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读书杂记

六字真言咒

指的是唵、嘛、呢、叭、咪和哞,这六字真言咒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唵是能消除天界的生死苦;嘛是能消除非天斗争的苦;呢是能消除人间生老病死之苦;叭是能消除畜生牲役之苦;咪是能消除饿鬼饥渴之苦;哞是能消除冷热地狱之苦。另外,这六字真言是有颜色的,分别代表白、绿、黄、蓝、红和黑。

佛珠数代表的含义

佛珠有不同的长度,而不同的长度有不同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一百零八颗,用来求证百八三昧;

一千零八十颗的,这是因为十界分别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等等。

十四粒的佛珠是用来象征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可以让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昭武九姓

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计有康、安、曹、米、王、何、穆、毕、纳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日期及生辰八字数卦法

以年月日的加数之和除八,取上卦。又以年月日加时辰数的和除八,取下卦;除六,取动爻。

例如,子年视为一数,丑年视为二数,依此类推到亥年视为十二数,又如正月视为一数,至十二月视为十二数。日数的算法也是一样的。例如,初一视为一数,至三十日为三十数。将年月日数相加,除八,以所得余数为上卦。把年月日数的和加时辰数,除八,以所得余数为下卦。时辰数的算法同前,如子时视为一数,类推至亥时十二数。又以年月日时数的和除六,以所得余数取动爻。

乾一,艮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比如:1989年农历十月初一是蛇年,数6。酉时,数10。

上卦=(年+月+日)÷8取余数,即上卦=(6+10+1)÷8=17÷8=2余1。

1为乾卦;

下卦=(年+月+日+时)÷8取余数,即上卦=(6+10+1+10)÷8=27÷8=3余3。

3为离卦;

动爻=(年+月+日+时)÷6取余数,即上卦=(6+10+1+10)÷6=27÷6=4余3。

3爻动。

得卦上乾下离,为“天火同人”卦,三爻动。

变卦为天雷无妄。

治疝方

《倦游录》载:“辛稼轩患疝疾,一道人教以薏苡米,用东壁黄土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程沙随病此,稼轩以方授之,亦效。”

六如

《般若心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治水肿方

用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研为膏,作大饼,覆脐上,水从便出即愈。

异名

鸱夷,河豚也。樗蒲,海蜇也。西施舌,海蛤也。

治偏头痛方

用新萝卜取自然汁,入生龙脑(中医学上称“冰片”)少许,调匀,昂头滴入鼻窍,左痛则灌右鼻,右即反之。

不倒翁

或见而笑之曰:“此翁木强犹昔,宜为世所戏弄,然终身不一失足,惟其脚跟定也。”此语可味。

得一妙联

矮墙收远景,老树挂斜阳。

十惑

晚明大儒陈石斋先生云:“言学,则止知有人,不知有己;言仕,则止知有己,不知有人;居官,则止知有上官,不知有百姓;论事,则止见己之是,不见己之非,止见人之非,

不见人之是;涉世,则不求己之可以取信,惟欲人之见信,动辄致疑于人,不喜人致疑于己;处境,则常以己为不足,不以己为有余;值患难,则觉人之有负于己,不觉己之有负于人;值富贵,则恐人有所干求于己,不思己有所利济于人;亲友交际,则止觉人之缺情于己,不觉己缺情于人;僚属共事,则乐人顺从于己,不乐己顺从于人。此十惑也。”

