基体
铸镁
镁合金
增强相
颗粒
晶须
❖ 常用的基体镁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要求基体组织细小、均匀,基体合金使用 性能良好.
标准
Mg-Al合金(AZ31、AZ61、AZ91)
高强度 耐热 储氢
Mg-Zn-Cu合金(ZC17) Mg-Re-Zr合金 Mg-Ni合金
❖ 常用颗粒增强体 根据镁基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基体镁合金的种类和成
❖ 优良的耐磨性
B4C和SiC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
1500℃
脱碳
催化剂
SiC晶须成品
净化
分选
❖ 优良的力学性能
目前,对于颗粒增强金属基包括镁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还没有一个统
一而完善的理论。
普遍认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强化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由于基体与增强体
不同导致材料内产生热残余应力以及由于
释放导致基体中产生
增强体的加入对基体变形的约束以及对基体中位错运动的阻碍产生了强
2 镁基复合材料研究背景
镁基复合材料密度小,仅为铝或基复合材料的2/3左右,具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良好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受到航 空航天、汽车、机械以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在新 兴高新技术领域比传统金属和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潜力更 大。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末,镁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金属 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复合材料课件第五章 钛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

应用: 超高音速宇航飞行器和先进航空发动机 Ti-47Al-2V-7%TiB2作用导弹翼片 汽车工业
航空发动机叶轮
②连续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SiC、TiC、 SiC包覆硼纤维、耐高温的金属纤维。 制备方法:
复合难度大,只能采用固相法合成,后用热等静压、真 空热压锻造方法压实成形。 制备方法:交替叠轧法、等离子喷涂、高速物理气相沉积法
Al2O3纤维
涂覆Y2O3 (~1m厚)
涂覆W (~0.5m厚)
电镀镍层 (~0.5m厚)
纤维排布在镍 基合金薄板之间
真空加压 扩散结合法
Al2O3f/Ni3Al复合材料
镍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图5-3 Al2O3/Ni3Al,Ni3Al基体(真空热压+热挤压) 以及铸造Ni3Al的比屈服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布 应
均 小
匀 ,
, 利
基体组织不均匀, 易损伤纤维,合 金成分不可控
高速物理气相沉 积
单根纤维涂一层 纤维分布均匀,
基体粉,叠起来 无聚集,纤维体
热压成型
积含量高
合金成分不可控
电子束蒸涂
同上
涂层速度高
金属利用率低
三极管溅射 磁控溅射
同上 同上
金属利用率高 金属利用率高
沉积速度低 沉积速度低
性能: 各向异性很强,横向拉伸强度仅为纵向的30~45%, 纵向拉伸强度比基体高得多。 纵向:提高弹性模量、拉伸、蠕变强度
基体: 纯镍、镍铬合金、镍铝合金
Ni3Al合金的屈服强度具有反 常的温度关系,在600℃左 右达到最大。
NiAl合金具有高熔点、低密 度及极佳的抗氧化性能。
增强体: Al2O3、SiC 颗粒、晶须、纤维 TiC和TiB2颗粒 W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挤压变形、固溶时效以及其它一些工艺的运用和调整都将有 利于进一步提高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镁基复合材料具有 良好的阻尼性能(减振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和储氢特性,是 良好的功能材料,还具备密度小、贮氢容量高、资源丰富等 优点。
❖ 镁基贮氢复合材料正被日益重视,主要制备方法有多元合金 化、机械合金化、多元复合等。
5
性能 若是利用镁合金做基体制作复合材料,
则能够在保护镁合金的同时又能发挥 镁合金比强度高的优点
主要特点
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同时还具 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优良的尺 寸稳定性和铸造性能,是一类优秀的结 构与功能材料
6
优良的力学性能
性能
采用热轧制备了7075AI/MGY/7000 MPa以上,最高达370 MPa,高于常见镁合金的。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50
40 30
世界镁产量 中国镁产量
年度
4
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 镁基复合材料组织特征为增强体分布在基体合金中,同时引 入了大量的界面以及高密度位错缠结,其晶粒度较基体合金 也小,无论是高密度位错引起的位错强化,还是细化晶粒的 作用都将提高和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
11
制备方法
➢ 熔体浸渗法(Melt Infiltration Process) ❖ 按施压方式可以分为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3种 ❖ 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