八宜家训

所谓八宜者,持己宜谨、待人宜厚、居家宜俭、处世宜谦、当官宜畏、临民宜敬、御下宜体、用人宜信(清人泾阳张治堂语)。

留人地步

与人共事,议论当婉转商量,与人留地步。不可恃气直争,恐致触忤人忌。

居官之要

李石渠抚闽时言,居官者,“要济事,勿喜事;要惜名,勿沽名;要任怨,勿敛怨;要近情,勿徇情”。

金石著录总览

《西清古鉴》四十卷乾隆十四年,梁诗正等奉敕编

《西清续鉴甲编》二十卷,附录一卷乾隆五十八年敕编

《校正淳化阁帖释文》十卷乾隆三十四年,金简奉敕编

《积古斋藏器目》一卷阮元撰

《清仪阁藏器目一卷张廷济撰

《竹崦盦藏器目》一卷赵魏撰

《嘉廕簃藏器目》一卷刘喜海撰

《平安馆藏器目》一卷叶志诜撰

《双虞壶馆藏器目》一卷吴式芬撰

《怀米山房藏器目》一卷曹载奎撰

《簠斋藏器目》一卷陈介祺撰

《木庵藏器目》一卷程振甲撰

《梅花草盦藏器目》一卷丁彦忠撰

《选青阁藏器目》一卷王锡棨撰

《爱吾鼎斋藏器目》一卷李璋煜撰

《石泉书屋藏器目》一卷李佐贤撰

《两罍轩藏器目》一卷吴云撰

《斋藏器目》一卷吴大澂撰

《天壤阁藏器目》一卷王懿荣撰

《斋集古录二》十六卷吴大澂撰

《恆轩吉金录》不分卷吴大澂撰

《度量权衡实验说》不分卷吴大澂撰《匋斋吉金录》八卷,续二卷端方撰《焦山鼎铭考》一卷翁方纲撰

《周无专鼎铭考》一卷罗士琳撰

《齐侯罍铭通释》二卷陈庆镛撰

《盘亭小录》一卷刘铭传撰

《京畿金石考》二卷孙星衍撰

《畿辅金石记残稿》不分卷沈涛撰

《畿辅碑目》二卷樊彬撰

《常山贞石志》二十四卷沈涛撰

《赵州石刻录》一卷陈锺祥撰

《江宁金石记》八卷严观撰

《待访录》二卷严观撰

《江左石刻文编》四卷韩崇撰

《江宁金石待访录》四卷孙彤撰

《吴郡金石目》一卷程祖庆撰

《吴中金石记》一卷顾沅撰

《徐州金石记》一卷方骏谟撰

《崇川金石志》一卷冯云鹏撰

《安徽金石略》十卷赵绍祖撰

《泾川金石记》一卷赵绍祖撰

《山左金石志》二十四卷毕沅、阮元同撰《山左访碑录》十三卷法伟堂撰

《山左碑目》四卷段赤苓撰

《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一卷尹彭寿撰《至圣林庙碑》六卷孔昭薰撰

《孔林汉碑考》一卷顾仲清撰

《济州金石志》八卷徐宗幹撰

《济州学碑释文》一卷张弨撰

《济南金石记》四卷冯云鹓撰

《历城金石考》二卷周永年撰

《诸城金石略》二卷李文藻撰

《益都金石记》四卷段赤苓撰

《山右金石志》一卷夏宝晋撰

《山右金石记》八卷杨笃撰

《山右石刻丛编四》十卷胡聘之撰

《中州金石记》五卷毕沅撰

《中州金石考》八卷黄叔璥撰

《中州金石目》四卷,补遗一卷姚晏撰《中州金石目录》八卷杨铎撰

《安阳金石录》十三卷武亿、赵希璜同撰《河阳金石记》三卷冯敏昌撰

《河内金石记》二卷,补遗一卷方履籛撰《嵩洛访碑日记》一卷黄易撰

《嵩阳石刻集记》二卷叶封撰

《登封县金石志》一卷洪亮吉撰

《偃师金石记》四卷武亿撰

《偃师金石遗文补录》二卷武亿撰

《郏县金石志》一卷武亿撰

《宝丰金石志》五卷武亿撰

《鲁山金石志》三卷武亿撰

《孟县金石志》三卷冯敏昌撰

《濬县金石录》二卷熊象阶撰

《关中金石记》八卷毕沅撰

《雍州金石记》十卷硃枫撰

《关中金石附记》一卷蔡汝霖撰

《陕西得碑目》二卷刘喜海撰

《长安获古编》二卷,补遗一卷刘喜海撰《关中金石文字存佚考》十二卷毛凤枝撰《唐昭陵石迹考》五卷林侗撰

《昭陵六骏赞辨》一卷张弨撰

《昭陵碑考》十三卷孙三锡撰

《扶风金石录》二卷张员撰

《郿县金石遗文录》二卷张员撰

《兴平金石志》一卷张员撰

《宝鸡县金石志》一卷邓梦琴撰

《武林金石刻记》十卷倪涛撰

《武林金石记残稿》不分卷丁敬撰

《两浙金石志》十八卷,补遗一卷阮元撰《吴兴金石志》十六卷陆心源撰