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该工艺 已很成熟。 ❖ 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 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 、成本 低 ,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 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 渗入到预制件中,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10
制备方法
❖ 铸造法(Casting Route)
❖ 搅拌铸造是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典型工艺,通常分为3 类:① 全液态搅拌铸造工艺;②半固态搅拌铸造工艺;前2类工艺属搅 拌铸造法。③ 搅熔铸造工艺。
❖ 搅熔铸造法是靠桨叶旋转产生的机械搅拌作用使半固态基体合金熔体形 成的涡流来强制引入增强颗粒,在增强颗粒与先凝固的金属晶粒混合均 匀后再升温浇铸,凝固后得到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随着铝合金厚度的增加,叠层复合材料的拉伸 和弯曲刚度逐渐增加,且拉伸刚度均高于相应 镁合金的。随着铝合金厚度的增加,3003A1/ AZ31/3003A1叠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比刚度逐 渐减小,其它3种叠层复合材料的则逐渐增加, 但上述4种镁基叠层复合材料的弯曲比刚度均 先增加后降低。MGY系叠层复合材料的弯曲 比刚度在镁合金厚度约占1/2时达到最大值, 而AZ31系叠层复合材料的则在镁合金厚度 约占40%时达到最大值。
❖ 搅拌铸造法是在液态下搅拌,搅拌后产生的负压使复合材料很容易吸气 而形成气孔,另外增强颗粒与基体合金的密度不同易造成颗粒沉积和微 细颗粒的团聚等现象。
❖ 半固态成型可以减少宏观偏析,降低凝固收缩和成型温度,且陶瓷颗粒 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由于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镁在高温下的氧化 烧损,且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最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散热性好:金属的热传导性是塑料的
数百倍,其热传导性略低于铝合金及
80
铜合金,远高于钛合金,常用合金中 比热最高。
70 60
50
万吨
万吨
耐蚀性好:为碳钢的8倍,铝合金的4
40
倍,为塑料材料的10倍以上。
30
质感佳:外观及触摸质感极佳,使产 品更具豪华感。
20 10
0
可回收性好:花费相80 当于新料价格的 4%,可回收利用镁67合00 金制品及废料。
镁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概论
1
了解镁基复合材料
结构
组织 应用 制备工艺
性能
2
镁化 合物
铸镁
基体
镁合 金
SiC颗粒或晶须
结构
碳(石墨)纤维
B4C颗粒
增强相
Al203颗粒或纤维
A118B4033颗粒或晶须
TiC颗粒
3
镁的性能
重量轻: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镁的密度1.74,约为钢的1/4, 铝的2/3,为工程塑料的1.5倍。 比强度、比刚度高:镁合金的比强度明显高于铝合金和钢,比刚度与铝 合金和钢相当,而远远高于工程塑料,为一般塑料的10倍。 减振性好:相同载荷下,是铝的100倍,钛合金的300~500倍。 电磁屏蔽性佳。
7
储氢性能
性能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
储氢量大、质量轻、价 格低以及资源丰富等优
点。
8
制备方法
➢粉末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 ➢铸造法(Casting Route) ➢熔体浸渗法(Melt Infiltration Process) ➢喷射法(Spray Forming) ➢薄膜冶金工艺(Film metallurgical
process)
9
制备方法
❖ 粉末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 PM工艺是较早用来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其特点是:
对基体合金种类和增强体类型以及体积含量没有严格限制, 通过粉末混合工艺可以使陶瓷颗粒在基体中达到分布均匀。 该法在制备A1基复合材料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尽管镁的化 学活泼性高,但通过适当的气氛保护后PM法同样适用于镁 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其中,混粉、压实、烧结3个步骤对复 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利用PM 工艺,结合 低能机械合金化等特殊的粉末混合技术,针对不同的镁合金 体系以及各种陶瓷增强体,经过二次加工成型后,获得了性 能良好的管材、板材以及棒材等。
12
制备方法
❖ 喷射法(Spray Forming) 喷射法是一种快速凝固法,包括喷射沉积法、熔融旋压法等。 喷射沉积法首先使液态金属在高压惰性气体喷射下雾化,形 成熔融合金喷射流,同时将颗粒喷入熔融合金的射流中,使 液固两相颗粒混合并共沉积到预处理的衬底上,快速凝固得 到镁基复合材料。
❖ 薄膜冶金工艺(Film metallurgical process) 也称箔冶金扩散焊接工艺,目前只在Mg—Li基复合材料中使 用,与粉末冶金法相比,该法可减少表面污染,但工艺稍复 杂。
❖ 镁基贮氢复合材料正被日益重视,主要制备方法有多元合金 化、机械合金化、多元复合等。
5
性能 若是利用镁合金做基体制作复合材料,
则能够在保护镁合金的同时又能发挥 镁合金比强度高的优点
主要特点
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同时还具 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优良的尺 寸稳定性和铸造性能,是一类优秀的结 构与功能材料
6
优良的力学性能
性能
采用热轧制备了7075AI/MGY/7000 MPa以上,最高达370 MPa,高于常见镁合金的。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50
40 30
世界镁产量 中国镁产量
年度
4
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 镁基复合材料组织特征为增强体分布在基体合金中,同时引 入了大量的界面以及高密度位错缠结,其晶粒度较基体合金 也小,无论是高密度位错引起的位错强化,还是细化晶粒的 作用都将提高和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
11
制备方法
➢ 熔体浸渗法(Melt Infiltration Process) ❖ 按施压方式可以分为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3种 ❖ 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
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该工艺 已很成熟。 ❖ 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 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 、成本 低 ,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 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 渗入到预制件中,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10
制备方法
❖ 铸造法(Casting Route)
❖ 搅拌铸造是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典型工艺,通常分为3 类:① 全液态搅拌铸造工艺;②半固态搅拌铸造工艺;前2类工艺属搅 拌铸造法。③ 搅熔铸造工艺。
❖ 搅熔铸造法是靠桨叶旋转产生的机械搅拌作用使半固态基体合金熔体形 成的涡流来强制引入增强颗粒,在增强颗粒与先凝固的金属晶粒混合均 匀后再升温浇铸,凝固后得到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随着铝合金厚度的增加,叠层复合材料的拉伸 和弯曲刚度逐渐增加,且拉伸刚度均高于相应 镁合金的。随着铝合金厚度的增加,3003A1/ AZ31/3003A1叠层复合材料的拉伸比刚度逐 渐减小,其它3种叠层复合材料的则逐渐增加, 但上述4种镁基叠层复合材料的弯曲比刚度均 先增加后降低。MGY系叠层复合材料的弯曲 比刚度在镁合金厚度约占1/2时达到最大值, 而AZ31系叠层复合材料的则在镁合金厚度 约占40%时达到最大值。
❖ 搅拌铸造法是在液态下搅拌,搅拌后产生的负压使复合材料很容易吸气 而形成气孔,另外增强颗粒与基体合金的密度不同易造成颗粒沉积和微 细颗粒的团聚等现象。
❖ 半固态成型可以减少宏观偏析,降低凝固收缩和成型温度,且陶瓷颗粒 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由于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镁在高温下的氧化 烧损,且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最有希望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散热性好:金属的热传导性是塑料的
数百倍,其热传导性略低于铝合金及
80
铜合金,远高于钛合金,常用合金中 比热最高。
70 60
50
万吨
万吨
耐蚀性好:为碳钢的8倍,铝合金的4
40
倍,为塑料材料的10倍以上。
30
质感佳:外观及触摸质感极佳,使产 品更具豪华感。
20 10
0
可回收性好:花费相80 当于新料价格的 4%,可回收利用镁67合00 金制品及废料。
镁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概论
1
了解镁基复合材料
结构
组织 应用 制备工艺
性能
2
镁化 合物
铸镁
基体
镁合 金
SiC颗粒或晶须
结构
碳(石墨)纤维
B4C颗粒
增强相
Al203颗粒或纤维
A118B4033颗粒或晶须
TiC颗粒
3
镁的性能
重量轻:镁合金是最轻的工程结构材料。镁的密度1.74,约为钢的1/4, 铝的2/3,为工程塑料的1.5倍。 比强度、比刚度高:镁合金的比强度明显高于铝合金和钢,比刚度与铝 合金和钢相当,而远远高于工程塑料,为一般塑料的10倍。 减振性好:相同载荷下,是铝的100倍,钛合金的300~500倍。 电磁屏蔽性佳。
7
储氢性能
性能
镁基复合材料具有
储氢量大、质量轻、价 格低以及资源丰富等优
点。
8
制备方法
➢粉末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 ➢铸造法(Casting Route) ➢熔体浸渗法(Melt Infiltration Process) ➢喷射法(Spray Forming) ➢薄膜冶金工艺(Film metallurgical
process)
9
制备方法
❖ 粉末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 PM工艺是较早用来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其特点是:
对基体合金种类和增强体类型以及体积含量没有严格限制, 通过粉末混合工艺可以使陶瓷颗粒在基体中达到分布均匀。 该法在制备A1基复合材料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尽管镁的化 学活泼性高,但通过适当的气氛保护后PM法同样适用于镁 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其中,混粉、压实、烧结3个步骤对复 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利用PM 工艺,结合 低能机械合金化等特殊的粉末混合技术,针对不同的镁合金 体系以及各种陶瓷增强体,经过二次加工成型后,获得了性 能良好的管材、板材以及棒材等。
12
制备方法
❖ 喷射法(Spray Forming) 喷射法是一种快速凝固法,包括喷射沉积法、熔融旋压法等。 喷射沉积法首先使液态金属在高压惰性气体喷射下雾化,形 成熔融合金喷射流,同时将颗粒喷入熔融合金的射流中,使 液固两相颗粒混合并共沉积到预处理的衬底上,快速凝固得 到镁基复合材料。
❖ 薄膜冶金工艺(Film metallurgical process) 也称箔冶金扩散焊接工艺,目前只在Mg—Li基复合材料中使 用,与粉末冶金法相比,该法可减少表面污染,但工艺稍复 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