《墨妙亭碑目》二卷张鉴撰

《越中金石记》十二卷杜春生撰

《东瓯金石录》十二卷戴咸弼撰

《台州金石录》十三卷黄瑞撰

《阙访》二卷黄瑞撰

《括苍金石志》十二卷,续四卷李遇孙撰《括苍金石志补遗〉四卷邹柏森撰

《湖北金石存佚考》二十二卷陈诗撰《湖北金石诗》二卷严观撰

《永州金石略》一卷宗稷辰撰

《三巴瞀古志〉不分卷刘喜海撰

《蜀碑补记》十卷李调元撰

《粤东金石略》十八卷阮元撰

《高要金石略》四卷彭泰来撰

《粤西金石略》十五卷谢启昆撰

《粤西得碑记》一卷杨翰撰

《滇南古金石录》一卷阮福撰

《和林金石录》一卷李文田撰

《高丽碑全文》八卷叶志诜撰

《海东金石苑》四卷刘喜海撰

《海东金石考存》一卷刘喜海撰

《日本金石志》二卷傅云龙撰

《两汉金石记二》十二卷翁方纲撰

《隋唐石刻拾遗》二卷黄本骥撰

《南汉金石志》二卷吴兰修撰

《元刻偶存》一卷陆增祥撰

《元碑存目》一卷黄本骥撰

《清仪阁题跋》一卷张廷济撰

《枕经堂金石题跋》三卷方朔撰

《求是斋金石跋尾》四卷丁绍基撰

《宜禄堂金石记》六卷硃士端撰

《簠斋金石文字考释》一卷,笔记一卷陈介祺撰《开有益斋金石文字记》一卷硃绪曾撰

《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十八卷汪鋆撰

《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王昶撰

《金石萃编补目》三卷黄本骥撰

《金石续编》二十一卷,目一卷陆耀遹撰

《金石萃编补略》二卷王言撰

《金石萃编补正》四卷方履籛撰

《八琼室金石补正》一百三十卷陆增祥撰

《匋斋藏石记四》十四卷端方撰

《金石表》一卷曹溶撰《金石存》十六卷吴玉搢撰《金石索》十二卷冯云鹏、冯云鹓撰

《寰宇访碑录》十二卷孙星衍、邢澍同撰

《访碑续录》一卷严可均撰

《访碑后录》三卷黄本骥撰

《补寰宇访碑录》五卷赵之谦撰

《攟古录》二十卷吴式芬撰

《天一阁碑目》一卷钱大昕撰

《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八卷钱大昕撰

《小蓬莱阁金石目》一卷黄易撰

《平安馆碑目》八卷叶志诜撰

《玉雨堂碑目》四册韩泰华撰

《式训堂碑目》三卷章寿康撰

《求古录》一卷顾炎武撰

《金石文字记》六卷顾炎武撰

《来斋金石考》三卷林侗撰

《观妙斋金石文考略》十六卷李光暎撰

《金石续录》四卷刘青藜撰

《金石经眼录》一卷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

《金石录补》二十七卷,续七卷叶奕苞撰

《金石小笺》一卷叶奕苞撰

《金薤琳琅补遗》一卷宋振誉撰

《平津馆读碑记》八卷,续记一卷,再续一卷,三续二卷洪颐煊撰《潜研堂金石文字跋尾》二十五卷钱大昕撰

《金石三跋》十卷武亿撰

《金石文字续跋》十四卷武亿撰

《古泉山馆金石文跋》不分卷瞿中溶撰

《金石品》二卷,《金石存》十五卷李调元撰

《金石契》四卷张燕昌撰

《铁桥金石跋》四卷严可均撰

《金石屑》四卷鲍昌熙撰

《金石摘》十卷陈善墀撰

《香南精舍金石契》二卷觉罗崇恩撰

《金石遗文录》十卷陈奕禧撰

《金石文释》六卷吴颖芳撰

《古志石华三》十卷黄本骥撰

《金石文钞》八卷赵绍祖撰

《碑录》二卷硃文藻撰

《绩语堂碑录》不分卷魏锡曾撰

《金石图》二卷褚峻摹图,牛运震补说

《求古精舍金石图》四卷陈经撰

《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不分卷黄易撰

《古均阁宝刻录》一卷许梿撰

《平安馆金石文字》不分卷叶名沣撰

《随轩金石文字八种》无卷数徐渭仁撰

《二铭草堂金石聚》十六卷张得容撰

《淇泉摹古录》一卷赵希璜撰

《汉碑篆额》不分卷何澂撰

《红崖碑释文》一卷邹汉勋撰

《汉武梁祠画象考证》二卷沈梧撰

《汉射阳石门画象汇考》一卷张宝德撰

《古墨斋金石文跋》六卷赵绍祖撰

《宝铁斋金石跋尾》三卷韩崇撰

《石经阁金石跋文》一卷冯登府撰

《攀古小庐古器物铭释文》不分卷许瀚撰

《碑跋》不分卷许瀚撰

《华山碑考》四卷阮元撰

《石门碑醳》一卷王森文撰

《郙阁铭考》一卷王森文撰

《天发神谶碑释文》一卷周在浚撰

《国山碑考》一卷吴骞撰

《汉魏碑刻记存》一卷谢道承撰

《北魏郑文公碑考》一卷诸可宝撰

《龙门造象释文》一卷陆继煇撰

《瘗鹤铭辨》一卷张弨撰

《瘗鹤铭考》一卷汪士鋐撰

《瘗鹤铭考》一卷吴东发撰

《瘗鹤铭考补》一卷翁方纲撰

《山樵书外纪》一卷张开福撰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二十六卷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三卷,附录一卷赵钺、劳格同撰

《楚州石柱考》一卷范以煦撰

《邠州石室录》三卷叶昌炽撰

《石鱼文字所见录》一卷姚觐元撰

《九曜石刻录》一卷周中孚撰

《苍玉洞题名石刻》一卷刘喜海撰

《翠微亭题名考》一卷释达受撰

《龙兴寺经幢题跋》一卷罗矩撰

《金天德钟款识》一卷丁晏撰

《铁券铜塔考》三卷钱泳撰

《岳庙彝器铭》一卷不著撰人氏名

《分隶偶存》二卷万经撰

《碑文摘奇》一卷梁廷枬撰

《碑别字》五卷罗振鋆撰

《金石要例》一卷黄宗羲撰

《碑版广例》十卷王芑孙撰

《志铭广例》二卷梁玉绳撰

《金石例补》二卷郭麟撰

《金石综例》四卷冯登府撰

《金石订例》四卷鲍振方撰

《金石称例》五卷,续一卷梁廷枬撰

《汉石例》六卷刘宝楠撰

《汉魏六朝墓铭纂例》四卷吴镐撰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喜欢音乐的囚牛,争斗好杀的睚眦,性好冒险的嘲风,受惊大叫的蒲牢,吞云吐雾的狻猊,性喜负重的霸下,急公好义的狴犴,斯文雅致的贝,贪食无度的饕餮。

射礼

射者,进退周环必中礼。射礼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明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立德正己,礼乐相和。所谓心正、体直,持弓知审固,然后可以言中。古人甚至依此来要求和判断一个人的德行。

而另一种说法是:射者,人之道也。射必先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己者,反求诸己而已。意思是说,学射必先审视自身,而后求射。射得不准,不要借口其他,先审视自己的问题。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学射,就如同做学问一样,要时常自省。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宅中财位

财位在风水上一般来说分为明财位,也就是象征性财位和实质性财位,一般来说,都会把入门左边对角线上的角落认为是象征性的财位。财位的禁忌是绝对不能在上面乱摆东西,最好保持清洁,如果要摆东西,只能是催财的物件。

除了象征性的财位之外,在风水上还有暗财位,也即实质性财位。实质性财位是依据宅子座向来定的,比如说,如坎位(坐北朝南),财位在西南方和正北方;离位(坐南朝北),财位在东北方和正南方;震宅(坐东朝西),财位在正东方和正北方,坤宅(坐西南朝东北),财位在正东方和西南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